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淮北怎会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墓

淮北怎会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墓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齐桓公得宁戚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淮北怎会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墓和宁戚的历史影响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淮北怎会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墓
  • 宁戚的历史影响
  • 宁姓历史名人有谁
  • 宁氏很少见,姓宁的历史名人有吗?
  • 一、淮北怎会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墓

    淮北怎会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墓

    赵汗青

    在山东平度市马戈庄镇境内一个高埠顶上,有宁戚冢。高约15米,直径约70米,1984年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百姓称其为“冢顶”。当地文化管理部门人员说:“宁戚的坟墓一直受到后人保护,封土高大,蔚如山丘。”

    而安徽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宁山村的凤凰山北麓,也有一座宁戚墓。《宿州志》卷三:“宁山因山北有宁戚冢,故名。传宁戚移家其下,未详。距城六十里,在宋疃集。”

    宁戚到底是哪里人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宁戚是何许人也?

    宁戚,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宁氏,名戚,是现代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一说是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一说是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与大臣管仲、隰朋、宾胥无、鲍叔五人皆为齐桓公功臣,在齐桓公称霸中起到重要作用。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宁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宁戚,仁途屡遭磨难,能由一个放牛青年走向参与国政的高位,得益于自作的《饭牛歌》:

    南山矸,白石烂,

    生不遭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骭,

    从昏饭牛薄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沧浪之水白石粲,

    中有鲤鱼长尺半。

    毂布单衣裁至骭,

    清朝饭牛至夜半。

    黄犊上坂且休息,

    吾将舍汝相齐国。

    出东门兮厉石班,

    上有松柏兮青且兰。

    粗布衣兮缊缕,

    时不遇兮尧舜主。

    牛兮努力食细草,

    大臣在尔侧,

    吾当与尔适楚国。

    这首著名的《饭牛歌》真实地表现出了怀才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复杂心态。

    据《东周列国志》载,周厘王二年(公元680年)春,齐王国攻打宋国,齐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出发。一天,军队到宋地。

    这里要说明一下: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今淮北。建城于相山南麓,淮北市相山、相城由此得名。 到了春秋时期,宋国为避水患迁都淮北市达90余年。也就是这期间,齐国攻打宋国。管仲与齐恒公在宋地遇见了自荐的宁戚,也就不奇怪了。

    卫国的才子宁戚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后因家乡受灾,使将家东迁至宋国地之凤凰山北麓(今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宁山村凤凰山)。当时宋国大夫华元闻其名声,便向宋共公推荐宁戚为官,然没有得到宋共公的重视。宁戚每日读书牧牛,唱歌喝酒。俗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日,宁戚得知齐国管仲率兵来犯宋国,他觉得施展才华的机会来了,便牵头牛来到了宋军阵前,一边敲着牛角,一边唱歌。

    管仲见一放牛青年冲他疾击牛角高歌,气质非凡,即派侍从把他招来,管仲问其姓名,答曰:“卫国百姓,姓宁名戚”。管仲叩其所学,宁戚对答如流。管仲叹道:“豪杰辱于泯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我国国君大部队在后,不过几日到此,我写封信你去拜见国君,必当重用。”

    数日后,齐桓公大军到此,宁戚又唱起《饭牛歌》。齐桓公闻听此歌甚感惊奇,派人将宁戚叫至跟前,问其姓名后,桓公说:“寡人率领诸侯征战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你是放牛的为何要讽刺朝政?”

    宁戚据理争辩,有些言辞冒犯齐桓公。桓公大怒,命令斩首。宁戚面不改色,仰天叹道:“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宁戚为第三个!”

    这时身边大臣隰朋上奏说:“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非寻常放牛的。”

    桓公转念一想,怒气顿消,对宁戚说:“寡人聊以试子,子诚佳士”。

    这时,宁戚从怀里拿出管仲的亲笔信,桓公阅后说 :“既有管仲的书信,为何不早呈上?”

    宁戚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气加臣,臣宁死也不自荐”。

    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即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宁戚不负厚望,屡建战功。后又长期任大司田(农官)。他管理农事,奖励恳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并著有《相牛经》一卷。他仕途四十余年,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

    这段记述表明了宁戚是卫国人,后来到了宋国,机遇了齐恒公,后来又到了齐国,再后来成就了齐恒公霸业。再后来告老还乡。卫国太远,宋地凤凰山才是宁戚家乡。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就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于宁戚死后葬在安徽淮北宁山,是很有可能的。今有证据如下:明代时,淮北之相山、烈山,均属宿州。明嘉靖版《宿州志》和清光绪版《宿州志》均对宁戚墓有记载。

