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10位诗词大家,10篇古文名作,值得一生一世收藏!

10位诗词大家,10篇古文名作,值得一生一世收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古代诗词给力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10位诗词大家,10篇古文名作,值得一生一世收藏!和中国历代著名诗词人及其代表作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10位诗词大家,10篇古文名作,值得一生一世收藏!
  • 中国历代著名诗词人及其代表作
  • 中国古代十大诗词作家
  • 十首最经典的《古诗词》,惊艳千年之美!
  • 一、10位诗词大家,10篇古文名作,值得一生一世收藏!

    除了诗词之外,古文也是一个美丽的宝藏。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太有感觉了。

    每一次读完,都会情不自禁地感慨:

    汉语真的太美了。

    今天要分享10篇古文,

    全部由10位诗词大家创作,

    每一篇都冠绝古今,

    读完口角噙香,

    不信,你来读读看。

    陶渊明: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这是陶渊明的一篇自我介绍。

    在文中陶渊明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很真实,娓娓道来,犹如一个可爱的人,在做自我介绍。

    真实富有的人根本不用炫耀,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玩精明,活得坦然淡定、通透自在。

    谢灵运:东晋至刘宋时期诗人,山水诗派鼻祖,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岭表赋

    见五渎【dú】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元嘉九年(432年),谢灵运被流放广州,途经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的大庾岭。

    见到高大雄伟的大庾岭后,谢灵运联想到自己被流放一去不得归的悲凉,于是写下这篇赋。

    不是所有山水,都是闲适和安逸的。那一程程山水里,藏着的是诗人的悲欢喜乐。你快乐,山水自美,你悲伤,山水亦伤。

    心一简单,人就快乐!少和生命无关的人和事耗着,及时止损,好好爱自己,把期待降低,把依赖减少,你就会过的更好。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晚年时,王维隐居的辋川,过上了隐士的生活。裴迪是他的好友,他们经常“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辋川的风景令人陶醉,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人还是要有朋友的,当你们看到美丽的景色,总想向人倾诉,表达心中的快乐,裴迪就是王维倾诉美景的朋友。

    王勃:字子安,唐朝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滕王阁序》等。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因为这篇《滕王阁序》,王勃名垂千古。

    偶然的一次赴会,王勃太感慨,他从滕王阁的壮丽,热闹的盛宴,写到远去的古人,写身世的飘零,写怀才不遇,绝美的文字背后,是一个凋零的心。

    人人都惊叹于王勃的天纵之才,只有王勃自己黯然神伤。

    在这世间上,所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很少有人问你飞得累不累。可以难过,可以沮丧,但惟独不可以停下来往前走的脚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这是李白的一封自荐信。

    韩荆州,是韩朝宗,时任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

    李白渴望得到他的看重,写下这篇洋洋洒洒的自荐信。

    他夸韩朝宗,表达仰慕,述说着内心的宏远志向,渴望得到推荐,一展大志,实在自己与国家的完美。

    明明是自荐信,却光明磊落,一派天机,像白云在蓝天舒卷那么自如,像花开花落那么自然,像轻风刮起湖面涟漪那么自在。

    李白,永远热情,永远对梦想,充满激情,这也是许多人喜欢他的原因。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据说,刘禹锡被贬后到地方,县令看他不过,给他安排的房子,一个比一个小。

    气愤的刘禹锡于是写下《陋室铭》,说:何陋之有?

    是啊,房子好不好,不是看大小,更不是看装修是否豪华,而是看人。如果来往皆是有文化的人,有品位的人,处处都是读书声,那么,谁敢说这里是陋室呢?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心穷。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那无处排遣的失败,那锥心刺骨的孤独,让他无法忍受,还好,柳宗元没有放弃自己。

    他走出办公室,走到永州的山山水水中,清亮的溪水,透亮的小潭让柳宗元忘记了苦楚。

    自然风光好,人生烦恼消。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开创了一代文风。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天,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季节。肃杀的天气,伤身,凋零的氛围,伤心。

    欧阳修也很苦恼,宦海沉浮多年,改革之艰难,心情之苦闷,都折磨着他。

    当看草木被秋风吹折,犹如这无奈的境遇,苦闷更深一层。

    在秋夜里,只听到四边墙壁外唧唧的虫鸣,好像在附和着我的叹气声。

    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岁的味道,无论别人如何待你,都要好好珍视自己,对的起内心的那一抹骄傲,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同学一首别子固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王安石与曾巩(字子固)交好。

