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020年新年好图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坚持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基 增进百姓福祉和2022,“就业优先”如何落实落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坚持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基 增进百姓福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00万人以上。
截至2021年末,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达到1.5亿户。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定之基。我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与此同时,就业优先政策顶层设计逐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愈发完善,事关百姓饭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越筑越牢。
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提高。图为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教师向学员们讲授制作中式面食现场。资料图片
就业市场呈现较强韧性
几天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方媛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上与一家保险企业达成了签约意向。“这段时间线上招聘活动挺多,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找到心仪的工作。”方媛说。
重点群体稳,就业大局稳。2021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909万人,农民工规模则增至29251万人。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数量庞大,分别被称为就业的“经线”和“纬线”。近年来,为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国每年出台举措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强化各类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支持举措,增强青年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简化优化就业手续。同时,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务工增收,为近3亿农民工提供劳务协作、技能脱贫等多种帮扶方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增收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持续稳定,连年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202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已达7.46亿人。就业形势保持长期稳定,源于党中央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特别是近年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劳动力市场依然表现出较强的就业韧性。
培育推广一批劳务品牌,带动农民工转移就业。图为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积极开展家政劳务输出,打造“天镇保姆”家政品牌。资料图片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初春的北京密云水库,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密云区石城镇水堡子村水源生态保护队队长张阳和往常一样,带领本村的生态保护员来到水库岸边,检查库边生态。他们的岗位有个形象的名字,叫作“绿岗”。为了保护首都的用水安全,密云水库周边全面退耕禁种,生态保护虽然让周边农民失去了第一产业就业岗位,却让他们端上了“生态饭碗”。今年41岁的张阳,此前是一名在家务农的家庭妇女,如今却有了“五险一金”的稳定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人生进入了新境界。”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我国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我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型,服务业升级,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点开花,新兴就业形态、就业新机会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就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的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诞生的新职业,让更多人的职业多了新选择。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代驾……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越来越深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从2013年的38.4%上升至2020年的47.7%,已成为就业最大的“蓄水池”。同时,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已从2013年的50.5%上升到2021年的62.7%。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趋势明显,许多市县由劳务输出地变成了劳务输入地,“就业不再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成为务工新潮流,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均衡。
促进农民工就业,创新实施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图为2020年春节后通过专车“点对点”运送农民工返岗现场。资料图片
就业优先政策顶层设计逐步强化
两年前,杭州市上城区的失业人员张先生在上城区闸弄口街道的帮助下申请到了50万元的贴息担保贷款,开办了一家经营家电批发零售的公司。原本缺乏创业勇气的张先生通过街道的“私人定制”服务,在社区和街道的鼓励下,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现在,他的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2021年完成线上销售额180万元左右,线下批发及零售额40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为助力企业稳岗扩岗,我国持续推出“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比如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允许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大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让企业真正通过创造就业获得了“真金白银”。2021年,为了支持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中央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调整优化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措施,全年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近1000亿元;向407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31亿元,惠及职工9234万人;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超过150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将就业置于“六稳”“六保”之首和宏观政策层面,就业优先战略的顶层设计逐步强化,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导向更加突出,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稳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充实,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越发完善
近日,在江苏省靖江市季市镇安武村“红石榴家园”内,来自苗族、彝族、汉族等60余名群众齐聚一堂,正在学习靖江特色名点蟹黄汤包的制作工艺。培训老师手把手教学,学员一个个过堂。苗族杨大姐学得格外认真,“我相信通过学习,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安武村党支部书记朱浩基说:“‘红石榴就业行动’是我们的常态化培训活动,希望让大家学得一技之长。”
杨大姐能够参加就业培训,主要得益于公共就业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国县(区)以上普遍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乡镇建立了基层服务平台,提供招聘求职、职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各类免费服务。实践中,加大招聘信息全方位采集、高质量筛选;对重点群体进行主动服务,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提前介入指导稳岗;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相继推出……
与此同时,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断发展,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提高。人社部门根据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持续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31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2022,“就业优先”如何落实落细?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2022,“就业优先”如何落实落细?新华社记者姜琳、施雨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焦点之一。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就业优先政策如何提质加力、落细落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如何实现?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
强化就业优先,关键是“稳市场主体”
一拿到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就注意到,“就业”成了报告的高频词,“足见对今年稳就业的高度重视。”
报告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提出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
“首先是目标定位要优先,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其次是政策制定要优先,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金融、社会等政策的协同,在各类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中充分考虑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再次是服务供给要优先,把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内容。”戴元湖说。
“强化就业优先,关键是‘稳市场主体’。”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长郑亚莉表示,“当前经济稳步恢复,但还有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尚未完全恢复。此外,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
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报告强调,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
根据报告安排,今年,我国将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江苏对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最高可提至90%。”戴元湖说。
积极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人,达1076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报告提出,对高校毕业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人社部表示,今年将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支持举措,实施百万青年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简化优化毕业生的就业手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郑亚莉建议:一方面要拓展就业空间,推出更多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单位、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举措。另一方面,社会各方要关心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发展,适时调整招人、用人的思维和模式。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看来,要把就业服务和关注重点放在就业困难人群和特殊群体上,为他们提供兜底保障。按照报告要求,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新业态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新增就业,包括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针对平台用工关系复杂、难以纳入社保的特点,在规范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合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可在全国社保体系内设立灵活就业人员独立统筹的参保平台,明确缴纳标准,不断提高他们参保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建议。
