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踏春」西湖春色,人间至美

「踏春」西湖春色,人间至美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季节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踏春」西湖春色,人间至美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与鉴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踏春」西湖春色,人间至美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与鉴赏
  • 写西湖春色的诗歌有哪些
  • 钱塘湖春行哪些句子写出初春的特点
  • 一、「踏春」西湖春色,人间至美

    西湖春色,人间至美

    文&图 郑明晓

    袁宏道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我虽然春日数游西湖,但去的时间不是稍早了点,就是稍晚了点,早了呢,梅花是看到了,郁金香、樱花、海棠、桃花却还没有开,迟了呢,樱花、海棠落了、郁金香、桃花又开过了些,总与西湖最亮丽的春色失之交臂。前年暮春到杭州工作,今年春天更是足不出杭,两年下来,总算把西湖春色像看戏一样从头到尾看全了一次。

    西湖春色最出名的莫过于苏、白二堤,苏堤有“苏堤春晓”,白堤有“断桥残雪”。苏堤长,横卧南北,白堤短,连孤山,一样的桃花柳色,一样的诗情画意,烟柳红桃,睛时有晴时的艳丽,阴时有阴时的空蒙。“山色空蒙不须雨,桃花艳丽柳烟绝。迷茫水色雾花迷,正是西湖好季节。”这是空蒙时的苏堤,“樱花弥漫满枝飞,灼灼桃花杨柳垂。春色无边水光漾,海棠花醉柳花吹。”这是晴时的苏堤。

    “苏堤春晓”列西湖十景之首,不是偶然的,它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自然的是它的清丽,它的艳绝。真正的“苏堤春晓”我没见过,每次游到苏堤时,春晓已过,即如此,也美如斯了。

    而人文的,主要是苏东坡了,苏东坡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做通判,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副市长,第二次做知州,就是杭州最大的官了,苏堤筑在他知州任上,一把手做事容易些,他不仅组织百姓修筑了长堤,还在堤上造了六座桥,供船只通行,并亲自命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条长堤,六座桥,不多不少,多了,太杂了,少了,又觉得长。

    这是一条天才设计的堤,它自筑成之日起,就被人赞颂,连贵为天子的皇帝也不例外,“苏堤春晓”碑,正面是康熙题的字,背面是乾隆题的诗,祖孙俩把西湖十景题了个遍,都是康熙正面题字,乾隆背面题诗,乾隆很自负,他的诗虽说写的不怎的,但就审美观言还是有的,如果单以诗的数量而论,他就是诗王了。

    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潋滟西湖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总括了西湖的美,而单论春诗而言,不得不提另一位大诗人,那就是诗王白居易,白居易的春诗,可谓写尽了江南的春色,“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南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堤原名白沙堤,虽非白居易所建,但人们为了纪念他,改称白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把西湖春天描写得如此迷人,也只有他了。

    除苏、白二堤外,游人青睐的还有孤山、曲院风荷、太子湾、花港观鱼、小瀛洲、柳浪闻莺的春色。

    太子湾公园里,先是木兰花在柳丝飘绿时纷纷绽放,继而是樱花与郁金香,有时樱花开得早,有时又是郁金香开得早,也有相约同时绽放的。纷纷扬扬的樱花,开得快,凋谢得也快。郁金花开得慢点,花枯萎得也慢点,每年樱花郁金香开时,公园里人潮塞道。樱花洁白如雪,郁金香色彩鲜艳,红黄蓝白。而当樱花、郁金香同时盛开时,樱花雪白,郁金香亮丽,或上下辉映,或倒映水中,美不可言。

    花港公园里,樱花、海棠、桃花、紫微、牡丹,这花谢了那花开,花落水中,鱼嘬浮花,花戏红鱼,相生相趣,童心不禁荡漾。山人观鱼吟得两绝:“童子投鱼食,引来多片云。红鳞翻水闹,搅乱一池春。”“池花逐水红鱼闹,春色无声入画图。花影鱼声搅云乱,莺声清脆又模糊。”牡丹亭前牡丹花国色天香,娇媚绝伦,杜鹃花则花花簇拥,烂漫辉映。