    1041年,两人共同参加礼部的考试,王安石考中,而曾巩落榜。

    同窗一场,王安石写就此文慰勉,他想和友人建立君子之谊。

    好朋友不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时遇见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1094年,苏轼被贬到惠州,居住在嘉佑寺,这里有个松风亭。

    每到一处,苏轼总会游览一番。松风亭在山上,苏轼走了一会,感觉很累,他想着爬上山到了亭了再休息。

    转念一想,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

    他想开了,坐下来休息,心情瞬间轻松了。

    人何必要自己折磨自己呢?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一觉,随遇而安就很好。

    你只是一个平凡人,不需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有时候,能把自己照顾好,就是一种莫大的能力。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原标题:10位诗词大家,10篇古文名作,每篇都千古流芳,值得一生一世收藏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中国历代著名诗词人及其代表作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到端午佳节,江南一带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是我国人民
    对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一个贵族
    家庭。青年时期,为了掌握渊博的知识,他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有关天
    文、地理、历法、农业、文学、艺术方面的著作。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
    努力钻研写作,二十多岁时,他根据楚国祭神的歌词改写的《九歌》,传
    遍了全国 。屈原的学问和才干 ,博得了楚怀王的赏识,任命他担任左徒
    (比丞相小一些的官职)。
    屈原走上从政的道路后,极力主张实施变革,任用贤能,富国强民,
    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但变法刚开始,就遭到以子兰为首的楚国贵族集
    团的仇恨和排挤,他们在楚怀王面前造谣中伤,昏庸的怀王,误信谗言,
    把屈原降职为“三闾大夫”(管理皇族事务,主持宗庙祭祀的闲职)。
    屈原虽然降职了,对楚国的命运仍十分关注。当秦国为了破坏六国联盟,
    派特使张仪来楚国游说时,屈原冒死进宫劝说怀王不要上当。当怀王轻信
    秦国,要去与秦王会盟时,屈原流着泪进行劝阻,但都遭到子兰一伙的阻
    拦。后来怀王被秦国软禁,死在咸阳。屈原悲痛之余,希望刚即位的顷襄
    王能变法强国,洗雪楚国的奇耻大辱!但顷襄王比怀王还要昏庸,亲秦派
    依然得势,他们唆使顷襄王把屈原赶出朝廷,放逐汉北。秦国攻破楚国郢
    都后,楚国濒临灭亡,屈原悲痛之余,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有《离骚》、《九歌》、《天问》、
    《九章》等25篇。《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
    抒情诗。这是秦军入侵汉北,屈原随逃难人群横渡洞庭湖,顺沅水南下流
    浪到湘西,最后颠沛来到长沙附近这一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当时,屈原眼
    看自己祖国就要被秦国吞灭,心里无比悲愤,但自己再没有机会在朝廷决
    策、兴邦救国了,就只好用诗歌来揭露楚怀王的昏庸、秦国的残暴和卖国
    贼的罪行;记录祖国的灾难,人民的痛苦,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血的历
    史教训。《离骚》表现了诗人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进行的热烈追求和不懈斗
    争,抒发了他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并展示了他憎恶奸佞、羞与之为伍的
    高洁品格。总之,全篇色彩浓烈,气势宏伟,波澜壮阔,是杰出的浪漫主
    义作品。
    《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
    苦闷心情的反映,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抒情色彩。
    《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它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
    物所发出的疑问。篇中所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
    说和古史资料。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的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
    所创作的祭歌。它想象丰富,语言精美,充满浪漫气息。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源头,是继《诗经》后我国诗歌史上的另一个高峰。屈原以他爱
    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文
    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
    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由于他们都共同经历了汉末离乱
    的痛苦生活,所以能自觉继承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在诗中通过叙述丧
    乱及感叹身世,吐露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独特风
    格。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即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他们政治地
    位显赫,文学成就很高,成为当时文坛领袖,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
    点的代表作家。
    曹操初封魏王,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当时阶级矛盾尖锐
    的形势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是
    一个很有胆识的统治者。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在长期的戎马生涯
    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现
    实主义精神,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等诗句,被誉为“汉末实录,为后世所叹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昂扬地表现了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精神,至今
    传诵不绝。他的诗苍劲雄浑,开一代诗风,鲜明地体现了“ 建安风骨”的
    特色。
    曹丕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他博闻强记,下笔成章,但他文学创作所
    反映的内容远不及曹操丰富、深刻。他的诗多写男女恋情和游子思归的离
    愁别恨,缠绵悱恻,深切动人。在语言与表现方法上吸取了乐府的许多长
    处。《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古人称为“建安
    之杰”。他的一生以曹丕称帝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深受曹操宠爱和赏识。
    后期由于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和苦闷中死去。
    他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
    对这种迫害的控诉。曹植的诗脱胎于乐府民歌,但致力于对语言的加工和
    提炼,提高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特别是五言诗的发展,有
    较大影响。他的《洛神赋》最为历代传诵。

