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那年感恩节,麦克阿瑟等着吃火鸡,38军给他包了顿饺子

那年感恩节,麦克阿瑟等着吃火鸡,38军给他包了顿饺子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今年感恩节是几号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那年感恩节,麦克阿瑟等着吃火鸡,38军给他包了顿饺子和火鸡是怎么成为感恩节的标志性食物的?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那年感恩节,麦克阿瑟等着吃火鸡,38军给他包了顿饺子
  • 火鸡是怎么成为感恩节的标志性食物的?
  • 打的就是美军王牌,美专家:假如中国拥有同样武器,就是一场屠杀
  • 感恩节为什么要吃火鸡?
  • 一、那年感恩节,麦克阿瑟等着吃火鸡,38军给他包了顿饺子

    1950年11月5日,朝鲜战场,飞虎山阵地

    志愿军335团团长范天恩走上了阵地。

    他看着士兵们正穿着被雨淋湿了的棉衣,用手、用刺刀去挖土、挖石头,构建阵地。

    因为志愿军进攻的时候,把碍事的小镐和小锹扔掉了,导致现在不得不用双手挖土,在部队的文化教员冒着敌人的封锁把铁镐送上来之前,许多战士愣是挖到双手鲜血淋漓,雨水、泥土和鲜血都混在了一起。

    之所以这么抢时间,是因为这场战斗极为重要。

    在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里,虽然我们取得了歼敌1.5万人的战果,但彭老总并不满意,因为志愿军没有提前去断敌人的退路,敌军跑得太快,没有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到11月4日,志愿军一共消灭了英国的一个炮兵营,美军的两个团一个连,重创了韩国的三个师,自己的部队也连续战斗了10天,弹尽粮绝,再打下去很可能出事。

    于是,彭老总安排了一个大计划——让部队有序撤退,同时有意识地诱敌深入,引导联合国军北上,然后再从侧翼迂回包抄,把联合国军包个饺子一口吃掉!

    “麦克阿瑟不是很狂妄吗?不是不相信我们的大部队已经过江了吗?我们就利用他这个判断失误,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然后找到机会歼灭之!”

    随着志愿军有序地往回撤退,美军也开始试探性地往北前进。

    范天恩的三三五团接到的任务,是适当阻击一下联合国军,不让联合国军的进军速度太快,威胁到志愿军的侧翼。

    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美军很强,如果阻击的部队顶不住,那口袋还没布置好就被捅破了,整个战略都会失败,包围敌人可能就变成了被敌人包围。

    飞虎山山势险峻,位于仁川的东北,遏制着平壤至满浦的公路,联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正是阻击的最好地点。

    11月4日拂晓,335团刚刚拿下飞虎山,就接到了彭老总的命令:就地防御飞虎山!

    范天恩虽然只有28岁,却早已是参加革命12年的老将。

    1

    11月6日,天刚亮,联合国军的进攻就开始了!

    位于飞虎山阵地最前沿的2营5连3排阵地上最先被炮火打到,敌人的飞机大炮一齐轰向3排阵地。

    韩7师在美军炮火支援下向飞虎山发起进攻,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均被3排击退。

    到了晚上,韩军士兵见进攻无望,开始选择火攻,将3排阵地旁边的杂草枯木全部点燃,3排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借着烈火与浓烟的掩护,韩军士兵再次冲击3排阵地。3排排长马增奎则带领士兵隐藏在阵地侧翼,等韩军士兵冲上来,便向他们投向手榴弹,将烈火与敌人一并炸下去。

    一整天下来,3排以伤亡一半的代价,足足打退了敌人7次进攻。

    第二天,“联合国军”加大了对飞虎山的进攻力度。

    双方在335团2营5连的阵地上反复争夺了16次,多次进入肉搏战。

    有一个叫李兴旺的士兵,头部受伤了,正在给自己包扎的时候,突然冲出来三个美军士兵死死地抱住他。

    李兴旺一脚将其中一名美军士兵踹下山崖,同时开枪打死了另一个。紧接着又拿起美军尸体上的手榴弹炸伤了另一个。

    解放战争中获得获得“孤胆英雄”称号的李永贵,在为战友运送弹药的过程中左腿被炸弹炸断了,他是咬着牙拖着一条断腿,把一箱机枪子弹送上山的。

    在飞虎山阻击战中,除了没有有效的对空手段,最困难的就要数吃饭问题了。

    因为太饿了,5连的机枪手梁仁江甚至拿起一块石头便放在嘴里啃。

    战友问题:“石头能当饭,要庄稼人干什么?”

    梁仁江回答说:“不信你们试试,口水一多了,饥饿就差一点劲儿了。”

    335团民运股长冯孝先出去为志愿军筹集粮食,他找到了一些朝鲜农民,请求他们帮忙。

    当知道志愿军是为了他们和美军打仗的时候,朝鲜人民纷纷伸出了援手。

    一个郡的委员长把自己家的耕牛杀了,煮了6大锅牛肉汤。朝鲜农民们凑集了大米,在美军飞机的眼皮底下点火做饭。

    通往飞虎山阵地的路上,每一条小道都已经被美军飞机封锁。

    但一支头上顶着瓦罐的朝鲜人民送饭的队伍,还是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地走向了飞虎山阵地。

    前面送饭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就默默地顶上来。一位叫朴孝男的送饭妇女在被弹片击中倒下后,仍然拖着木盆,一路爬到了志愿军的阵地上……

    志愿军战士是含着泪水吃下的饭,饭吃到一半,敌军又开始进攻,志愿军只能放下饭碗再次投入战斗。

    在飞虎山阻击战中,朝鲜民众和志愿军一同加入到战斗当中,不少人都牺牲了。

    (图:志愿军士兵帮朝鲜百姓耕地)

    飞虎山打了5个昼夜,范天恩的335团顶着韩军一个师和美军的进攻,歼敌1800余人。

    这时候,范天恩突然接到命令,让335团放弃飞虎山阵地,后退30公里。

    原来,是335团打得太漂亮了,彭老总发现联合国军挺近的速度不够快,怕麦克阿瑟不敢继续向北进包围圈,让范天恩赶紧抬一手。

    果然,联合国军刚一占领飞虎山,就大喜过望。

    媒体开始纷纷报道飞虎山一战中,联合国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共军弹尽粮绝士气低落……尸横遍野触目惊心……”

