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陶行知是什么家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与延安竟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和陶行知生平事迹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与延安竟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
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教育宗旨以及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等教育理念
对边区的教育实践和
新中国的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今天是陶行知先生逝世76周年纪念日
小圈特意推送延大兼职教授
硕士生导师申延生的《陶行知与延安》
表达对陶行知先生的纪念与追思
陶行知
申
延
生
与延安
1939年8月2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小学教员暑期训练班毕业典礼上讲话,指出:“在抗战教育中,知行合一是一件大事。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说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还缺少一部分,就是生活教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身体力行推动平民教育,提出的“行—知—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很好地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正确地分析和处理了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追求高度契合,倍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崇。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陶行知完成了由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周恩来称赞他“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陶行知先生长期在国统治区积极推行平民教育,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同样也对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
1928年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的董纯才(1905—1990)以一位大学生的身份进入晓庄学校(由陶行知1927年3月创办,位于南京郊外,原名晓庄试验乡村师范,1938年改称晓庄学校。因师生赞成抗日,援助工人罢工斗争,于1930年被国民党政府封闭。于1951年2月复校),陶行知让他担任生活指导员杨效春的助手,一边学习,一边做教务工作。23岁的董纯才在晓庄学校深深地受到陶行知的影响。
1937年秋董纯才奔赴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在了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工作。在与徐特立老厅长朝夕相处中,常常谈论陶行知在国统区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和试验乡村教育的情况。经过董纯才的介绍,加之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陶行知的许多著作也传入延安,中共领导人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非常支持。1939年3月15日,董必武在生活教育12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说:“陕甘宁边区虽然没有生活教育这名词,可是基本上是和陶先生的办法相同。如小先生制……”
革命圣地延安
徐特立也说:“陶行知的教育学说几乎与我们的教育事业全部一致”。徐特立在给其他同志写信时,常常署名“师陶”,表示自己也要向陶行知学习。
1940年9月,在徐特立、董必武、李维汉等领导同志的支持下,董纯才与二十多位在陕甘宁边区工作的生活教育社成员一起,成立了生活教育社延安分社。
1942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又创办了新教育学会,选举徐特立为理事长,董纯才为理事。
1942年3月15日在晓庄师范暨生活教育社成立15周年之际,徐特立携副理事长范文澜致书慰问陶行知,称赞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提倡乡村教育,掀起了乡村教育的大浪潮,波及全国各省,晓庄变成了乡村教育运动的大旗,先生手执这面大旗,披荆斩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开辟了一条大路。”先生的“教育主张及15年来所辛苦经营的事业,在中国教育史上,实占了光辉的一页。”
3月17日,生活社延安分社与新教育学会在延安大学礼堂联合举行纪念大会,庆祝生活教育社成立十五周年,徐特立在会上讲话,着重指出,“生活教育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中国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而陶先生的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和不断改进自己的短处尤应为我们所摹仿”。
陕甘宁边区的小学生
当年在延安工作的除了董纯才,还有张宗麟、宁越、丁华、徐明清、曹建培、陈一清、徐幹如、陈復君、武兆令、刘存久等陶行知的学生。丁华在1945年5月6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育才学校的新教育——陶行知先生教育理想的创造》的长文,从“学生自治”“文化生活”“康乐生活”“卫生生活”“劳动生活”“服务生活”以及“实际精神、创造精神”等七个方面介绍并评价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新教育的成效,向陕甘宁边区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生活教育思想在陕甘宁边区的广泛传播,已经对边区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明确指出,在整风运动以后,陕甘宁边区“实行‘人兴财旺’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解决了老百姓的疾病问题、生产问题,于是出现了群众自己起来办教育,使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实际上是陶行知的‘生活和教育统一’思想的发展。”
《解放日报》作为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关注并及时报道国统区陶行知的办学情况和社会活动。1945年11月30日登载消息《陶行知教授函杜威博士——呼吁美名流伸张正义》:“制止美国军火商、亲日派、反苏反共派军国主义者鼓动中国内战,是救中国人、救美国人的事业……”1946年2月8日头版显著位置报道:“《陶行知先生创办社会大学》——(新华社重庆七日电)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新近举办社会大学……社会大学分夜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旅行大学……”
二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的教育思想是相吻合的,而且边区在普及教育和办学上的好些做法与陶行知也是不谋而合的。