    田园诗人陶渊明
    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诗人坚
    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成为后世正直文人
    的人生目标。
    由于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少年时代起就对统治阶级抱有幻
    想,立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但当时东晋社会,贵族垄断了高官要职,
    出身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压制,陶渊明虽有济世之才,却一直得不到
    重视。他的政治抱负不仅难以施展,而且还要忍受屈辱与一些官场人物周
    旋,这使他十分痛苦。加上当时老庄思想和隐居的风气非常盛行,就产生
    爱慕自然、向往隐逸的思想。他在41岁时毅然解职归田, 从此隐居不再做
    官在田以后的20年中,他同劳动人民有了广泛的接触,还亲自参加农业
    劳动,这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他创作田园诗提供了重要条
    件。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还有散文、辞赋多
    篇。其中田园诗是陶诗的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
    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
    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
    格。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
    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地。
    同时,诗人还写了一些咏怀、咏史的篇章,这些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中
    的种种感受、体验和对历史的缅怀,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
    具有批判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和现实性。陶渊明
    的辞赋散文,数量不多,但在思想、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像《桃花源
    记》、《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

    “诗仙”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
    中仙。”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几句诗,它像一幅素描,把
    李白狂放不羁、不阿权贵的性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
    商人的家庭里。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
    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
    二遍就印在脑海里。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据说有一天,他
    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
    成针。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
    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这件事使
    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
    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
    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
    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
    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
    写不完的素材。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
    在宫廷里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
    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
    之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
    中钉,处处与他作梗。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
    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宝
    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
    开了人间。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
    《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
    《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
    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
    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
    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
    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
    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诞生在河南巩县城
    外瑶湾村。他毕生酷爱诗歌创作,被后人誉为自有诗人以来最伟大的“诗
    圣”。
    杜甫年轻时就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治世雄心。20岁
    那年,杜甫南游江浙,饱览名胜,凭吊遗迹,观赏壮丽的江山,增长了实
    际知识,为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
    杜甫虽有治世的雄心和博学的才干,但他的仕途却很不得志。他想通
    过科举考试,得到一个官职,一直未能如愿。他出入权贵门下,希望得到
    引荐,结果也处处碰壁,生活逐渐陷入困境,过着“卖药都市,寄食朋友”
    的生活。
    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贫困,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听到
    他们的呼声,从而了解了人间的黑暗,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大诗人。他写
    出了《丽人行》、《兵车行》等大胆揭露封建王朝腐朽,反映人民生活疾
    苦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代表了诗人这个时期创作的最
    高成就。当时诗人刚好从京城回奉先探亲。在长安街上,冻死的老人使他
    惨不忍睹;路过骊山时,华清宫里笙歌声声,深深刺痛他的心。想不到一
    进家门 ,他的心爱的小儿子已经饿死床上 。于是诗人满腔悲愤地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千古名句。
    后来在别人的推荐下,杜甫做过参军的小官,但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安
    史之乱,杜甫又开始了流亡和逃难生活。动乱的社会和不平凡的经历,进
    一步把杜甫的诗歌创作推向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 这期间他先后写下了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等称之为“三吏”“三别”的不朽诗篇。苦难的生活使杜甫熟悉了
    人民,写下了许多对劳动人民有深厚感情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呈吴郎》等,寄寓着诗人对劳动人民和贫寒知识分子的深厚同情。
    杜甫的晚年,生活越来越艰难,身体越来越衰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自己的诗歌创作,相反,越是贫病交困,诗作越多。在成都,他一度被任
    命为工部员外郎,在此期间,以惊人的毅力写了四百三十多首诗,占了他
    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二。在他生命弥留之际,他还僵卧在破船上写出了长诗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念念不忘国家的灾难。这首诗写出不久,这位被
    后人誉为“诗圣”的大诗人就在湘江上游的一只破船上去世了。
    杜甫的思想主要受儒家的影响,“穷年忧黎民”、“济时肯杀身”是
    他一贯的精神。他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内容极为广泛深刻,多方面地
    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的急剧变化,被人们称为“史诗”。