    此后,三三五团放风筝一样吊着联合国军的部队打,有时候突然进攻一下然后马上撤退,有时候占领一个高地守两天就跑,让联合国军能跟得上但又抓不到。

    除了范天恩的335团,119师的356团也在执行诱敌任务,他们在每一个山头都打一阵阻击然后撤退。

    同时,志愿军在撤退的时候,会按照命令释放一些战俘,一来表明我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来也是有意示敌以弱。

    在释放战俘时,战士会故意对他们说:“我们根本不是什么主力部队,我们没有弹药了,要向后转移,回国,不打了。”

    志愿军的诱敌策略起了作用,联合国军误以为志愿军兵力有限,他们现在追击的是“共军向北逃窜的残部”。

    他们觉得美军的空中轰炸,已经使志愿军支援部队无法进入战场,而参战兵力又有限,中国军队现在已经失去了战斗意志,剩下的只要平A过去就赢了。

    11月23日,联合国军已经按照麦克阿瑟的要求到达了“攻击开始线”,东西两线的部队都完成了展开,麦克阿瑟以为最后的胜利就要来到。

    但其实,到了这一步,联合国军已经全部被诱导到了预定位置,他们兵力分散,侧翼暴露,后方空虚。

    而在他们面前,西起清亭里,东到宁边的一个140公里的战线上,志愿军的9个军以逸待劳,早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一张天网正要朝着联合国军迎头扣下!

    2

    1950年,11月23日,感恩节。

    麦克阿瑟在日本东京的豪华官邸内点上了蜡烛,餐桌上刚出炉的火鸡散发着令人愉悦的香气。

    他和家人一起“感恩”完上帝后共享晚餐。吃完饭以后,麦克阿瑟还开了一瓶香槟,从窗户上望着东京的万家灯火,踌躇满志。

    第一次战役的失败,并没有让傲慢的麦克阿瑟认清形势。

    美国的侦察飞机没有夜间侦察的能力,没找到志愿军的踪迹,因此麦克阿瑟判断朝鲜只有3万正规军和3万志愿军,不足为虑。

    第二天,麦克阿瑟飞到朝鲜,坐着吉普车来到前线,对美第24师师长说:

    “我已经向第24师的小伙子们的妻子和母亲打了包票,小伙子们将在圣诞节前回家……赶到鸭绿江,我就让你们走。”

    一位《时代周刊》的随行记者很敏锐地读出了麦克阿瑟话里的意思,马上问道:“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战争会在圣诞节前结束呢?”

    麦克阿瑟自信地回答道:

    “是的!”

    “我的左翼部队势不可挡,任何抵抗将是没有希望的!”

    “我的右翼部队有强大的海、空军配合,将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左右两翼在鸭绿江边会和,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就结束了。”

    左边一个拳头很厉害,右边一个拳头很厉害,两个拳头汇集鸭绿江,怎么可能输呢?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麦克阿瑟将军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圣诞节士兵可以回家》、《胜利在望——圣诞节不远了吗?》

    《泰晤士报》甚至在报纸直接把联合国军的部署都说了出来,仿佛大局已定——七个联合国师以及英联邦旅已经准备就绪,去进行最后的进攻……

    然而,最前线的美军军官可不这么看。

    美国第2师第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二战期间曾在中国工作多年,深知共产党部队的强大。

    他从一开始就认为,美国越过三八线是一个绝对的错误,中国参战对美国的威胁是巨大的,更何况现在美军的最高指挥官严重低估了他们。

    随着38团所在的第2师继续北进,弗里曼越来越觉得不安,他让手下的营长们每天夜里都做好战斗准备,时刻准备迎接最恶劣的情况。

    在第2师东侧的第9团情报科长阿兰·琼斯上校也有相同的预感。

    在11月25日之前的几天,第9团虽然只遇到了零星的小规模阻击,但是越来越多的小规模阻击,让他开始怀疑附近有许多中国军队,绝不只是什么“逃窜的残部”。

    阿兰·琼斯怀疑,整个第8集团军已经处在志愿军的攻击范围内。

    早在11月15日,麦克阿瑟身边的情报长官威洛比就说:“大约有30万共产党已经在鸭绿江北安东至满浦128公里地段集结。”

    “来自中国广东的情报也表明,大批火炮、轻武器、弹药等物资正在装船往北运。”

    美国第8集团军总司令沃克也认为现在美军太冒进了,因为自己的西线部队与东线部队隔得太远,如果被人从中间切断就危险了。

    麦克阿瑟让他11月15日进攻,沃克就以物资不够为由拖着。麦克阿瑟让他20号进攻,沃克又拖了4天。

    但在麦克阿瑟说出“圣诞节攻势”的话之后,沃克不执行命令也不行了。

    在下达完全线进攻的命令后,麦克阿瑟登上专机,告诉飞行员:“从西海飞,然后沿鸭绿江往北。”

    随行的参谋大吃一惊:“不是已经有中国军队用高空炮击落美国飞机的先例了嘛?太危险了,而且这架飞机也没有什么武器和防护措施。”

    麦克阿瑟说:“我要看看地形,看看苏联人和中国人的迹象……敢于进行这次飞行的胆略就是最好的防护!”

    专机到达鸭绿江后,麦克阿瑟向下望去,只看到一片片白雪皑皑的山地和平原。

    鸭绿江已经封冻,上面没有任何人以及交通工具通过的迹象。

    满意地转了一圈以后,在记者们崇拜的目光中,麦克阿瑟结束了边境飞行,向日本东京飞了过去。

    麦克阿瑟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的专机刚刚掠过的一个山沟里潮湿的山洞中,彭德怀总司令正用冻得麻木的手举着放大镜看着地图,寻找联合国军部署最薄弱的地方。

    3

    正在美国人庆祝感恩节的时候,志愿军指挥部正在制定进攻计划。

    很快,彭德怀就找到了联合国军的弱点,他指着地图上的德川宁远说:“这里,就是这里!”

    第一,连接朝鲜十大城市的公路汇聚于德川,距离安州、平壤、咸兴和元山最多也就100公里。占据德川可以为志愿军占领其他大城市创造条件。

    第二,由于美军采用东西两线进攻,占据了德川,就能直接切断东线和西线。美军侧翼也就暴露在志愿军的火力,可以迅速合围!

