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读《目标感》:如何帮助青少年找到目标

读《目标感》:如何帮助青少年找到目标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瑞恩的井基金会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读《目标感》:如何帮助青少年找到目标和读《目标感》(二)“找到目标”的重要性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读《目标感》:如何帮助青少年找到目标
  • 读《目标感》(二)“找到目标”的重要性
  • 家长想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目标感,都有哪些技巧?
  • 目标感——3
  • 一、读《目标感》:如何帮助青少年找到目标

    在我一贯的认知里,目标就是完成任务清单里的各项事情。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杰出学者,影响世界的50名心理学家之一,威廉戴蒙著作的《目标感》刷新了我的认知。

    戴蒙历经七年社会调查,对1200多名青少年进行研究,并对其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深度访问,在此基础上著作了这本《目标感》。书中他将青少年的目标分为四种类型。疏离型,空想型,浅尝辄止型,明确目标型。

    目标属于疏离型的青少年,他们往往对学习不太感兴趣,对现状比较满意,对未来也没有焦虑,也没有更多的追求。同时,他们也会规避责任。令人担忧的是,当他们进入到社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时,他们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表现冷漠。心态也容易被空虚感侵蚀。他们会选择漫无目的活着,意识不到目标感对自己人生幸福的意义。

    假如目标疏离者掉入水中,他们往往没有方向感,也没有可以逃离危险的办法,所以,这种类型,最后往往是放弃挣扎,任由下沉。

    目标属于空想型的青少年,他们一般拥有目标,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但是他们不会将目标付诸实际行动,他们分不清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区别。比如莎拉,很聪明,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她喜欢看电影,于是,她梦想自己能拍摄电影,她甚至会学习一些视频剪辑,但是,她不懂电影行业的真实状况,也没有主动去学习一些拍摄电影的相关技能。就像许多消费者一样,吃到一道好菜,想自己去开一家餐厅,最后也不知道如何经营好餐厅,只好关门大吉。

    目标浅尝辄止类型的青少年,他们有清晰的目标,也有可操作的方法,但是他们目光短浅,只能看到自身的利益,而看不到目标和世界的关系。比如17岁的罗伯特,他想毕业后去政府工作,他知道最快捷的方式,是先考上军校,因为军人的头衔能给他的履历镀金,美国政府总是能吸纳许多退伍军人。他也知道他需要学习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很多人的帮助,他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一所军校,但是,罗伯特的短视,没有帮助他跨越当下找到更开阔的意义。就像落水者,就算拥有方向,但是,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是很容易迷失方向,游不长远,甚至到不了目的地。

    以上三种目标类型都在目标误区里,最后一种目标明确型是怎样的呢?

    一位12岁的男孩叫瑞恩,他6岁时,在一节课堂上,他听到非洲有很多人喝不到干净的水。于是,他想要为非洲的小孩打一口井。他天天帮助家里做家务,赚取奖励,四天后,他赚到了70美元,可是,在非洲打一口井需要2000美元。他觉得自己这种方式积累太慢,于是,他以演讲的形式向周边人开始招募资金,很快,他筹集了打一口井的资金,成功的在乌干达打了第一口井。

    后来,他的父母帮助他成立了基金会,名字叫做“瑞恩的井”,并同时建立了网站。现在,基金会在非洲的14个国家打了319口井,将近50万人喝着现身基金会打的井的水。

    瑞恩关切到了社会的问题,并与自身建立了连接。决定自己能做点什么可以改变或者改进。这个过程他有自己的策略,并能及时调整策略。当然,他的父母及社会给予了很大支持,瑞恩从中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体验到了深刻的意义感和实现感。

    如何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的目标?首先,需要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并能从中发现问题,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去改进。其次,是需要家庭系统和社会相关系统的支持。期间的积极反馈也是非常重要。

    作为父母可以引领孩子多去关注生活,社会问题,了解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平时,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谈论自己的职业,你从职业中获得的意义,以及你的职业和社会建立什么样的连接。而不是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职业。

    作为老师应该多建立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连接,启迪孩子们关心社会现象,鼓励发现问题,并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

