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唐诗赏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诗赏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又送王孙去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唐诗赏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和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全文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唐诗赏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 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全文是什么?
  •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加诗意
  •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赏析
  • 一、唐诗赏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导航】

    白居易从小学习异常刻苦,加上天资聪颖,16岁时他就决定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而一般的人20几岁才有这个胆量。

    按照当时通行的做法,考生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会将自己平日比较满意的诗文做成卷轴,在考试前拿给有地位的人看,以求推荐。这种做法,时人称之为“行卷”。

    白居易找的人叫顾况,是一位颇有名望的诗人。顾况拿过这个后生的诗集,看到上面“白居易”三个字,不禁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长安这里,米价正是贵的时候,你在这里居住恐怕不容易哟——何况白居易!

    随后,顾况开始翻阅起来。当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禁赞叹道:“道得个语,居即易亦。”意思是,有这个水平,在长安居住也是容易的。于是为之宣传,白居易因此诗名大振。

    “赋得”二字,指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古原草送别”,把野草与送别联系在一起,可以追溯到《楚辞》里的句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那么,这首让白居易一举成名的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野草茂密葱茏,覆盖在古老的大地上。春去冬来,小草滋生蔓延,又枯萎凋零,生命看似那么的短暂而脆弱。

    不过,纵然是那燎原奔腾的野火,肆虐大地,烧尽一切,它的茎、它的叶均化为灰烬,但是,只要春风吹来,那赤赭的土地上,一样会生机盎然,翠绿一片。

    纵横蔓延的野草啊,覆盖了古老的驿道;阳光下的青翠,一直伸向遥远而荒颓的城墙。

    朋友即将离去,依依惜别之心,犹如那漫山遍野的野草,铺天盖地,无休无止。

    一方面是野草生命力的顽强;另一方面,离别之情又是那么的难以抑制。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斩不尽、锄不绝、烧不死,就如南唐李煜所言: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至此,漫天的野草与浓郁的离愁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把真挚的情感赋予生动的形象之中,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无怪乎清人范大士会在《历代诗发》中说:极平淡,亦极新异,宜顾况之倾倒也!

    【韵译】

    古原幽幽

    青草连绵茂密

    秋风肆虐

    大地渐渐枯萎凋零

    来年春天

    又见蓊郁生意

    世世代代

    生生不息

    纵然是地下的野火

    摧毁了它的身躯

    春风一到

    又可绿达天际

    你看,

    那翠绿的身影

    蔓延上古老的驿道

    绿色的波涛

    掩映荒废的城池

    再次别离

    思念的心

    犹如那无边无际的野草

    随君远去

    无休无息

    一、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全文是什么?

    《赋得古草原送别》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

    译文如下: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作品赏析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加诗意

    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意: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主旨赏析: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三、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赏析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

      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关于又送王孙去的问题,通过《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加诗意》、《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赏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又送王孙去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又送王孙去(4)

    相关阅读

    • 唐诗赏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又送王孙去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唐诗赏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和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全文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又送王孙去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译文及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 白居易:我本人间长安客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又送王孙去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白居易:我本人间长安客和长恨歌白居易全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