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墨家思想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沟通东方与西方-谈谈墨家思想和墨家学派的思想理念?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沟通东方与西方-谈谈墨家思想
墨家和儒家在先秦时期同为“显学”,是中华文化思想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核心思想“兼爱”,对于沟通西方文化和东方传统有微妙的桥梁作用。
“兼爱”思想是整个墨家思想的核心,其他如“非攻”、“尚同”等都是对“兼爱”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的阐释。
那么,什么是“兼爱”呢?墨子《经》:“体,分于兼也”。《经说》则进一步阐明:“人与我同出于兼,故爱人如爱己。爱己非为用己,则爱人亦非为用人。至于爱马者为用马也,故爱人不同乎爱马。爱人如爱己,己在所爱之中,是谓‘兼爱’”
“兼爱”并不简单解释为“爱每一个人”。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出发点:
首先,人类是一个整体,个人是整体的一部分。这就是“体,分于兼”、“人与我同出于兼”——兼在古语中有全、整体的意思。爱整体的任何一部分(如某一个人),都等于爱这个整体,也就等于爱这个整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即任何人,包括自己)。所以说“故爱人如爱己”。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类比,人自身也是一个可以再分的整体。当我们的脚不小心扭了一下的时候,我们的手会去搓揉它。因为脚是人的一部分,爱护脚就等于爱护这个人,爱护这个人也就等于爱护手自己。所以爱脚就是爱手——“爱人如爱己,己在所爱之中”。这种爱,又和爱“工具”不同。虽然我们的工具(例如砍柴的斧子)损坏了我们也会去修理它,但这只是单纯的出于使用它为我们谋利的需要,缺乏那种部分对整体与生俱来的“爱”,这就是“爱己非为用己,则爱人亦非为用人。至于爱马者为用马也,故爱人不同乎爱马”。兼爱本质上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自爱,是个人之爱和人类之爱的统一。
“兼爱”思想所阐释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中华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这种思想并不是墨子个人的思维创造,而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炒股的人大概都听说过“羊群效应”,当羊群都往一个方向跑时,任何个体的羊都会跟随羊群的行动方向。在动物世界,这是获得安全的有效方法。有人曾经分析过,羊群效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整体保持一致是无法彻底根除的人性,因此股市中不可能有人具有绝对理性,总会有一种跟随大势而动的冲动。人类本质上是群居动物,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群居特性不是更弱了而是更强了。只有集体得益,个体才会得益。个体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并获得自由与独立。
其次,“兼相爱”的另一个重要支点是“交相利”。这又是站在每个个体的微观角度来进行阐释。墨子《兼爱》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家的“兼爱”思想,不完全是一种道德说教,而是建立在承认个体“逐利”合理性基础之上的。“趋利避害”本身是人类乃至一切生命体的天性。墨家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兼相爱”,也应该“交相利”,只有“兼相爱”,才能“交相利”,最终通过爱人实现爱己,通过利人实现利己。
对此,可能很多人会想当然的反驳:谁说的,这个世界上“好心没好报”的事多了去了。的确,我们从可计算,可逻辑推演的直接的“利”来看,“好心有好报”并不是必然的结果。类似的问题,佛教思想进行了“因果报应”的解释。以生命体可以六道轮回为理论基础提出“今世果是前世因,今世因是来世果”。将“好心有好报”在时间轴上进行了展期。虽然能够自圆其说,但却无法验证。
其实从所谓的“因果报应”,可引申出另一种认知:即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特性。例如“蝴蝶效应”。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也就是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广泛而普遍的,而其因果关系往往不是“立等可取”,甚至不是可直接计算和逻辑推演的。再如根据“六度分隔理论”,地球上“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种普遍联系具有无限的复杂性,我们无法通过肉眼全部看透,甚至穷我们一生之力也未必能对任何单一事件的影响分析出确切的结果。对于仅仅根据眼前能看到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对自己有利的人,我们有一个非常贴切的成语来形容,叫“鼠目寸光”。
当代社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陷入了这种“鼠目寸光”之中,尤其在商业活动中,基于“收、支”的各种财务报表,成为商业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以“我是否能够从中获利”为处事依据。从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就象手足发肤、五脏六腑一样,对任何部分有利的事,实际上都对整体有利,也必然对其他部分有利。所以利他的行为虽未必能立刻反馈到施与者。但在复杂的连锁反应和潜移默化中,其影响最终会对施为者带来益处。爱他人不排除爱自己,在爱人(利他)的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爱己(利己),这种双向“互爱”的本质就是“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复合价值取向。一旦将利与爱联系起来,使利成为爱的助力、佐证而不是对立面,那么利就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意味。由于这种“利”往往是不可计算、不可逻辑推演的,因此“兼相爱、交相利”的理论虽然以功利性为出发点,却最终引导人们摈弃“唯利是图”的想法而代之以“兼爱”。这正是墨家学说的伟大之处。
