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43张图详解计算机网络,看这一篇就够了(建议收藏)

43张图详解计算机网络,看这一篇就够了(建议收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43张图详解计算机网络,看这一篇就够了(建议收藏)和计算机网络:网络层(2)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43张图详解计算机网络,看这一篇就够了(建议收藏)
  •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2)
  • (计算机网络问题)说明网桥、中继器和路由器各自的主要功能,以及分布工作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哪一层
  • 关于网络和信息
  • 一、43张图详解计算机网络,看这一篇就够了(建议收藏)

    只要是程序员,就一定对计算机网络了如指掌,但事实上,却有许多程序员不甚了解,今天用43张图详解计算机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的基础讲解和应用方法,新手学计算机网络看这一篇就足矣,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由于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内容,完整版领取方式见文末!!】

    计算机网络概述

    概念:网络把主机连接起来,而互联网是把多种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计算机(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传输介质(有线和无线)

    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C/S)

    客户即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对等(P2P)

    不区分客户和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五层协议: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将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添加首部和尾部,用于标记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透明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好像不存在一样)

    差错检测(目前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来检查比特差错)

    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可以建立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只有在同一个虚拟局域网中的成员才会收到广播信息,例如下图中(A1、A2、A3、A4)属于一个虚拟局域网,A1发送的广播会被A2、A3、A4收到,而其它站点收不到。

    文件传输协议FTP

    FTP 在运输层使用 TCP,并且需要建立两个并行的 TCP 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控制连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而数据连接在数据传送完毕之后就关闭。控制连接使用端口号 21,数据连接使用端口号 20。

    常用端口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

    PDF格式,图例配有文字说明,清晰易懂,建议程序员人手一份。

    【领取方式见下图!!】

    注:资料源于网络,侵删

    一、计算机网络:网络层(2)

    如图,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1)版本
    占4位,指IP协议的版本。通信双方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必须一致。目前广泛使用的IP协议版本号为4(即IPv4)。也有使用IPv6的(即版本6的IP协议)。
    (2)首部长度
    占4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 这个字段所表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1个32位字长是4字节),因此,当I的首部长度为1111时(即十进制的15),首部长度就达到最大值60字节。当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 因此数据部分永远在4字节的整数倍时开始,这样在实现IP协议时较为方便。首部长度限制为60字节的缺点是有时可能不够用。但这样做是希望用户尽量减少开销。最常用的首部长度就是20字节(即首部长度为0101),这时不使用任何选项。
    (3)区分服务
    占8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这个字段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1998年ITF把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DS( Differentiated Services。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使用这个字段。
    (4)总长度
    总长度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总长度字段为16位,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65535字节。
    在IP层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其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括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送单元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当一个IP数据报封装成链路层的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即首部加上数据部分)一定不能超过下面的数据链路层的MTU值。虽然使用尽可能长的数据报会使传输效率提高,但由于以太网的普遍应用,所以实际上使用的数据报长度 很少有超过1500字节 的。为了不使IP数据报的传输效率降低,有关IP的标准文档规定,所有的主机和路由器必须能够处理的IP数据报长度不得小于576字节。这个数值也就是最小的IP数据报的总长度。当数据报长度超过网络所容许的最大传送单元MTU时,就必须把过长的数据报进行分片后才能在网络上传送。这时,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字段不是指未分片前的数据报长度,而是指分片后的每一个分片的首部长度与数据长度的总和。
    (5)标识 (identification)
    占16位。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但这个“标识”并不是序号,因为IP是无连接服务,数据报不存在按序接收的问题。当数据报由于长度超过网络的MTU而必须分片时,这个标识字段的值就被复制到所有的数据报片的标识字段中。相同的标识字段的值使分片后的各数据报片最后能正确地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
    (6)标志(flag)
    占3位,但目前只有两位有意义。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 MF ( 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0表示这已是若千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
    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 DF (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
    (7)片偏移
    占13位。片偏移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相对于用户数据字段的起点,该片从何处开始。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这就是说,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字节(64位)的整数倍。
    (8)生存时间
    占8位,生存时间字段常用的英文缩写是TTL( Time To live),表明是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由发出数据报的源点设置这个字段。其目的是防止无法交付的数据报无限制地在因特网中兜圈子(例如从路由器R1转发到R2,再转发到R3,然后又转发到R1),因而白白消耗网络资源。最初的设计是以秒作为TTL值的单位。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就把TTL减去数据报在路由器所消耗掉的一段时间。若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的时间小于1秒,就把TTL值减1。当TTL值减为零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所需的时间不断在缩短,一般都远远小于1秒钟,后来就把TTL字段的功能改为“跳数限制”(但名称不变)。路由器在转发数据报之前就把TTL值减1。若TTL值减小到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不再转发。因此,现在TTL的单位不再是秒,而是跳数。 TTL的意义是指明数据报在因特网中至多可经过多少个路由器 。显然,数据报能在因特网中经过的路由器的最大数值是255。若把TTL的初始值设置为1,就表示这个数据报只能在本局域网中传送。因为这个数据报一传送到局域网上的某个路由器,在被转发之前TTL值就减小到零,因而就会被这个路由器丢弃。
    (9)协议
    占8位,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