    “诗鬼”李贺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
    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
    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
    色彩。可见,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
    李贺(790-816)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
    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
    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
    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
    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
    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
    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的
    《苏小小墓》诗写到:“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
    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
    陵下,风吹雨。”把楚辞《山鬼》的意境和南齐妓女苏小小的传说结合起
    来,创造了荒诞迷离、艳丽凄清的幽灵世界。
    李贺的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甚至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传说他每
    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
    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
    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
    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
    “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多才多艺的王维
    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不但
    诗歌创作卓有成就,还善于绘画,精通音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多才多
    艺的诗人。
    王维(701?-761)早年生活比较顺利,但安史之乱把他宁静
    的生活打破了,他被安禄山抓获,并被迫任伪职。叛乱平息后,他一度被
    贬官,最后又升为尚书右丞,所以后人称他“王右丞”。
    王维的思想,以张九龄罢相为界限,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具有一定
    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曾经表现过不满,
    所以前期写过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例如,《济上四贤咏》、《老将
    行》、《观猎》、《使至塞上》、《少年行》等作品,风格雄浑,气象开
    阔,充满建功立业的思想与批判现实的精神。后期由于叛乱中受牵连,政
    治上遭挫折,就日趋消沉,在佛教和山水中寻找寄托,诗歌格调也显得比
    较低沉、冷漠。
    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色的是描绘
    山水田园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这些诗艺术成就很高。王维是盛唐山水
    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渭川田家》、《终南山》、《山居秋暝》等都是
    脍炙人口的作品。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歌善于捕捉景物的形象特征,并熔诗歌、绘画、音
    乐于一炉,构成独到的意境。特别是他的《使至塞上》,全篇气势磅礴,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写景尤为壮丽 。《出塞行》的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气势也很开阔。苏轼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说出了王维山水诗最突
    出的艺术特色。
    王维的绘画也极见功力,山水、花鸟、人物样样精通,特别拿手的是
    山水画。明代董其昌推尊他为山水画“南宗”鼻祖,并说“文人之画,自
    王右丞始”。

    善作讽喻诗的白居易
    诗圣杜甫之后,唐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少年时期家境贫
    寒,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从小刻苦学习,十几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曾得到当时大诗人顾况的好评,从此进入仕途。
    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使诗人立志要“为民请命”。他针对当时社会存在
    的问题,写成《策林》75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见;同时又利用诗歌
    的特点来配合斗争。《秦中吟》和《新乐府》等一批讽喻诗,就是这个时
    期写出来的。这些诗像弩箭射向黑暗的现实,刺痛了权贵们的心。
    有一次,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皇帝,要
    求严厉惩治杀人凶手,权贵们则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指责白居易越级
    奏事,干预朝政,在皇帝面前造谣中伤,最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白
    居易自己也很清楚,他得罪的真正原因是那些“为民请命”的意见和讽喻
    诗,所以他自己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白居易以后又历
    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做了许多有益于当地人民的好事。如在杭
    州任刺史期间,发动人民,筑堤浚井,治理西湖,深得人民拥戴。今天西
    湖上的白堤,据说就是以他的姓命名的。
    白居易一生留下了诗作近三千篇,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主张诗
    歌创作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批判现实,大胆揭发封建政治的
    黑暗现象。所作《秦中吟》、《新乐府》等谴责宦官和藩镇互相勾结,危
    害人民和国家的罪行;所作《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等表达
    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所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
    行》是流传千古的名作。白居易的诗歌一直以平易通俗著称,诗歌大都深
    入浅出,表现形式上采用直言其事的方法,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划人
    物神态维妙维肖,连一些不识字的老人、儿童都能听懂。

