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魏征直言进谏

魏征直言进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征进谏图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魏征直言进谏和魏征是怎么对李世民直言进谏的?他得到了谁的支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魏征直言进谏
  • 魏征是怎么对李世民直言进谏的?他得到了谁的支持?
  • 魏征进谏的故事
  • 魏征直言进谏不畏皇权,如果他遇到的不是唐太宗,还会这样耿直地进谏吗?
  • 一、魏征直言进谏

    《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七篇 隋唐五代

    第六章 魏征直言进谏

    魏徵死后,唐太宗曾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

    魏征(网络配图)

    《提名谏议大夫》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有个叫魏徵的官员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徵到长安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做过事,还曾经劝说太子除掉秦王。

    秦王李世民听后,马上派人去把魏徵找来。

    秦王问魏徵:“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相互争斗,挑拨离间?”左右侍从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和魏徵算老账。谁知,魏徵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只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他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

    魏徵说话直爽,很有胆识,这让秦王十分钦佩。李世民但没责怪魏徵,反而很赏识他。等李世民继位做了皇帝后,就把魏徵提拔为谏议大夫,还选用了一批太子和齐王手下的做官,并没有计较过去的是是非非。

    这件事情让秦王府的官员很不服气,常常在背后嘀嘀咕。宰相房玄龄听说后,就把这些议论告诉了唐太宗。唐宗却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该选拔能的人,怎么能拿关系来作为选人的标准呢?”唐太宗不记恨,重用魏徵,魏徵也没有辜负唐太宗的期望。

    网络配图

    《选贤任能》

    朝廷里的大事,魏徵想得很周到,处理得也很好。他什么意见一定会在唐太宗面前直说,有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了台。

    唐太宗也特别信任魏徵,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意见。

    有一次,唐太宗对魏徵说:“历史上的君王,为什么有明智,有的昏庸呢?”魏徵想了想说:“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很明智;要是只听一面之词,就会昏庸。”魏徵还列举了历上的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他说:“治理天下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笑着连连点头。

    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后,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的事这么荒唐?”魏徵却说:“一个皇帝只靠聪明、学识渊博还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唐太宗听了,感触很深,叹了口气说:“唉,过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啊!”

    此后,魏徵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时,就沉下了脸,可魏徵还是照样说,一点儿面子也不给。

    《以犯言直谏著称》

    有一次,魏徵在朝堂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忍不住了,想要发脾气,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虚心的好名声,就只好勉强忍住。等退朝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非要杀了魏徵不可。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没想到,她竟然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正式朝见的礼服,向太宗跪拜。

    看到皇后这身装束,唐太宗纳闷地问:“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只有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徵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让太宗豁然开朗,不但不记魏徵的仇,反而夸奖了魏徵。

    魏徵以敢犯言直谏著称于世。一次,内侍为唐太宗送来一只鹞鸟。这只鹞鸟十分可爱,似乎通人性,平常停在太宗的胳膊上戏耍,很得太宗的喜爱。有一天,太宗又在宫中玩起了鹞鸟。正当他玩得高兴的时候,魏徵进来奏事。太宗一时着急,慌忙把鹞鸟藏在怀里。

    其实,这并没有逃过魏徵的眼睛。然而,魏徵却装作没看见,故意在奏事的时候拖延时间,过了好一会儿才退去。魏徵走远后,唐太宗急忙打开衣怀,一看,自己心爱的鹞鸟早被憋死了。

    643年,一代名臣魏徵去世。

    一、魏征是怎么对李世民直言进谏的?他得到了谁的支持?

