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一上册《论语》十二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怎么解?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理解?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初一上册《论语》十二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怎么解?
今日继续读《论语》十二则。读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前我读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是泛泛而读,也知道意思是:三个人同行,一定有自己的老师。看到人家好的地方就学习,看到人家不好的地方就改正。
可是,如今仔细阅读,却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是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是改正自己的行为。
首先,教参都把“三”字解为概数“多”,而不是实数。意思是,几个人同行,总有一个是自己的老师。这样解释对也不对呢?
其次,“择其善者”和“其不善者”中的“其”和“善”到底是指什么呢?
关于这句话,宋朝朱熹注说:
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而三国魏何晏注说:
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择善从之,不善改之,故无常师。
宋朝邢昺(bǐng)进一步解释何晏的注说:
此章言学无常师也。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相悬,但敌体耳,然彼二人言行,必有一人善,一人不善,我则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有善可从,是为师矣,故无常师也。
故此,“三人行”就真是三人行,彼我他三个人而已,而不是泛指多人。孔子讲“三人行”,这是以小喻大的一种文法。意思是,孔子说,哪怕(或即使)只是三个人同行,也是有自己的老师在其中的,何况是多人同行呢?因此,把“三人”译作“多人”,失之矣。
再看“其善者”和“其不善者”。
“其”是“其中的”,“善者”是“好人”吗?朱熹说“彼二人者,一善一恶”,而邢昺说“然彼二人言行,必有一人善,一人不善”。
如果按照朱邢二人的说法,似乎可以译为“(我)选择其中好的那个人取法他,选择其中不好的那个人改正他。”前半句没有问题,但后半句文义不通,“改之”译为“改正他”,明显不对啊。
没办法,只好回头仔细分析文本本身。
子曰。子,孔子;曰,说;
三人行。三,数词,可作实数“三”,亦可作概数“多人”,此处应作实数“三”;人,仍作“人”;行,走,此处译为“同行”;
必有我师焉。必,副词,一定,必定;有,有无的“有”;我,我的;师,老师;焉,介代兼词,于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动词,选择;善,好的;而,连词,表顺承,就;从,取法,学习;改,动词,改正;
问题出在“其”、“者”和“之”三个字上。
“其”字:既可译为三个人中“其中的”,也可译为除“我”之外另外两个人的“他们的”;
“者”字:既可译为三个人中“…的人”,也可译为“…的方面”;
“之”字:指代的是“善者”和“不善者”,具体指代,要看“者”字如何译。
前面说过,如果把“其”译为“其中的”,“者”译为“…人”,那么,“改”字无法译。
但如果把“其”译为“他们的”,“善者”译为“好的方面”,“不善者”译为“不好的方面”,那么,“改”字可译为“改正”。
整理如下: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补充省略:子曰:“(虽)三人行,(亦)必有我师焉。(我)择其善者而(己)从之,(择)其不善者而(己)改之。”
直译为:孔子说:“(即使是)三个人同行,(也)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在其中。(我)选择他们好的方面然后(自己)效法它们,选择他们不好的方面然后(自己)改正它们。”
孔子没有说的话是:三个人同行尚且如此,何况是很多人同行呢?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缺点我们要避免。善者可为师,不善者可为鉴也!
以上。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理解?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退�说娜钡悖�床坏阶约旱娜钡愫退�说挠诺悖话�米约旱某ごλ�说亩檀Ρ取T谟肴讼啻χ校�捅硐治�杂庞诩骸⑶坑诩赫卟环��欢杂腥钡愦砦笳弑墒印⑾悠�谎嫌谠鹑硕�碛谠鸺海荒谜�返牡览淼笔值缤玻�徽毡鹑耍�徽兆约骸U庋��榷氯�讼蛩�搜�疤岣咦约旱牡缆罚�材衙庠斐扇思始涞牟缓托常�灾脸逋弧?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什么意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拼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例】:岂不闻~焉,则要你择其善者为亲友。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
【语法】:作宾语、分句;指应善于向人学习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好的地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则对照自己而改正之。
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问题,通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什么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