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韩国、日本的端午节:传自中国,却早已与中国本土大不相同

韩国、日本的端午节:传自中国,却早已与中国本土大不相同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端午节韩国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韩国、日本的端午节:传自中国,却早已与中国本土大不相同和中日韩三国都过端午节,他们真的是同一个节日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韩国、日本的端午节:传自中国,却早已与中国本土大不相同
  • 中日韩三国都过端午节,他们真的是同一个节日吗?
  • 中韩端午节之争
  • 端午节中国的来历和习俗和韩国有什么区别
  • 一、韩国、日本的端午节:传自中国,却早已与中国本土大不相同

    众所周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粽子节”、“天中节”、“天长节”、“女儿节”、“龙船节”、 “浴兰节”、“诗人节”、“地腊节”、“艾节”、“灯节”等),是发源于中国,后来向韩国、日本等国家、地区传播的一种传统节日文化。2005年,韩国以“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非遗”),并申报成功。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由于其时大多数中国人对“非遗”,对韩国“江陵端午祭”,存在着诸多的无知和误解,因而出现了一波波现在看来幼稚可笑的操作,甚至是恶搞。比较中国、韩国、日本端午节节日元素,不难看出,韩国、日本端午节虽从中国传入,但也有很多符合本民族文化、风俗的改易和创新。

    一、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引发的风波与误解

    2005年11月25日,韩国以“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获得批准。消息传到中国后,舆论大哗。很多国人不明白,端午节明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后来才传入韩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韩国凭什么拿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去“申遗”?一时间,舆论滚滚,抨击韩国“无耻抄袭、偷窃”者有之,抨击中国不重视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保护和传承者有之。

    韩国江陵端午祭

    直至2009年10月4日,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申遗”成功,很多国人才“如释重负”,很多媒体也“迎合”不明真相的社会大众,纷纷报道“我们终于把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从韩国人那里抢回来了”。字里行间,跳跃着民族自尊、自豪的旋律。

    其实,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全方位的日益展开、深入,随着国人对“非遗”,对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才发现,由于当年很多国人的不当举措,实出于无知和误解:

    一是很多国人误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简单的等同,甚至是混淆于专利、发明的商标注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89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会议上,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基础上,正式制定条例实施。它旨在推动世界各国保存、保护并传播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民间创作,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及其他艺术等形式,以之作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非遗”具有“共享性”的特点。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先后将“伊拉克木卡姆”、“阿塞拜疆木卡姆”、中国“新疆木卡姆”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它不象发明、专利、商品那样,存在专利、商标的注册保护问题。

    非遗公约

    记得当年有的报刊,曾用如此“浅显”的文字,诠释韩国端午“申遗”成功的意义:韩国端午“申遗”成功,将意味着联合国或全世界将承认,端午节起源于韩国;自此而后,吃粽子,赛龙舟……,都将成为韩国端午节的“标配”了;我们及后世子孙再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将是“剽窃”韩国人的节日了!要向韩国人支付相关专利使用费了!简洁易懂的话语,刺激的不明真相的键盘侠们振臂高呼“保卫端午节!保卫中国传统文化!”

    此后数年,韩国风水、活字印刷术、书法等“申遗”活动,屡屡在中国引发一波波的恐惧和争议。

    非遗传承

    毋庸置疑,有些国人,包括专家学者的忧虑,系出于如何有效的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考虑;有些国人,或许就是纯粹出于无聊的“恶搞”了。

    二是,很多国人误认为,韩国、日本的端午节,既然是由中国传播过去的,那么,他们的端午节节日元素,应与中国端午节完全或大致相同。这一误解,实际上缘于对韩国、日本端午节的无知。究其实,韩国、日本端午节虽渊源于中国,但自中国传入后,韩国、日本人依据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对端午节节日元素进行了改造,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新的节日元素。因此,无论韩国,还是日本,端午节节日名称、日期等虽与中国端午节相关内容大致相同,但节日元素等,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将于下文详细论述。

    二、韩国对中国端午节节日元素的传承与变异

    韩国人既传承了古代中国对端午节的一些称谓,如“天中节”、“重五”、“重午”、“端阳”、“五月节”等。也对这一节日,进行了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改称,如“戍衣日”、“水濑日”、“上日”等,意谓“神的日子”。

    韩国端午节节日活动中,也有与中国端午节相似的元素。如古代中国人端午节期间有插艾草、悬挂菖蒲辟邪的风俗,韩国人端午节期间也有悬挂艾草、食艾糕、用菖蒲水洗头等的风俗。古代中国有些民族、地区端午节有比武、荡秋千等节日活动,韩国人端午节期间,也有摔跤、射箭、荡秋千、拔河比赛等相似的节日活动。

    韩国端午节持续时间、节日活动,有很多与中国端午节不同之处。与中国端午节主要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或前后几天举行截然不同的是,韩国端午节通常自农历四月初开始,前后持续一个月左右。与中国人端午节盛行佩香囊、赛龙舟、涂雄黄、饮雄黄酒、吃粽子,尤其是很多民族、地区都盛行赛龙舟、吃粽子节日风俗不同的是,韩国人端午节期间没有上述节日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祭祀神灵、跳假面舞、打年糕、画面具扇子等。