    宁远和德川是韩国的第七师和第八师,而志愿军这边是38军和42军,只要他们突破这两个韩国师,就可以直扑西线联合国军的大后方!

    38军指挥所里,副司令员韩先楚讲出了这次作战的任务:“首先,由38军和42军歼灭位于德川和宁远的韩第7师和第8师,我看,不如由42军先帮助你们打下德川,然后他们再去打宁远。

    听到需要友军助攻,38军军长梁兴初很不高兴,因为这一仗开始前,梁兴初就憋了一肚子的气。

    在第一次战役中,梁兴初带的38军被彭老总点名批评。

    当时志愿军为了歼灭一部分韩军,两次安排38军去绕后包抄,结果两次都因为梁兴初小心谨慎而贻误战机,导致敌军跑路。

    梁兴初抗日战争时期就跟着彭老总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38军从中国最北边的松花江一路打到中越边界,转战13个省市,解放了100多个城市,是王牌中的王牌。

    因此,性子直率的的彭老总在第一次战役的大会上,先是故意不和梁兴初握手,到了战役总结中讲到第38军对敌情估计过高,不敢大胆穿插,贻误战机的时候,彭老总猛地一拍桌子,对着自己的爱将怒吼:

    “梁兴初!你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违抗军令,你38军为什么不敢大胆攻击敌人?”

    “听说你梁兴初是员虎将,我看你不过是个鼠将。一个美军黑人团就把你给吓坏了?我看你就是临战怯阵!就是贻误战机!就是违抗军令!”

    现场有人劝,38军是主力军,留点面子,彭德怀更是直言:

    “主力个鸟!39军在云山打的是白人团,是美军的王牌,被他们敲掉1000多人,40军在温井打南朝鲜人也打得好,42军在东线也打得漂亮!你们是什么主力军!”

    彭老总的话让梁兴初非常难受,他和38军全体战士都已经下定决心,第一次战役丢掉的荣誉,一定要在战场上亲手拿回来!

    所以,到分任务的时候,梁兴初不接受友军帮忙,他大声说:“德川我们包了,42军该干啥干啥去,25日发动进攻,26日解决战斗!”

    果然,和梁兴初预计的一样,韩国军队比美军好打多了。

    为了全歼韩国军队,梁兴初提前派出了一个先遣队去奇袭武陵桥。

    11月25日黄昏38军开始进攻,11月26日上午7点半,先遣部队就顺利把武陵桥炸成两段,德川敌人的后路被彻底封死。

    正面38军三个师的猛攻,很快就把南朝鲜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韩第7师一天时间内就被38军全歼。

    就在德川开打的同时,志愿军第42、第40、第39、第66、第50军也在同时向南发起进攻。

    有的和美国打游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去围歼韩国军团;有的甚至已经和美军展开白刃战……

    只用了一天时间,联合国军的右翼就全部崩溃,整个侧翼都暴露在了志愿军面前!

    美军完全没有想到,战场形势会如此急转直下!

    11月28日晚上9点50分,麦克阿瑟紧急在东京官邸内召集了一大帮军政大佬讨论朝鲜战场的形势。

    房间内依旧灯火辉煌,从麦克阿瑟的窗户上向外望去,日本街头依旧歌舞升平。

    唯一不同的是,麦克阿瑟再也没有之前的自信了,就在昨天,麦克阿瑟还对很快结束战争充满信心,结果现在前线就一团浆糊。

    会议开了将近4个小时,沃克和阿尔蒙德一直在试图让麦克阿瑟明白对手绝不是他嘴里的“中国洗衣工”

    “这不是一次局部的反攻,完全是一次有预谋的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指挥严明,纪律有方……即使死伤无数,他们也还是不停地冲击,冲击。”

    中国军队都是飞毛腿,他们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中国士兵没完没了地吹着一种特制喇叭,波浪般涌向我们阵地。"

    “右翼的缺口如果阻击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他们开会的同时,前线的电报也一封一封地送了进来,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再不完全撤退,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麦克阿瑟的大脑已经不会思考了,为什么突然出现了这么多志愿军?为什么强大的联合国军会遭遇如此溃败?

    会议持续了将近4个小时,终于下达了撤退指令。

    决定撤退之后,麦克阿瑟还不忘给美国总统发了一封电报,里面非常搞笑地说:“本司令部已经在职权范围内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但它目前所面临的局势却超过了本司令部的驾驭能力。”

    当杜鲁门看到这封电报的时候,他只有一个想法——连麦克阿瑟这个狂妄的家伙现在都在给自己找台阶下,看来朝鲜战场已经非常危险了。

    4

    麦克阿瑟已经准备让部队逃跑了,但是志愿军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包围圈完成的情况下,志愿军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尽可能歼灭美军的一到两个师!

    想跑?门儿都没有!

    就在麦克阿瑟他们开会的同一天,志愿军总司令部内,各个指挥官都在焦急地问接电报的报务员同一个问题:“113师有消息了吗?到哪里了?”

    因为此时的38军113师,正在赶去抄美军逃跑的后路,他们正在用双脚和美军的车轮赛跑,谁都想知道他们跑到哪里了!

    志愿军占领德川和宁远之后,美军一方面让西线的军队撤退,一方面派出第8集团军总司令沃克,率部队北上增援。

    然而,梁兴初早已料到了美军的作战意图。

    梁兴初看着地图,发现三所里西北边是一座山,南边是大同江,无论是敌军想要南逃,还是有增援部队想要北上,都一定会经过三所里。

    只有要一方先到达三所里,就能让美军的增援被挡在门外,把美军的部队关门打狗!

    梁兴初果断下令:“113师在29日凌晨之前插入三所里!”

    接到任务后的113师,如同火箭一般向72.5公里之外的三所里飞奔。

    于此同时,战场的另一端,美军也在向三所里飞奔。

    抢先来增援的部队分别是美国的开国师第1骑兵师一部、美国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主力师第2师,还有美军第25师,都是美国的王牌部队。

    美军是真的急了!

