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领袖用典丨揠苗助长

领袖用典丨揠苗助长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揠苗助长的道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领袖用典丨揠苗助长和第一章:天下的根本是中与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领袖用典丨揠苗助长
  • 第一章:天下的根本是中与和
  •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
  • 语文古文做人物分析题的时候,有哪些可以用到的词语(成语)?经典的要~
  • 一、领袖用典丨揠苗助长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摘自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2016年1月4日至6日

    2016年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调研。这是1月4日下午,习近平在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了解现代化港口群布局情况。

    原文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的典故语出《孟子·公孙丑》。这是孟子在和公孙丑探讨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所打的比方。孟子认为培养浩然之气要用最佳行为方式和正常的道路,否则,就会损害浩然之气,就像宋国那个拔苗助长的人。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把禾苗拔高,累了一天回家,告诉家里人说:“今天我太担忧,所以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到田里去看,禾苗都枯萎了。

    揠苗助长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不但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而坏事。也经常写作“拔苗助长”。揠苗助长的人,有做事情的热情和良好愿望,但是缺乏做事情的正确方法,最终适得其反。

    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量变积累到一定数量才会促成质变,万不可焦躁。如果做事一味追求速度,逆其道而行之,结果反而会离目标更远。就像典故中的宋国人,想要禾苗长得快一些,这样的愿望没有错。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愿望,他忽略了禾苗长高最需要的雨水、阳光、肥料,只是一味追求长高的结果,于是就做出了拔苗助长的事情。不但没有让禾苗真正长高,反而损害了禾苗生长的基础,最终禾苗枯萎而死,长高就无从谈起。这个宋国人就是急于求成,恨禾苗不能一日长几尺,最终事与愿违。揠苗助长启示我们做事情,不能一味追求结果,要注重过程,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其道而行之。

    我国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而不能为了脱贫而拔苗助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对此,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

    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谈到扶贫工作,强调扶贫开发要防止揠苗助长,旨在告诫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要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做到真扶贫,而不能急于求成,搞面子工程。

    一、第一章:天下的根本是中与和

    该篇从性、道、教三个角度阐述,进而深化到中庸的精髓--中与和上。性即自然规律亦即人的本性;道为做事遵循自然规律即为道;教则使获得的规律总结的经验得以传承。

       我从道中的悟解可能更多。世界万物均有其发展的规律,悖逆规律则不能成功或不能实现永久的成功。经典的用典即为揠苗助长了。延伸的我们自身,即做事要视现实情况和自身能力,不要给自己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完成不了还整天疲惫和挣扎于其中,使自己精神和心灵都受摧残。把自己放到历史长河中,用规律做事。

      身旁的案例:a为b的新下属,b为了考验a的个人能力,施大压地给a在短期内分配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艰难任务。a接过来任务就开始无休止的做,总是把必须完成作为目标,每天除了吃饭就是一直在忙,把自己搞得晕头晕脑,身体也拖垮了,最终还是没能完成。把自己搞的怨声怨气。

          报一颗平常心,泰然处之,自己只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细沙,在拼命也改写不了历史长河的趋势,莫不如乘着长河的流逝顺流而下,而非反洪流而上,搞得遍体鳞伤却还毫无意义。

    二、高一语文基础知识

    点缀 啜泣 辍学 拾掇 没精打采斑驳 倩影 喝彩 敛裾 了截爽直萧索 落寞 严厉 学历 再接再厉喇叭 咳嗽 攀援 玷污 掂量惦记 漂浮 深邃 吞噬 常春藤船舶 停泊 嬉戏 闲暇 瑕不掩瑜名闻遐迩 娇嫩 矫情 娇生惯养 骄兵必败 鞭挞 黯淡 轻歌曼舞漫不经心 枝蔓
    (3)词义: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翁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要来临了。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猗郁:茂盛的样子。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名段名句:
    ①《荷塘月色》第四、五、六段。
    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疑难提醒
    抒情散文重在抒情。将这种情诉诸文字,往往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精巧、绵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又自然而然的表现的。这种情感,打上了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底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所以,同学们在复习这一单元散文时,要理解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同时,要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心灵。
    3.方法精要:
    方法一:
    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分享作家的个性思想。
    方法二:
    阅读时,遇到精彩的句子,可以做一些批注,写一写自己的心得。同时反复朗读优美的段落,最好背诵下来,这样反复咀嚼,就可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写作广场】
    素材积累
    课内素材: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5)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景物。)