    曲院风荷公园虽以荷花最闻名,但春色丝毫不让夏荷,先是梅花,继而李花、海棠、樱花,粉墨登场,只是每种花的花期短,不像荷花那样占据着整个夏天,一直延续到秋天。

    孤山最有名的是梅花,林和靖“梅妻鹤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把梅花的神韵写尽。山人不才,梅开时过孤山得《忆秦娥》词:“春声唧,孤山冷魄坟头寂,坟头寂。隐人归去,至今思忆。 傲孤本自寒中出,一身高洁谁能匹,谁能匹。花开花落,暗香飘逸。”而当梅花过后,樱花、桃花就来了。

    柳浪闻莺公园最醉人的是这里的绿,每当柳丝飘绿草坪如茵时,那醉人的绿,更是绿到湖中,绿到每个人的心里。而这里的桃花,虽然没有苏堤白堤那么有名气,但离水却最近,每当夕阳西下,桃花映水而开,满面红酡,醉了春光。

    整个西湖,盘点下来,最多的是桃花和柳树,它们互相青睐,绿柳垂水,桃花映日,醉倒了春风,也醉倒了千百年来无数的游人,白居易嫌杭州住得时间太短,说“皇恩只可住三年”,苏东坡更甚,每往一地,当地就多出一个西湖来。

    小瀛洲丶三潭印月与苏堤一样,夺走了西湖太多的名气和才情。

    “三潭印月”在小赢洲岛之西南,遥对着苏堤,传说为苏东坡疏浚西湖时所创设。小瀛洲呈田字形,空处为湖,框处为岸,岛中有湖,湖中有岛,从南端先贤祠往北面三潭印月,过曲桥依次为开网、迎翠、花架、御碑、我心相印亭,曲桥旁有迎翠轩、花鸟厅、闲放台,亭台楼阁,移步换景,倒影成趣,其设计之巧妙,是江南园林中的典范,先贤祠门柱挂着康有为长联,读之触景生情: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九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倾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曾见;

    霸业硝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阳,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西湖何处是瀛洲,印月潭前游客留。戏水红鱼别成趣,枕云绿芰自生幽。波心荡漾共洗月,塔影徘徊同泛舟。难得浮生几回梦,一轮浮月醉高楼。”这是山人写的小瀛洲诗,时值暮春初夏,睡莲吐香,红鱼翻春波。而当仲春阳春之交,海棠、樱花、桃花处处盛开,还有新开的紫薇,与水与云相辉映。从岛上望,三潭印月浮于岛前,雷峰塔矗立于夕照山上。坐“我心相印亭”,看夕阳浮光,游船来去,啼声碎乱一片。

    西湖的春雨,不下则已,一下起来,就是那么缠绵多情。烟雨中,春花娇湿,满地落痕,木兰花、李花、樱花白花花,海棠、桃花红湿湿,郁金花黄红白等诸色相间,沾雨后花色更鲜,花瓣更细腻,如处子的肌肤。绿草茵茵,水嫩水嫩的,能嫩出水来,沾上水珠就更是湿嫩了,杨柳绿淡淡如绿烟。西湖半遮半掩,水色、山色空蒙一片,长堤淡淡一横,湖岛隐隐三点,春色迷茫,鸟声断续,白鹭蹁跹,“钱塘湖上白鹭跹,啼鸟声声随雨绵。独坐亭中听花落,一湖春色一湖烟。”山人的这首《西湖春雨》只一句“一湖春色一湖烟”尚可入目。

    有人说西湖晴湖不如雨湖,山人则说最佳当在春雨天晴,苏东坡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我不知道具体是写在什么季节,西湖春雨初晴,从烟雨蒙蒙到春山露翠,云烟氤氲,云日空濛,水光潋滟,山人遇过,只是东坡能诗而我不能。

