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不要让数据毁了ERP,基础数据收集8个步骤

不要让数据毁了ERP,基础数据收集8个步骤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收集数据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不要让数据毁了ERP,基础数据收集8个步骤和如何整理ERP系统的数据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不要让数据毁了ERP,基础数据收集8个步骤
  • 如何整理ERP系统的数据
  • ERP基础数据需要准备哪些?如何管理?
  • 实施erp系统的步骤
  • 一、不要让数据毁了ERP,基础数据收集8个步骤

    导读:ERP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企业信息的整合,而信息的载体和表达都要通过数据完成。对项目实施来讲,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难度最大。

      首先,基础数据涉及面广,涵盖了企业中所有可见信息和不可见信息。物料基本信息,产品结构数据,会计科目,供应商客户信息,部门、工厂、仓库、车间信息等等属于可见信息,这些信息在手工作业中也会用到。不可见信息如单据类型、仓库性质、计划参数等,这些信息在手工管理信息时是不会涉及到的,它们会影响到系统计算。

      另外,基础数据准备的工作量大,以上各类信息的记录数从几个到几十万都有,而每条记录包含的字段又可多达上百个,两者的乘积简直是天文数字,通常造成项目延期的原因有90%来自于基础数据整理。

      数据的正确性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许多程序正确运行的基础,如物料计划和生产计划就是根据物料文件设定的提前期、库存量、BOM结构等计算得到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数据与实际不符,计划结果就将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正是因为基础数据具有这些特征,从而造成了收集准备工作量大、难组织,一般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投入的人力和时间都比较多,见效周期长,因此阻力也是很大的。

      为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施ERP,下面谈一下如何快速、低成本、低错误率地完成基础数据准备。

    第一步:确定工作范围

      首先根据ERP项目范围确定哪些数据需要准备,然后确定参与部门和人员配备,进而确定工作计划,切记不可将所有工作只交给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做,必须对此项工作的艰难程度有充分的认识。工作计划中还要注意安排定期的会议,以方便工作人员之间沟通。

    第二步:建立必要的编码原则

      ERP软件对数据的管理是通过编码实现的,编码可以对数据进行唯一的标识,并且贯穿以后的查询和应用,建立编码原则是为了使后面的工作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原则,也为庞杂的数据确定了数据库可以识别的唯一标识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切不可急于求成,忽略了这些重要的工作。

      另外,编码原则的制定属于企业级标准的建立,应该按照ISO9000的标准制定和管理,尤其对于量大的基础数据(如物料主文件的编码)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确定方案。

    第三步:建立公用信

      建立的公用信息包括公司、子公司、工厂、仓库、部门、员工信息、货币代码等基本信息。这些数据会在其他基础数据中被引用,并且数据量不大,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完成。如果整理其他数据的时候发现缺少公用信息再补的话,整体效率和进度会大打折扣。

    第四步:BOM结构的确定(根据企业情况可选)

      如果企业应用生产系统、计划或产品研发模块,BOM就是必须的基础数据。这里首先应该明确原料到半成品、半成品到产品的级次关系,这步工作的难点是半成品设定的问题。如果半成品设定层次少或层次不设定,今后的统计分析就不能细化;如果半成品设定多,就会大大增加数据量。如果遇到下列情况,那么半成品要设置编码管理:对半成品建立库存账、或者采用安全库存管理、半成品对外销售或用于售后服务,除此以外半成品尽量不用编码,也不用录入软件系统,BOM 每多一层,相应增加BOM数据量的同时还会增加物料信息的数据量,我个人的观点是尽量少的BOM阶次可以使这项工作处于可控状态。

    第五步: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原来的离散数据从不同部门集中

      在这些离散数据中,仅物料基本信息一项,字段就包括生产、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的信息。在这步中,应利用统一格式的表格在各个部门间交叉流转,让各部门将与自己相关的数据填入表格,完成后传递给下个部门,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此步工作。在工作中应注意传递的安排,传递路径需提前确定。为了保证工期,可以让不同部门同时开始,然后交叉传递,或者一个部门完成一小部分后就传递给下个部门。同时,将每张发出的表格统一编号(唯一),并在部门间交接时作好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进度,还能避免数据丢失。

