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数学工具

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数学工具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011数学建模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数学工具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哪些例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数学工具
  •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哪些例子
  •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是什么?
  •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看钟表,它的时针和分针如同兄弟俩在赛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
  • 一、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数学工具

    贝叶斯原理

    及其推断简介

    1

    什么是贝叶斯推断

    贝叶斯推断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来估计统计量的某种性质。

    它是贝叶斯定理的应用。英国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在179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了这个定理。

    贝叶斯推断与其他统计学推断方法截然不同。它建立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你可以不需要客观证据,先估计一个值,然后根据实际结果不断的修正。正是因为它的主观性太强,曾经遭到许多统计学家的诟病。

    贝叶斯推断需要大量的计算,因此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只有在计算机诞生之后,它才获得真正的重视。人们发现,许多统计量是无法事先进行客观判断的,而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大型数据集,再加上高速运算能力,为验证这些统计量提供了方便,也为应用贝叶斯推断创造了条件,它的威力正在日益显现。

    2

    贝叶斯定理

    要理解贝叶斯推断,必须先了解贝叶斯定理。后者实际上就是计算”条件概率“的公式。

    所谓”条件概率“,就是指在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用P(A|B)来表示。

    根据文氏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B)除以P(B)。

    因此,

    所以,

    这就是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3

    全概率公式

    由于后面要用到,所以除了条件概率值之外,这里还要推导全概率公式。

    假定样本空间S,是两个事件A和A'的和。

    上图中,红色部分是事件A,绿色部分是事件A',它们共同构成了样本空间S。

    在这种情况下,事件B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

    在上一节的推导当中,我们已知

    所以,

    这就是全概率公式。它的含义是:如果A和A‘构成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那么事件B的概率,就等于A和A'的概率分别乘以B对这两个事件的条件概率之和。

    将这个公式代入上一节的条件概率公式,就得到了条件概率的另一种写法:

    4

    贝叶斯推断的含义

    对条件概率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如下形式:

    我们把P(A)称为”先验概率“,即在B事件发生之前,我们对A事件概率的一个判断。P(A|B)称为”后验概率“,即在事件B发生之后,我们队A事件的重新评估。P(B|A)/P(B)称为”可能性函数“,这是一个调整因子,使得预估概率更接近真实概率。

    所以,条件概率可以理解为下面的式子:

    后验概率=先验概率 x 调整因子

    这就是贝叶斯推断的含义。我们先预估一个”先验概率“,然后加入实验结果,看这个实验到底是增强还是消弱了”先验概率“,由此得到更接近事实的”后验概率“。

    在这里,如果”可能性函数“P(B|A)/P(B)>1,意味着”先验概率“增强,事件A的发生的可能性变大;如果”可能性函数“P(B|A)/P(B)=1,意味着B事件无助于事件A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函数“P(B|A)/P(B)<1,意味着”先验概率“被消弱,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5

    【例子】水果糖问题

    为了加深对贝叶斯推断的理解,我们看下面两个例子。

    两个一模一样的碗,一号碗有30颗水果糖和10颗巧克力糖,二号碗有水果糖和巧克力糖各20颗。现在随机选择一个碗,从中摸出一颗糖,发现是水果糖。请问这颗水果糖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假定,H1表示一号碗,H2表示二号碗。由于这两个碗是一样的,所以P(H1)=P(H2),也就是说,再取出水果糖之前,这两个碗被选中的概率相同。因此,P(H1)=0.5,我们把这个概率叫做”先验概率“,即没有做实验之前,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是0.5。

    再假定,E表示水果糖,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在已知E的情况下,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有多少?即求P(H1|E)。我们把这个概率叫做”后验概率“,即在事件E发生之后,对P(H1)的修正。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得到:

    已知,P(H1)等于0.5,P(E|H1)为一号碗中取出水果糖的概率,等于0.75,那么求出P(E)就可以得到答案。根据全概率公式:

    所以,将数字代入原方程,得到

    这表明,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是0.6。也就是说,取出水果糖之后,H1事件的可能性得到了增强。

    6

    【例子】假阳性问题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医学的常见问题,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

    已知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是0.001,即1000人中会有1个人得病。现有一种试剂可以检验患者是否得病,它的准确率是0.99,即在患者确实得病的情况下,它有99%的可能呈现阳性。它的误报率是5%,即在患者没有得病的情况下,它有5%的可能呈现阳性。现有一个病人的检验结果为阳性,请问他确实得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假定A事件表示得病,那么P(A)为0.001。这就是"先验概率",即没有做试验之前,我们预计的发病率。再假定B事件表示阳性,那么要计算的就是P(A|B)。这就是"后验概率",即做了试验以后,对发病率的估计。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

    用全概率公式改写分母:

    将数字代入,

    我们得到一个惊人的结果,P(A|B)约等于0.019。也就是说,即使检验呈现阳性,病人得病的概率:也只从0.1%增加到了2%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假阳性”,即阳性结果完全不足以说明病人得病。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种检验的准确率高达99%,但是可信度却不到2%?答案是与它的误报率太高和发病率低有关。

    本文由超级数学建模编辑整理

    本文来源于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http:///blog/2011/08/bayesian_inference_part_one.html

    转载请在公众号中,回复“转载”

    -----这里是数学思维的聚集地------

    “超级数学建模”(微信号supermodeling),每天学一点小知识,轻松了解各种思维,做个好玩的理性派。50万数学精英都在关注!

    一、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哪些例子

    比如工艺上的灯泡规格形状的几何计算
    足球彩票中的赔率盘口统计
    家居中的灯光覆盖面积要求计算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二、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是什么?

    计算器的起源和发展  说起计算器,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最早的计算工具诞生在中国.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
    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相同.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圆柱型对数计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器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19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三、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看钟表,它的时针和分针如同兄弟俩在赛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

    (1)30°×4=120°;

    (2)分针转过4×30°=120°,
    时针转过
    20
    60
    ×30°=10°;
    故答案为:(1)120;(2)120°,10°;

    (3)设8点x分钟时出发,下午2点y分钟回到学校,
    则(12-1)×
    x
    60
    ×30°=8×30°,
    解得x=
    480
    11
    ≈44,
    (12-1)×
    y
    60
    -2×30°=180°,
    解得y=
    480
    11
    ≈44,
    所以,共用6小时(8:44出发,2:44回校).

    关于2011数学建模的问题,通过《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是什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看钟表,它的时针和分针如同兄弟俩在赛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11数学建模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2011数学建模(2)

    相关阅读

    • 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数学工具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011数学建模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数学工具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哪些例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