    过程大致如下: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
    (2)若N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则进行直接交付,不需要再经过其他的路由器,直接把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这里包括把目的主机地址D转换为具体的硬件地址,把数据报封装为MAC帧,再发送此帧);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在进行更详细的转发解释之前,先要了解一下子网掩码:

    上一篇说到了二级IP地址,也就是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

    二级IP地址有以下缺点:
    第一,IP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很低每一个A类地址网络可连接的主机数超过1000万,而每一个B类地址网络可连接的主机数也超过6万。然而有些网络对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数目有限制,根本达不到这样大的数值。例如10 BASE-T以太网规定其最大结点数只有1024个。这样的以太网若使用一个B类地址就浪费6万多个IP地址,地址空间的利用率还不到2%,而其他单位的主机无法使用这些被浪费的地址。有的单位申请到了一个B类地址网络,但所连接的主机数并不多,可是又不愿意申请一个足够使用的C类地址,理由是考虑到今后可能的发展。IP地址的浪费,还会使IP地址空间的资源过早地被用完。
    第二,给每一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太大因而使网络性能变坏。
    每一个路由器都应当能够从路由表査出应怎样到达其他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因此,互联网中的网络数越多,路由器的路由表的项目数也就越多。这样,即使我们拥有足够多的IP地址资源可以给每一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也会导致路由器中的路由表中的项目数过多。这不仅增加了路由器的成本(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而且使查找路由时耗费更多的时间,同时也使路由器之间定期交换的路由信息急剧增加,因而使路由器和整个因特网的性能都下降了。
    第三,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
    有时情况紧急,一个单位需要在新的地点马上开通一个新的网络。但是在申请到一个新的IP地址之前,新增加的网络是不可能连接到因特网上工作的。我们希望有一种方法,使一个单位能随时灵活地增加本单位的网络,而不必事先到因特网管理机构去申请新的网络号。原来的两级IP地址无法做到这一点。

    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从1985年起在IP地址中又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使两级IP地址变成为三级IP地址,它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并且使用起来也很灵活。这种做法叫作划分子网 (subnetting),或子网寻址或子网路由选择。划分子网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协议。

    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如下:
    (1)一个拥有许多物理网络的单位,可将所属的物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 subnet)。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本单位以外的网络看不见这个网络是由多少个子网组成,因为这个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一个网络。
    (2)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当然主机号也就相应减少了同样的位数。于是两级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也可以用以下记法来表示:
    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3)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IP数据报,仍然是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但此路由器在收到IP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把IP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

    简单来说就是原来的IP地址总长度不变,把原来由“网络号+主机号”组成的IP地址,变为了“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因为其他网络找当前网络的主机时,使用的还是网络号,所以外面的网看不见当前网络的子网。当本网的路由器在收到IP数据报后,按目的网络号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把IP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假定有一个数据报(其目的地址是145.133.10)已经到达了路由器R1。那么这个路由器如何把它转发到子网145.3.3.0呢?
    我们知道,从IP数据报的首部并不知道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的划分。这是因为32位的IP地址本身以及数据报的首部都没有包含任何有关子网划分的信息。因此必须另外想办法,这就是使用子网掩码( (subnet mask)。

    子网掩码,简单来说就是把除了主机号设置为0,其他位置的数字都设置为1。
    以B类地址为例:

    把三级IP地址的网络号与子网号连起来,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就得到了子网的网络地址。