1939年7月边区政府决定,将边区中学与鲁迅师范合并为边区师范,由边区教育厅厅长周扬兼校长,董纯才为副校长并主持工作。成立边区师范的意义在于培养大批教育干部,普及教育,提高边区民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其性质是一个地方性的乡村师范学校,其任务是为边区、特别是为延属各县培养新的小学师资。它是个统一战线的学校,不论阶级,不问党派,不分男女,一律招收,待遇一律平等;它实行免费教育,为劳动大众敞开大门。
在9月22日举行开学典礼上,周扬、董纯才分别讲话。董纯才勉励同学们要发扬“团结、紧张、艰苦、活泼”的校风,担负起全国国防教育的模范作用。
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
周扬要求学生,作为抗战教育的基础的小学教师,应具备普通基本教学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1943年4月,延安新教育学会在延安选编、出版了由董纯才做“序”的《行知教育论文集》。延安出版这本选集就是为了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改进边区的教育工作。
1944年10月11日至11月16日在延安召开了长达37天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也叫“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这次会议对边区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与实际发展相背离,与边区群众生活想脱离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检讨。
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指出:“在教育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
与会的文教工作者领会了毛泽东主席对教育的指示精神以及陶行知《普及大众教育》《小先生制》的内涵,会后掀起了一个文化教育新高潮。各地区展开了“十个一”活动:办好一所村学(冬学)、一个识字组、一个读报组、一个黑板报、一个秧歌队,以及每人每年种一棵树等等。这次大会对边区扫除文盲、发动群众自己办学,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这次大会被人们称为文教“群英会”,在文化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徐特立曾经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在国内教育界才是最先进的,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普及教育、小先生制、穷国穷办法等最适合中国国情。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坚持教育救国,献身中国民主和平事业;他更是一位民主斗士,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当看到在《新华日报》登载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陶行知兴奋地说:“中国有救了!”“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把我以前没有完全说清楚的话,讲得更明确了。”他大量购买登载毛泽东文章的报纸,并发给育才师生,作为教材使用。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陶行知作为人民代表,曾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双十协定”后,陶行知组织育才师生参加人民团体联合举行的欢送毛泽东庆祝活动。10月11日,毛泽东乘飞机返回延安时,陶行知代表民盟到机场欢送,在机场与毛泽东合影留念。
1945年10月11日
陶行知代表在机场与毛泽东合影
陶行知对中共领袖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中共领袖也视陶行知为亲密战友。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抱负志向、共同的责任担当、共同的精神品质,彼此心心相印。
1939年后半年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不久,周恩来、邓颖超亲自到校参观,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还捐款四百元作为购置运动器材之用,支援办学。1943年的一天,得知育才学校遇到困难,周恩来、董必武派中共驻渝办事处徐冰送给育才一套南泥湾垦荒大生产照片,送给陶行知一件延安织制的粗毛线衣。周恩来还捐赠了其岳母坟地二十亩,给育才育种。陶行知很受鼓舞和教育,立即动员育才师生学习南泥湾精神,开垦荒坡地,生产自救,解决办学困难,锻炼师生革命意志。
三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一听到陶先生病逝的噩耗,正在上海的周恩来立即与邓颖超一起赶去向陶先生的遗体告别。周恩来握着陶先生尚未僵硬的手说:“陶先生你放心去吧,你已经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了。你的未了事会由朋友们、由你的后继者坚持下去,开展下去的。”
当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就给陶行知家属发去唁电,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人民教育家,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忽闻逝世,实为中国人民之巨大损失。”
7月27日陕甘宁边区文协和中华全国文协延安分会向陶行知家属发去慰问唁电,盛赞其伟大贡献:“……先生首创生活教育学说,并在人民大众中努力实践;发起抗日救国运动,为中国独立民主和平事业坚持奋斗,数十年如一日……”
7月28日生活教育社延安分社和陶行知在延学生分别给其家属发唁电慰问。
7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致电家属吊唁。陕甘宁边区政府学委会委员、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筹委会委员柳湜在7月31日的《解放日报》发表长文《记最后一夜——回忆陶行知先生》。
8月8日边区政府“延安各界追悼陶行知先生大会”在《解放日报》刊登广告:“纪念陶行知先生征求题字”。《解放日报》8月11日、12日连续两天用两个整版刊登纪念陶行知的题词、诗词和文章。毛泽东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朱德题词:“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题词:“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并号召边区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要学习陶行知的“实际精神,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开展边区人民所需要的文化教育,以纪念行知先生的逝世”!徐特立发表文章《陶行知的学说》,延大校长李敷仁、诗人柯仲平,陶行知的学生宁越、曹建培、武兆令以及音乐家、曾是重庆育才学校教员的贺绿汀等十几人或写诗,或赋词,或作文悼念陶先生。