先秦时期,整个社会秩序都建立在礼法宗亲之上,从“天下”到“国”到“家”的社会体系结构,有很强的血脉依存关系。秦汉以后虽然分封制瓦解,但社会基本单元仍然是以家族为单位。是家族社会就有老幼亲疏的等级关系。而国家也形成了从皇室到官僚到平民的等级差异。这种阶层分化是人类社会无法逾越的特定历史阶段。墨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下层劳动者的学说,它所提出的平等互利的思想远远超过了墨子及其传承者所处的时代,也脱离了基本的社会现实,无法为掌握话语权和政治权利的皇室、贵族及精英阶层所接受。儒家说墨学“无父”、“慢差等”,就是由此而发。因此墨学的式微是势所必然。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以后,人类社会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阶层社会逐渐土崩瓦解。以个体的自由、平等为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体系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条件下,墨家思想有理由再次获得新生。随着梁启超等人对墨学的深入研究和介绍,墨家思想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墨家思想和西方启蒙运动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它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它也和西方文化中承认人的逐利天性之间存在着默契。墨子不谈性善性恶,只谈“利”。不能正确引导,“利”就是恶。能正确引导,则“利”就是善,就是爱。另一方面,墨家思想又和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它从人类整体出发来看问题。只有整体得利,个体才能得利。整体有爱,个体才能有爱。整体所得是前提,个体所得是结果。是由上至下的思维方式。这和西方文化中由个体的利构成整体的利,由个体的爱汇成整体的爱,个体所得是前提,整体所得是结果的由下至上的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当代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原因之一。墨学“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是对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容易因利而致恶问题的纠偏。它引导整个社会向因利而爱的更高境界转变。这对于我们反思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建立同时基于东西方文明的中华民族新的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墨家思想沉睡了两千年,现在是它一显身手的时候了。
一、墨家学派的思想理念?
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家思想让中国人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君主的专制让强大的华夏民族不可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渐渐地衰败下去了.墨翟,墨家学派伟大的创始人,一个新时代的引领者,”兼爱非攻”、追求科学技术的思想早已透出了他的睿智,然而一个天才却渐渐地消失在百家争鸣的思潮中.
战乱的年代是他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崇尚机关术,讲究高科技武器研究来应用军事战争的思想,让他迅速得到诸侯王们的赏识,墨家学者也近乎成了不得当时炙手可热的人才,墨家思想也将近成为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就连孟子也评价墨翟是能与孔子平起平坐的圣人.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使得墨家学派从此一直没落了两千多年,”兼爱非攻”,一个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观念,放弃战争,放弃暴力,站在一片祥和的大地上,彼此宁静地生活,多么美好的社会.如果不是战乱,如果不是其它各家的相继兴起,我们今天读的可能就不是《论语》了,而是一卷卷散发着远古墨香的《墨子》.君主极强的扩张野心使墨子只能消沉在自己的书中:探寻物质的原理,而不是一味地思想,能主宰世界的只有科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不说别的,墨家人的发明创造,哪一项不是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小到刨子、锯子,大到云梯、战车,甚至传说中的木鹞(据说人们从会飞的木鹞中得到了飞天的梦想),墨家为当时的中原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财富;非攻?精心创造出来的杰作,在当时除了应用于军事战争,又有哪个君主会来资助做别的研究?非攻!墨子的原则!那不就是要毁掉自己的杰作么?不行!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啊.为了原则,为了兼爱的盛世,墨子毁掉了杰作,甚至劝公输盘放弃了攻宋的打算.