    作为社会力量,各媒体平台多树立正面舆论,多为青少年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

    目标感建立就是找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真问题~

    一、读《目标感》(二)“找到目标”的重要性

    齐帆齐微课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教授威廉·戴蒙著写的《目标感》一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作者在书中讲到,他曾经去过一个小镇,发现小镇上有一家餐厅,餐厅的饭食一般,但这家餐厅有一个特点,他们用的服务员全是镇上的年轻人。镇上有些年轻人很不服管教,但只要把他们送到这家餐厅,让领班带一段时间,他们就会逐渐变成好孩子,开始关怀他人,成为良好公民。

    大家不明白,找领班问:“这是怎么做到的?”领班说:“我告诉那些孩子,我们的使命是让顾客饿着肚子进来,开开心心地离开。我们所做的服务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要带给顾客快乐,为顾客解决问题。”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或所做的工作能够带给他人一些帮助和改变时,也就有了“利他”之心,“召唤”感就生发出来,那么这个人就找到了一个真正崇高的目标。

    具有召唤感的目标要结合自身实际,“对自己的能力有切实的认知”,有的人喜欢空想,“我要拯救世界!”“考不上北大研究生不罢休!”结果拯救不了世界,连考四年也没考上北大研究生,曾经征询调剂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坚决不去,最后,心灰意冷,这种人往往不能真正考虑自己的能力。

    确定自己有“召唤”感的目标,还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能为这个世界解决什么问题,量力而行,并且“能从用这种方式发挥个人能力中体会快乐”。

    有明确目标的人,能够做到愿意努力和聚焦,他能够看到这个目标背后的意义,这个和年龄无关,即使是很年轻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目标的人。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让人很感动的例子:有一个叫瑞恩的男孩,年仅六岁,他看到网上报道非洲很多地方喝不到干净的水。他觉得自己这里喝水这么方便,无法想象非洲人没有水该怎么生活。于是,他就把自己的零用钱拿出来,打算捐给非洲人打一口井。

    这位六岁的孩子从此立了一个志向:要为在非洲打井这件事募捐。他开始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先是自己去挣零用钱,挣完零用钱以后又号召大家捐款,做了一个长期的活动,叫作“瑞恩的井”。到他十几岁的时候,瑞恩在非洲已经捐了几百口井。

    如果一个年轻人能够找到一个关怀社会的目标,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话,他是有可能创造奇迹的。这种人的特点是乐观,性格里有很大一部分理想主义色彩。

    那么一个人怎么才能想找并且能找到一个正确的目标呢?

    避免做“疏离者”。有一种人,如我外甥小岗,跟他聊天,问有啥目标呗,他说:“有啥目标呢,活着挺不易,少一点痛苦,少一些压力,能享受就享受享受。”看看电影,啃啃老人的钱,常换手机,就是玩玩玩,全都是物质。怎样能够活得更开心,他所想的全都是玩、全都是物质。每天傻吃傻喝,好像挺开心的,但疏离的人往往会很痛苦。你会发现,以手机为目标的人,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得到,他都不高兴。得不到手机,当然很痛苦了;得到了手机,没多久又出新款了,所以他永远都觉得没意思、无助、无聊。

    避免做“空想者”。只幻想没行动,想成为一个明星,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要成为一个艺术家……想了很多大而无当的方向,但是不做任何行动,只是天天幻想。

    避免做“浅尝辄止者”,这种人参与过有目标感的行动,但是他不了解超越于当下的意义。他追求的目标来自虚荣和待遇,当他看中一份工作的虚荣和待遇时,他可能会为此努力一下,比如考证。但他往往做一段时间就会放下,或者做一段时间就没劲了,因为虚荣和待遇所带来的动力是不持久的。时间一长,他就会质疑这件事情。

    和直系亲属之外的人常进行有启发性的沟通。你们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的话是不可能找到,那种有意义的目标的。