    心有灵犀的李商隐
    在晚唐诗人中,诗歌成就艺术最高、最为人传诵的,是擅长写作爱情
    诗的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仕途不得志,一生过着幕僚生活。坎坷的
    政治生活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在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诗歌中,
    直接触及政治的占了相当比重。他的政治诗往往选择历史上的封建帝王荒
    淫误国作为主题,讽喻现实政治。《长安城楼》就是这类诗的代表作。
    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
    题》,或者取篇中两字为题,以婉转的情思,精丽的词藻,和美的声调,
    抒发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相恋的痛苦。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就是这类无题诗的精妙佳句。深情绵邈,典雅华
    丽,属对工整,形象鲜明,是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显著特征。
    李商隐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唐宋婉约
    派词人及元明清一些写爱情题材的戏曲作家,都曾向他学习。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
    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
    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
    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风,这在明中叶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以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
    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
    上复古的道路。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
    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
    出现的,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强调唐宋作家的散文
    作品是学习和继承秦汉古文优秀传统的典范,应该加以提倡,并着手编选
    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选集。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
    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
    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韩愈(768-824)是中唐文坛的一位大作家。他一生在政治、
    哲学、文学方面都有建树,而文学的成就最大。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最突出
    的贡献是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继承先秦两汉的散文精神,并
    与六朝以来的华而不实的骈文相对立。他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提倡文
    章要言之有物。主张对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做到“辞必己出”,
    “文从字顺”。在韩愈的努力提倡下,古文运动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
    人向韩愈请教,他因之团结了一批知名古文家如樊宗师、李翱、皇甫湜、
    李汉、沈亚之等,共同努力,抵制了流俗非议,锐意进取。以后又得到了
    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影响更大,并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
    风尚。
    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譬巧喻,形象鲜明,具有多种多
    样的艺术特色。他的论说文《原道》、《师说》、《论佛骨表》、《进学
    解》,赠序《送孟东野序》、《送高闲上人序》,和叙述文《张中丞传后
    叙》,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 》,祭文《祭十二郎文》,以及传奇小说
    《毛颖传》等,都是公认的名篇,对后代散文创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的成就。他的诗吸取了杜甫诗中某些新特点,把散
    文篇章结构运用于诗歌写作;把少量的议论成分引进诗歌中,创造出“以
    议论为诗”、“以赋为诗”的独特风格,但是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
    发议论、追求险怪的不良风气。韩愈的代表诗作有《山石》、《听颖师弹
    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写山水游记的高手柳宗元
    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的柳宗元(773-819),是中国文学
    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尤其在写作山水游记方面,成为一代名家,在文学史
    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柳宗元的思想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 天对》回答了屈原的《天
    问》,否定天地是神所创造;《天说》、《非国语》、《断刑论》、《贞
    符》等都是重要的唯物主义的文献。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世称“韩
    柳”,并同韩愈一起领导了古文运动。他一生留下了六百多篇作品,大多
    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艺术技巧的珍品。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都写于他贬谪永州以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
    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他的游记文笔
    清新优美,富于诗情画意,并能曲折表现抑郁不平的感情和对丑恶现实的
    抗议。他继承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
    记的楷模。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
    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
    《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他描写山水,能写出山水
    的特征,文笔简练而又传神。在《钴鉧潭西小丘记》里,他把一个普通的
    小丘,描绘得极其生动:“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
    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
    罴之登于山。”那些无知的奇石,一经作者勾画,仿佛都有了血肉灵魂。
    柳宗元写水,写树木,写岩石,写游鱼,无论写静态和动态,都生动
    细致,精美异常。

    一代宗师欧阳修
    北宋诗文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
    革,欧阳修(1007-1072)就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欧阳修与唐代的韩愈一样,认为内容对文章起决定作用,内容又通过
    文章来表现。他主张文章要切合实用,反对空谈猎奇;文章应当反映现实
    生活,为政治服务。他还积极扶掖后起之秀,如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
    人,都得到过他的栽培。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欧阳修的诗、词、散文都很有名。他的论说文体现了他的政治伦理观
    点和文学主张,写得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朋党
    论》、《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秋风赋》都是名篇。
    他的诗也开创了北宋的诗风,特点是“以文为诗”,诗中抒发议论。
    很多诗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食糟民》、《晚
    泊岳阳》等。
    欧阳修的词数量不多,大部分是描写爱情的作品,表现了蕴藉风流的
    情调,注重心理刻画。他的词一洗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和婉约情绪,
    词风清新。

    诗画俱工的苏轼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父子三人都成为杰出作家的家庭。他们是北
    宋的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其中苏轼(1037-1101)的成就
    最高。
    苏轼在散文、诗词方面有极高的成就,书法、绘画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诗风豪迈,笔意爽健,擅长比喻,如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游金
    山寺》等。他的词题材广泛,内容恢宏,对严格的词律有所突破,促进了
    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等,开宋代豪放派词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的散文,由于阅历的丰富和学问的渊博,不少篇章都突破了前人在形式方面的种种限制,力求自由而准确地表达出深邃的思想意境,把韩
    愈、柳宗元以?