8月11日下午延安各界代表2000余人为陶行知先生举行追悼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以及各单位的题词和挽联。董必武题诗:“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方圆中规矩,教育愈陶钧。”吴玉章评价陶行知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教育家,是一个时代英雄”。追悼会上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他充分肯定了陶行知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说先生与中国共产党成为民主运动中的亲密战友,二百万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把先生当作模范来学习。
为纪念陶行知,经边区政府第九次政务会议通过,决定将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自8月19日起正式易名为行知中学。9月4日下午在桥儿沟延中举行了隆重的易名典礼。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谢觉哉、李敷仁、贺连城、李卓然、柳湜等及出席当天上午举行的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座谈会的全体同志和延中全体师生,桥儿沟小学师生与附近居民800余人参加典礼大会。会上李敷仁和谢觉哉先后讲话,李敷仁着重指出:“陶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国人民教育的方向!”并介绍了行知学说的四大法宝:即生活与教育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教与学结合、先生与学生结合。并阐述了陶行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谢觉哉谆谆勉励青年在人民的世纪里,在新民主主义的大旗下,朝着行知先生的教育方向努力迈进!
四
“古有孔圣人,今有陶夫子。”虽然陶行知没有到过延安,先生去世也已经76年了,但是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延安的教育工作者。
今天,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以“关注心灵成长,润育一颗中国心”的办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形成“润心教育”办学实践,致力于培养富有家国情怀和创新意识、良好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润心教育”注重孩子基础学习力和认知的训练,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大志,学会做人,争做未来社会有用的人,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
走进新区二小校园,放眼所及,都能感受到学校“北斗领航,群星共辉”的教育成果——阳光、热情、活泼、清新、见人问好的学生,工整、干净、书写规范的作业本,新颖而充满创意的各种小制作和手工,图文并茂的成长记录,“润心银行”的兑换台账,课间的“书法操”、“腰鼓操”、“思维体操”,“润心小老师”,还有指挥规范、疏导标准的“润心交警实践岗”……
高巧玲校长告诉我:“校园内的七座单体建筑恰巧形成北斗星座的格局,我们将其规划为北斗七园,学校再设立校长工作室、学科教学中心、育人研究中心、全景评估中心、生态生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年级工坊七个机构,形成北斗七力,让孩子们在这系列的劳动实践岗位里活动、学习,将劳动实践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为一体,并放手发挥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作用,让润心北斗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园地。学校润心小交警被市交警大队树为典范,获得全市交通示范先进学校。”“把教科书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教科书”。
新区二小办学短短三年,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真应该给他们点赞!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引用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勉励广大教育工作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志丹县高级中学
志丹县高级中学立足当地基础教育薄弱、生源质量差的实际,狠抓教师队伍整顿,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构建“校本课程”“生本教育”“学本课堂”“师本成长”管理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担任志丹高级中学五年校长的路晓冰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学校开展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唤醒教师成长自觉。每年为教师征订期刊杂志和教育学专著,先后选派400余人次外出培训学习。学校培养了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学能手,3名市级教学名师,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8名市级教学能手以及30余名县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新聘优秀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127名。师资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是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坚持督促学生“一日三演讲”、“天天要练字”、“每天要读书”,采取分层教学、精准帮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行日语小语种和新概念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困生的外语竞争力;实行“分类发展”,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学业提升。2019年的陕西省春芽杯校园艺术大赛18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6人获一等奖;2021年,30余名英语学困生通过日语高考,圆了大学梦;200余名基础薄弱生通过艺体专业考试,考入985、211名校;2022年二本上线率突破80%,艺考生专业和文化课本科双上线率达到95%,较6年前翻了两番,尖子生培养取得新突破,前三名均可考上985、211名校,尤其是陈有朋同学考出理科606分的好成绩,创建校17年最高排名,也是各县区高中理科最高分。现在全校师生都在争做“最好的自我”,推动着学校教育向有质量、有内涵、有特色的方向大步迈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陶行知的这些至理名言,都在告诫我们要在“训练认知、培养习惯、开发思维”的教育实践中,让孩子“求真理”“做真人”。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又一次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张安平校长的办学理念就是:固本培元,立德树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
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
