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杨修,一个最懂曹操的人,为何却死于非命?

杨修,一个最懂曹操的人,为何却死于非命?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杨修之死读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杨修,一个最懂曹操的人,为何却死于非命?和聪明绝顶的杨修精于揣摩人心,为什么还会死在曹操手上?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杨修,一个最懂曹操的人,为何却死于非命?
  • 聪明绝顶的杨修精于揣摩人心,为什么还会死在曹操手上?
  • 杨修那么聪明,为什么还会被曹操杀掉呢?
  • 杨修到底为何而死?
  • 一、杨修,一个最懂曹操的人,为何却死于非命?

    魏蜀吴三分天下,其中当属曹操势力最大,他不仅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尽取冀、并、幽、青四州之地,还借此一统黄河以北的土地,成为最大最强的诸侯。同时,曹操手下也是人才济济,文有号称"王佐之才"的荀彧、毒士贾诩、"勇冠贲育"的程昱等;武有能与五虎将媲美的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颌、于禁、乐进,更有本家猛将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等。昔才、爱才的曹操为何却惨下杀死,将杨修置于死地呢?杨修之死又是否为必然呢?

    1、 世代簪缨,博学多才

    杨修者,生于世代簪缨之家,天祖杨宝是颇有名望的隐士,自高祖杨震起,"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杨修不仅出自钟鸣鼎食之家,而且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由此杨修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甚至曹操曾多次赞叹杨修博学多才。

    "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杨修年少有名,又博学多才,不仅曹操手下的一些人争着来巴结他,连魏太子曹丕也要与他交好,可见杨修多么炽手可热,但这也害了他。杨修有才,因此曹操也很信任他,不然也不会任命他为"总知外内"的主薄一职,很显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杨修并不太懂人情世故,当时杨修任主簿一职,正赶上工匠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看完之后,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旁人都不知道曹丞相题字是为合意,只有杨修看完后,立刻叫人把门拆了。建成以后,曹操大喜,众人问故,杨修答:"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曹操善疑,赞叹杨修之才的同时,也在暗心提防这个能看透自己的才子。

    2、 夺嫡之争,怀璧其罪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杨修之死的原因,其一便是:身怀八斗之才。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饼给曹操,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将之置于案头。杨修看到这一盒酥后,竟然与众人分食,曹操问其故,杨修答:"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曹操生性多疑,因为自己曾经趁董卓入睡时提七星宝刀试图将其刺杀,未果后遁逃。当自己位高权重时,曹操害怕自己的侍卫近臣中也有人想趁自己熟睡之际对自己暗下杀手,于是对服侍自己的人说:"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四大名著权威定本(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套装共8册) ¥128.1 购买

    一日,曹操欲试探手下,装睡而落被于地,一位近臣慌忙上前想要重新盖好被子,没想到曹操突然起身,拔出剑来将这名近臣斩杀,又继续睡下,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人如实应答,曹操痛哭,下令厚葬这位近臣,如此世人皆以为曹操果然能在梦中杀人,只有聪明的杨修看透,说了句"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被曹操得知,曹操因此越来越厌恶杨修。

    曹操日益年老力衰,因此开始考虑立嫡之事,若非长子曹昂早死,曹操也不会在曹丕与曹植之间纠结了。曹操偏爱曹植,因为曹植才华横溢,不仅于诗赋上的造诣远超于哥哥曹丕,"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而且在为人处世上颇有乃父之风,"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因此相比于曹丕,曹植颇得曹操喜爱。

    然而曹植身边的谋士党羽却让曹操担忧,那时候,曹植受丁仪、丁廙、杨修簇拥,相比于政治家、军事家,曹植更偏向于诗人、文学家,因此才更对杨修胃口吧,甚至在曹操试探曹植之才时,杨修教他如何应对,"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没想到自己善文的儿子一下子开窍了,曹操高兴之余疑心又在作祟,而哥哥曹丕也不甘心被夺位,暗中买通曹植侍卫,将情况悉数告知曹操后,终于引来了曹操对他的杀心。

    3、 恃才放旷,终将一死

    恰逢曹操进军被马超所阻,进退维谷之际,有一庖官进鸡汤,曹操见碗中鸡肋时有感于怀,正值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说了句:"鸡肋!鸡肋!"于是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没想到杨修听后,竟叫随行军士各自收拾好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问其故,杨修答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杨修这一弄让全军都不再思进取,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心乱,巡视军营,没想到众将皆准备行装,立马叫来夏侯惇问其故,夏侯惇答:"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曹操于是叫来杨修,杨修以鸡肋之意对,曹操大怒,说道:"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数次犯曹操之忌的杨修终于被斩首而死了。