    为了出其不意,113师关闭了所有的电台,军长、指挥部、司令部通通断了联系。

    所以这才有了本节开头的一幕,志愿军总司令部正在焦头烂额地寻找113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胜利的关键。

    为了能够尽快到达三所里,113师副师长刘海清率领338团作为前卫部队,全团只带轻型武器和弹药。

    113师已经连续作战很多天了,战士们都疲惫不堪,但脚下依旧不停歇地飞速赶路。

    如果遇到小股敌军部队,他们就一部分打,一部分先走,绝不恋战。

    路上饿了,也不停下来吃饭,边走边吃。有士兵累的趴倒了,就让旁边的战友把他踩起来接着跑。

    为了防止在爬山的时候因为太困掉下去,干部走在前面,后面的士兵就拉着前面士兵的子弹带。

    这里面,最苦的就是炮兵了。他们即使扛着炮筒、炮弹,即使他们连腰都直不起来,但也同样紧紧跟在步兵后面。

    唯一幸运的是,113师在大路上行军的时候,美军的飞机还以为他们是退下来的韩国军队,因为志愿军白天一直不行军,所以没有轰炸他们。

    1950年11月28日上午,志愿军总司令部焦急寻找113师信号的报务员突然大叫一声——通了!通了!

    113师用了14个小时,强行军72.5公里,愣是两条腿跑过了四个轮子!(这个距离还是拿尺子在地图上量出来直线距离,如果按山路弯弯曲曲地算的话,真实路程远不止这些数字)

    113师刚搭好电台,就发回了电报:“我部先敌到达三所里,敌人企图三所里撤退,请示我部任务!”

    总司令部一片沸腾,疲惫的彭老总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赶紧给38军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113师到达三所里之后,仅仅5分钟,美军南逃部队就到了。

    就是这短短的5分钟,阻断了美军的逃生之门!

    距离三所里西北方向还有个地方叫龙源里,也有一条路可以逃往顺川,113师又分出337团,在29号凌晨赶到了龙源里封锁出路;

    龙源里东北还有个松骨峰,与三所里和龙源里呈鼎足之势,是拦截美军南逃的另一个好位置,原本执行诱敌任务的范天恩的335团,也在接受新任务后星夜兼程,在30号早上占领了松骨峰。

    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的三角阻击阵地,成为了美军撤退路上的噩梦。

    美军从28号到达三所里开始,就拼了命地向志愿军发起进攻。

    当时美军共有300多辆坦克,还有几百门重炮,而113师的装备只有几十门轻型迫击炮,以及一些反坦克手雷,但他们还是顽强地挡住了美军。

    美军多次进攻三所里失败,又转向了几公里之外的龙源里。

    然而,这里的337团同样是硬骨头,他们早就在这里等着了,还抓了美军北上来支援的先头小部队,缴获了美军的食物吃。

    不久之后,美军的北上增援的大部队也上来了。最近的时候,南逃的美军甚至能看到支援部队坦克上的白色五角星,双方仅相隔不到一公里。

    然而,就因为中间的志愿军,他们哪怕南北夹击,也只能远远地望着对方,就是无法汇合。

    就在三所里和龙源里阻击美军的时候,志愿军的正面部队已经在不断追击,把联合国军压缩在越来越小的区域里,分割、包围、歼灭。

    琼斯是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场景的:

    军队的指挥体系不存在了,有的部队已经溃不成军,一辆车被击中后,马上会挡住其他车的路,尸体横卧在路中央,后面来的司机为了过去只能碾过去,很多人已经丧失了斗志,虽然肢体还能活动,但意识早已崩溃。

    琼斯的临时小分队不断被打散,又不断添加新的人,他们的体力都已经耗尽了,甚至从琼斯中弹到被救走的整个过程中,他都意识模糊,没留下什么记忆。

    越打到后面,前方撤下来的美军越多,公路上全是美军的坦克和汽车堵在一起,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头。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美军各种炮弹多到可以把阵地上的石头都犁个好几遍。

    屡遭挫折的美军甚至狗急跳墙,坐在汽车上举白旗诈降,等志愿军上前接受投降时突然开火,然后踩油门赶紧跑。

    11月30日,在松骨峰的山头,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在这里打响了。

    335团1营3连冲在最前面,天亮时刚刚爬上松骨峰,连防御工事都没有来得及修,大批南逃的美军就顺着公路开了过来。

    为了逃出生天,美军拿出了最猛烈的火炮,飞机疯狂地丢下炸弹和燃烧弹,炮兵把炮弹雨点一样打在志愿军的阵地上。

    阵地上弹片横飞,烈火熊熊燃烧。

    紧接着,美军士兵也冲了上来。营长王宿启立即组织3个连的战士端起刺刀与美军展开身对身的白刃战,逼退了美军。

    美军发了疯一样再次增大火力,集结了18辆坦克、几十门大炮和32架飞机对三连阵地进行了长达40多分钟的狂轰滥炸,把3连阵地轰成了一片火海。

    美军一次冲锋失败、两次冲锋失败、三次冲锋又失败……

    到了中午,阵地上的3连只剩下了一半人,排长牺牲了班长上,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炊事兵和通信员也上了场。

    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了,就捡起烈士的刺刀冲向敌人。一个美国兵抱住了他的腰,他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合围他的六七个敌人同归于尽。

    共产党员张学荣身负重伤,他已经站不起来了,他是爬着向敌人冲过去的,他已经端不起刺刀了,于是他爬到美军中间,引爆了捡来的4颗手榴弹……

    邢玉堂被美军的燃烧弹打中,瞬间成了一个火人,他带着呼呼作响的火焰扑向美军,紧紧和敌人抱在一起,咬住他的耳朵,直到两个人都被烧成灰烬。

    美军的5次冲锋全部宣告失败的时候,3连阵地上只剩下了7个活人。

    但阵地还在志愿军的手中!

    战斗结束后,亲眼见证了这场战役的魏巍老师,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颗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夜幕降临时,志愿军向被包围的联合国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逃命的美军绝望地向空中挥舞白毛巾乞求美军飞机来救他们,但志愿军看到了以后,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挥舞白毛巾,美军的飞行员根本不敢下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们完了,他们完了!”

    联合国军有的被分成一小股一小股不断吃掉。有的扔下汽车和重装备,丢盔弃甲,徒步绕山往38线以南逃。

    公路上,敌人遗弃的大炮、装甲车、各种文件、军旗、军用物资,扔的满地都是……

    尾声

    在志愿军第二次战役过程中,志愿军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给美军第2、第7师和陆战第1师严重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

    其中,38军的歼敌数量占到了总量的33%、西线战场的48%。

    第二次战役过后,美国已经被赶回了三八线附近。

    从志愿军入朝,到第二次战役结束,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就奠定了朝鲜战争最终结果的基础。

    这一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也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其中,38军居功至伟,在听到前线获胜的消息后,六天没有合眼的彭德怀兴奋地亲自起草了一份嘉奖电报。

    但就当电报员拿着电报正要走的时候,彭德怀把他叫住了,在电报的最后再加上了两句话: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一、火鸡是怎么成为感恩节的标志性食物的?

