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元宵节遇上情人节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情人节其实是中国元宵节?古今元宵节都怎么过,为何称为情人节?和为什么元宵节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情人节其实是中国元宵节?古今元宵节都怎么过,为何称为情人节?
你知道吗?古时的元宵节不仅会放假,而且至少三天起步,中国的情人节也不是七夕,准确来说是在元宵节这天。2020年,不要面儿的韩国又把“燃灯节”申遗成功了,不管汤圆还是元宵都是由一个“老祖宗”——“油锤”演化而来的。点灯笼、放烟花、猜灯谜、踩高跷,舞龙舞狮表演,元宵节本就是要“闹”起来的。感兴趣的朋友点点关注点点赞,我们马上开始。
闹元宵不同于春节的“阖家欢乐”,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涉及到了庆祝、祭祀、宗教等众多传说,但宗旨都离不开“灯”,孩子们手提代表月宫玉兔的兔子灯笼,黄淮地区民间还会制作各式各样的面灯,挂起来的灯笼还会进行猜灯谜的活动,
这是一个雅俗共赏的节日。我们现在说的“火树银花不夜天”,正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景描述,有明确记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候就有了张灯结彩的习俗,到了唐朝,在平时的日子里,国家实施宵禁,晚上不允许老百姓出门,但是元宵节这天,宵禁会被临时取消,全程无论男女、老小都出来逛街看花灯,宋朝的元宵节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盛况,各种歌舞展演,戏剧杂耍,舞狮舞龙等等,即使没有霓虹灯的古时,也是一番“人间不夜天”的景象。到了明朝更厉害,“工作狂”明太祖朱元璋大笔一挥,直接下令元宵节假日是10天,让大家一次嗨个够。正月十五时上元节,七月十五时中元节,十月十五时下元节,这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天、地、人分别掌管上、中、下三元,这一
听说韩国又把“燃灯节”申遗成功了,这个所谓的燃灯节比元宵节格局小了不止一点半点,作为一个没什么历史文化的民族,却拼了命的想做文化输出,这个燃灯节主要是与佛教中的释迦摩尼有关系,如果什么都可以申遗,我们应该先把中国每道菜先申遗。中国元宵节,是中国唯一一个用食物命名的传统节日,自然少不了谈谈这天的吃食。
汤圆/元宵元宵和汤圆的老祖宗——“油锤”“面蚕”,都是使用糯米制作的,到了宋朝,又进一步发明把糯米包上馅,放在锅里煮,圆滚滚的糯米球熟了之后就会浮上水面,起名:浮元子。
再后来南北方在做法上分成两派,北方吃汤圆,调好的馅切成小块状,沾水后放在盛有干糯米粉的容器中滚动成团,表皮略粗糙,成品更结实一些,还可以做成油炸元宵。而南方是采用类似包包子的方法,把馅包起来,手动团成一个球状,表皮粘糯光滑。不同于北方的甜馅,南方的元宵也有咸口的。再后来,也有了没馅的小汤圆。就储存来说,北方的汤圆大都采用速冻包装,而南方的元宵是现场制作,单说销量,自然就是汤圆更胜一筹。吃过团团圆圆的元宵,也预示着春节最后一次团聚结束了,大家要为新的一年重新整装出发。
中国地广人多,各地还有自己的元宵节风俗,比如湖北的“元宵节迎紫姑”,传达了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广东人食生菜,取“生财”谐音,也有吃面条的江北人、吃馒头、麦饼的浙江人·······当然,随着中国发展,各地交流越来越频繁,东西南北无法达成一致,没事,咱们还有全国统一节日食物---水饺。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元宵节”才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七夕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次的相聚,怎么说都是挺伤感的故事。传统的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主要是祈福的含义,也和爱情关系不是很大。
而上元节的现实爱情色彩远超七夕,“众人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名句就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前面部分的诗句也很精彩,短短几十字把元宵节风俗和情愫写到了极致。古时女子,特别是唐朝以后,受到苛刻的礼法制度约束,未婚女孩平时不得随意外出,但是元宵节这天却可以自由结伴游玩,少男少女借着赏花灯寻觅自己的爱情。现在年轻人都爱去酒吧、迪吧释放情绪,追求热闹,渴望邂逅。
试想一下,在皎洁的月光下,四处都是悬灯结彩的各式灯笼,街道上歌舞表演,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戴兽面,男穿女服,全民狂欢,通宵达旦,热闹非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细数一下,中国有多少关于爱情的民间传说,真人故事都源于上元节这天的偶遇。有人说中国人的爱情不善于表达、朴实无华、柴米油盐·······殊不知,说起浪漫,我们古人就可以甩国外几条街。