    杨修之死可以说是必然,原因之一便是其卷入了惨烈的夺嫡之争。虽然曹操欲立曹植基本得益于杨修,丁氏兄弟等,然而他们始终只是一批文人墨客,和曹丕手下司马懿、陈群等阴谋家相比明显不足,所以杨修之死的最大原因便是他站错了队伍;其二,杨修与曹操的政治立场不同,杨修继承家族遗风,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学家、复古派,且他的出身也令曹操忌惮,而曹操则是强硬的改革派,因此既然有这么一个处处看透自己,而又不与自己相谋的人在,不得已曹操才杀了他吧。

    一、聪明绝顶的杨修精于揣摩人心,为什么还会死在曹操手上?

    准确地说,杨修是个耍聪明的人,不是真聪明,或者说够聪明,但是不够智慧。从才学看,杨修博闻强记,学识渊博,也善于揣摩人心。从政治角度讲,他又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职守,一味耍聪明,结果把命耍进去了!

    聪明和智慧的差别在于,聪明是天赋和应变能力,从为人角度说,这是“术”的层面。智慧,是基于一个人的世界观,在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超然态度,这是人生的“道”。

    杨修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人

    杨修自幼聪明伶俐,学业绝对一流,他被誉为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留下众多文学作品。他二十岁出头就被举孝廉,任郎中,又被曹操赏识,出任主簿。

    杨修的聪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01.知识面广,学术水平超群

    从杨修的著作,和事迹记载看,他的知识面是相当的广博,既精通东汉流行的赋、颂、诗、赞,又长于碑文记帖,还擅长辞、表、记之类的日常公文。他既能笔下游龙,又能语惊四座。他既能博古,又能通今,连曹操都惊叹自己才能远远不及杨修。

    杨修任曹操的主簿,相当于秘书。能给领导当秘书,特别是给曹操这样的,文学功底深厚的政治家当秘书,足见曹操对杨修的器重。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则曹操和杨修猜碑谜的故事:说俩人经过曹娥碑,曹操看到碑文上有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他大为不解,问杨修: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杨修略一思索说,知道了。

    曹操说,你先不要说,我想想看咱俩想得是否一样。结果他们一路走曹操一路想,走出三十多里路后,曹操终于有了答案,跟杨修想的一样:绝妙好辞!

    曹操不由感慨:我的学问赶不上你,比你多想了三十里路!

    02.活学活用,不拘泥于书本

    古代的选拔制度,造就了一大批书呆子,只会坑书本,死记硬背不解其意,更做不到灵活运用。杨修的聪明恰恰就体现在运用,生活工作之中,出处都可见其聪明。

    这两年很火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有杨修主持月旦评的故事,这个情节把许劭的事移花接木给了杨修。不过杨修确实也是长于清谈品评时政和人物的高手,三国狂士祢衡就说过:“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意思是在他眼里,全天下只有这俩人算是才子,其中原因就是三人经常在一起清谈论事,杨修折服了祢衡。

    作为曹操的主簿,能迅速领会领导的意图,尤其领会曹操说半句留半句的深意,没有活学活用的水平是不行的。

    比如,曹操在门框上写个“活”字,杨修一下子就明白,领导这是嫌门开得太大。这种聪明才智,绝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是一种悟性。

    03.擅长揣摩人心,细微之处见聪明

    杨修还擅长揣摩人心,史料记载,曹操经常会出一些考题考察几个儿子,杨修也常常凭自己的揣摩能力,提前预知曹操的考题,这水平跟和珅有得一拼。

    总之,杨修的聪明是货真价实的,是多方面的,智商绝对一流。

    杨修的聪明为何会把自己推向绝路?

    正是杨修的聪明,把自己玩死了,导火索就是他的特长——揣摩人心!这个故事人人皆知,在救援曹仁的汉中之战中,进退不得曹操随口说了句“鸡肋”。自作聪明的杨修,就开始散布曹操准备撤军的消息,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为由处死。

    按理来说,擅长揣摩人心,是自保的手段,杨修怎么走向反道了呢?

