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魏征以犯颜直谏名垂青史,但真实的魏征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魏征以犯颜直谏名垂青史,但真实的魏征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征进谏图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魏征以犯颜直谏名垂青史,但真实的魏征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和苦笋陆游翻译和赏析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魏征以犯颜直谏名垂青史,但真实的魏征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 苦笋陆游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 如何评价唐朝名臣魏征?
  • 魏征的一生有多坎坷?该如何评价魏征?
  • 一、魏征以犯颜直谏名垂青史,但真实的魏征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唐朝名相魏征(魏徵)给后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犯颜直谏。只要他觉得唐太宗李世民做的某件事情不靠谱,那就会直接提出意见,哪怕明明会触怒皇帝的龙颜也在所不惜。那么历史上的魏征真是这么一个不畏强权,非常执拗的人物吗?其实历史上的魏征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魏征原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幕僚。“玄武门之变”过后,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看重魏征的才华,同时也为了稳定“太子党”的人心,因此不仅赦免魏征之罪,还对他委以重任。事实证明,李世民的这一收编策略很高明,许多“太子党”成员看到连魏征这样的隐太子心腹都被提拔重用,自己就更不会遭到清算了,于是纷纷放弃了抵抗。

    李世民登基不久就召见群臣,让大家畅所欲言探讨大唐未来的施政方针。李世民先抛出自己的观点说道:“我朝承大乱之后,百姓不易接受教化,欲求天下大治恐难以见成效。”

    魏征反驳说:“长期安定之人容易骄逸,骄逸才难以教化;而久经离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于治理。譬如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觉得可口,什么水都觉得好喝一样。”

    听完魏征的一席话后,李世民觉得颇有道理,但还是觉得未必像他说得那么轻松。魏征见皇帝还存有疑虑,于是继续说道:“若明君施政,上下同心,四方响应,天下大治并不难,三年成功尤嫌太晚!”

    听到这里,以封德彝为首的一群官员纷纷嘲笑魏征是书生之见,不识时务。然而魏征说:“五帝三王治国时,人民也是久经离乱,可照样能够教化。躬行帝道则成就帝业,躬行王道则成就王业,一切都取决于人君的努力。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这些都是在天下大乱后缔造了太平盛世,难道说古人都淳厚质朴,后人都奸诈狡猾,无法教化吗?”

    魏征的这番雄辩没能说服封德彝等朝臣,但却说服了李世民。于是贞观朝初期这场围绕应该采用王道治国还是霸道治国的争论最后以魏征的王道论胜出宣告结果。此后李世民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行轻徭薄赋,仁政治国,终于开创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

    贞观元年九月,南方多州都向李世民送上奏章,检举此前已归附唐朝的原岭南军阀冯盎有谋反迹象。得知此消息后,李世民立即决定出兵镇压,朝廷多数官员也赞成应以雷霆手段将事态控制在萌芽阶段。然而魏征却认为,岭南山高路远,瘴气流行,真要打仗必定耗费巨大。而冯盎也未必是真的有心反叛,只是南方各州众口一词让他无法辩驳。因此对冯盎应该诚心招抚,必可不战而令其归服。

    李世民采纳了魏征的谏言,派使者前往岭南。结果冯盎向使者坦言了自己的委屈,并立即让儿子前往长安觐见朝贡。冯盎反叛之事就这样四两拨千斤地翻篇了。事后李世民对魏征大加赞赏,称其胜过十万雄兵。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李世民思念亡妻心切,于是便在宫中修建了一座可以看到昭陵的瞭望塔,以解思念之苦。

    有一天,李世民带着魏征一起登上瞭望塔,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征看到那边是什么了吗。魏征说:“臣老眼昏花,看不到。”李世民大感不解说道:“那是昭陵啊,这么明显怎么还看不到呢?”魏征说:“陛下说的是昭陵啊,那臣早看到了,臣还以为陛下要臣看的是高祖的献陵呢!”李世民先是一怔,随即就明白过来,魏征这是趁机进谏,并拐弯抹角地骂自己心里只有老婆,没有老爹呢。随后李世民就下令拆掉瞭望塔,不管昭陵还是献陵,干脆都不看了。

    李世民身边人才济济,文有房玄龄、杜如晦,武有李靖、李勣,而大家在谈到魏征的时候,则往往只记得他犯颜直谏,敢说话。可从上文的这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魏征在政治上的能力与智慧并不亚于房、杜等名臣。此外,魏征虽以犯颜直谏闻名,但他也不是无脑乱喷,而是很有技巧地向李世民提出意见。也就是说,魏征不仅敢说话,而且懂说话,会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魏征之所以能成为犯颜直谏的典范,离不开李世民纳谏如流的决心。魏征自己就曾当着李世民坦言道:“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所以只有贤君手下才会出名臣,而昏君手下则尽是奸臣。不是臣子能力或人品不达标,而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参考文献:《贞观政要》、《资治通鉴》

    一、苦笋陆游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翻译: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

    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历风雨磨砺。

    赏析: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磨砺。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原文: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创作背景: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二、如何评价唐朝名臣魏征?