    西湖的春夜以梦幻胜。西湖有夜湖不如月湖之说,而春日雨后之月湖,更美。夜灯下,红色的桃花紫红迷人,白色的樱花洁白无暇,绿色的柳丝或染成鹅黄,或微微泛绿,在风中招摇。

    西湖春夜我游过许多次,夜空最蓝当在雨后晴夜,那蓝天有点像西北西南高原的蓝天,蓝得深蓝得透,白云,簿簿的、厚厚的,絮状的、成片的浮浮在蓝天。最妙的是月亮,游走于蓝天、云层,把天映照得更蓝更白,抬头望,有时云在游,月不动,有时又见月在游,云不动。还有星星,点缀于其间。湖岸灯光璀灿,彩灯变幻,保俶塔、雷峰塔、城隍阁如神灯,灯光、水光、倒影把西湖映照得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仿佛仙境一般。

    春夜之景,莫若西湖,春夜之诗,莫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西湖月的,东坡有倒有《夜泛西湖五绝》,不过是写夏夜而非春夜的,不知后来者还有谁,能用诗将西湖春月夜意境写得像他们一样绝美,供后人吟诵。

    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与鉴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的。该诗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白居易的关于踏春的唐诗——《钱塘湖春行》,希望大家喜欢!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它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它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将其写入了诗中,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人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无比美妙的春光,有很多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仍然只有几首作品能广为传诵。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其他人,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二、写西湖春色的诗歌有哪些

    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 颜 钱 塘 登 樟 亭 望 潮 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 湖 秋 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 金 门 见 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 屏 晚 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 泛 西 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花 港 观 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西 湖 柳 枝 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三、钱塘湖春行哪些句子写出初春的特点

    A妮K茴的宝呗 经理 四级(1070) | 我的贡献 | 我的消息(0/45)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钱塘湖春行
      目录
      【背 景】
      注解·诗意
      【层次结构】
      【题 解】
      【字句知识】
      【作者简介】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西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编辑本段【背 景】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编辑本段注解·诗意
      【注 解】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诗 意】
      行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唱,只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编辑本段【层次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编辑本段【题 解】
      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编辑本段【字句知识】
      云脚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撑,如椅脚、桌脚。还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脚、墙脚。又可指残余的滓末,(现代汉语中有“下脚料”之类的词语)由此引申为末端。如日脚、雨脚,杜甫《羌村三首》:“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的“云脚”,指云层的最低处。
      初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常指动作行为的第一次或发生后最初的那段时间。
      1.常用在动词前,有时用在形容词前,可译为“开始”“乍”,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初:乍)
      2.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是头一回这样做。如《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3.用在句子(或短语)开头,表示对往事的追溯。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
      4.表示“从来”“素来”一类意思。如《汉书·盖勋传》:“群臣初无是言也”。(初:素来,从来。)
      渐
      “渐”在古汉语里常用作副词,意思是“逐渐”,表示情况的逐渐变化或程度的逐渐加深。可译为“逐渐”“越来越”“渐渐”。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即用此义。
      “渐”用作动词时有“加剧”“疏导”“沾湿”等许多义项。如《书·顾命》:“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渐:加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渐:疏导。)《诗·卫风·氓》:“淇水汤汤(shāngshāng),渐车帷裳。”(渐:沾湿。)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官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301

      参考资料:
      1.白居易诗选 百度知道
      完善相关词条相关词条:
      更多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开放分类:
      诗词,唐诗,杭州西湖,赏析,写景诗

      更多 合作编辑者:
      楔子·蔚蓝、无於柏比、胡越锴、dfybd、ms_trendy、天♂空安♀静、「吴楚」儒生、893979022、X要你管X、wo就这个名字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5489 次
      编辑次数:50
      最近更新:昨天
      创建者:欧阳易幽

      什么是突出贡献者突出贡献者
      杨俊1981 十七级 版本

      ©2008 Baidu 权利声明

    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季节的问题,通过《写西湖春色的诗歌有哪些》、《钱塘湖春行哪些句子写出初春的特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季节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踏春」西湖春色,人间至美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季节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踏春」西湖春色,人间至美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与鉴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