    第二模块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诗三首》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 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非”)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暮”)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通“彰”)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通“郁悒”)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通“圆”)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通“罹”,遭受)终老不复取 (通“娶”)
    槌床便大怒 (通“捶”,敲打)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盛物之器)
    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软而结实) 府吏见丁宁 (“叮咛”,嘱咐)
    虽与府吏要 (通“邀”) 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
    (2) 古今异义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形容色彩繁杂)
    便可白公姥 (告诉/常指一种颜色)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 (可爱/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 (坐具/睡觉的地方) 以此下心意(忍耐受委屈/下定主意)
    本自无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 自可断来信 (使者,指媒人/书信)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置/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 蹑履相逢迎 (迎接/常指奉承、拍马)
    汝是大家子 (大户人家/我们) 奄奄黄昏后 (暗沉沉的;形容气息微弱)
    叶叶相交通 (交错相通/为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3)词义:
    修姱:修洁而美好。羁: 喻指束缚、约束。 谇: 谏诤。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再拜还入户 (第二次/下一次)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
    渠会永无缘 (他/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便可白公姥 (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昼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 我有亲父母(这里指母) 逼迫兼弟兄 (这里指兄)
    徒留无所施:用 堂上启阿母:禀告 何意致不厚:招致 伶俜萦苦辛:缠绕
    君既若见录: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录,记。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
    赍钱三百万:赠送 否泰:坏运气;好运气 奄奄黄昏后:晚上7点到9点
    寂寂人定初:夜里9点到11点
    (4)文学常识、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雎》《氓》、《伐檀》、《硕鼠》、《七月》。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3、乐府诗。主要作品《陌上桑》《长歌行》《十五从军征》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乐府《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4、曹操,字孟德, “三曹”之首。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名句名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7、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疑难提醒
    复习时仍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特性。明确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风格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3.方法精要
    名句名篇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难度适中。默写的内容都有上下文提示备选的内容大于应答的内容,以便拓宽学生选择的余地,降低学生答题的难度。二是试题逐渐由补足型、理解型向情景型过渡。尤其是文学常识被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一部分省市高考卷也立即对此做出了回应,因此,今后对于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趋向于二者的结合。纵观近几年对于诗歌鉴赏的考查,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时逐步侧重学生自己的理解。考查的范围主要是唐诗宋词。以后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仍然会以主观题出现,侧重于学生用合理、规范、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仍是重要的考查点。针对以上命题趋向,在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
    一是在识记名句名篇的同时一定要和重要的作家作品结合在一起记忆,要设计一定的情景记忆。例如:《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表现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二是注意积累必要的鉴赏知识。例如: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从修辞角度来看,有比喻、对偶、对比、双关、反问、夸张、互文等。从表达方式看,有抒情、描写、记叙、议论。其中抒情是重点,它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从表现手法看,有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小中见大、卒章显志、衬托、渲染、比兴、白描、联想想象等。
    【写作广场】
    素材积累
    爱国,是指对祖国忠诚热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为祖国独立、繁荣、昌盛而奋斗。使祖国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爱国是历史永恒的话题。
    名言
    1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顾炎武
    2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3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江泽 民
    4、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光荣。——徐特立
    5人们不能没有面包面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法.雨果�
    6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7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8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的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林肯
    9、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10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
    ——阿托尔斯泰
    1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是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
    12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语言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 杜勃罗留波夫

    第二模块 第三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5、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6、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7、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8、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10、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11、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12、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2)古今异义
    1、且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 今义:二
    2、臣贱息舒祺
    古义:后代,此指儿子 今义:叹息,休息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4、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5、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困乏,疲倦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
    古义: 那个人 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7、今老矣,无能为也
    古义:不能 今义:没有能力
    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 黄河以南 今义:省名
    9、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十分,极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 今义:鱼身上的肉
    1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结果
    13、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1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1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16、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1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
    18、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击 今义:垂手拿着
    20、亲戚补察
    古义: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
    21、国人谤王
    古义:公开批评、指责别人过失
    今义: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毁别人荣誉
    2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
    今义:与“古人”相对,现在人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 向东
    夜缒而出 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晨
    吾得兄视之 像对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 向上
    间至军中 从小路
    函封之 用匣子
    2、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 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 以……为边邑
    刑人如恐不胜 施刑
    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
    沛公军霸上 驻军
    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戴着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3、动词用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恩惠,好处
    亡秦之续耳 后继者
    4、动词的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
    (4) 文学常识
    《国语》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实。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明、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著。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因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并称“春秋三传”。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250多年的史事。
    《国语》与《左传》的区别是:《国语》按不同国家编写,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战国策》
    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年间下至秦二世元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分为“八书” 、“十表”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它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穷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 名句名段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语文古文做人物分析题的时候,有哪些可以用到的词语(成语)?经典的要~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举例(06浦东新区模拟)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为题,以拟人化的手法铺写了众多山的不同性情,赋予其以人的灵性:无论是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还是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严而沉默……总之,作者在对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风格的描述中笔意纵横,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回答2:同意。首先,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选材大气,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后又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大气尽显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升入高校服务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设立难题,为难学生,它会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所出的题应该能够解答,但必须是有道理、有准备、有基础的。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二) 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三) 分析语言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2. 答题步骤: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四) 炼字型: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2. 答题步骤: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五) 诗眼型: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2. 答题步骤:① 解释词义。② 点名中心。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揠苗助长的道理的问题,通过《高一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古文做人物分析题的时候,有哪些可以用到的词语(成语)?经典的要~》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揠苗助长的道理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领袖用典丨揠苗助长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揠苗助长的道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领袖用典丨揠苗助长和第一章:天下的根本是中与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
    • 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是拔苗助长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揠苗助长的道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是拔苗助长和幼儿园时到底有没有必要超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