    杨修之死的表面原因:耍聪明引起曹操厌恶

    其实,杨修的揣摩人心局限性很大,他仅仅是从“知识面”角度,来揣测曹操浅层的意图,却不能深刻领会曹操内心世界里深意,所以,杨修的行为往往不得要领,甚至令人厌恶。

    以“鸡肋”事件为例,曹操确实因为进退不得之时,以“鸡肋”表达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境。这一点被杨修一语点破,聪明!

    问题是,曹操真的决定撤兵了吗?即便真的决定撤兵了,是你一个主簿就能擅自传播的吗?

    我们不能从结果曹操却是退兵了,就认为曹操说“鸡肋”就一定会撤兵。打仗这东西,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因素,将领们被搞得七晕八素,进退维谷的时候多了去了,未见得准备撤兵吧?杨修这么说,就是卖弄聪明,他哪里摸得透曹操在进退之间,多重因素的权衡?

    尤其把曹操的这个心思公布于众,不光是妖言惑众,也是他失去了作为主簿职分所在。所以,杨修平时所体现出来的聪明,往往如此,不能真正触及曹操的内心,背道而驰,自己给自己挖坑!

    杨修之死的政治原因:插足曹氏嫡嗣之争

    杨修插足曹丕与曹植的嫡嗣之争,是他被杀的更重要因素。历史上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历来是个高危区域,一般人不敢轻易涉足,杨修就涉足了。

    杨修对曹植抛过来的橄榄,不做犹豫就接了,他多次帮助曹植,对付曹丕,成为曹植阵营的骨干力量,让自己一脚踩进不归路。

    有人参与嫡嗣之争问题不大,有人就不能参与,杨修就不能参与,因为他是曹操的主簿,这个位置太敏感!曹植之所以拉拢他,就是因为杨修的位置,对他帮助大。

    杨修就没想过一个问题,一旦他假如曹植阵营,曹丕会怎么对待他?曹操又会怎么对待他?曹丕一定会把他列为头号敌人,他可以和任何一个人公平对决,但是杨修介入,就意味着曹丕被迫参与不平等的竞争!所以,曹丕一定会将杨修列为头号清除对象!

    曹操更不愿意接受杨修假如嫡嗣之争,主簿作为个人的亲信,卷入到继承人之争,请问杨修,你把主人曹操置于何地?你对曹操更忠心,还是对你心目中的未来主子曹植更忠心?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有可以做到豁然。

    所以,杨修介入嫡嗣之争就不是聪明之举,相当的蠢!

    杨修之死的身份原因:豪门集团与曹氏恩怨

    导致杨修之死的原因,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杨修所在的豪门士族集团,与曹操的政治利益不一致!

    杨修是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绝对的豪门士族,他还是另一个豪门士族,同样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袁术的外孙。东汉的政治,就是豪门士族集团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模式,倘若不是东汉末年乱世,曹操根本不会如杨修的法眼,因为曹操是庶族地主阶级。

    曹操这个人牛,主要不是在军事上,而是政治上,他既要与众多的割据势力死掐,还要与身边的豪门世族集团斗争,比如杨氏、袁氏、荀氏、孔氏。曹操一生杀过很多身边的文官,比如孔融、荀彧、边让、陈宫,也包括杨修,你会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豪门士族集团!

    这就是杨修之死最主要的原因,阶级利益的冲突,让他们站在了两个敌对的阵营!杨修的聪明就没放到正地方,这种关键利益的平衡,不见他显现聪明的地方,尽放在耍小聪明上了。

    杨修的“道”,撑不起他的“术”

    由此可见,杨修是聪明,不是智慧,他在“术”的层面上做得足够优秀,但是不具备人生大智慧,通俗地说,就是“道行不够”!

    “术”是表,外在的表现,“道”是内,内在的修为。以修为支撑表现,是为智慧者,觉悟者,佛家称之为“佛”,儒家称之为“圣”。这类人往往看起来木讷,其实内心世界丰富,不显眼处见大智慧,世人说“大智若愚”,就是指他们。

    反过来,表现大于修为,往往表现出华而不实,轻率浮浪,争于外表光鲜,却逃不脱寂寥落幕,甚至无端惹来杀身之祸。杨修就是这样的人!

    像杨修这样含着金钥匙出生,自幼才气傲人,又不经世事磨炼的公子哥,聪明有余,智慧离他的距离有点远!

    二、杨修那么聪明,为什么还会被曹操杀掉呢?

