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高中干货】高中历史复习最强图表

高中干货】高中历史复习最强图表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历史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干货】高中历史复习最强图表和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中干货】高中历史复习最强图表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
  • 一、高中干货】高中历史复习最强图表

    21张图掌握高中历史框架

    一 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

    二 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

    三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

    四 封建国家的繁荣(隋唐)

    五 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宋元)

    六 封建国家的衰落和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明清(鸦战前))

    七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

    八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1901)

    九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8)

    十 革命新曙光和国民革命(1919-1927)

    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十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十三 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

    十四 过渡时期(1949-1956)

    十五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

    十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1978年--)

    十七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14C—18C)

    十八 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C初—19C70S)

    十九 (电气)垄断时代的资本主义(1871--1918)

    二十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918-1939)

    二十一 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1939-21C初)

    专题讲解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民主革命是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性质的不同,因此民主革命的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指寻求民族独立(反侵略)和社会进步(反封建)而进行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专题主要涉及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2)“文革” 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本阶段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和发展。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建设法治社会和实行以法治国方针。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第三课则反映实现祖国统一的奋斗历程。“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的决定。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为三个阶段:

    (1)新中国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阶段,主要内容有: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独立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

    (2)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阶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及中日关系正常化。其中中美关系的缓和是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进入全新发展局面。

    六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民主与法制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专题第一课和第二课主要概括希腊的民主制度,其中第一课主要揭示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二课主要叙述民主政治发展过程,并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本专题第三课主要论及罗马的法律制度,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 “公民法”到“万民法”,从法律实践到法律理论(自然法),罗马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构成古代罗马文明的核心内容。

    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代议制,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与平衡。代议制度是为了反对专制王权而出现,也是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各自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了他们所建立起来的代议制政府的模式也不一样。本专题主要涉及的英、美、法、德的代议制模式,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四种模式。

    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四个阶段。

    本专题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反映了国际工人运动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主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标志、意义等;

    第二课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工人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第三课俄国十月革命反映了国际工人运动由理想到现实的过程。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主要涉及二战后东欧和亚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等知识点,本专题均未涉及。

    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本专题主要概述二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就是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演变过程,同时,在两极格局演变的过程中,世界格局逐步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具体来说,分三个阶段:①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形成。②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逐渐出现。③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l

    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研究的是过去的人和事,因此,学习历史,要从宏观层面出发,把握好每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重要事情。学好历史关键在于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到消化、运用,这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历史的分析与解读能力。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一

      高中历史事件时间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丝绸之路出现;西汉的素纱禅衣很有名;西汉出现最早的纸

      5、两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6、六朝: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7、隋唐: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8、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夜市

      9、宋朝: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成祖在中央设内阁;明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贽是反传统经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现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封建专制

      12、明清时期: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4、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记住其主要内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是爆发的标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这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1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了解初步发展的两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21、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把同盟传报政治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它成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辛亥革命的功绩是_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4、民国初年(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记住发展的三大原因、的民族实业家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 文化 运动兴起,这场运动的 口号 是民主和科学,前期的作用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26、1919年: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7、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28、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大革命兴起。

      29、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30、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31、1927年:南昌起义,中共开始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开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2、1934—1936年红军长征,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3、1935年华北事变;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

      34、1936年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35、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6、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第一次胜利

      37、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华北地区)

      38、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

      39、1946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0、1948—1949年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41、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42、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43、1949年10月,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结束,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44、1953年,周恩来针对印度问题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45、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46、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47、1953—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政策,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它既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又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8、1953—1957是一五计划,其地域在东北,行业是重工业为主,记住主要成就。

      49、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

      50、1958年,中共在经济上出现“左”的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标志。

      52、1980年,开放四个经济特区,记住最早开放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1988年海南省成为中国的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5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九二共识”的达成。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完善,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5、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港澳的回归都涉及了中国的外交,而台湾问题与外交无关。