    第六步:数据检查

      (1)完整性检查:完整性即记录数量是否完整。可以请企业中有经验的人员复查或计算一下总数,将其和历史数据比较。同时还要检查字段的完整性,所有的ERP软件都有必须输入的字段,如果缺少这些字段就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如物料的提前期、默认仓库等。另外还有一些非软件要求的必须输入的字段,对企业今后的业务和统计分析有用的字段也要列入检查范围,例如客户分类和所属地区等。

      (2)正确性检查:正确性的范围很广,这里不做一一说明,可以由企业自己根据需要制定检查原则。有些错误如会计科目是资产类型的,但是因为人为错误输入成负债类型的,再比如有的物料是采购来的,但是录入成自制件,这样的错误在系统上线前必须发现并改正。

      (3)唯一性检查:数据的唯一性应该从两个角度检查,常见错误有多个实物编成同一个编码,如果以后录入系统,成熟的ERP软件会提示编码已经存在,并拒绝接受。同时一个实物对应多个编码的现象也必须杜绝,这种错误ERP软件是发现不了的,必须利用人工查找,否则在上线后会发生多个账务错误。

      在改正错误的同时,要做好资料版本的控制,这个工作在多部门参与的数据整理工作中尤为重要。曾经有个客户,多个部门都在同时修改一份相同的资料,修改之后的文档中只有自己的一部分数据是正确的,其他部门数据还是错误的。在录入数据时,无论以谁的数据为准都是不行的,必须用正确的数据替换错误数据后进行合并才行。由此可见,针对每类数据都应该设置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员,每次修改后由负责人员将文档的版本更新,同时旧版本数据也要保存。这样做可将误操作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第七步:将数据录入软件系统

      录入前应该将基础数据原始档案归档,对于以电子文档保存的数据,应该将数据备份好,并注明整理人员、完成时间和最后版本,如果是打印的纸介质,应该将其保存在专门的文件柜中,作为重要文档管理。

      接下来的的录入工作是艰巨而枯燥的重复工作。通常的录入方法有手工录入和利用工具导入这两种。这些方法各有利弊。

      (1)所有软件都提供录入界面,可以调集人员将数据逐条录入,或者利用软件的复制功能复制类似的数据,然后进行关键字段的修改。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完善的ERP软件会在录入的同时自动查错,大多数前期未查出的错误可以在录入时被系统提示并禁止录入,由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完成时间和记录条数是倍数的关系。如果数据量不大,推荐利用此方法,安全、可靠,事后检查工作量也小。

      (2)如果项目组中有数据库高手,并且用人工录入在人力和时间上都不能实现,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数据库的方法,这样做的优点是效率高,完成时间与数据表个数成倍数关系。缺点是隐含错误多,不易检查,曾经有个客户在上线几个月后发现有问题,反复检查后发现是数据中有个字段空缺造成的,但是录入的数据是可以由系统自动填写默认值的。如果采用此方法,应该在前面的检查工作中设定严格的检查步骤,尤其在正确性检查中,对重要字段要逐个检查,这项工作可以利用各种软件技术辅助人工进行。

      (3)另外一种方法结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曾经有一个客户开发了一个程序模拟人工工作,基本原理是首先从电子表格中读一条记录的第一个字段(模仿人眼看数据的功能),然后在ERP录入界面中的相应字段录入该数据(模拟人手的操作),再次读下个字段,再次录入程序……此记录完成后转下一条记录。此方法利用程序的录入界面录入,继承了界面录入的差错功能,同时和数据导入相比,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一天24小时的工作,速度也是很高的,不过需要高水平的程序员,至今还只见过一个客户成功采用过此方法。