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实施“五证”激励机制,定期颁发“美德行为证、学业优秀证、创新素养证、个人才艺证、体育特长证”。五年来,在新区大剧院,和延安电视台组织了5次五证颁发庆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学校开展“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初一腰鼓、初二秧歌、初三民歌”的陕北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已经成型,魏静雪、张玉宁、李欣怡三名同学已走进央视演播大厅,现场精彩演绎经典的陕北民歌。实施体育、美育课走班制,同时将劳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学生在劳技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配钥匙、制作U盘,手机维修等技能。校园里开辟了占地8亩的阳光农场,种植了土豆、西红柿、茄子、黄瓜、韭菜、南瓜、香菜、豆角等蔬菜;还建起了养殖园,三年级学生养蚕,四年级学生喂鸽子,五年级学生喂兔子,八年级学生喂孔雀。开设创客空间、3D打印社、机器人工作室、VR兴趣小组等,在延安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WER工程创新赛、 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以及全国3D打印比赛、全国机器人等级考试、陕西省电脑制作活动及机器人比赛等竞赛中,师生均获得喜人成绩。
愿我们延安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断“陶”花盛开,“陶”果累累,“陶”子满高原!
2022年7月18日
背景资料
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歙县人,民国时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民主革命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先后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主编《儿童科学丛书》,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陶行知一生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宗旨,把“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体现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将“知行合一”的精神注入中国教育事业,坚持教育救国,献身中国民主和平事业。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
申延生
作者简介
申延生,中学正高级教师,延安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中国民主同盟延安市委主委,延安市第四、第五届政协副主席,陕西省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
先后在《光明日报》《陕西教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专业文章20余万字,出版《让成功伴着我们成长——申延生教育文集》《智慧写作——我和学生写同题作文》等专著6部。
-THE END-
文/申延生
来源:延安教育圈
一、陶行知生平事迹是什么?
陶行知生平:1891年10月18日(农历9月16日)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1908年 17岁:赴杭州拟入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不满学堂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三天后愤而退学。
1911年 20岁:辛亥革命爆发,思想发生变化,信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读书要与国家大事结合。
1912年 21岁:在金大,热心爱国社会活动。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9年 28岁:5月9日,在南京小营演武厅6千人大会上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二十一条”卖国条约,13日,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选举陶行知为会长。20日南京各校学生自行罢课。南京高师代校务的陈容反对罢课而离校,陶行知暂代理校务,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1年 30岁: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
1923年 32岁:与朱其慧、晏阳初、朱经农、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本》。到南京、安庆、南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是年,拒绝北洋政府任命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又谢绝母校金陵大学聘为校长。专心致意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 35岁:倡导乡村教育运动。拟定推行乡村教育计划。筹设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927年 36岁: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正式开学。陶行知谈到“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最后指出:“我们要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精神。”
1929年 38岁:由于领导晓庄科学社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陶行知科学博士荣誉学位(现译为理科博士,或理学博士),以表彰他对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1930年 39岁:4月3日,针对南京英商和记洋行工人被殴事件,抗议日舰停留南京江面。同情和支持晓庄师生参加全市学生示威游行。5日,支持晓庄参加全市学生反帝爱国游行。
1932年 41岁:创办儿童通讯学校,普及科学教育,任校长,10月1日,在上海市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等,主张“以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开始推行普及教育运动。
1933年 42岁:3月14日,马克思逝世50周年。与蔡元培、章 器、李公朴等公朴等学术界100余人发起纪念会。9月28日,组成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10月25日,新安旅行团7个小朋友抵沪。热情关怀,具体指导。
1935年 44岁:参加创立中国新文字研究会,起草中国新文字宣言。10月10日,资助电影器材,“新安旅行团”从江苏淮安出发,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国。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与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等800余人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1936年 45岁:开展国难教育运动。宣传抗日救国。5月21日,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陶行知被选为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7月初,全国各界救国会决定委托陶行知前住欧美亚非各国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共赴国难。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出访28国和地区向华侨及国际友人宣传抗日救国的正义主张。