      56、建国后的科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70年代东方红一号。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二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 方法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 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三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_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_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_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_。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 措施 :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_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_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_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四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董仲舒新儒学.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 教育 系统。

      4.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⑤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2. 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

    3.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4.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5. 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大全

    6.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7. 高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8. 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9.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

    10.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大全集

    二、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考历史不好复习?其实高考历史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要么是时间,要么是因果关系,把这些关系捋顺了,瞬间就明了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1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0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0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03.军功授爵: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04.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05.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0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07.行省制: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08.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2

    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0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0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0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3

    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0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0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文化 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03.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0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0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0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高考常考的知识点

    ★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中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与复习方法

    ★ 高中历史经济生活中常考知识点

    ★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 高中历史高考考点知识点

    ★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三、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_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基础 知识大全 ,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一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 措施 、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 文化 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 总结 性的科技巨著。 教育 。(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二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一、农业:

      1、江南农业的开发

      表现: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此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⑵、

      原因:①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社会相对安定;④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①新农具和新技术推广:马钧改进了翻车;水碓、水磨广泛应用;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②兴修水利。③开发了边疆:河西走廊和辽东的开发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业:

      (1)纺织业:①魏纺织业中心设有专门织造机构;②蜀锦行销吴魏;③吴培育出八辈之蚕。

      (2)矿冶业:①北魏相州以制造_称;②魏晋时发明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③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气和石油。

      (3)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白瓷。

      (4)造纸:①技术进步,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②洛阳、长安、建业和扬州是造纸中心。

      三、商业和对外贸易:①北方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较慢;②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四、均田制

      ⑴实施:485年,北魏统治者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⑵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②土地不得买卖。③管理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④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⑶评价:该制度是我国历比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农民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三

      英法关系

      (1)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战争。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同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最后英国打败法国。

      (3)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4)1814—1815年参加维也纳会议,通过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等决议,英国还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败俄国。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对付共同敌人德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协约"集团。

      (7)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8)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9)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安全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10)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11)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入北约。现在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四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 彩绘 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五

      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

      美国对外扩张分为三个阶段:即19世纪上半期的美洲大陆扩张阶段、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的海外扩张阶段和二战后的全球扩张阶段。对外扩张政策则经历了由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门户开放、金元外交、冷战到美苏争霸及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演变。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就提出“门罗主义”,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明确表示出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意向。19世纪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多次派兵干涉拉美国家内政。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夺走波多黎各,并将古巴沦为“保护国”。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强迫哥伦比亚共和国签订《美巴条约》,攫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同时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美,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这就是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企图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外交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而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一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1)一战使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战后出现经济繁荣。美国妄图支配世界事务,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并操纵巴黎和会。由于在欧洲获利不多,特别是国联问题上逊色于英、法诸国,美国竭力巩固它在拉美的殖民利益,积极在亚太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扩张势力,实行海军军备竞赛。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推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打击了日本利益。其间通过金元外交,发挥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2)30年代,美国与苏联建交,通过“中立法”,实际上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

      (3)40年代初,美国卷入大西洋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继修改“中立法”后又通过“租借法案”。珍珠港事件后,美对日作战,推动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并与苏英等国协同作战,安排战后问题,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4)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发动侵朝、侵_ 争,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之所以能确立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主要由于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统治地位。军事上拥有世界上大的军事力量,垄断原子弹。它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表现是:

      A.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包括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_国和扶植西德。

      B.在亚洲扶植蒋介石打内战,发动侵朝、侵_ 争。

      C.力图控制广大亚、非、拉国家。

      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基本依据是: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和军事力量的日益增强。主要特点:以“公正”为幌子,用资本作渗透,以武力相威胁获得更大的利益。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

    2.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3.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大全集

    4.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5. 高一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6. 高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7.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8.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9.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10. 高中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与复习方法

    关于高中历史的问题,通过《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大全》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历史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高中历史(1)

    相关阅读

    • 高中干货】高中历史复习最强图表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历史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干货】高中历史复习最强图表和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 (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和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