有人可能要问,这么个历史悠久,又寓意非凡的节日,怎么不是法定节假日,也许仅仅是因为距离春节假期太近的缘故。其实是不是法定节假日都不会改变元宵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最后浅皮一下,给大家出一个灯谜,谜面:“中国男球守门员”,谜目:打一个字。 好了,世界很美好感谢你们,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一、为什么元宵节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中国在习俗上有上巳节、元宵、七夕这三个节日可以称为“情人节”,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庆祝这些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习俗上比较近似情人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可谓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情人节,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古代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夜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赏灯,多情男女在“花市灯如昼”的浪漫夜晚常常擦出爱的火花,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因此元宵节称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最恰当不过了。
此前人们一直把“七夕”当成情人节,这个“七夕”情人节未免让人感觉有些凄凉。牛郎织女情断天河,不由得让人想起孟姜女哭倒长城,刘兰芝月夜盼夫的故事。饱经三百六十日的苦恋,换得一夕的相拥,悲喜交集之余,也就是伏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哪得浪漫可言。其实传统的“七夕”是古代“妇女节”,姑娘们在夜晚穿针引线验巧,做小物品赛巧,摆上瓜果乞巧,男性是没有参与的。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是古代青年“自由恋爱”的佳期,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此为例证。
元宵习俗由来已久
正月十五晚上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旧时称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元夕或灯节,民间有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等丰富的活动和习俗。
据民俗专家介绍,隋唐以来,正月十五便有观灯的风俗。《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多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当时这种悬在灯上任人猜射的谜语,人们称之为“灯谜”。
正月十三称为“上灯夜”,民间开始悬挂和测试自家的花灯。到十四夜,民间有“照蛇虫”的习俗,儿童手提纸灯遍照屋角、墙脚、灶下等阴暗处,有的手持小铜锣,边敲打边吆呼:“嗄去,哒去,赶到茅山(鄞南地名)吃草籽!嗄去,哒去,赶到深山吃烂番薯!”这一天,农家还在田头、田塍点火烧野草,干草燃着时犹如条条火龙,故宁波话称之为“谭火龙”。这种习俗和农业生产除虫害相结合,至今仍可在农村看到。
正月十五是闹花灯的高潮,直到正月十八晚上结束灯会,称为“落灯夜”。通常,每年元宵夜,全城上空烟花璀璨,人们吃了猪油汤团,成群结队上街赏灯看烟花,贪玩、爱热闹的小孩尤其喜欢元宵节,提着灯笼欢快地奔跑在街头。
中国传统“情人节”
元宵节还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民俗专家称,元宵是古代百姓喜爱的节日,尤其受妇女的欢迎。在古代,闺秀平日是不许踏出闺门的,只有到了元宵这一晚,可以不分男女一同赏灯玩乐,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这正好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交谊的机会。通常,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恋人之间可留下信物,之后找媒人上门去提亲。所以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
元宵节又称灯节。有了灯会,就缺少不了灯联。既然是灯节,又是情人节,那么情与灯就自然要有一番故事了。不消说,灯联必然要成为情的媒介。在众多的元宵灯联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一则了。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巧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乘龙快婿。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王安石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这也注定了元宵节是一个浪漫而诗情的节日,是一个可以在瞬间催生爱情的节日。
由于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节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多情男女借机物色心上人,擦出爱的火花,因此,元宵节这天也就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著名潮剧《陈三五娘》就是以元宵节为背景,讲述陈三邂逅黄五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古戏《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也是在元宵夜海誓山盟。