    杨修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之一,曹操生性多疑和少有人能猜中他的心思,杨修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最后要杀他的原因之一。纵观曹操与杨修之间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他之所以会被杀掉,就是因为犯了这个错误。



    杨修是当时的太尉杨彪的儿子,才思敏捷,文采斐然。他的才华连曹操都佩服不已。一天曹操视察新修的园子,看完之后什么也不说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离开了。好多人都不理解,后来还是杨修解开了疑团。听说门上写活字是个阔,丞相嫌弃门太宽了。工匠们照着杨修的意思去修改,果然很得曹操喜欢。杨修当时在曹操府上担任主薄,各项工作做的有条不絮很得曹操赏识。



    但是杨修自恃才高总是在公共场合让曹操下不来台,弄得他很难堪。曹操生性多疑时常做一些大家都不理解的事情,让人摸不着头脑。据说他在睡觉的时候身边绝对不能有人,一次一个服侍他多年的随从看他被子掉了为他盖上。不料曹操突然睁眼说人家要杀他,拔剑就结果了他的性命。但是曹操醒来却不认账,还四处追问到底谁杀了他的随从。别人一解释,他才是刚刚是在梦中,只能厚葬了这个随从。没想到杨修发话了,他说不是主公在梦中,而是你们在梦中而已。这意思不言而喻,是在讽刺曹操。曹操知道后恨得牙根痒痒但就是苦于没有机会去整治他。



    在《三国》中鸡肋事件让人难以忘记,可以说这一次是杨修自找的。后人也多以这件事告诫那些有才的人,不要太不把老板放在眼里,枪打出头鸟这句话永远错不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鸡肋事件只是曹操与杨修矛盾的总爆发。



    据史书记载杨修被干掉的深层原因就是他参与了曹操选定继承人的事件中。曹操在到底是选择曹丕还是曹植做继承人的时候已经犯难了。两人都有才气,而且手下都有一班谋士筹划。杨修就是曹植手下的谋士之一,曹操考察曹植有好几次都是在杨修的帮助下过关的。所以曹操恨杨修干预自己的家事,只是没有正当的理由干掉他。自古以来帝王的家事是最难说得清的,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历史上好多有才能的大臣都把这一点作为大忌,帝王家的事只能帝王自己决断。像杨修这样直接帮助人家作弊的行为是很不好的,所以曹操才会找理由杀掉他。这是杨修犯得最致命的错误,所以才被曹操借着鸡肋事件杀掉,大家觉得呢?

    三、杨修到底为何而死?

    大家从书里可以知道,杨修之死是一个鸡肋引发的血案。简单来说就是:杨修因为曹操说的“鸡肋”,得知了主公想要收兵回都的想法,因此提前就收拾包袱。结果引发曹操恼怒,说他扰乱军心,因此就把他杀了。

    那么曹操究竟有没有想退兵的想法呢?当然有。历史故事这里不做赘述,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既然曹操本来就是想退兵,为什么被杨修说破以后,反而恼羞成怒了呢?

    很多人说因为曹操嫉妒杨修的聪明和才华,所以才动了杀心。

    杨修是很聪明的人吗?是的,他经常很精准地猜到曹操的想法。这种猜中的感觉,说他是曹操肚子里的蛔虫,都不为过。

    可问题是,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我们有一个知己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好。可是曹操是什么人?他不是普通人啊。如果他的心思整天被猜中,这不是很危险的事情吗?更何况,曹操本来就是一个特别多疑的人,但是却有一个人能如此轻易地看穿他的想法,这种感觉好像有一颗定时炸弹在身边,恐怕不除不快吧。所以,曹操对杨修的不满其实由来已久。

    再来说说杨修真的很聪明吗?

    聪明是没错,但是,只能算小聪明。

    说说这次的这次的鸡肋事件。发兵是曹操的决定,可是此时又是他觉得这个仗打不下去了,此时灰溜溜地退兵岂不是很没面子。所以,杨修的小聪明只是体现在他识破了曹操的想法?

    如果他是真聪明该如何?

    他应该给曹操找一个非常好的台阶,让他知道此时当时发兵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但是退兵大家不仅不会怪曹操,反而会很感激他。总之,无论你曹操怎么决定,我们都坚决遵守。

    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平时的聪明,究竟是真聪明,还是小聪明呢?

    关于杨修之死读后感的问题,通过《杨修那么聪明,为什么还会被曹操杀掉呢?》、《杨修到底为何而死?》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杨修之死读后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