1937年 46岁:抗战全面爆发,出版〈战时教育〉。在墨西哥、美国及加拿大多次演讲《禁运和抵制日货》,发动华侨献金救国,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938年 47岁:在伦敦与中共代表吴玉章一起出席世界反侵略大会,并再次谒马克思墓。5月4日,在洛杉矶发表演说:日本在中国杀死100万人时,有50多万人是美国提供给日本军火帮助杀死的。引起美国的震惊,促进禁运和抵制日货。9月为甘地重写的《中国人民教育运动》英文稿,甘地作了按语:“这本小册子在印度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11月创立中国战时教育协会,起草战时教育方案。12月15日,在桂林正式成立生活教育社,当选为理事长。
1939年 48岁:7月20日,育才学校开学,后迁至合川划街子古圣正式上课。分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社会、自然科学6个组,学生百余人。
1940年 49岁:4月,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五次会议。提出:政府应规定教育为人民之义务和权利。26日,在重庆主持育才学校音乐组演出的音乐晚会。周恩来为音乐组题词:“为新中国培养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
1941年 50岁:4月,提出“跟武训学”的口号,要求大家做“集体的武训”,艰苦办学。并定4月6日为“育才兴字节”。9月,试验“育才幼年研究生制”,选拔了27名少年研究生进行专门培养。使全校学习风气推向新的高潮。
1942年 51岁:2月,组织育才师生举行戏剧公演、绘画展览、音乐会,向社会汇报办学和创作成果。
1943年 52岁:带领育才师生学习“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第一个农场。
1944年 53岁:致力于和平团结民主运动。
1945年 54岁 :5月,在《在战时教育》上发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9月9日,与冯亦代、倪斐君筹办的国际难童学校开学。又称培才小学。10月18日,发表英文论著《全民教育》提出:“民主第一”、“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等指导原则。11月1日,《战时教育》改《民主教育》。在创刊号上发表《民主》、《民主教育》两文。
1946年 55岁 :较场口惨案”郭、李被打伤。陶即带领育才师生上街游行,抗议示威。6月23日,在上海北站十万群众欢送赴京请愿代表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发表著名演说,要求和平,反对内战。7月,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害。陶行知说;“我等着第三枪”。12日,在沪江大学最后一次讲演:《新中国之教育》。16日,给育才学校师生写了最后一封信。21日,又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祭邹韬奋先生文》他面对敌人威胁,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在上海最后三个月里作了百余次演讲,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内战、反独裁、要民主、要和平的意志。7月24日连夜整理历年诗稿。7月25日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
临终前,周恩来、邓颖超等赶来。周恩来握着陶的手说:“朋友们都要学习你的精神,尽瘁民主事业直到最后一息。”
8月11日,延安各界代表二千余人,举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悼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9月23日,重应各界在沧白堂举行追悼陶行知大会,到会的文化教育界代表及各界人士二千余人。
10月27日,上海各界追悼陶行知大会在震旦大学礼堂举行,到会有工人、农民、学生、文化界及外国友人五千余人。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何香凝题词:“行知先生精神不死。”
12月9日,美国教育界名流和中国留美人士三百余人,在纽约举行追悼大会。杜威和冯玉祥担任大会名誉主席。杜威、克伯屈等介绍陶行知的生平。在国外,新加超、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及香港同胞,也都举行了追悼会。世界著名教育杜威、克伯屈、罗格等发来唁电:“陶博士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建设的功勋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我拉后死者必定永远纪念他,并贯彻他的事业。”
12月1日,陶行知安葬在南京劳山下晓庄。全国53个人民团体代表及二千余人参加了葬礼。从此,陶行知和父母、前妻、妹妹一起长眠于晓庄劳山之麓。
具体见:了解行知——陶行知年谱
二、陶行知是什么样的人
陶行知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他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认为,培养人才不看形式而要看实际的真本领。他称“教人求真”的教师,才是第一流的教育家,这需要具备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②教师教人求真,首先就应当教人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不做“伪君子”,伪君子为名利所动,会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人格,“演出千百之伪状”,而真人则求真知识,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办事,就可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学生学习就是要追求真理做真人,不追求虚名,而要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工作的真本领。1940年底,陶行知之子陶晓光到成都一个无线电厂工作,厂方要资格证明书,陶晓光因没有正规学历,便向熟人要了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明书。陶行知闻讯后,认为不妥,即电告晓光将证明书寄回,并写信对晓光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倘使这样真实的证明不合用,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方是真学问。”“③陶行知认为“才”与“不才”,在于其知识、学识是否“真”。真学问的标准在于是否真是经过自己刻苦学习和实践求得,而不是由什么“证书”之类所决定。
陶行知认为在学问上忠于真理,则在政治上必忠于革命。他说:“学问与革命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学问不论新旧,只要是追求真理,便与革命之精神符合,若以学问作买卖,则无论新旧,都有作汉奸之可能,……一个人在学问上能追求真理,则在革命上能杀身成仁。”④陶行知要求真人需是“人中人”,不做“人上人”。他说有人误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一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们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他们都是受着国家民族的教养,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贡献给整个国家民族,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他们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