    火鸡是怎么成为感恩节的标志性食物的?

    这个问题就要从感恩节是怎么来的说起了。

    感恩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7世纪初,英国的清教徒遭到迫害,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于1620年9月,登上“五月花”号帆船驶往刚被哥伦布发现不久的“新大陆”——美洲,12月26日到达了今美国的普利茅斯港。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由于新鲜果蔬的缺乏和坏血病流行,加上饥寒交迫,102名清教徒只有50人幸存。当然这次航行名垂青史的原因是《五月花号公约》签署,这份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被称为美国出生证。

    时值寒冬,来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地万帕诺亚格(Wampanoag)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印第安人还教他们种植玉米和南瓜,饲养火鸡。这些新移民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开始适应这片土地的生活。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终于获得丰收。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把丰收的日子定为感恩节,邀请原住民一起过节,来感谢他们的馈赠,这就是最初感恩节的由来。

    最初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1789年,华盛顿总统正式规定,11月26日为全国统一庆祝的感恩节。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州都视自己的情况规定节日日期。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1941年,为了延长圣诞购物季、刺激经济,罗斯福总统签署国会决议,宣布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


    为什么选择火鸡当作感恩节食物

    因为殖民者当初来到美国这块土地的时候,火鸡这种野生动物最多,也是最容易获取的食物,而且英国殖民者拿火鸡招待了印第安人,当作感谢的食物,所以说这个传统就慢慢地传承了下来,到了现在感恩节的餐桌上,火鸡也是主菜。


    印第安人对于感恩节的认知

    美国人认为感恩节是感谢印第安人的节日,但是印第安人作为原来的主人,对于美国人十分的痛恨。

    印第安人说出了当时的真实的情况:欧洲人的到来给美洲带来了瘟疫,让印第安人像苍蝇一样地死去。比如,现在康涅狄格州的佩科特部落(印第安人的分支),在欧洲人到来时还有8000人,但到1637年、只剩1500人。也正是在1637年,5月26日那天、欧洲移民者与佩科特印第安人之间发生一场冲突。印第安人的村庄被烧尽,700多佩科特印第安人遭到欧洲移民者的杀害。

    当时参与那场屠杀的欧洲移民者感谢上帝帮了他们大忙,让他们能够迅速取得胜利。因此在那年、也就是1637年,时任马萨诸塞总督的约翰·温斯罗普(John Winthrop)说:这一天应该成为庆祝日,感谢上帝让他们征服了佩科特人。

    就这样,欧洲移民者官方的“感恩节”诞生了。这一天也是被印第安人认为是耻辱的一天,他们是不会庆祝这个节日的。

    二、打的就是美军王牌,美专家:假如中国拥有同样武器,就是一场屠杀

    1950年10月24日,彭德怀52岁生日。然而,彭德怀显然不会想到这一点——自从30岁那一年率平江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汇合,一路征战的彭德怀早就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天了。

    此时此刻,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正在为打好出国作战第一仗排兵布阵。

    第一军情作者:贾永、院浩

    志愿军接连重创美军“王牌”,两战歼敌5.1万

    1950年10月19日晚,就在彭德怀率先奔赴朝鲜战场的同一天,朝鲜首都平壤陷落。

    战局的进展远远超出了预想,原先的防御计划已无实施可能。彭德怀当机立断,改防御战为运动战。

    1950年10月25日,朝鲜北部第一场雪飘然而至,南朝鲜军毫无警觉地进入了志愿军的伏击圈。

    正在设伏的志愿军第40军118师是挺进海南岛的主力。多年的战火锤炼,早已把这群军人磨砺得处敌不惊,无论攻击战还是伏击战,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首战两水洞,志愿军不到两个小时,歼灭南朝鲜1个营又1个炮兵中队。这一天,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6天后,同样的厄运又落在了美军头上。

    南朝鲜军被围歼的消息传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大吃一惊,急令美骑一师从平壤往云山方向火速增援。

    骑一师,美国“开国元勋师”,成为机械化部队后依然保留着“骑一师”的名头,“马头”标志的徽章格外醒目。二战之后,骑一师成为占领日本东京的先头部队,朝鲜战争爆发后又成为第一批入侵朝鲜的美军主力师,全师装备坦克149辆、火炮300多门,一个师的火力远远超过了志愿军的一个军。

    志愿军进攻的号角,在太阳落山的那一刻吹响。1950年11月1日,志愿军39军从三面向云山之敌发起进攻。激战3天,美骑一师损兵1800人,第七团三营全部被歼。6天之后,美国陆军永久撤销了这个营的番号。

    惊魂未定的美国大兵这样描述死里逃生的经历:我们的周边到处都是敌人,他们有时候在前方,有时候在后面,你不知道哪里就会射过来子弹。我们被团团包围了……

    战斗结束,被志愿军俘虏的美骑一师第七团参谋长不服气地说:“没有飞机轰炸,炮火准备,没有坦克冲击,班、排、连悄悄地靠过来就打,这算什么战术?”当他被告知这是“毛泽东的战术”时,美军少校参谋长一脸惊愕。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就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就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你打;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历时11天的第一次战役,志愿歼敌1.5万。11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这样一则电文——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军总司令部发表公报称:共和国人民军最近在朝鲜西北部的作战中取得重要胜利。在此次作战时期,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部队的组成……和人民军一道参加了作战……

    显然,麦克阿瑟误判了。正是这一误判,让他马上就会遇到这一生最强的对手,也直接让他原本显赫的军旅生涯从此黯然失色。

    事实上,此时的麦克阿瑟也清楚,能够给兵锋正盛的美国“王牌”部队以重创,自然不是已溃不成军的朝鲜军队能够做到的。然而,战场上的一切,似乎没有影响麦克阿瑟的自信。实力至上,这就是美国人的逻辑。是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已达22万,比第一次战役增加了8万。麦克阿瑟麾下,还聚集了各种作战飞机1100余架和包括3个航母战斗群在内的200余艘战舰;而此时的志愿军,尚没有一架可以作战的飞机和一艘可以作战的舰艇。在没有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允许的情况下,麦克阿瑟调集90架B-29轰炸机,摧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以阻止中国增兵朝鲜。紧接着,他又命令“联合国军”继续全线北进。