    第八步:系统检核

      完成录入工作后仍然不能彻底放松,必须再次检查,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软件程序测试数据,例如将数据库备份成一个新的数据库,将企业常用的流程在新数据库中做一遍,通过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来验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

      在收集和整理这两个步骤中,各企业根据自身员工的技术和特长,通常会用一些工具软件辅助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常用的有Excel、SQL server等。利用工具软件不仅能大大提高收集和整理的效率,更大的优势是能够查错,下几条简单指令就可以发现大部分错误,如果依靠人工比对检查,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都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ERP基础数据准备这项工作的重点不是在数据本身,严密的计划和合理的组织才是完成这项艰巨工作的最好手段。

    一、如何整理ERP系统的数据

    1、成立数据小组,确定工作进度。
      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有踏实能干的团队担当,严密的计划和合理的组织是完成这项艰巨工作保证。数据小组成员从各个部门的业务人员中抽调,由项目经理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小组的全面领导工作。数据小组的职责是分析数据准备的范围,建立ERP编码体系,组织必要的培训,制作数据搜集表格模板,监督数据收集质量,并负责数据的最终导入和使用。在工作执行上,数据小组要根据ERP项目的实施进度,制定基础数据整理的时间表,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沟通问题,推进工作。
      2、数据整理自下而上、先易后难。
      任何工作都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数据整理概莫能外。ERP基础数据整理一般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工作次序,容易整理的公共数据先行整理,需要多次求精的局部数据后行整理。静态数据相对固定,且花费时间长,可以先开始整理,动态数据在系统切换前整理即可。
      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存在生产第一线,要将这些散乱的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企业的基层人员。因此,编码小组应该在与一线人员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设计出他们能够理解和操作的数据收集表格,系统所需的字段信息应囊括在表格中,下发到各个部门以供基层人员收集、记录数据之用。其实在没上系统前,很多数据虽然存在,但没有量化,收集的过程通常要根据数据的历史经验值统计得出。数据也不会一次就能拿准,所以要做好每次版本的更新和管理,数据不能乱而且要越来越精确。基层将数据上报数据小组之前,部门应召集业务骨干和有经验的师傅对表格数据逐一讨论和检查,确保没有遗漏、重复,也没有过时、失实的数据。
      3、把好数据录入关。
      各部门报来的数据不是孤立无关的,数据小组在拿齐基层报来的数据后,必须做好各部门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综合平衡后再进行统计汇总。然后,备份电子文档和纸制文档,并注明整理人员、完成时间和最后版本,再由专人录入系统。手工录入是艰巨而枯燥的重复工作,时间长了容易出错,可以配合EXCEL表批量导入办法,有条件的也可以编写数据转换程序实现更快速更完美的录入。为保障数据录入的质量,可以建立相应奖惩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录入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督促其在录入的同时进行认真的检查。

    二、ERP基础数据需要准备哪些?如何管理?

    在ERP系统中,ERP项目实施成功靠的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故数据整理十分重要,而整理ERP基础数据和数据管理是工作量大且很繁琐的过程。很多人会认为很难,但只要找对数据整理方法和合适的ERP厂家,数据的准备和跟ERP系统的衔接工作就能轻松实现。比如ERP系统中数据管理工作,不仅能处理异常繁杂数据信息,还能保证信息共享同步,提高企业效率。

    一、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公司的客户信息、办公信息、员工信息、账号权限等。只要将一条信息录入系统中,其后可直接对已有信息进行快速复制,再对差异信息就行修改即可,为快速添加相似的信息加快速度。

    二、工程数据

    工程数据主要包括科学的编码体系、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BOM、产品工艺路线等。工程数据库的工作量较大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 智邦国际ERP系统都会具有成批导入的功能,这样可以减少客户手动录入的麻烦,节约录入时间,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三、库存数据

