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綦毋潜:这个世界我来过

綦毋潜:这个世界我来过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綦毋潜:这个世界我来过和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及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綦毋潜:这个世界我来过
  • 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及赏析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古诗王维
  •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一、綦毋潜:这个世界我来过

    唐朝有才华的诗人很多,有的千古留名,妇孺皆知,如李白,如王维;有的璀璨一时,淡泊于世,渐渐不为人知,“愿为持竿叟”的綦毋潜就是其中一位。

    綦毋潜大约在公元692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南康,字孝通,少年早慧,十五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都长安,成了游学的“京漂”,渐渐有了诗名。

    才学盛于当时,与王维、张九龄、孟浩然等都是好朋友,恐怕他想不到千年以后却是因落榜而被后世人所熟知,因为科考失利那年,好朋友王维给他写了一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后被清代的蘅塘退士收进《唐诗三百首》,使得綦毋潜成为千古有名的落榜生,也侧面说明,当时落第,并非才学不好,只是刚巧应试文章不合考官的意而已,正如王维诗中所劝慰:

    圣代无隐者,英灵进来归。

    逐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辉。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这首诗里表现出的“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的精神,是非常贴心的勉励,也可以作为千百年来,给莘莘学子们的加油打气诗,给怀才不遇者的鼓励勉慰诗。

    落第的綦毋潜,与好朋友们依依惜别后,回了老家江西赣州,继续耕读,几年之后,再次赴京赶考,终于进士及第,逐渐成为盛唐时期江西最有名的诗人。

    綦毋潜性格恬淡,诗风与王维接近,满腹才学但一直未被朝廷重用,时有亲近田园的归隐之心。期间回乡省亲,路过洪州,即今江西南昌,与当时洪州都督张九龄相会,政见相同,交谈甚欢,并以诗作唱酬。

    后来,张九龄成为一代名相,辅佐唐玄宗,但唐玄宗越来越好大喜功,越发亲近那些建立边功的武将,对一些武将的不法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安禄山,玄宗不听贤相张九龄居安思危的良言谏告,放虎归山,对朝廷失望的一些文臣有的就选择了不问世事,綦毋潜也在其中,第一次辞官归隐,已经四十不惑,好朋友王维又送了他一首诗:《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老朋友王维表达了自己的一份理解,感慨境遇相同,心灵相通,羡慕綦毋潜走出俗务,归隐自然,劝慰朋友和自己“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描绘回归自然的秋光山色,明空万里,自己也想一同归去。

    綦毋潜带着朋友的一份别情,在江淮一带游历,饱览山河风光,正如王维诗中所言,一叶扁舟,在幽幽蒹葭之中悠荡,在月光之下扣舷而歌,好不自在。

    这样潇洒了几年,士大夫的情结总是让他不能真正断了“济苍生,安黎民”的念,于是重新复出谋官,先任左拾遗,后任著作郎,但盛世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久后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爆发,綦毋潜彻底死心,再度归隐,回到江淮一带。

    江淮的湖光山色都收进了綦毋潜的诗中,留下许多咏叹自然风光的山水纪游诗篇,《题鹤林寺》中留下“松覆山殿冷,花藏谿路遥”的千古名句,还有历代诗评家都赞许的《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其中“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也是历代未有的好句,《唐人才子传》中所言,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善于抒发世俗之外的感情,典雅清丽,恬淡适然,这一诗作风格,历代选家都认为莫过于《春泛若耶溪》,这是綦毋潜最著名的一首,也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与王维送他的那首劝慰落第还乡的诗遥遥相望,像是给落第诗的一个最终注脚: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落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这首诗非常具有流动画面感,就像是一个古代版诗意小视频:镜头跟着诗人,诗人怀着隐居幽念,登上一叶扁舟,随心所欲荡着,晚风轻轻推送着小舟缓缓行进,顺着一路花丛就入了溪口,悠悠荡荡,荡到夜色起时,已转过西山沟,隔山仰望,看见了星斗闪烁,此时水面与星空之间弥漫着氤氲的水气,小舟在如烟水雾中穿行,月亮低低在林间一路划向了身后,人生与这世事都如这水雾渺茫无尽啊,我愿终老在这水乡,做一个持竿垂钓的老叟……

    在这样的基调中,镜头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诗人与小舟,逐渐消失在水面,消失在天际……

    而綦毋潜,也是真的消失了,綦毋潜二次归隐江东后,未曾返回故里,之后不知所终,再无音信,就像真的在漂流中划入了平行世界,最终没人知道他卒在何方,享年多少。

    綦毋潜现存诗作大约二十六首,唯有以此为证:这个世界我曾来过。

    另注:綦毋氏复姓是一个多民族的古老姓氏,今已不再,主要来自春秋时晋国大夫綦毋张的后人,也有一部分出自古匈奴族的姓氏,后简改为单姓綦氏、毋氏、张氏等,分别融入各姓氏大家庭。

    -作者-

    一湖,一个热爱诗词的简单女子。

    一、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及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对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而知音极为重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作品介绍】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39首。这是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落第还乡之人,心情是很懊丧的。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使其觉得知音友人是极为重要的。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令人振奋。诗意明晰动人,语言质朴真实,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原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1)

    作者: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2),英灵尽来归(3)。

    遂令东山客(4),不得顾采薇(5)。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6)。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7)。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8)。

    行当浮桂棹(9),未几拂荆扉(10)。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11),勿谓知音稀(12)。

    【注释】

    (1)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维好友。

    (2)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3)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4)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5)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6)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7)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阳。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8)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9)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10)未几:不久。

    (11)“吾谋”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12)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翻译】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创作背景】

    綦毋潜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的,因此这次落第至少应在三年之前,则此诗当作于王维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被贬济州之前。当时唐玄宗虽然征招人才,但仍有许多贤能未能被用,所以诗中有“君门远”之叹。

    二、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古诗王维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下面是我整理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古诗王维,欢迎来参考!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作者: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解

    1、东山客:指东晋谢宁,曾隐居东山。

    2、采薇:指殷末伯夷、叔齐采薇西山。

    3、远:这里指不能入金马门。

    4、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

    译文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象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赏析

    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籍,然后使其觉得知音有人是极为重要的。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然后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然后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吟来令人振奋。

    三、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作者: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释:

    1、东山客:指东晋谢宁,曾隐居东山。
    2、采薇:指殷末伯夷、叔齐采薇西山。
    3、远:这里指不能入金马门。
    4、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

    译文: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象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

    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籍,使其觉得知音有人是极为重要的。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吟来令人振奋。

    别綦毋潜


    王维 别綦毋潜

    端笏明光宫(一作殿)。

    历稔朝云陛。

    诏刊延阁书。

    高议平津邸。

    适意偶轻人(一作轻微禄)。

    虚心(一作遇人)削繁礼。

    盛得江左风。

    弥工建安体。

    高张多绝弦。

    截河有青济。

    严冬爽群木。

    伊洛方清泚。

    渭水冰下流。

    潼关雪中启。(一作闭。非。)

    荷蓧几时还。

    尘缨待君洗。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春泛若耶溪》

    作者: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1、际夜:至夜。
    2、潭烟:水气。
    3、弥漫:渺茫。

    译文: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王维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关于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问题,通过《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古诗王维》、《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綦毋潜:这个世界我来过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綦毋潜:这个世界我来过和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及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 抄书第二十八天,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抄书第二十八天,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和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原文及译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