    二、中国古代十大诗词作家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济南人。他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复本姓。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晏几道 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白衣卿相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参考资料上还有很多词人,没有确切的十大,所以你自己去看看可以。

    三、十首最经典的《古诗词》,惊艳千年之美!

    喜欢的点点关注

    诗人说,古诗词是一瞬临风落泪、对月伤心,倾一尊薄酒,吟一首黯然销魂断魂篇;乐师说,古诗词是一刹心如止水、倏然弦惊,挑一丝清弦,奏一曲离合悲欢错杂弹;画者说,古诗词是一眼万水千山、回眸成卷,云一滴墨染,临一副水墨嫣然点睛乱;剑客说,古诗词是一世天涯为伴、地炉穹背,挽一朵剑花,斩一段红尘牵绊姻缘。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1.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曾被谱成多种曲调,广泛传唱。它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更是由于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历代人心。

    词的上阕重点在写“壮怀”。词人凭栏远眺,见到强敌入侵,满目山河破碎。作为爱国将领,他怎能不怒恨满腔,乃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正是他“壮怀激烈”的自然流露。“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尽管他已经屡建奇勋,但他视功名如尘土,还要继续长途征战,不计“八千里路”之遥,不怕日夜劳顿之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励人之词,更是自勉之语。他要同军中官兵和社会贤达一起,及时再建奇功异勋。此其志不在小,其怀可谓壮!

    词的下阕主要是写“雪耻”。“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论耻,再无大于国破家亡;论辱,再莫过于二帝被掳。如此的奇耻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冲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要统率“岳家军”,驾起战车反攻,直捣敌人老巢,将其夷为平地。并且,还要饥餐敌肉、渴饮敌血,彻底洗雪国耻,完全消除国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以驱除敌寇、收复失地的赫赫战功去朝见皇帝。作品写出了岳飞与敌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为国报仇雪耻的坚定信念。

    上阙抒报“壮怀”,下阙叙雪耻“壮志”,全词构成一曲爱国壮歌,真可谓气壮山河、威慑敌胆、震古烁今、撼人心魄,直令弱者奋起抗争、勇者一往无前。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何等气概!何等忠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词中的爱国情怀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2.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死前的最后一首《示儿》,更是家喻户晓,表达了陆游的强烈爱国之情。这首词一反以往的情调,以梅花自喻,表现他孤芳自赏的孤独情调,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3.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欢醉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4.水调歌头·中秋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方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5.鹊桥仙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伤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6.雨霖铃·寒蝉凄切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这首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7.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8.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赏析】

    喜欢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权词所透出的真挚的“情”让人看了便有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样的难舍。

    所有的字都藏着一个名叫赵明诚的人,从“独上兰舟”由景而生的孤独,到“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盼望,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遗憾,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伤感,直到最后,才坦白地写出了自己的思念。构思迂回辗转,语言却又明白如画。

    每一个字,都盛满了思念;每一个对偶,都工巧到完美。又何止是一首词?

    词人笔下清婉的几声慨叹,荡气回肠,道不尽情丝千千缕,诉不完离愁事事休。一首千古不绝的词,牵出深深切切缱绻不断的缠绵,一声咏叹,缕缕相思。远古的忧愁,似一泓不息的脉流穿透千年的逆反时光,踏破沧桑沉默的烟尘岁月,清晰哀怨般缓缓而来,就这么生灵灵地占据了女人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世间情,醉了过往,醉了今生。

    在风月两相清的寂寥里,在极目而视的彷徨里,令人一遍一遍地吟诵起李清照的千古佳作《一剪梅》。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10.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方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宵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没人形象。没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关于古代诗词给力版的问题,通过《中国古代十大诗词作家》、《十首最经典的《古诗词》,惊艳千年之美!》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古代诗词给力版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