他认为这种立志为老百姓造福、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人,就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做人中人”最根本的道理到40年代,陶行知的的人才教育观,又进一步发展为“亲民”的思想)他在办社会大学时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所谓“亲民”就是“要亲近老百姓”.“要钻进老百姓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亲近,变成老百姓的亲人,并且要做到老百姓承认我们的确是他们的亲人,”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所要培养的人才已经和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人才观相一致。不仅区别于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也不同于资产阶级追求个人发展个人奋斗的人。
陶行知还认为,要引导新一代“学做真人”就要实行全面培养这其中包含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要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⑦这三个要素,实际涉及了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在知识教育上,不仅要有书本知识,而且要有灵活的思想方法和实际本领,他强调为学的方法不在读死书,而“全要研究”,无论准备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会手脑并用,“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⑧才可以有独立的职业,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
在塑造“真人”的道路上,他认为只有在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
他提出教学做合一、智仁勇合一、知情意合一、教育与训育合一的人才培养观,陶行知说:“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不能分开。”③陶行知主张实行智仁勇合一的教育,认为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当代社会仍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的指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智仁勇兼修,他说:“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淡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⑩对于智仁勇三者的涵义,他也作了新的解释,即“要求每一个学生个性上滋润着智慧的心,了解社会与大众的热诚,服务社会与大众自我牺牲的精神”。
陶行知在培养人才上,注重整体教育,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他针对当时学校教育把训与育分割的倾向,批评说:“在现代中国学校里教与训分家是普遍的现象。教育好像是教人读书,训育好像是训练人做人或是做事;教育好像是培养知识,训育好像是训练品行;教育又好像是指所谓之课内活动,训育则好像是指所谓课外活动。”这是“横的割裂”的教育,是将本来就是“整个的教育”硬分裂成几块,这是一种与生活教育相冲突的传统思想。“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得分割的,”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三)
在德育的方法上,陶行知主张从小事做起,实行严格要求的人才教育方法。
陶行知本人就是怀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也将教育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放在育人的首位。但他认为任何美好的理想和信念都是“从近处着手”的,塑造真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坚持严格要求,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学会迎接和克服困难,他曾给一个叫吴立邦的小孩子写信。题目就是《预备钢头碰铁钉》,告诉孩子“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假使钉子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上就弯了起来”。
陶行知对学生的训练包括各个方面,他曾为育才学校拟定办学旨趣“十字诀”,即:“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锁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 (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其中要求学生会动脑动手;要进行德性的修养;知识积累;要学有方法,善于思考;要有唐僧克服八 十一难的精神,为使学生进德修业日日长进,他提出“每日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为了便于学生身体力行,他制定了很多具体的行为规范,仅以育才学校就有《育才学校之礼节与公约》、《育才学生教育二 十九事》、《怎样培养十六常能》、《育才十二要》、《育才卫生教育二十九事》、《育才二十三常能》、《育才十二要》等,这些行为规范的训练,把远大的目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保证了学生健康地成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 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古代的孔子开私学提倡“有教无类”,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这位被人们尊称的“当今圣人”,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
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领导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周恩来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外国人士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华莱士(美国前副总统)《纪念陶行知博士》