    库存数据主要有仓库基础数据、仓库类型、库位的设置,仓库交易类型参数等。库存数据要求准确可靠,所以在ERP系统中不论是仓库的收发管理,还是借料、补料、物料退换,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系统还可针对各公司不同情况建立对仓管员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来加强对仓管管理相关工作。

    除了数据的整理之外,ERP系统也十分重视数据安全问题。对于安全性的各个维度我们都做了工作,包括账号保护、登录限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离线分析、权限控制、硬件加密等。用户只管使用,安全性的东西都写在了代码里,并都是以权限性质出现,让客户用的省心、舒心、更放心。

    三、实施erp系统的步骤

    企业ERP系统实施是一项复杂且细节的系统工程,一般以项目形式完成。项目领导小组一般由企业高层领导和服务方组成,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会议指导项目的运作和排除项目组难以解决的困难。项目组的构成包括服务方的咨询顾问和企业方的关键用户。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是ERP系统实施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系统实施是_台成功,应高度蕈视。主要内容包括:

    1、原理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及ERP项日组人员,目的是让他们掌握ERP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

    2、需求确认:参与对象主要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及项日组人员,主要是对企业现行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存存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议,找出企 管理的症结所在,并确定解决方案,明确预期目标。

    3、确定目标:企业在实施ERP前,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包括企业是否具备应用ERP系统的基本条件,最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企业为ERP系统投入的资金、人力等资源能否保证系统实施,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有多高,最终确定是否ERP系统。

    4、系统选型: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殊性,任何一套系统都不可能完全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系统选型可以采取招标方式,既方便对比了解不同系统的优缺点,又促进投标单位的竞争而使企业最终受益。

    二、实施阶段

    1、项目组织:项目实施小组成员主要由 业信息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等主要部门的领导或业务骨干组成。

    2、方案准备:由关键用户和系统咨询颐问讨论业务流程操作的每个细节,最终确定其存系统中实现的方案。企业在系统实施前必须完成业务流程重组简BPR。企业进行BPR是实施ERP的前提、依据和基础。

    3、数据准备:在运行ERP之前,要准备和录入一系列基础数据,包括主数据和业务数据,需要做大量分析研究工作。主数据是指会被其他操作过程选用的,在系统财务、业务等不同的模块之间共享的记录数据,包括会计科目、客户、产品、银行、人员等类型的信息;业务数据是指系统切换时点反映企业状况的需要记录结转的业务、财务数据,包括财务账面所有余额、业务台账余额等信息。

    4、系统安装调试:由于ERP系统是信息集成系统,在测试时,应当是全系统测试,各部门同时参与。这样才能理解各个数据、功能和流程之间相互的集成关系,找出不足,提出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方案。

    5、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在基本掌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产品,录入必要的数据,组织项目小组进行实战性模拟,提出解决方案。可由代表不同环节的关键用户集中进行,根据企业特殊需求配置系统、开发程序等,对系统进行“客户化”工作。

    6、制定:工作准则与规程: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无法由系统自动控制而必须人为干预的问题,由项目实施小组确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与之对应的工作准则和规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7、用户培训。由企业的关键用户在实施颐问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系统操作规程,对最终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培训。

    三、系统运用

    1、新系统上线,新旧系统并行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有最终用户必须在工作岗位上的正式系统中操作,处丁真正应用状态,新的正式系统上线开始运作, 业原操作方式与新系统同时运行。

    2、验收:在确认新系统运行成功后,完成必要的用户化上作,运行之前还需要经项日领导小组、项日实施小组的审批和验收通过,以确保ERP的实施质量。

    3、持续发展阶段:包括软件维护、升级和对新需求的继续丌发工作。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系统自身不断更新换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等各方面都会对原有系统构成新的挑战,有必要对系统实施结果做一个小结,以判断是否达到最初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目标,不断改进和提高。这也是ERP系统和普通应用软件的重要区别。

    关于收集数据的问题,通过《ERP基础数据需要准备哪些?如何管理?》、《实施erp系统的步骤》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收集数据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收集数据(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