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今年立秋不一般,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啥?

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今年立秋不一般,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啥?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立秋什么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今年立秋不一般,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啥?和农村老人说“立秋后,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今年立秋不一般,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啥?
  • 农村老人说“立秋后,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什么意思?
  • 立秋习俗
  • “立秋”代表什么?
  • 一、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今年立秋不一般,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啥?

    导读: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今年立秋不一般,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啥?

    七夕情人节到了,在这里笔者先祝福全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开心幸福每一天。

    而在七夕情人节后第三天,也就是农历七月初十又要迎来另外一个传统节日了,那就是民间传统的“鬼节”,在南方也叫它“七月半”,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十五这天。

    这是我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不过和清明节不同的是它要去上坟,而七月半则是去世的先人回家的日子。

    那你可知道,在七月初十这天还是立秋节气呢?立秋在公历的时间是在每年的8月7日或者是8月8日,而今年就是在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这一天农历就是七月初十,正好和鬼节重合了。

    在农村里,有些老人说今年的立秋节气不一般,和往年相比它具有三个特点,你知道是哪三个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个特点是今年立秋是“七月秋”。

    为何说今年是七月秋呢?难道还有“六月秋”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这里所说的六月、七月是指农历月份。

    立秋在公历的时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每年当太阳达黄经135°就交立秋节气了,而今年就是在8月7日20点28分57秒交立秋节气,这一天对应的是农历七月初七。

    其实立秋在农历每年的时间都是变化的,而且波动的幅度还很大,有些月份是在农历六月份,有些年份是在农历七月份。其中六月份立秋就是“六月秋”,而七月份自然就是“七月秋”了。

    古人就发现了立秋在农历的月份不同,对应农作物的收成也是有影响的。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就是“六月秋,减半收;七月秋,样样收”,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份立秋了,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影响,较往年七月份立秋会有一半的农作物产量减少。而如果是在七月份立秋,则是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农作物迎来大丰收。

    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六月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秋,早晚都收”,或者是“六月秋样样丢,七月秋样样收”等等,它们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说的是七月份立秋才好,这样就是一个丰收年。

    第二个特点今年是“晚立秋”,在民间也叫它“母秋”。

    关于立秋节气到了,很多人较为关注的就是这一年立秋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因为如果是早立秋,那么立秋到了后很快就不热了。而如果是晚立秋,即便是立秋到了,依然还会很热。

    而之所以在民间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着“早上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它的意思是说立秋是在中午12点钟之前,就是“早立秋”。而过了中午12点钟以后立秋,就是晚立秋。

    前面也说了,今年是在8月7日20点28分57秒立秋,以此来看它就是“晚立秋”了。

    并且在有些地方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如果农历立秋的日子是双数,则是母秋,单数自然是公秋,而今年农历七月初十立秋,以此来看就是“母秋”了。

    不过也有好多的专家对此说法不太认可,认为通过判断立秋当天是双数、复数,或者是早上立秋,还是晚上立秋来判断立秋后热不热,这个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但是在农村里,不少的老人对此是深信不疑。

    有些地方还把晚上立秋称为“脱衣秋”,而早上立秋称为“穿衣秋”,意思是说早上立秋,很快就会变得凉爽了,就要及时添衣服了。而在晚上立秋,秋后依然很热,甚至比之前更热,热的人会不断地脱衣服。

    第三个特点是“秋包伏”。

    这也就是农村的一些老人如今才懂,好多的年轻人现在都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了,自然不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所谓“秋包伏”,指的是在立秋节气后,才会进入到末伏,这也就是“秋后必有一伏”。因为三伏天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头伏是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而末伏是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这样夏至节气后第四个庚日和立秋前一个庚日之间,就是属于中伏了。

    其实绝大多数的年份都是在立秋节气以后才进入末伏。今年是8月7日立秋,而末伏是在8月15日,也就是立秋后一周才进入末伏,很明显就是“秋包伏”。

    既然有“秋包伏”,和它对应的就是“伏包秋”了,它指的是在立秋节气这天正好是末伏的第一天,也就是立秋和进入末伏的时间重合了。如此一来,立秋节气还没有过完,三伏天就结束了,因为末伏是10天,而立秋节气有15天。

    关于伏包秋和秋包伏,在民间有一句很经典的农谚“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牛”。这个也很好理解了,伏包秋的话,立秋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出伏了,说明秋天来得早,自然后面凉快了。

    而“秋包伏”的话就不同了,它要等到立秋到了后多日才进入末伏,而立秋结束了却还没有出伏,也就意味着暑热天延长了,自然会让人感觉热的不行。

    其实吧,虽然立秋就要到了,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以为暑热天就要结束了。其实在“秋后还有一伏”,真正等到天气凉快,往往都要白露节气前后。

    因为就算是立秋节气后,还要提防有“24个秋老虎”,也就是说立秋后还会出现短期回热的天气,而其持续的时间大约是24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是7月秋、晚上立秋,又是“秋包伏”,在民间称它为“母秋”,自然其余威更不可小视了。

    一、农村老人说“立秋后,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人说“立秋后,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的意思是立秋后,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寒蝉也开始鸣叫。