“……杜威博士的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却是陶行知,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苦人民办夜校和各种中心。他开展'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这样连锁下去,对于1927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个政治的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用的现成的学校制,陶行知发现中国的普通群众只能就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和车间所在地受教育;在哪里聚居,就在哪里学习。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使他成为极不寻常的同情于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美国学者)《伟大的中国革命》
“我现在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宣传在中国的晓庄有一个试验学校,把这里的理想和设计宣传出去,使全世界人知道。” “如大家肯努力,恐一百年以后,大家要回过头来纪念晓庄,欣赏晓庄!这就是教育革命的策源地?” ——克伯屈(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晓庄学校的演讲词》
“陶博士的主义与理想是世界性的,……他的事业对于世界历史中的进步传统具有巨大的贡献。陶博士是我们这个紊乱霸道的世界经过多年所产生的少许文化人物之一。世界上像陶博士一类的人物实在太少了。” ——傅理曼(美国学者)《悼陶行知》
“一代伟人,名扬千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布莱恩·库朋(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给重庆社会大学纪念陶行知诞辰110周年大会的电文》
“我从事研究陶行知三十多年,我体会最深的,一是陶先生人格的伟大,二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卓越。他为大众争民主、争自由,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生活,应该是这样一条道路。我从陶先生身上受到鼓舞,陶行知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模范,我们应该学习他。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斋藤秋男(日本教授)1984年纪念陶行知的文章
“这篇文章(指陶行知的《大众教育运动》)对我们印度是很有用的。” ——甘地(印度民族主义领袖)《对的评价》
“陶博士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得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愿意贡献出他所能为社会作最大服务,在实际工作上教育他们,鼓舞他们。他是目标明确、行为笃实、生活刻苦自励的活的融合体。没有一个人比他更知道中国的真正需要,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勇敢果决的为大众教育、为民主的组织与实践奋斗终身。” ——文幼章(加拿大博士)《悼念我的朋友陶行知博士》
“我一直引以为豪,曾经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的学生。我曾经多次跟朋友讲起,我在育才这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特别是告诉他们,在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里,中国民主人士、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培养幼苗的故事,他的为人、道德、品格,甚至名字的意义,……这是我对陶行知的敬仰、爱慕,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念念不忘的恩情。” ——胡慕罗(越南河内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回忆陶行知与育才》
“陶先生的死,显然是一种无可补偿的损失,不只是他手创的生活教育社与育才学校的损失;海内外教育界的损失;整个民族国家的损失;尤其是世界上一切弱小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解放,实现民主、团结、和平战斗阵营中无限巨大的损失。”……“他创造了生活教育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他反对过去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他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并且反对由上而下的‘训’育制度;他主张跟人民学习,跟小孩学习;他主张教职员、学生、校工一律平等,他更主张中国人民大众要过民主生活。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尤其是对国家民族的正义感与为人民大众谋利,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所敬佩。愿他的精神永远生活在每一个活人的心里。” ——杨静桐(菲律宾华侨)《悼陶行知先生》
望采纳!!
三、陶行知启迪学生的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拓展资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已难以在四川重庆附近生存。1946年4月,陶行知风尘赴赴来到上海,一方面寻找新的育才学校地址,一方面为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奔走呐喊,他在三个多月内演讲一百多次,并积极筹组“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
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学讲演《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24日,在储能中学召开的上海教育界欢迎会上演讲。在大任小学、圣约翰大学、大同中学、沪江大学……到处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身影。6月23日,上海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代表团赴京请愿,陶行知在北站五万人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讲。陶行知大声呼吁:“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们需要永久的和平!假装的民主太丑了,我们需要真正的民主!”
6月25日,陶行知在国际饭店代表54个人民团体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上,要求美军立即撤退。6月29日,陶行知与郭沫若、沈钧儒等发起《致美国人民书》。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亦被列为黑名单的第三名。陶行知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他写信激励育才师生为民主斗争“再接再厉,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以底于成。
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爱棠路爱棠新村13号突然去世。惊悉噩耗后周恩来匆忙赶到,陶行知的手尚有微温。许多民主人士猜测这可能又是特务暗害,经沈钧儒行医的儿子诊断判明还属因脑溢血病亡。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关于陶行知是什么家的问题,通过《陶行知是什么样的人》、《陶行知启迪学生的故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陶行知是什么家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