    麦克阿瑟的企图是:以美第十军在东线经长津湖西进,美军第八集团军在西线由清川江北上,以“钳型攻势”在江界以南武坪里会合,再向北推进,赶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朝鲜全境。他还将部署在汉城的美第二十五师和刚刚到达朝鲜的土耳其旅、英军第二十九旅加强西线,美军第三师加强东线。东西两线的指挥官是麦克阿瑟的两员爱将:一个是担任过麦克阿瑟参谋长的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一个是绰号“斗牛犬”的美军二战名将、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

    悬殊的力量对比,让麦克阿瑟已经不想也不屑于考虑谁是他的对手了。他狂妄地宣称:鸭绿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中国人也并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然而,虽然麦克阿瑟还没弄清他的战场对手,毛泽东和彭德怀却早就对麦克阿瑟和参战美军了如指掌了。

    鉴于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和麦克阿瑟的轻敌,彭德怀命令志愿军主动后退,诱敌深入,争取出其不意,打一个大规模歼灭战。

    时任志愿军39军117师作战科长李宏艮回忆:“开始我们也有些不理解,打了胜仗怎么还大步后退?但是,听说是毛主席、彭老总的指示,也都是坚决服从,因为大家都明白,跟着毛主席就能打胜仗。我们还在沿途故意丢下了一些小锹、背包等物品迷惑敌人……”

    麦克阿瑟果然上钩。他认定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已“怯战败走”。尤其是连日的航空侦察并没有发现大部队活动的迹象,情报人员判断中国人最多只有三到七万时,麦克阿瑟断定,中国军队此前不过是“象征性进攻”。

    感恩节,美国的重要节日,为每年11月第4个星期四。1950年的“感恩节”为11月23日,这一天也恰好是中国农历的小雪。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从西伯利亚呼啸而来的冷空气裹着大雪,扑天盖地。朝鲜北部50年一遇的最冷冬季提前到来。但这并没有影响美国士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前沿阵地上,享受了一顿火鸡大餐。

    11月24日,美军先头部队刚刚突进到鸭绿江畔的惠山小镇,麦克阿瑟的“巴丹号”座机就飞到他们头顶助威来了。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刊出的消息,标题中几乎都有“圣诞”两字,《麦帅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胜利在望——圣诞节不远了吗》……

    也许是过于自信,也许是为了震慑中国军队,也许是为了安慰成千上万等待着孩子们早日回家的美国士兵的父母,麦克阿瑟居然向全世界公开了他的进攻方案——

    “联军对在北朝鲜新的赤色军队的庞大压缩和包抄行动,已经临近决定性的时刻。在过去的三星期中,作为这一钳形攻势的独立组成部分,我们各军种空中力量以模范的协同和有效率的持续攻击,成功地切断了敌军的补给线,敌军来自北方的增援已大大减少……”

    也是在这个飞雪漫天的夜晚,电波突然在朝鲜北部一个叫做大榆洞的偏僻矿洞密集起来。刚刚挖掘出来的防空洞,便是彭德怀的司令部。

    远在日本东京第一大厦的麦克阿瑟,自然无法想象志愿军司令部如此简陋,更无法想象在这冰天雪地之中,30万志愿军早已完成机动隐蔽。就像他无法想象这支军队会拥有铁一样的意志和铁一样的纪律一样。

    此时,在120公里宽的战场上,志愿军精心布置的两个巨大口袋,已经张开了口子。

    毛泽东和彭德怀采用的是战争史上少有的内外双重迂回战略,西线志愿军4个军将从正面发起猛攻,另外2个军从侧翼迂回攻击。战役的关键是,侧翼力量能否迅速打开战役缺口,直插敌后,断敌主力后路。

    37岁的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迂回作战行动。

    “麦克阿瑟和很多美军将领,脑海中的中国军队,还停留在国民党军队的印象中。不知道共产党的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将是猛将,兵是精兵。”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丁伟说,“像彭总,像韩先楚,排兵布阵,一点也不逊于世界上那些有名的战将。”

    不到一天一夜,“联合国军”东西两“钳”之间瞬间撕开了一道口子。担负正面进攻的志愿军4个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了当面美军。

    美国参战老兵沃伦·维德汉回忆:“中国人的进攻战略非常高明,被我们称作大规模袭击,他们会用大量兵力直击防线,在防御圈上打开缺口,然后挺进我军所在的后方。”

    眼看无法阻挡潮水一样冲锋的志愿军攻击,在第一次战役中与志愿军交过手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不像麦克阿瑟那样盲目乐观,当他意识到陷入志愿军包围时,赶紧命令“联合国军”突围撤退。这正在彭德怀的预料之中——38军113师已经穿插到了“联合国军”后退必经之地:三所里、龙源里。

    时任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第338团3营机枪连指导员陈生秀回忆:“接到命令后一刻不停地往前跑,有个同志甚至跑着跑着倒地牺牲了。大家就一个念头,插到敌后,堵住敌人。”

    一段战史上的奇迹由此诞生:113师双腿跑赢了“联合国军”的 汽车 轮子——先敌5 分钟挡住了美军两个师的退路。

    空前激烈的阻击与反阻击在大同江边的山谷里展开,争取最后一线生路的南撤之敌和奉命前来的北援之敌,轮番向着占领了制高点的志愿阵地上扑来,志愿军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两支相隔不到一公里“联合国军”,最终只能相望却没有汇合到一起。

    捷报传到大榆洞,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彭德怀激动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他亲自拟出了一份嘉奖电报交给参谋,正当电报就要发出的时候,他突然喊了一声:慢!然后拿回了电报,在末尾又加上了一段话。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松骨峰,志愿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的阻击阵地,美军二师九团的唯一退路。