    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著称于世,贞观一朝谏臣云集。说起贞观名臣,恐怕在“太宗纳谏、魏征进谏”的知名度下,人们多半会第一个想到魏征。魏征有胆有智,敢于犯颜直谏,面折廷诤。他曾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认为,为人主者,要虚纳纳谏,广泛吸取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下情上通,政治清明;而如果偏听偏信,只爱听入耳的话,不爱听反对的话,就会阻塞言路,造成政治昏暗。唐太宗曾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做镜子,可以了解得失。他把魏征看做是了解自己得失的最好的一面镜子。

    魏征出身于河北钜鹿下曲阳的一个官宦之家。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家庭的不幸遭遇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更加激发了他攻读儒家经典,锐意进取的决心。他潜心研究历史、洞察社会现实,以等待时机大展宏图。唐太宗即位后,魏征几乎每天都要向太宗陈述时政,反映个人希望或建议。魏征是唐太宗的得力助手,他的直言敢谏,使唐太宗既敬佩,又感到有些为难。

    公元626年7、8月间,魏征被提升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后又署理左仆射职务,掌握唐朝中央行政大权。629年2月,魏征升任秘书监。秘书省和中书、门下、尚书省平行,是唐朝最高行政机关。长官名秘书监,从三品,领导著作局和太史局,可直接与宰相共同“参与朝政”。

    魏征身任要职,时刻保持着清醒头脑,他从高度责任感出发,对太宗王朝出现的贪图安逸,进行毫不留情地直率批评。他多次和忠直的大臣一起谏止了唐太宗大兴土木,浪费民力的行为。

    由于魏征越来越受到唐太宗的信任,就遭到了一些同僚的嫉妒,他们在唐太宗面前散布魏征的坏话,说他包庇自己的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查处此事;温彦博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仍然毫不讲理地向唐太宗报告说:“魏征作为国家的大臣,不能检点自己,避讳嫌疑,因而受到了别人的诽谤。他虽然并无私情,但也应受到责备。”唐太宗公然同意了温彦博的这个报告,并派温彦博向魏征提出警告。魏征对此当然很不满,第二天他就对唐太宗说:“我听说君臣一条心,这叫做一体。只有互相以诚相待,才能共同把国家治理好。如果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一味只考虑检点行为,避讳嫌疑,上下都这样,国家的兴衰也就难以预料了。”唐太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并做了自我批评。

    魏征的为人,坦白直爽,生活也较为节俭。他平素能够克制自己,同一般腐朽官僚有所不同,既不偏好声色犬马,也不喜欢铺张浪费。魏征死后,唐太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下令举行规模盛大的葬礼。魏征妻子裴氏辞谢说:“魏征平素节俭朴素,如今按一品朝官葬礼,物品仪仗都非常丰盛,恐怕不是他所愿意的。”太宗只好根据死者愿望,免去那些豪华场面和丰盛殉葬物品,只用白木车子、白布车帐送葬,由此可见魏征的为人了。

    魏征“忧国如家,忠言直谏”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魏征死后,太宗非常悲痛,想念不止,时常到凌烟阁去看魏征的画像,做诗追悼魏征。魏征之死,对唐朝是一个无可补救的损失。唐太宗慨叹地对臣僚说:“现在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唐太宗把魏征当做一面镜子,这是唐太宗发自肺腑的赞美,说明魏征在太宗时期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唐太宗和魏征之间,一个能开明纳谏,从善如流;一个能不顾个人安危,犯颜直谏,堪称君臣合作的典范。魏征之所以成为封建官吏的典范,留下千古绝唱,除有同封建统治有共同利益外,主要还有忧国忧民,无私无畏的优秀品质。

    魏征

    三、魏征的一生有多坎坷?该如何评价魏征?

    众所周知,魏征是中国古代“第一诤臣”,与唐太宗一起开创了辉煌的“贞观之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性格方正耿直,是个敢于犯罪的老先生,容貌应该没有女性特征。 魏征出生于公元580年,隋朝初。 他是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的人。 幼年丧父,困顿失意,不舍家财经营,志存高远,能融各种书学。 如史书记载,“魏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从事生业。

    读书很好,涉及很多事情。 ”史书上关于魏征政治生涯的记载,最早写于隋末大业年,武阳邵丞元宝是魏征的朋友,他于大业十三年应召李密时,让魏征担任文书。 当然,魏征的地位很低,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不可思议的是,唐太宗在一次朝廷宴会上,公开评价魏征:“据说魏征很慢,但我看了之后更有魅力。” 恐怕大多数人都很难把“性感”和永远的诤臣魏征联系起来,唐太宗为什么说魏征“性感”呢?

    隋朝晚期,隋炀帝无道。 天下混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特别是李密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势力最大。 大业十三年,武阳郡丞元宝藏应李密起兵,让魏征担任文书。 李密每次收到元宝的信,总是称赞他写得好,后来听说魏征写的,马上把他召来了。 魏征参加瓦岗农民起义以来,一直积极参加计划。 他向李密提出政策,提出“西取魏郡(今河北临漳)、南取黎阳仓(今河南浚县西南)”的主张。

    李密听从建议,瓦岗军很快夺取黎阳仓,与以前夺取的洛口仓、回洛仓一起在中原三大谷仓库,一切都被抢再加上他们开仓救援,瓦岗军影响扩大,起义队伍壮大,河南一带起义军多归队瓦岗军。 李密很欣赏魏征,邀请他为行军元帅府的文学入伍,主管军队文件。 唐太宗对魏征的“媚俗”评价来自《资治通鉴》。 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先对魏征半开玩笑地说。

    关于魏征进谏图的问题,通过《如何评价唐朝名臣魏征?》、《魏征的一生有多坎坷?该如何评价魏征?》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魏征进谏图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魏征进谏图(3)

    相关阅读

    • 魏征直言进谏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征进谏图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魏征直言进谏和魏征是怎么对李世民直言进谏的?他得到了谁的支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