其实,说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还有诗词为证。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节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描写的就是情人之间的思念之苦。
在我国历代的文人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温馨丝毫不亚于现在火暴的西方情人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土汤圆”的风头还盖过了“洋玫瑰”。最为著名的是《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生动地表现出了古代情侣元宵约会的情景。乌金西坠,华灯初上,一对对情侣相约佳节,至于是手执一枝玫瑰赴约,还是互赠诗帕定情,就不得而知了,堪称千古绝唱。
元宵夜为有情人提供了一个传情达意的渠道,情侣们或密笺赴约,或互赠诗帕,体现的是一种纯洁的男女之情,这种感情含蓄内敛,韵味实足。
二、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外国人有情人节,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元宵节也就是情人节,古代的元宵节不仅是人们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男女之间不多可以单独相处的日子。因为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在自己的闺中的,不可以轻易出门的,所以与男子之间交流甚少,但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可以上街去赏花灯,年轻的男女也是可以互相的见面交流的,可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元宵节描写爱情的诗句,如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在元宵节之时写下的。元宵节对于古代女子来说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出来游玩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女子们都仔细的梳妆打扮,希望可以在游花灯时候见到自己心慕之人,男子也都是整理自己仪容,希望找寻一位相伴一生之人。
古代对于女子要求较多,虽然元宵节在今日看来没有什么,但因为古代女子不可擅自出入,元宵节是可以到大街上玩乐时间,所以对于女子和男子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没有婚配的男子和女子可以在游花灯的时候找寻自己的另一半,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文化中特殊的情人节,男子和女子传递心意的节日,也是有一定的浪漫色彩的。
元宵节和七夕节都是可以称为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的,仅仅是因为在这两个日子里面都是女子可以自由活动的日子,元宵节女子可以不用像之前一样呆在闺中,可以上街出去游玩。七夕节女子可以向自己喜欢的人传递感情,都是有爱情意味的节日,元宵节更为开放,这一天是可以消除古代对于女子的种种禁止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的特有情人节。
三、元宵节为何被称是中国情人节?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封建礼教思想严重,女子自小就被教育学习“三从四德”,几乎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而在元宵节这一天,女子的门禁就会解除,是被允许上街游玩的,而这也方便了年轻未婚男女见面约会,寻找知心人。所以,元宵节就被赋予了“浪漫”的称号,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情人节。
元宵节除了要吃元宵,最大的节日特色就是夜晚的灯会,在繁华的大街上,挂着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灯笼,还有有趣的灯谜游戏。而在湖边,也有很多男女放灯许愿,全城都被笼罩在星星灯火的映照下,更添朦胧暧昧气氛。在这种环境的衬托下,未婚的男女可以借此机会接触到异性,如果遇到合心之人,留下信物,便可事后求娶。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更想借此机会寻找到自己心仪的如意郎君,所以在这一天,上街的女子各个都是精心打扮,比那花灯都要耀眼三分呢。
还有一些已经定下婚约,心有爱意的男女,碍于“男女大防”的束缚,日常是很难见面的。而在元宵节这“自由”的一天里,便可趁此外出的机会和心爱之人相伴出游,互诉情谊。古诗中曾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描写的元宵节男女出游的浪漫场景,可见年轻人对这一天的期待有多大了。
而如今发展到现代,元宵节更受到大家的追捧,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和另一半一起过,这也无声的暗示了对方就是自己要携手一生的伴侣。在这一天,和爱人相约逛庙会,赏花灯、放烟花、看踩高跷,吃元宵,在欢乐的气氛当中感情更快升温呢。
关于元宵节遇上情人节的问题,通过《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元宵节为何被称是中国情人节?》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元宵节遇上情人节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