    美军发现,无论炮火多么猛烈,无论进攻的步兵多么接近山顶,总有中国人在军号声中一遍遍发起反击。

    三连最后剩下了8人,阵地前倒下了敌人几百具尸体。美军战机把松骨峰炸成了一片火海,还是未能越过这块英雄的高地。

    松骨峰下这一段不足11公里长的山路,后来被美军称为“印第安笞刑场”,意思是穿过这条路的经历,如同遭受到了“死亡的鞭笞”。

    几天后,作家魏巍来到了前线。这片浸透了志愿军鲜血的阵地,仿佛还在诉说着战斗的惨烈。作家写道:“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这篇曾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通讯感动了几代人。朝鲜战场上为祖国、为正义、为和平而战的志愿军战士,从此有了一个亲切而崇高的称呼:最可爱的人。

    1990年,《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曾经提到的两位“烈士”——井玉琢和李玉安,神奇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原来,在清理松骨峰战场烈士遗体时,意外地发现有的战士还有微弱的呼吸,被紧急送往后方抢救。

    几个月后,井玉琢和李玉安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井玉琢满脸都是被汽油弹烧伤的疤斑,牙齿烧得仅几颗,左耳只剩一小块,左手严重抽缩;李玉安胸口中弹,在医院昏迷了5个多月,才脱离了危险……而当时向魏巍介绍战斗经过的一营营长王宿启,没有想到自己的战友后来竟然奇迹般地“死而复生”。

    伤愈后的井玉琢,放弃了国家照顾,在黑龙江七台河当了一名农民。李玉安则在黑龙江巴彦县一所乡村粮所,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第二次战役,38军以阵亡415人、负伤5005人的代价,重创美第九军二师和“土耳其旅”,毙伤俘敌11000余人。

    西线“联合国军”几近崩溃之时,东线方向,在茫茫雪野中设伏六天六夜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开始向钻入包围圈的美第十军发起总攻。

    这就是著名的长津湖之战。

    与麦克阿瑟一样,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也是个狂妄之徒,一直把中国人称为“洗衣工”。当时的十军下辖美军中装备最精良、保障最充足的七师和陆战一师。阿尔蒙德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被他称作“洗衣工”的中国人,让他的两支精锐部队留了耻辱一页。

    长津湖之战,美第七师三十一团被全歼,上校团长麦克莱恩受伤被俘后身亡。这支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西伯利亚而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王牌团”的团旗,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而侥幸从长津湖逃离的美军陆战一师,也付出了减员11731人的惨重代价,仓惶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成为美国陆战队员挥之不去的噩梦。

    长津湖之战时的志愿军27军79师235团一营副教导员迟浩田,43年后成了中国第八任国防部部长。1996年12月,迟浩田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肃然起敬。原来,克鲁拉克父亲就是当时的陆战一师副师长。父亲告诉他:“打了一辈子仗,没有遇到志愿军这么厉害的部队。”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一战扭转战局。“联合国军”则在10天之内溃退300公里。

    斯大林赞扬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伟大的军队”。

    惨败震动美国朝野,杜鲁门威胁使用原子弹!

    朝鲜战场惨败,震动美国朝野。世界第一强国不得不重新认识曾经被它轻视的新中国。

    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让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作出“任何必要的牺牲”,要求国会批准将美军从250万人增加到350万人,一年之内将战机、坦克的生产能力分别提高5倍和4倍。他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威胁使用“原子弹”。

    与此同时,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沃伦·奥斯丁则受命通过联合国,向中国传递停战谈判信号,条件是:志愿军停止在“三八线”以北。

    美国人的阴谋,自然逃不过的毛泽东的眼睛。

    1951年新年来临的些日子,中南海与朝鲜前线的电报往来格外频繁。

    毛泽东1950年12月13日电报: 目前英美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毛泽东1950年12月21日电报: 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

    毛泽东1950年12月29日电报: 如果我军能照你们目前部署,于1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线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

    三封电报直指一个目标:打过“三八线”!

    毛泽东清楚,随着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胜利,美国速战速决的图谋已经破产,美国与它所纠集的那些原本来就不想参战的仆从国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也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再给敌人致命一击,才有可能把敌人彻底逼到谈判桌上——否则,一旦让对手得以喘息,以美英等国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志愿军必将面临更大的战场压力。虽然志愿军已经在冰天雪地里鏖战了整整一个半月,但毛泽东对跟随他从长征、抗战、解放战争战场上一路征战的这这支队伍充满信心: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950年12月26日,“圣诞节”后第二天,55岁的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中将在凛冽寒风中抵达朝鲜战场,接替翻车而死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杜鲁门还赋予了李奇微更大的权力,兼任“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

    李奇微以眼光独特而著称。虽然没有麦克阿瑟那样显赫的名声,但战争经历同样不凡:1943年7月,李奇微指挥第八十二空降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实施美军 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诺曼底登陆后,直接升任美第十八空降军军长。早年还曾在美军驻天津第十五步兵团当过副连长。

    沃克阵亡不过三天,美军统帅部便匆匆选派这样一位“中国通”到朝鲜,无疑是想挽救战场颓势。

    李奇微原本也想着立即转入进攻以争取战场主动,然而,当他视察了自己的部队后才发现,连遭中国军队重创的“联合国军”,已经蒙上了厚厚的心理阴影。他悲哀地承认:“这是一支惊慌失措的军队,对自己、对长官都丧失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

    无奈之下,李奇微只好快速部署防御,以阻止志愿军继续南进。李奇微玩了一个心眼,将南朝鲜军8个师放在第一线,美英军队放在第二线,以便可攻可防、随时撤退。

    李奇微未曾料到的是,他的西起临津江、东达东海岸的防线刚刚部署完毕,志愿军的炮火急袭就在飘舞的雪花中开始了。

    1950年的最后一天,志愿军发起被美国人称之为“除夕攻势”的第三次战役。重整旗鼓的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投入战斗,中朝两军实现了统一指挥。

    仅仅一个昼夜,第一线的南朝鲜第一、第二师全线崩溃,处于二线的美军第一、第二军陷入背水作战的危险境地。

    直到多年之后,李奇微还对当年的溃败“深感震惊”:“我试图阻止,可是逃跑的卡车毫不减速地闪过了我。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我向上帝祈祷,不要再目睹这样的情节。”

    1951年1月3日,李奇微下令放弃汉城。志愿军在一座建筑物里发现了这样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敬!

    志愿军一气打到“三七线”,假如我们也有美国人的武器和战场保障?