自己的原则和自己的使命竟然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墨子,一个世间难得一遇的人才,就象屈原一样,消失在无奈的叹息中,唯一能证明他曾来过这个世上,为人类提出了进步思想的物件,只有《墨子》----一本我认为是百家争鸣的唯一的杰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先生把一生分成两份,一份献给楚国,一份献给科学的探索,一本惊世的《天问》向人类、苍生乃至上天提出了几百多个甚至在如今也无法得到答案的疑问;同样的,墨子也把一生分成两份,一份献给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另一份----和屈原先生一样的,献给了伟大的科学探索事业.”求索”!是的,人类未知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在封建儒家思想的专制下,求索者更是微乎其微,那时的人们只能埋头苦读”四书”、”五经”.中国的科技实力因此大大滞后,远不及欧美国家.
当然,不是说”四书”、”五经”读了没用,它带给我中国人伟大的思想基础,使一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中国人的心中扎下了根基.然而,时代是进步的,永远不会停滞甚至倒退的,所以,封建王朝不可能主宰世界,尽管汉、唐、元等朝代强盛一时,成为东方乃至世界强国,但在工业革命、技术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北欧、北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下,中国人看到了一个辉煌的民族开始没落.
世界科技历史博物馆向全世界收集科技文物时,美国拿出了尖端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而中国,只能交出汉朝张衡的地动仪!几十年前,自美国人、苏联人相继升如太空之后,媒体开始传言中国长城和荷兰的拦江大坝是人类唯一能在太空中看见的建筑,于是,所有中国人都十分兴奋、骄傲,因为自己的祖先建造了多么伟大的建筑啊!可没有一个人会去深思这则消息的可靠性,而是一味沉溺在在辉煌的古中国文明中,我想,就是凭我的脑子,仔细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长城并不是很宽啊,如果长城能被看见,那么北京城任何一条超过10米宽的大街为什么看不见啊?直到2003年,当杨利伟成功飞上太空返回后,才道出了真相:在太空,根本看不见长城!一个谎言,骗了中国人几十年,为什么没有人揭穿它?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太落后了.
就在过人还处于在太空是否能看见长城的争辩中,又一件事实沉重打击了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日本成功地在太空中打开了直径为10米的两个树脂薄膜”宇宙帆”,在世界上尚属首例.日本,一个在唐朝才结束茹毛饮血的生活慢慢不如封建王朝的国家,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崛起,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重视科技教育,和那种”不要脸”地”偷”人家技术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小的岛国,一向自大的中国人也只能极其愤恨地叫骂几句,算是对日本的仇视,而决不或是非常谨慎地谈论军事.
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一切都要那么多姿多彩,在哪个年代,墨家行馆就想后来的儒家书院,遍不整个华夏大地,墨家子弟活跃在整个战国,弩、战车、云梯等在当时算极为先进的武器被不断开发出来.
汉代,一切对于墨家子弟来说,都是一场劫难,那个曾经对历史影响甚为深远的墨家思想慢慢衰微了,就好像一种科技思想尚未萌芽就枯萎了.那些曾一度辉煌的技术,也从此或者变成了传说,或者深埋地下,时不时给考古学家来一个惊叹----就像越王勾践永不生锈的宝剑和秦始皇陵精美绝伦的铜马车.如果墨家思想没有衰微,整个世界会是怎么样的?