    其中,祭祀各种神灵,或许是韩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

    韩国“端午祭”有一套繁琐、完备的祭祀仪式,迎神、送神,都由专门的祭官主持。人们拜祭“大关岭山神”等山神,祈求行路安全。拜祭海神,祈求渔业丰收。拜祭金庾信、大关岭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洞(村落)部族神,祈求村落平安。

    韩国的端午祭祀

    大约开始于1637年,位于韩国南部的法圣浦端午文化,又有与江陵端午祭截然不同的地域特色。这一起源于漕运或海上鲜鱼市场的端午文化,多次因社会的变动、经济的盛衰而或复兴,或衰歇。

    法圣浦“端午祭”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到初五举行。这期间,当地民众不仅举行山神祭(因在法圣浦的仁义山举行祭祀,故又名“仁义祭”,每年“端午祭”开始的当天上午举行祭祀)、堂山祭(雌堂山和雄堂山,或称爷爷堂山和奶奶堂 山)、丰渔祭、龙王祭(以儒教祭祀和巫女主持的巫祭同时进行)、树神,来消弭灾祸,祈求海上安宁和渔业丰收,还举办“巫俗水陆祭” (2008年以前,名叫“恨祭” 。2008年,改名为“巫俗水陆祭”),祭拜、抚慰那些在搬运税谷时死去的人,及在抵抗倭寇侵略中牺牲的军民的冤魂。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游戏,以及举办黄花鱼集市、集娱乐和商业为一体的庆典“乱场”。

    三、日本对中国端午节节日元素的传承与变异

    日本又称端午节为“端午の莭(jié)句”、“男儿节”。昭和23年(1948年)7月 ,日本通过了《关于国民节日的法律》,又将端午节名改为“子供の日”(儿童节),成为现代日本11个法定节日之一。

    据考证,中国的端午节,最初大致在飞鸟时代(593年—710年),传入日本,而大规模传入日本,大概是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大致为唐朝中期)。最初,日本的端午节日活动,几乎全盘传承中国端午节日元素,且较中国端午节节日活动大为简略。如飞鸟时代的日本,皇宫在每年阴历五月初五日,举行端午节日仪式,节日活动,也仅有采草药、骑马射箭等。至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端午节已从宫廷推广至民间,且成为一定期节日。

    平安时代的日本天皇

    每年节前,天皇下诏,采集并在宫中悬挂菖蒲、艾蒿等,还有饮雄黄酒、吃粽子等。每年阴历五月初三日到初六日,日本宫廷中还举行骑马射箭仪式。天皇往往亲临武德殿,观看贵族、侍卫骑马射箭。至于古代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元素龙舟竞渡,直到德川时代(1603年—1868年),才在长崎等少数地方出现。

    日本在传承古代中国端午节日礼俗的同时,还缘于本民族的传统思维、风俗习惯,对节日日期、若干节日元素,进行了较大的改异。如明治维新后,日本主张全盘西化,废除农历,改用公历。因此,日本的端午节日期,也从农历的每年五月初五日,变为公历的5月5日。

    日本虽从平安时代就从中国传入粽子,但最初粽子只在皇宫中过端午节时,作为供品存在的,后来才普及至民间。日本的粽子皮多种多样,有白茅、竹叶、蒿叶等。日语又称粽子为“茅卷”。日本人包粽子,不象中国人那样使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日本粽子的形状主要呈锤形,也与中国不同。日本人端午节时制作的另一种主食是柏饼,就是用柏树叶包的一种带馅的年糕。

    日本粽子

    古代中国,端午节骑马射箭,更多被赋予祈雨、健身的内涵;而在日本,却被日益赋予尚武好斗的内涵。再如,古代中国端午节采集、悬挂菖蒲,本意是驱邪避祸;日本自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很多人却从菖蒲叶扁平,上尖下宽,外形似剑的形状,将其视为武力的象征。因而,古代中国端午文化中本来蕴含的“驱邪避祸”、“缅怀先贤”等内涵,却被日本人逐渐赋予浓郁的崇尚武力、暴力的内涵。

    在这一思想支配下,古时日本人将“成年戒”(即成年礼)中的“打石战”仪式,置于端午节中,成为日本端午节中占主导地位的节日元素。所谓“打石战”,是指端午节时,将数十人或成百人的成年男子聚集一起,分成不同阵营,互相向对方相互投掷石块,以考验男子的勇气。通过考验的男子,才有资格受戒。受戒者可剃发、净身、佩刀。这本来虽是一种游戏,但往往会演变成一场血腥暴力大战。