    多观察有目标感的人是如何工作的。在观察中,你会有触动有启发,对自己有深刻的影响。

    相信世界上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可以被改正或改进,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几次有启发性的时刻。”深刻感受到第一次启示,就像瑞恩从报纸上看到有关非洲的报道一样。

    在尝试中,总结出“我可以为此做出一些贡献,让情况有所改变。”看到自己的力量。

    对目标逐渐认同,同时开始尝试完成一些事情。获得第二次启示,并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以独创和具有影响力的方式,加大对追求目标的付出。开始主动掌握追求目标所需的各种技能。并提升执行力,从中也会变得越来越乐观和自信。沿着这个目标的方向,一直向前不退缩。把在追逐目标中所掌握的技能和培养的性格优势应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

    有人说,我的目标就是希望家庭幸福,给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家人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还有人说,我看到失学的孩子就心痛,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教育,上大学,就像张桂梅一样。

    目标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有利于社会和他人。

    (待续)

    22年度写作营第160篇,1870字,累计207060字。

    二、家长想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目标感,都有哪些技巧?

    迈上目标之路

    在《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以下简称《人生观培养》)一书中,提到让孩子“迈上目标之路”的12个步骤。 《人生观培养》是斯坦福教授威廉·戴蒙所写,他还是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多部著作都与青少年有关。



    “迈上目标之路”的12个步骤可以总结成“点醒、行动、支持”6个字。

    1.点醒

    受到亲属以外的人启发,并观察有目标感的人是怎样工作的。《人生观培养》中指出,在寻找目标的路上,一个人会受到两次重要的启发。第一次是意识到,世界上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可以被修改。第二次则是明白,“我”可以让世界有所改变。就像《猛犸爷爷》一书中,传递的观念一样,在历史的进程中,无论个人的力量大小,都会为这个世界献出一点自己的力量。

    2.行动

    有了启发,有了感触,第二步就是行动。没有行动支持,所有的点醒,都只是大脑中的灵感。具体的行动是一级级的升级打怪,一开始只是初步尝试,接着会进一步的实践。看实现目标,需要哪些技能,为达到效果,还需要修炼必备技能。当具备这样的能力之后,学会在不同领域中,能力的迁移。从开始到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伴随的还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个人自信心的提升。

    比如卓别林,从小喜欢表演,即使流落街头,依然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并找到一切机会上台演出,最终成就自己。



    3.支持

    支持来源于两方面,一个是家人的支持,一个是自己的支持。家人的支持,是当有目标的时候,会提供必要的帮助;自己的支持,则是指对目标的长期承诺

    生于1815年的阿达·洛夫莱斯,是第一个为计算机编写程序的人。在她那个时代,女孩是不允许学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但她的母亲,不管世俗如何,努力培养女儿的理性思维,还为阿达·洛夫莱斯请来最好的家庭教师。后来阿达·洛夫莱斯的研究笔记,启发了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人们为了纪念阿达·洛夫莱斯,把这种编程语言命名为“阿达”。阿达·洛夫莱斯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支持。



    20世纪最伟大的舞蹈家之一,鲁道夫·纽瑞耶夫从小热爱舞蹈,但是父亲反对,他不顾这些,也不管生活多贫困,一直走在舞蹈的路上,最终如愿以偿成为著名的舞蹈家。鲁道夫·纽瑞耶夫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自己的长期承诺。

    在踏上目标之路上,需要有人点醒孩子头脑中的那颗星星;更重要的是行动,不然想法只是想法;另外,行动的路上,离不开家人与自己的支持。

    家庭中的目标感培养

    在《人生观培养》一书中,威廉·戴蒙针对年轻人目标感来源,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表明年轻人目标感来源,排在前三的是家庭、职业、学术成就,其中,家庭排在第一位。

    那么,在家庭中,家长们又该如何做,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有目标感的人?《人生观培养》中,提到了9大方法,可以总结成以下3点。

    1.找到火花,提供支持

    在日常生活里,通过对话,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并支持他们一开始的想法。如果能提供支持,那再好不过,比如介绍他们认识潜在的导师,这其实挺考验家长的人脉。