    所谓三候是每个节气都有的,每5天就是一侯,三候就是15天,刚好一个节气的天数,并且候与候之间的日期是顺延的。

    立秋一候凉风至说明立秋之后的风已经有丝凉意了,特别是傍晚的风更是秋意渐浓。立秋二候白露生说明这个时候,天气是越来越凉了,在清晨的时候,因为昼夜温差大,早晨会有白色的雾气产生了,雾气腾腾的感觉。

    立秋三候寒蝉鸣表示这个时候有蝉鸣,但是这个不是夏蝉鸣,夏蝉鸣是因为天气热,越热鸣叫越强烈。而这里说的寒蝉是秋蝉,这种秋蝉鸣叫是因为天阴凉而叫。

    扩展资料

    立秋的气候特点: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二、立秋习俗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

      8月8日,是立秋的日子,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

      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南京:

      本周五就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老南京立秋后还有十多天热

      阴阳五行说中,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属西方庚辛金,是为白虎,秋老虎之说盖起源于此。民间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气温的变化,称秋热是秋老虎,与五行讲的西方为白虎实在是:“此虎非彼虎。”

      俗话说“热在三伏”,盛夏之余秋后还有一伏(末伏),即是说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后十天,伏天才算完了。孟秋之月,南京及其附近气温仍很高是正常的,问题是秋热还要热多久。老百姓有“秋后十八盆”的说法,有说十八盆的“盆”是指旧时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形为一广口浅底生铁锅(盆),置于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为炭墼或木炭,此物解放后很少见了,喻还有十多天炎热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气爽”还早呢,要到秋分以后才会降临,宋辛弃疾词“天凉好个秋”,非为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说天气仍然炎热,要洗澡冲凉18天,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后要下十八次雨,气候才会真正凉爽,有“秋后一场雨一场凉”之说,总之秋热难当,从夏至热到立秋,还未见尽头。过去无空调电扇,对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尤难忍耐,故有“老怕春冷,少怕秋热”之谚。

      单日公秋,双日母秋难成立

      “秋老虎”又以生物界雌虎猛于雄虎,进而称特别热的秋天为“母秋”。这一观点甚至为学界所接受,《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就收有“公秋”、“母秋”词条。但何为公,何为母,百姓深为关心,说法多种多样,曾有某民俗专家说双日为公秋单日为母秋,刊于某报,也载于某书(《金陵十记》)。笔者以为此说凭空而来,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民俗和方言一样,只能是约定俗成、说法要有理有据才行,可以允许异文存在,但不能胡编乱造,这是符合民俗学的要求的。

      南京民间流传的关于立秋分“公母秋”,很多人只知有其说,而不知其意。深究方知有“单双日说”和“昼夜说”。“单双日说”,或言“单日公、双日母”,或言“双日公、单日母”,其标准是阴历还是阳历?如以阳历日期为准,显然不合中国传统历法,不能作为标准,应予排除;如以阴历日期为准,又不符合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之说。虽然一三五七九单数属阳,二四六八双数属阴,为阳数某日不一定合阴阳五行中之“阳”,同理为阴数的某日也不一定合阴阳五行之“阴”,因为阴历每个日子是由天干地支排列的,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日一转,这当中天干地支分别有阴阳之分,天干中甲丙等为阳,乙丁等为阴,地支中子寅等为阳,丑卯等为阴,故某日为阴为阳不是由该日的序数(初三、十五等)决定的。因此“单双日说”很难成立。

      今年“公秋”天气会凉爽

      “昼夜说”即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白天属阳太阳主宰,夜晚属阴月亮(太阴)主宰。这是民俗中传统的主流说法,为民间认同,合传统阴阳五行之说。同时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1936年版)有记载,民间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热,俗云:“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烘烘。”《中国方言大词典》有公秋母秋条,谓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又有瞎秋亮秋条,谓白天立秋为亮秋,夜晚立秋为瞎秋。均谓白天立秋较凉爽,夜晚立秋较炎热。

      2008年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午时立秋,按民间说法是公秋,亮秋,意味着天气较凉爽。去年果然秋后不太炎热,真是“天凉好个秋”。今年也是8月7日立秋,但农历是六月十七曰酉时初(17时01分),按说应该是公秋。为何去年立秋在农历七月,今年在六月?是因为今年闰五月,农历有两个五月,所谓前五后五也。究竟“公秋”即“公老虎”是否大发慈悲,送来凉爽;还是做了改“性”手术,变成“母老虎”而发淫威,使人们酷热难当,我们拭目以待。

      以科学眼光看来,立秋与气候并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气候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台风、西北气流、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绿化情况等。公秋凉爽母秋热,大概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气候规律。凡事皆有例外,有时这俗谚也不灵验。不过防暑降温措施不能松懈,时刻注意天气变化,不可一味贪凉也至关重要。

      杭州: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四川: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三、“立秋”代表什么?

    立秋后,就代表凉爽秋季的开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立秋就是夏去秋来的意思。24节气之一,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一到,梧桐树便开始落叶,成语“一叶知秋”就是这么来的。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关于立秋什么意思的问题,通过《立秋习俗》、《“立秋”代表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立秋什么意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立秋什么意思(3)

    相关阅读

    • 立秋:有关秋天的一切,都在这里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立秋什么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立秋:有关秋天的一切,都在这里和关于立秋的由来和风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