    日本画里的鲤鱼旗

    与“打石战”相配的端午节日活动,还有竖军旗;摆设用纸、泥土、木头等为原材料制作的,以日本传说或历史中的军事英雄为原型的“武士偶人”;悬挂用布、纸制作的长两、三米的圆筒空心,上面或绘有鲤鱼图案,或制成鲤鱼模样的旗子。在中国,鲤鱼象征富贵、发达;而在日本,却成为危难之际能慷慨赴死的武士精神的象征。经过漫长的演变,将古代中国本来具有避邪祛祸、祈福纳祥意蕴的端午节,改造成炫耀武力、暴力血腥的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后来,鲤鱼旗一般只有有男孩的家庭才悬挂。鲤鱼旗有黑、红、青蓝三种颜色。黑色代表父亲,红色代表母亲,青蓝色代表男孩 ,一般家里有几个男孩子,就挂几条青蓝色的鲤鱼。

    文史君说

    中国地域广大,民众众多。虽然有27个民族都过端午节,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端午节日活动,也不完全相同: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插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荡秋千、涂雄黄、饮雄黄酒、吃粽子等。其中,很多民族、地区都比较盛行的是龙舟竞渡、吃粽子。然而,正如晏子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上述古代中国端午节日元素传播到古代朝鲜、日本后,韩国、日本在传承古代中国若干端午节日风俗的同时,又依据本民族的自然环境、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对端午节的内涵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与中国端午节节日内涵迥异,具有鲜明本民族特色的端午节节日内涵。

    参考文献

    1、黄石:《端午礼俗史》,泰兴书局1963年。

    2、徐恩禄、权伍铣:《韩国风俗民情研究》,东方出版社1994年。

    3、王友富:《中韩端午习俗比较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4、徐习文:《论日本对中国端午文化的接受》,《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5、张晓宇:《中韩端午节日习俗比照》,《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6、徐赣丽、耿瑞芹:《韩国法圣浦端午节的政府保护与民间参与》,《民族学刊》2012年第4期。

    (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一、中日韩三国都过端午节,他们真的是同一个节日吗?

    日韩两国临近中国国土,是在古代流传过去的,准确来说是同一个节日。但是三国的端午节民俗习惯、节日时间和祭祀方式都是大不相同的。我国可以说是端午节的发源地,究其根本,虽然日韩的端午节只是流传过去的的,但也是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流传最久,传播最广的就是屈原说。传说人们为了保护跳河的屈原,向河里投掷食物,不让其中的学生吃食屈原的尸体。端午节在我国不是一个喜庆的节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延伸出了很多具有端午节特色的节日活动,例如:赛龙舟,吃粽子。我们家这边,一到端午节每家每户都会炸出来一箩筐的小油条,是童年不可多得的小零食。

    而在韩国,端午节确实一个喜庆的节日。韩国的端午节定在阳历五月初五,他们相信这一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一天,所以都会选择这一天出门庆贺。如今的日本呢,却把端午节更名成了“子贡节”,其实也就是儿童节的意思。每在这一天,三国放假。但是三个国家端午节的日期却不是同一天。随着历史的发展,节日也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虽然我国是端午节的发源地,但是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却不及日韩两国。日韩两国都已经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们国家也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传统节日,并对其进行弘扬和发展,不能落后日韩两国。

    二、中韩端午节之争

    韩国的端午节是来源于我国,所以才有了“中韩端午节之争”。

    韩国江陵端午祭于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产。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这些都与中国端午节的内容有较大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陵端午祭博物馆中,有一个收藏柜,里面的一些藏品来自中国,比如:罗店龙船木刻,还有一个龙舟的龙首,这些都是中国端午节赛龙舟习俗的标志性物件。

    罗店龙船始于明、盛于清,重观赏、轻竞渡,是上海市宝山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极具吴越地区特色。

    据韩国史料记载,公元前108年,即汉武帝元封2年,汉朝曾派军队驻守在现在的韩国江原道一带,这里就是韩国江陵市的起源。换言之,从那时起,中国人、汉文化已经开始在江陵扎根,端午祭极有可能在那时已经作为汉人凭吊祖先、怀念家乡的一种方式。

    这就难怪,韩国在“端午祭”申遗的文本中,第一句话就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毫不讳言江陵端午祭的“根”正是中国端午节。文化就是一个连通器,中韩两国古代交往甚密,注定了这种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解决了本源问题,其他都容易理解了。

    中韩“端午”其实可“共存”

    事实上,经过创新发展的江陵“端午祭”,与中国传统端午节已大不相同,活动从酿制神酒开始,民俗活动包括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

    而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民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意在驱毒辟邪。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有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的民俗活动。而且“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先后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中国申报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批准。

    换言之,中韩“端午之争”,只是不了解“国际行情”的争论,客观上增进了中国人对本国传统的认知,也推动了传统文化国际化的进程。

    以上内容参考

    三、端午节中国的来历和习俗和韩国有什么区别

    中国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自古便有食粽、饮雄黄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韩国端午节也称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继承和发扬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而举行的庆典活动,1967 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地区特有的一种祭祀活动,并不是一种节日。详情可查看百度百科

    关于端午节韩国的问题,通过《中韩端午节之争》、《端午节中国的来历和习俗和韩国有什么区别》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韩国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端午节韩国(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