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加大培训促进供需匹配
性别、是否应届等就业歧视以及就业招聘信息不透明,是当前让不少求职者感到犯难的事。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在实际生活中,就业环境对一些中年人并不友好,部分单位在招聘中设置年龄红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带来了一份提案,提出“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助力各年龄阶段劳动者各展所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则关注到各地延长产假可能带来的女性就业歧视风险。“延长产假必须肯定,但同时还需做好各方面政策的统筹安排,还可以倡导实施弹性工作制,尽可能减少女性生育对自身及企业造成的影响。”她建议。
戴元湖表示,不久前出台的《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在支持女性就业方面,提出建立女职工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对女职工产假期间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用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贴等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江苏省相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让条例尽快落实落地。”
为改善技能人才不足问题,促进供给匹配,报告提出,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代表委员普遍认为,这将有助于帮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新华社
二、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1,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机会,是扩大就业的根本举措。2,党和政府要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业。
三、政府工作报告三十六次提“就业”:就业优先如何实现聚力增效
【经济界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度的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这一目标相比2020年900万人有所提高。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如何在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保持就业大局稳定,进一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形势面临三大挑战
【数说】
面对异常复杂的形势,在各方努力下,去年我国最终实现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目标任务;全年调查失业率平均5.6%,低于6%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去年年底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43万人,同比增长超10%。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有36处提到“就业”二字。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带来较大冲击。面对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稳就业’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稳就业措施。这些组合政策出台之快超出了预期,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告诉记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
李克强总理在日前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落实‘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首位。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认为,总体判断,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首先,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与此同时,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个技术技能人才至少有两个岗位在等着他;此外,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也比较大,给今年的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今年将“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之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就业优先政策作为三大宏观政策之一,提出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我国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
莫荣表示,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稳定器”。多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深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从中央到地方,稳就业、促就业已成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广东通过发放就业创业补贴,平均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近20亿元,涉及一百多万人次;浙江借助直播带货等“风口”,推动“网红”等各类新业态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组织培训500多期,培训2.65万人次;山西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和“公益事业服务站”作用,开展搬迁劳动力信息管理、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对有需求的易地搬迁劳动力,至少提供1次职业培训和3次职业介绍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
【背景】
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还有不少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就业的任务更重。
对于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指出,下一步,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将通过学费补偿、高定工资档次、就业补贴等举措,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服务,到教育医疗等人才急需的领域就业。同时,稳定“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招募规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建议,应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仅可以为基层输送人才,而且也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和培养机制,完善青年基层工作者的职业路径。基层单位应完善和落实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职业发展路径,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人才政策扶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提供住房、医疗、落户等支持。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国家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可采用每年每人补贴1万元、连续补贴3年的办法,缩小与在城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
张纪南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针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要着力稳定就业岗位,通过保市场主体来稳住就业基本盘,继续落实好吸纳就业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政策。”张纪南说,要着力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劳动者创业,完善灵活就业的劳动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
以技能提升破解结构性矛盾
【现象】
在去年人社部组织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不仅场上竞赛热火朝天,场下抢人也格外激烈。其中,一名18岁的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拿到了物联网技能比赛冠军,赛后几家企业抢着要,最后与一家企业签下了百万年薪意向书。
“我国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是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一些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李忠表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岗位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不匹配,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不适应岗位的需要。
以传统建筑业为例,目前该行业吸引就业存在不少困难,50后、60后农民工即将“谢幕”,70后、80后农民工供应不足,90后、00后农民工寥寥无几的“三段式”困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农民工群体‘青黄不接’‘代际断层’的问题日渐严峻,劳动力逐年减少,高素质建筑工人依旧短缺。”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看来,加快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迫在眉睫。要通过推广打造新一代建筑技术产业,以新型平台承接人才转移,形成“人才队伍优化培育——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双向良性循环。
多一门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就多一个就业机会。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建议,进一步加强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学科建设,加快构建人工智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帮助青年学生掌握新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广东省佛山市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则建议,通过加快实施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和建设公共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更好地满足全国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培育需求。
依托经济发展带动新就业
【趋势】
数据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发展迅猛。新就业形态创造新机遇,当前个体经营、自由或者自雇就业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日渐增多,正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去年以来,我国共享经济、直播经济、数字经济催生大量就业岗位。目前我国已有2亿人实现灵活就业,其中很多是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
“平台化、灵活性的新就业形态是实现稳就业的重要载体。新就业形态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等特性,形成‘蓄水池’与‘缓冲器’,在劳动力市场中与标准化就业相互补充。”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靠经济发展。”莫荣认为,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需将持续扩大,中国经济有强大的增长韧性,中国市场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未来,我国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将给就业市场带来重大变革。他指出,我国已将促进就业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明确一系列重大任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
专家普遍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将持续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同时,新就业形态与传统就业制度的矛盾将开始凸显,这些问题都对我国就业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此,“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强化积极就业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政策,推动就业优先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三大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协同。就业政策更完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稳健,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原题为《就业优先,如何实现聚力增效》)
关于2020年新年好图片的问题,通过《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三十六次提“就业”:就业优先如何实现聚力增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20年新年好图片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