    如果家长自己具备那样的能力,培养起来更容易。比如生于1755年的伊丽莎白,因为父亲是个画家,当他发现女儿在画画上有天赋,父亲就成了他的家庭教师。

    找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提供相应的帮助,是帮助他们建立目标感的第一步。



    2.传递工作中的目标感

    对于自己的工作,家长无论是否喜欢,都需要向孩子传递对工作的目标感。不能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很难。

    当老师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所在的行业,会对做老师,有一种期望;当医生的孩子,在平日的耳濡目染中,也可能会有长大后当医生的愿望。有女孩,因为妈妈在银行里工作,她希望自己长大后,像妈妈一样,也去银行工作。能有这样的想法,离不开女孩妈妈,平时对自己工作热爱的想法传递。

    3.打造软实力

    什么软实力?积极的生活态度,创业家的精神,比如忍耐力、耐心、创意等。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一个人成功的道路上,离不开这些软实力。生于1944年的汤米·史密斯,在当时那个年代,因为种族歧视,总是被排斥。他父亲曾对他说“人们能看到你的痛苦,但没人能猜到你的反应。”汤米·史密斯在23岁时,成了13项世界记录的保持者。这离不开父亲对他性格上的一些培养。

    找到孩子那些灵光一现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去实践,提供必要的帮助;传递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在平日的生活中,打造软实力。这些能为孩子目标感的确立,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对于孩子的目标感引导,需要知道的一点,父母只是引领者,而非决定者。毕竟孩子具体要做什么、想做什么,终究会成为怎样的人,还是由他们自己做出决定。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目标感的引导,就像发现种子的过程,如果有幸发现,那么,提供养料,静待花开就好。

    三、目标感——3

    各位的书友好,在上一讲,我们首先介绍了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目标感缺失”现象,然后分析了该如何判断一个年轻人是否在茁壮成长,最后根据年轻人在生活中所呈现出的目标感,将他们分成了四类。那在今天这一讲,我们就讲讲到底什么才是目标?目标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以及目标对于年轻人尤其重要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先看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目标?作者对目标给出的定义是:目标,是指为了完成对自我有意义,同时对自我之外的世界也有意义的事情时,产生的稳定且可概括的意图。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词都可以有多种用法、多种定义,作者说,之所以选择这个定义,是因为它强调了两个关键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目标有许多种,但其中许多属于比较低级别的目标,比如“希望顺利在商城周边找到一个停车位”“希望在今年双十一买到一双既便宜又好看的鞋子”,或者“一次通过科目二考试”等,而定义中所说的目标要比这些低级别的目标影响更深远,也更稳定;

    其次,真正的目标超出了个人意义的范畴,它会延伸到自我之外的世界。它意味着渴望为世界带来改变,也许是为别人贡献一些东西,也许是创造一些新东西。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真正的目标可能用尽一个人的一生都无法达成,例如,消除贫困或带来世界和平。但一个极富野心的目标未必就是幼稚的,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强烈动机的一种现实来源。此外,所要达成的目标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非物质的;可能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内在的;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纯粹理想主义的。

    好,从以上描述中不难看出,真正的目标是一种终极关切,是关于“为什么”问题的最终答案。比如“为什么我在做这件事情?”“为什么我要这么做?”“为什么这很重要?”“为什么这对我和我之外的世界都很重要?”“为什么我要努力做到这一点?”等等。真正的目标是短期目标和日常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根源。

    短期目标和渴望会来了又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比如,一个年轻人可能想要一次去国外的旅行、一个好的考试成绩、拥有最新款的游戏机、在篮球队中成为主力,或者是拿到知名大学的入学资格。这些都是渴望,反映的是短期目标,它可能有长远的意义,也可能没有。而真正的目标本身就是终点,是驱动短期目标和渴望的终极关切。

    不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短期目标和真正的目标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关的。研究表明,如果没有远大的、真正的目标,那么短期目标通常就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很快就会消失在毫无方向感的活动中。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目标可以是复杂和野心勃勃的,比如“我想要帮助非洲的国家找到阻止疟疾传播的方法”;也可以是普通和常见的,比如“我想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并照顾好我的孩子”。这些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一个人可能在几年之后,又增加新的目标。但目标的本质是确保一个人至少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在其行动上做出承诺,并且还要有所进展。追求一个目标可以规划一个完整的人生,不仅给人以意义和愉悦,而且给人以学习和追逐成就的动机。