    魏征一生当中无数次向李世民直言进谏,虽然很多时候都惹得唐太宗李世民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就在于魏征提前给李世民进行了身份定位,告诉李世民我魏征就是良臣,良臣一生所以能混得好,就是因为他遇上了一个好皇帝,这一顶高帽子让李世民截在头上感觉极其舒服。其次古代所有皇帝当中但凡取得一些成就者,都喜欢自比尧舜,而魏征也常用尧舜纳谏之事间接敲打李世民。另外魏征在某种程度上讲敢于进谏是因为得到了长孙皇后支持,长孙皇后一向喜欢魏征这种正直之人,因此她经常会向李世民吹枕边风,并告诉他魏征敢于直言进谏,就是因为他知道你这个有道明君不会生气。

    1、魏征提前给李世民做好了心理铺垫


    魏征向李世民进谏,并不只是单纯傻傻提意见,一般都会提前给李世民做好铺垫。比如他会告诉李世民,我魏征这辈子要做个良臣,而良臣既向皇帝提了意见还能混得很好,原因就在于他遇上了一个好皇帝,这样一顶高帽子让李世民十分舒服。

    2、魏征常用尧舜之风敲打李世民


    魏征在提意见时,也曾多次惹恼了李世民。但每当看到李世民生气时,他就会搬出尧舜虚心纳谏之事来说一番,其实就是间接敲打李世民,如果你想成为千古传颂好皇帝,就应该向他们好好学一学。古代多数皇帝都希望得到后世给予他们尧舜一般的评价。

    3、魏征有长孙皇后支持


    长孙皇后有着千古贤后美称,而且一直很欣赏魏征这种正直品格。因此每当看到李世民因为魏征提意见而恼火时,都会用各种方式让李世民明白,你是明君才会有魏征这种直臣。正因为长孙皇后一直在后面支持,才使得魏征一直坚持直言进谏。

    二、魏征进谏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来秦王府的官员都不服气,背后嘀咕说:“我们跟着皇上多少年。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让东宫、齐王府的人先沾了光,这算什么规矩?”

    宰相房玄龄把这番话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该选拔贤才,怎么能拿关系来作选人的标准呢。如果新来的人有才能,老的没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

    大家听了,才没有话说。

    唐太宗不记旧恨,选用人才,而且鼓励大臣们把意见当面说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大臣们也敢于说话了。特别是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唐太宗听了,感触很深,叹了口气说:“唉,过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啊!”

    唐太宗看到他的统治巩固下来,心里高兴。他觉得大臣们劝告他的话很有帮助,就向他们说:“治国好比治病,病虽然好了,还得好好休养,不能放松。现在中原安定,四方归服,自古以来,很少有这样的日子。但是我还得十分谨慎,只怕不能保持长久。所以我要多听听你们的谏言才好。”

    魏征说:“陛下能够在安定的环境里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兴了(文言是‘居安思危’)。”

    以后,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哩!”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而且注意减轻百姓的劳役,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做“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三、魏征直言进谏不畏皇权,如果他遇到的不是唐太宗,还会这样耿直地进谏吗?

    魏征直言进谏不畏皇权,如果他遇到的不是唐太宗,同样耿直地进谏。因为这跟他的性格有关,魏征敢于触龙颜的勇气,是他忠言直谏的坦诚,是他关心民生的责任。魏征确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硬骨头。

    魏征是河北人,字玄成。隋朝末年参加瓦岗起义军,后来跟随李密投奔了唐朝,辅佐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上太子后,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从那时起,魏征就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称帝,就是唐太宗。

    他的为人耿直不阿,遇事无所屈挠。魏征直言进谏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赏罚、刑法、对外关系,乃至皇帝私生活等诸多方面。所以达到了知无不言的程度。正是由于魏征仕途坎坷,且阅历丰富,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所以能得到唐太宗的鼓励和支持。

    魏征在经济上采取的安民政策,主张与民休息。魏征坚守为臣之道,从容陈词,数十年如一日的直言劝谏,才使唐太宗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开创出良好的政治局面。所以说,后世人对这段“魏征直言敢谏,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史实极为推崇。

    魏征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唐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唐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关于魏征进谏图的问题,通过《魏征进谏的故事》、《魏征直言进谏不畏皇权,如果他遇到的不是唐太宗,还会这样耿直地进谏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魏征进谏图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魏征进谏图(2)

    相关阅读

    • 魏征直言进谏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征进谏图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魏征直言进谏和魏征是怎么对李世民直言进谏的?他得到了谁的支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