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魏征正言直谏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魏征正言直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征进谏图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古代人物故事-魏征正言直谏和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魏征正言直谏
  • 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
  • 魏征犯颜直谏的故事
  • 魏征直谏的故事
  • 一、中国古代人物故事-魏征正言直谏

    魏征,字直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魏征认为“君臣同心,为治国之要”,他曾有两句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一句是“上无信,则无以使下;下无信,则无以事上”,另一句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因此,作为大臣的魏征始终严格要求唐太宗,唐太宗稍有懈怠和不对,他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来。

    贞观十一年正月,唐太宗下令营建洛阳飞山宫。魏征上书说;“隋炀帝依仗着国力富强,不考虑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贫困不堪,以至于自亡。我大唐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是撤去了隋场帝高大的殿堂宫宇,安居于比较低矮简陋的宫室。如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修扩建,承袭旧殿又大加装饰,给人民带来负担,这分明是以乱伐乱,必将招致祸乱的发生。得到江山相当艰难,失掉江山却很容易,这能不认真考虑吗?”唐太宗听后,深以为然,立即宣布停工。

    贞观十年十一月,由于太宗常常思念长孙皇后,就在禁苑中建了一座高层望楼,用以了望昭陵。一次他带领魏征一同登上望楼,让魏征观望。魏征仔细看了许久说道:“我老眼昏花,看不见。”太宗指给他看,魏征说:“我以为陛下在了望献陵,如果是昭陵,我早就看见了。”大家听后非常悲伤,唐太宗为此拆毁了望楼。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好鹞鹰,非常喜欢,上朝的时候,将它置于臂膀上戏要,远远望见魏征走过来,连忙将鹞鹰藏在怀里。魏征装没看到,进奏朝政大事很久都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闷死在太宗怀里。一位封建帝王竟受一位臣下的如此约束,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少见。

    魏征之所以敢严格要求唐太宗,直言诤谏,这是因为他“无欲则刚”,一生俭约,两袖清风,他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大唐江山和天下百姓,理直则气壮,唐太宗也不得不听,不得不服。

    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病重时,唐太宗亲自到其住处看望。早在青年时代的魏征就不治家产。官至宰相后,仍然保持节俭朴素的作风。他家的房没有正厅,太宗看后为了抚恤魏征,下令停止给他本人兴建的小殿,把材料用来替魏征修建正厅。当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让九品以上文武官员都去吊丧,魏征妻子说:“魏征平时生活俭朴,如今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在车上载着棺材安葬,使禁苑西楼上的唐太宗泪流不止。唐太宗对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了,我这面知得失的镜子也就没有了,我怎么不悲伤呢?”

    【故事微评】

    和孟优、东方朔等人充满机智的曲谏方式不同,魏征是直言进谏,甚至是犯颜进谏,然而唐太宗却十分听从,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自然说起话来就要有分量得多。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欲施于人,身体力行。”也就是说,我们要求别人怎样怎样,首先要自己能做到那样,这样人家才会心服口服。

    一、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

    1、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2、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3、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4、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5、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

    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徵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徵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徵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拓展资料: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阳(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参考资料:

    二、魏征犯颜直谏的故事

       民间 故事 题材多样,内容广泛,包括民间故事、神话 传说 、历代名女、帝王将相、诗联趣话、现代故事、爱情等诸多内容。 我为大家整理了《魏征犯颜直谏》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魏征犯颜直谏》

      唐太宗李世民器重魏征的正直,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 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18岁的男子 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 ”良久, 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 一道诏书,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

      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中途在昭仁宫(现在的河淘省寿安县)休息, 因为对他的用膳安排不周到而大发脾气。魏征当而批评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嫌进献的食物不精美,遭到百姓反对,灭亡了。 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好一万倍,也不会满足。”唐太宗听后 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

      魏征为人耿直,有才干,是个忠臣,李世民不计前仇,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 询问得失,魏征愈来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 他为魏国公。

      李世民曾说:“我好比山中的一块矿石,矿石在深山是一块废物,但经过匠人的锻炼,就成了宝贝。魏征就是我的匠人!”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说,用铜制成的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做镜子,可以参照政治的兴衰;用人做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我经常保持着这三而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镜子。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死亡)逝,遂亡一镜矣!”

      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征,常常与唐太宗而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 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让,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难堪,下不了台。不过事后唐太宗能认识到,魏征极力进谏,是为了使自己避免过失。因而先后接受了魏征200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

      正因为唐太宗善于纳谏,勇于听取大臣的忠告,并及时改正自己错误的决定和做法,才出现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魏徵简介: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魏征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拂袖离去。

    三、魏征直谏的故事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又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言恨不得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贤明君主,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谅魏征的犯颜直谏。

    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详细的:
    86 86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长孙仲,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有关部门所给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徵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均令分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长公主多一倍,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
    魏征曾请假上坟,回来对皇上说:“人们说您打算到南山,出外的行装都已准备完毕,竟没有出发,是什么缘故呢?”皇上笑着说:“当初实有这个意思,就是怕你嗔怪,所以中止了。”皇上得一只好鹞鹰,亲自架在手臂上,老远看见魏征来了,赶紧藏在怀里,魏征奏禀公事,故意没完没了,结果鹞鹰死在皇上的怀中。

    关于魏征进谏图的问题,通过《魏征犯颜直谏的故事》、《魏征直谏的故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魏征进谏图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魏征进谏图(4)

    相关阅读

    •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魏征正言直谏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征进谏图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古代人物故事-魏征正言直谏和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
    • 魏征直言进谏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征进谏图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魏征直言进谏和魏征是怎么对李世民直言进谏的?他得到了谁的支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