    在因特网的标准规定:所有的网络都必须使用子网掩码,同时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也必须有子网掩码这一栏。如果一个网络不划分子网,那么该网络的子网掩码就使用默认子网掩码。
    那么既然没有子网,为什么还要使用子网掩码?
    这就是为了更便于査找路由表。
    默认子网掩码中1的位置和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 net-id正好相对应。因此,若用默认子网掩码和某个不划分子网的IP地址逐位相“与”(AND),就应当能够得出该IP地址的网络地址来。这样做可以不用查找该地址的类别位就能知道这是哪一类的IP地址。显然,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在RFC950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后,路由器在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时,必须把自己所在网络(或子网)的子网掩码告诉相邻路由器。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除了要给出目的网络地址外,还必须同时给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若一个路由器连接在两个子网上就拥有两个网络地址和两个子网掩码。
    以一个B类地址为例,说明可以有多少种子网划分的方法。在采用固定长度子网时,所划分的所有子网的子网掩码都是相同的。

    表中的“子网号的位数”中没有0,1,15和16这四种情况,因为这没有意义。虽然根据已成为因特网标准协议的RFC950文档,子网号不能为全1或全0,但随着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的广泛使用,现在全1和全0的子网号也可以使用了,但一定要谨慎使用,要弄清你的路由器所用的路由选择软件是否支持全0或全1的子网号。这种较新的用法我们可以看出,若使用较少位数的子网号,则每一个子网上可连接的主机数就较多。
    反之,若使用较多位数的子网号,则子网的数目较多但每个子网上可连接的主机数就较少因此我们可根据网络的具体情况(一共需要划分多少个子网,每个子网中最多有多少个主机)来选择合适的子网掩码。

    所以,划分子网增加了灵活性,但却减少了能够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总数。

    在划分子网的情况下,分组转发的算法必须做相应的改动。
    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所以之前的流程变成了下面这样:
    (1)从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IP地址D。
    (2)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AND操作),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当然还需要把D转换成物理地址,把数据报封装成帧发送出去),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AND操作),其结果为N。若N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二、(计算机网络问题)说明网桥、中继器和路由器各自的主要功能,以及分布工作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哪一层

    网桥在OSI中的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
    网桥是连接segment(段)的桥。
    有源路由,透明,转换和封装4种网桥。
    进行MAC地址的过滤。
    目标在同一segment的情况下,不会转发出去。
    通过读取帧的MAC地址,作成地址表。
    网桥分隔了冲突域,从而提高了使用效率。
    在读取帧的时候会花费时间,产生延迟。
    不能阻止广播。
    中继器在OSI的第一层 物理层
    中继器,集线器是给收到干扰的信号进行增幅,整形的。
    Hub用于多条网线的接合点。
    中继器,集线器完全不会控制信号,只是把进来的信号全部传递出去,创造一个共有媒介的环境。
    冲突影响所波及的范围叫做冲突域,中继器,集线器会扩大冲突域的范围。
    中继器,集线器连续接续的话,最多可以是4个或者2个。
    路由器在OSI中的第三层 网络层
    路由就不多说了,百度一下一大堆。

    三、关于网络和信息

    Windows 系统(包括Windows 95/98/2000)提供了一种很方便的局域网连接方式,即工作组联网方式。利用Windows 系统的这一功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家庭之间或单位部门内部的计算机连成一个小局域网,不仅可以做到软硬件资源共享,而且通过运行NetMeeting 还能实现简单的网上会议功能。

    一、硬件连接

    硬件包括: 网卡、电缆、接头及集线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局域网的规模对这些价格并不太贵的硬件酌情选择。

    1.网卡

    建议使用PCI总线类型的以太网卡,这样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因为Windows 98或Windows 2000系统一般可以自动识别这种类型的网卡并正确设置它的各项参数。家庭之间联网选用传输速率为10Mbps的网卡即可,单位或部门内部联网最好选用100Mbps的网卡。若选用ISA总线类型的网卡,可能需要用户自己安装驱动程序并设置各项参数。

    2.电缆和接头

    建议选用5类线(5级UTP电缆)或超5类线和RJ45型接头。与集线器连接时,将RJ45接头的卡子向下,由左至右编号为1~8,依次接上5类线的白橙、橙、白绿白、蓝、白蓝、绿、白棕、棕等8根线。当然,接法并不是惟一的,只要保证直通即可,但100Mbps的局域网最好采用这种接法。若两台计算机直接相连,则在连接头时须将编号为1和3以及2和6的两对线交叉连接。也可选用同轴电缆和BNC T型接头,这时必须同时选用两个终接器,接在电缆的两端。

    3.集线器

    若仅将两台机器联网,可以不用集线器(即采用上述的交叉连线方式)。将部门内的多台机器联网时则需选用集线器,集线器有5口、8口、16口和24口之分,可根据联网的规模来选择相应口数的集线器。