    又过4天,中朝军队全线进抵“三七线”。这里,距离鸭绿江已经有400公里之远。

    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转入休整。他清楚,三个多月的连续作战,部队战斗力已经到了极限;本来就脆弱的后勤补给线,也早已超出了极限。

    时任彭德怀军事秘书杨凤安曾回忆:“第三次战役解放了汉城以后,彭老总这个思想负担就很重。应该解放了汉城高兴什么的,在国内和庆祝过节似的。彭老总就噘着个嘴,打进汉城倒行,撤出汉城怎么办?”

    李奇微判断,已经长驱汉城以南的志愿军,此刻就处在最为困难的时候,向北反击的时机到了。他专门为美军量身制定了一套缜密的“磁性”对阵策略:最大限度发挥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战役打响后尽可能与志愿军保持距离,黏住对手、拖延时间,待到志愿军弹药和食品耗尽,再发动猛烈攻击。

    这时候,美国超强的战场补给优势也充分显示了出来:从本土和其他地区抽调的大批二战老兵迅速补充到朝鲜战场,各种战备物资源源不断调往交战前线。每个参战美国兵还可以飞到日本进行5天“纵欲+纵酒”式的休整,以便“恢复士气”,重回战场。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参谋阮家新回忆:“敌人上来就是飞机大炮猛轰,我们连夜构筑的工事,一个小时就会被炸平。照明弹把黑夜变成了白昼,我们打夜战更困难了。”

    《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这时的美军,即使攻击志愿军一个连的阵地,也会动用几十辆坦克,且有飞机支援,发射炮弹多达2000到3000发,而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总共才发射了5341发炮弹。

    吸取麦克阿瑟盲目冒进的教训,李奇微命令各路大军互相靠拢、齐头并进,以免再次成为中国人的“猎物”。

    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突然对志愿军发起猛烈进攻,仅地面部队就投入了25万。主要攻击兵力置于西线,目标为汉城方向;另一部在东线辅助突击,由西至东发起全线进攻。

    这一天,距离中国春节还有11天。也许,“联全合国军”想用这样一种春节攻势,来为它的“圣诞节”完败雪耻。

    每一位优秀的军事家,都有一双穿越硝烟的锐利眼睛。几乎在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短板”的同时,彭德怀也捕捉到了李奇微排兵布阵上的疏漏:虽然向汉城方向大举进攻的西线美军第一军和第九军并肩突击,没有空隙,但东线的美军第十军和韩军第三军团之间,则有兵力薄弱环节,这无疑就是志愿军的机会。

    面对敌人重兵反扑,彭德怀确定的第四次战役作战方针是“西顶东反”,以一部兵力组织西线坚守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则有计划地后退,待敌人一部态势突出时,集中主力寻机打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动摇其布势,制止其进攻。邓华、韩先楚,这两位携手挥师解放海南岛的战将,分别指挥东西两线战役兵团。

    在西线,坚守汉江南岸的38军和50军顽强阻击,美军第一、第九军两支“王牌”部队14昼夜只前进了18公里;而徒步作战的志愿军此前攻击同一段路程,不过半天时间。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六,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的东线兵团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中朝军队趁着早到的夜暗向态势突出之敌发起进攻。至13日凌晨战斗结束,歼敌1.2万人。

    这就是成为经典战例的横城反击战。

    与强敌交手,锤炼出敢战、善战、能战、胜战的一代军人。这一战,涌现出一双年轻战将。33岁的邓岳指挥40军118师大胆穿插、断敌后路,毙伤南朝鲜第八师16团团长权泰顺以下656名,俘敌2178人;34岁的张竭诚率领的39军117师则创造了朝鲜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歼敌最多的纪录:歼敌3350人,俘敌2500人,其中俘虏美军800人。后来,两人又分别出任解放军两支王牌部队——38军和39军军长。

    第四次战役持续到当年的4月21日——李奇微的精心部署被打乱。在付出每天伤亡900人才推进1.3公里的代价后,“联合国军”被迫在“三八线”附近停了下来。李奇微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要不是我们拥有强大的火力,经常得到近距离空中支援,并且牢牢地控制着海域,则中国人可能已经把我们压垮了。”

    一周之后,邓华迎来他41岁生日。一年前的同一个季节,这位39岁就担任兵团司令员的年轻战将,正与小他3岁的韩先楚一起,指挥解放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渡海登陆作战:海南岛之战。

    几乎在同一时间,已被杜鲁门免去全部职务的麦克阿瑟在美国国会作告别演讲时,引用了这样一段话:“一个老兵永不死亡,他只是淡出舞台。”的确,属于麦克阿瑟的舞台已经成为过去。正如美军参谋长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所评论的:“麦克阿瑟那神话般的尊严被损害了。赤色中国人愚弄了这位一贯正确的军事天才,麦克阿瑟现有的能力和力量根本斗不过在朝鲜的中国指挥官彭德怀。”

    朝鲜战争开始的那一年,彭德怀52岁,麦克阿瑟70岁。

    三、感恩节为什么要吃火鸡?

    感恩节吃火鸡的由来 感恩节吃火鸡的寓意是什么

    1、感恩节吃火鸡的来源是因为1920年一批逃亡美国的英国人,在到达美国东海岸后,得到了当地的印第安人的救助。

    2、在当地火鸡随处可见,这些英国人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在危难时刻的帮助,就猎获火鸡并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

    3、此后每年的这个时候,这些英国人就都用火鸡款待印第安人,于是形成了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今天。

    感恩节吃火鸡的传说故事

    1620年,英国一批主张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退出国教,自立新教,此举激起了英国当政者的仇恨。这些清教徒们不堪承受统治者的迫害和歧视,先逃到荷兰,9月初,乘船远渡重洋,准备流亡美国。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于11月终于到达了美国东海岸,在罗得岛州的普罗维斯敦港登陆。

    当时,此处还是一片荒凉未开垦的处女地,火鸡和其他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时值寒冬,来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他们带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园。

    这些英国人在安顿好新家以后,为感谢在危难之时帮助、支援过他们的印第安人,同时也感谢上帝对他们的“恩赐”,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与他们进行联欢,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此后,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都要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鸡外,并在一起瘵办射箭、跑步、摔跤等体育竞赛,夜晚还围着篝火尽情歌舞,共享欢乐。

    关于今年感恩节是几号的问题,通过《打的就是美军王牌,美专家:假如中国拥有同样武器,就是一场屠杀》、《感恩节为什么要吃火鸡?》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今年感恩节是几号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