    “宁山”一名即出自山麓北有“宁戚墓”,山南东坡是汉墓群,山正南坡是当地望族赵氏古墓葬文物群,方圆数百里的宁姓皆出自此地,宁山一名至今未变。

    一、宁戚的历史影响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甯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甯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甯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甯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甯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甯戚。甯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据《管子》记载,甯戚在齐国的活动多在齐国的东部。如齐桓公和管仲为解决商贾放债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曾委派四位重臣分赴各地调查研究,派到东方的就是甯戚,他当时很可能是分管齐国东部地区政务的。他长期在胶水一带组织开垦土地,发展农耕,使得莱国百姓纷纷来降,并得到了妥善安置。甯戚因此深受胶水以东百姓的爱戴,所以甯戚死后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而不归葬临淄,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甯戚的墓称为甯冢,冢体很大,位于一小山顶上,高15米,直径70米,当地百姓称其为“冢顶”,冢的周围形成了三个自然村,分别为冢东、冢前和冢西。清代时,冢上有两株大蟠松,为平度旧八景之一——宁冢双松。1984年,甯戚冢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宁姓历史名人有谁

    1、宁戚

    宁戚,春秋卫惠公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2、宁喜

    又称宁子、宁氏。谥悼子,宁惠子(姬姓,名殖)之子。春秋时期卫国卿大夫。卫献公三十~三十一年(公元前547~前546)在卫国任卿大夫。卫献公复位后厌恶宁喜恃傲专权,于是在卫献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6年)借大夫公孙免余之手杀死了宁喜,并将其陈尸于朝。

    3、宁悌原

    一名宁悌原,世称宁谏议,钦江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于钦江县。 出生宦海门第,宁氏家族在当时的钦廉地区为显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导蛮夷,开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间,宁氏“五世七刺史”。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

    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会试考取进士,又参加宫廷贤良策试,当时应试者有1000多人,以成绩优异排名第九,官授秘书省校书郎。武后时授职校书郎,后累次升迁为谏议大夫。睿宗时,积极参与国事谏议,其见解深得睿宗赏识。唐玄宗时,原悌以谏议大夫兼修国史。

    4、宁成

    西汉酷吏。南阳郡穰县人。景帝时,先后任济南都尉、中尉。因贪暴残酷,宗室豪杰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在家乡放高利贷,购陂田千余顷,役使贫民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骑数十。

    约公元前124年,义纵从河内调任南阳太守,听说宁成在南阳家中闲居,等到义纵到达南阳关口,宁成跟随身后,往来迎送,但是义纵盛气凌人,不以礼相待。宁成也被株连有罪,至于孔姓和暴姓之流的豪门都逃亡而去,南阳的官吏百姓都怕得谨慎行动,不敢有错。

    5、宁完我

    宁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清朝初期大臣。后金天命年间,投降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久预机务,遇事敢言。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谥号文毅。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

    宁完我。是明末辽阳的边民,清太祖天命年间,宁完我投降了后金。投降初期为颖亲王萨哈廉做事,隶属于汉军正红旗。天聪四年,清军攻克了永平,后金命宁完我与满达海一起到永平宣谕安抚民众。接着又跟从清军攻克了大凌河并招抚察哈尔,因功被授为世职备御。

    三、宁氏很少见,姓宁的历史名人有吗?

    1、宁戚

    宁戚(生卒年不详)(应作甯戚,“宁”氏系后世讹传),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2、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

    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3、宁成

    南阳穰(今河南邓州)人,西汉酷吏。贪暴残酷,武帝时任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再起为关都尉。人说:“宁成治,如狼牧羊。”他任济南都尉时,执法十分严厉。后来任关都尉时,出入关的人都哀叹:“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后来宁成辞官回乡经营,居然也大富大贵,家族昌盛。

    4、宁越

    (生卒年待考),中牟人(今河南中牟)。著名战国时期周朝大夫。宁越家世代种田为生,但他感到种田太辛苦,便问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种田的辛苦呢?”他的朋友说:“如果你能立志求学,苦读散失年,就不用再辛苦种田了。”

    宁越说:“那么,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我苦读十五年,应当有所成就吧。”果然,宁越从此刻苦读书十五年,因为品学兼优,周王室的成公就聘他为老师。终于实现了他的志愿。

    5、宁喜

    又称宁子、宁氏,谥悼子,宁殖之子。著名春秋时期卫国卿大夫。卫献公姬衎三十~三十一年间(公元前547~前546),宁喜担任卫国卿大夫。早在周灵王十三年(卫献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卫献公被宁喜的父亲宁殖驱逐出国。

    到了周灵王二十五年(卫献公三十年,公元前547),逃亡在外的卫献公派使者悄悄告诉执政上卿宁喜:“苟返,政由宁氏,祭则寡人。”于是,宁喜遂设计谋杀了卫殇公姬秋,迎卫献公返卫国。

    当时,老子的弟子、著名政治家文子听说此事后就尖锐地指出:“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他用“举棋不定”的围棋术语来比喻宁喜在政治上的优柔寡断,指出其必因此而亡。

    关于齐桓公得宁戚的问题,通过《宁姓历史名人有谁》、《宁氏很少见,姓宁的历史名人有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齐桓公得宁戚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齐桓公得宁戚(1)

    相关阅读

    • 淮北怎会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墓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齐桓公得宁戚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淮北怎会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墓和宁戚的历史影响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