    将买来的网卡插入主板上相应的插槽中,按上述线序接好RJ45接头(一定要卡紧接头),并插入网卡和集线器的插孔中,硬件连接便宣告完成。

    二、系统设置

    下面以Windows 2000系统为例说明系统设置的操作步骤。
    1.设置网卡

    安装好网卡后重启系统,Windows系统一般能自动识别并设置网卡。否则,可以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添加/删除硬件",利用向导将网卡添加到系统中,必要时还要安装驱动程序。安装设置完成后,打开"设备管理器",若网卡工作正常,则在"网络适配器"中能看到网卡的图标(注意:图标上必须既无"×"也无"!",否则可能是被禁用或工作不正常)。

    2.设置IP地址

    用鼠标右键单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进入"网络和拨号连接"窗口,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图标(该图标在安装设置完网卡后自动出现),选择"属性",进入"本地连接属性"窗口(如图1所示),在这里可以看到连接时选用的网卡和可采用的协议,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进入"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如图2所示),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输入IP地址和相应的子网掩码,IP地址建议使用C类地址,如200.200.200.xxx,子网掩码选默认的即可(255.255.255.0),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您所连接的局域网内部,各台计算机的IP地址必须不同。输入完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后单击"确定"即可完成IP地址的设置。在"本地连接属性"窗口中若选择"连接后在任务栏中显示图标",则局域网连接时,能够在任务栏上出现连接图标,并且当发送/接收数据时该图标会有相应的颜色变化。

    3.设置网络标识

    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打开"系统特性"窗口。选择"网络标识"选项卡,单击"属性"按钮,打开"标识更改"窗口(如图3所示),输入计算机名,在"隶属于"一栏中选择"工作组"按钮,并输入设定的工作组名。需要注意的是,局域网中的所有计算机必须隶属于同一工作组。单击"确定",完成对网络标识的设置。

    4.设置共享资源

    Windows 2000系统默认的共享资源有"打印机"和"任务计划",其他的共享资源必须由用户设置。打开"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找到要设置成共享资源的文件夹,用鼠标右键单击相应的图标,选择"属性",进入该资源的属性窗口,在"共享"选项卡(如图4所示)中选择"共享该文件夹",输入共享名,并可通过单击"权限"按钮进入该资源的权限窗口,进行共享权限设置。权限设置完成后返回属性窗口,单击"确定"完成设置共享资源。

    三、系统应用

    1.访问共享资源

    双击"网上邻居",进入"网上邻居"窗口,双击"邻近的计算机",若联网正确,则在"邻近的计算机"窗口中会看到局域网中的所有计算机的名称,双击计算机名称图标,就可访问相应的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

    2.发送控制台消息

    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打开"计算机管理"(如图5所示),用鼠标右键单击"计算机管理(本地)"或点击"操作"菜单项,在"所有任务"中选择"发送控制台消息"(如图6所示),打开"发送控制台消息"窗口(如图7所示),单击"添加"按钮,输入要接收消息的计算机名称,然后在"消息"窗口中输入消息内容,单击"发送"按钮即可完成控制台消息的发送。发送和接收过程如图8、9所示。

    3.实现网上会议

    使用Microsoft提供的NetMeeting("开始"*"附件"*"通讯")可以实现简单的网上会议功能。第一次运行NetMeeting时,必须按照向导程序的指示对NetMeeting进行配置。首先,是NetMeeting的功能介绍,单击"下一步",出现"个人消息"窗口,这时需要输入必要的个人消息,包括姓名、电子邮件地址以及位置等,单击"下一步"进行目录设置,取消"当NetMeeting启动时登录到目录服务器",然后进行带宽设置,可选择"局域网",接着选择"在桌面显示NetMeeting图标"和"在任务栏上显示NetMeeting图标",最后是调节音频设置,完成后便可随时启动NetMeeting。要进行网上会议,必须保证局域网上的计算机都在运行NetMeeting。邀请其他计算机参加会议,可在"呼叫"中选择"新呼叫",然后输入要呼叫的计算机名称,单击"呼叫"即可。呼叫成功后,双方即可通过麦克风和耳机(音箱)对话; 通过对"共享程序"的设置来进行双方系统的互操作;通过"聊天室"可以与其他人进行键盘上的字符信息交互; 通过"白板"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图形方面信息的交互; 通过"传送文件"可以与其他人进行文件交互等等。NetMeeting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您可以亲身一试。

    这个网站里全是教程,你下载一套用好了

    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问题,通过《(计算机网络问题)说明网桥、中继器和路由器各自的主要功能,以及分布工作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哪一层》、《关于网络和信息》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探析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探析和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