往事越千年,墨家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尽管有些人还在辉煌的古中国史中不能自拔,没关系,思想禁锢的枷锁无法阻止墨家思想的复燃,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即将或许已经来临,而那时,中国将一定会选择墨家,实现墨家学派伟大的复兴.
--------------------
对于墨子的思想只是一个主观臆测,并没有在客观上作出正确的判别.事实上同样作为显学的墨学和儒学,在当时的社会都是一种选择,选择哪一种对于历史的进程都是不一样的.环境可以影响选择,但那是在环境已经很恶劣的情况下.也正是因为环境的恶劣,才能让墨学崛起.兼爱确实不是人的本性,这只能说墨子过于理想主义,他已经完全做到了一个圣人,已经在自己的思想中慢慢脱离实际.但是墨子的工技并不只是奇技淫巧,他同样是中国古代最早研究光学的人.有人说没有希腊式的科学体系终究还是不行的,希腊式的科学体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他们同样是在求索,文明的起点不一样,所求的索也就不一样.张衡是汉人,墨翟是战国人,毕竟有着几百多年的差距,就好象那现在的人去和清朝的人比科学研究,很明显,清朝人不会理解什么是粒子加速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科学标准.我说倘若墨子的思想在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主流,那么张衡的地动仪或许可以提前一百多年出现.
--------------------
阿基米德完全不背负天下人的命运,而墨子以天下人的命运而担忧.文明本就不一样的人,又怎么能对科学提出相同的理解呢>?
科学精神只是墨子所坚持的一种思想,是一个分枝,但是却是那个时候我们这个民族所唯一的能对科技产生一定影响的思想.
二、墨家学派
墨家——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清庙之守",意思是管理庙中事物,演习郊祀或其他祭祀礼仪。春秋初的尹佚,便是"清庙之守"。 据说他的传人史角居于鲁国,墨子曾前往学习。
墨家理想人格讲究"任侠","墨子之门多勇士"( 陆贾《新语·思务》)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侠尚武,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则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侠肝义胆。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子是从儒家分出来的。墨子并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帜,在战国时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篇》)。而经过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学由显学逐渐变为绝学。
墨子其人——
关于墨子的生平身世,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对他的生平身世一直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墨子的手工很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成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一天;还比当时的巧手公输盘更早的发明了云梯等等。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不过墨子许是为了巩固自己学说,而提出世上有鬼,还教人敬事鬼神,进而形成了一种落后的宗教观,也因此,到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墨子》其书——
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又称《墨经》或《墨辩》。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墨家思想——
该派思想,主要反映在《墨子》一书中。尚贤尚同是《墨子》一书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必须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为万民兴利初害,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这种建立在理想国上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一书的基本道德观念。
墨学是代表小生产阶级说话的,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因此墨家反对剥削,崇尚劳动。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思想鉴借——
关于墨家学说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三、为什么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喜欢墨家?
墨家思想较为接近当今社会价值观。相对于儒家的君臣父子、道家的修仙问道之流,墨家提倡的"兼爱"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不受血缘宗法制度束缚,使"爱"兼及一切人。
近两百年西方一直压倒东方。作为东方的主体,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思想,一个体系来抵抗西方,但是当时的传统儒家思想无法适应科技时代,那么中国古代最讲逻辑思维,最讲科学理论的墨家就顺理成章的有了登场机会。这就有了梁启超先生提倡的"墨学救国",让墨家自历史长河走出来,重现人间。
叛逆思维。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东方的主流。你可以换皇帝,甚至换统治的民族,但是有一样你不能换,那就是儒家思想。虽然,几千年来儒家一直在改变自己,使自身适应当时的社会潮流,但是坐厌了儒家这艘旧船的乘客,都迫切想要换换新船。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导致了墨家思想重新复活了,但是受限于我自身水平有限,只能笼统的讲这么几点,望看官一笑了之。
关于墨家思想的问题,通过《墨家学派》、《为什么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喜欢墨家?》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墨家思想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