    好,上面我们说的是目标的定义以及目标所具有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为什么说目标对精彩的人生是如此重要。

    在大约200年前,苏格兰的史学家和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这么写道:“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是一艘船没有舵。”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分析为什么目标对人生如此重要。

    首先我们从物质层面看。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认为,崇高的目标可以驱使一个人为世界做出积极的改变,他将其称为“有生产力的人”的成年人。这些人试图让世界做出积极的改变;他们会高度投入到工作中,以及对后代的养育和教导中。他们希望留下遗产,也关心后代的福祉。换句话说,这些人有很强的目标感。他们以乐观的眼光看待世界,他们往往把失败看作是学习的机会,而不会让失败把他们击倒。他们相信一时的挫折过后会迎来好的结果。事实上,对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证实,这些人与一般人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他们在做事情时会伴随一种高度的意义感。我们可以想想马云、埃隆·马斯克、乔布斯这些人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功。

    说完了物质层面,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下目标对精神层面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感与其幸福感有着全面的联系。比如,积极心理学表明,在一系列会带来幸福的性格特征列表中,目标感占据着最突出的位置。就幸福而言,重要的是从事一些个人认为具有吸引力、挑战性和有趣的事情,尤其是这件事情对自我之外的世界能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比如,致力于发现自然真理的科学家、致力于创造新形式美的艺术家, 当他们处在解决一个让人痛苦的难题的过程中时,往往是感受最幸福的。

    具体来说,目标是通过让人超越自我并投入到一系列的活动中,来带给个人满足感的。有目标的人不再思考自身,相反,他们会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或问题。当他们激发全部身心力量来寻求一个解决方案时,他们可能发现未曾尝试的才华、新的技能、储备的未被开发的精力。当他们朝着目标前进时,会感到激情不断涌来。他们忘记了日常的担心和苦恼,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忘记了时间,总之,忘记了所有通常由物质世界所构成的心理边界。研究结果还表明,尽管在目标性任务上保持专注会让人耗费精力,但它也会带来深深的满足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不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来讲,我们活在世上最核心的任务可以说就是寻找目标。

    上面我们从普遍意义上说明了为什么说目标对一个人如此重要。接下来我们再着重讲一下目标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不论是你现在正年轻,还是曾经年轻过,我们应该都知道,青春是“激情燃烧”的一段岁月。从神经学、生物学的科学角度看,在青春期,神经元容量的突然激增会使青少年的认知和情感系统面临压力。结果便是,精力会被一股脑儿地投入到任何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上。这就很容易让他们走上极端,甚至在一些时候做出危险行为。出于这一原因,青春期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来说,都可能是危险的。数据表明,青春期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会增加200%;此外因为精力过剩而导致的各种荒唐、荒谬的事故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这些会带来难以控制情绪和鲁莽行为的神经元生长,从另一个层面看也是积极的,因为它能提高青少年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可以拓宽青少年的兴趣范围,并且还能提高他们对这些兴趣的认真程度。例如,青少年固然会沉迷于打游戏,但他们同样也可能把这种激情用于演奏乐器或编写计算机软件上。问题是:青少年会做出何种选择?

    这就是目标对青少年尤其重要的原因所在。目标在顺境中赋予一个人快乐,在逆境中赋予一个人适应力,这在人的一生中都是适用的。然而,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尤其会受到目标的影响。有目标的年轻人不仅能回避自毁行为的风险,还能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态度,而这种态度能进一步激发人了解世界的渴望。

    好,这一讲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最后再给你留一个小思考题: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目标,还是一个短期的目标和渴望呢?欢迎把你的回答分享到评论区。

    下一讲我们再见!

    关于瑞恩的井基金会的问题,通过《家长想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目标感,都有哪些技巧?》、《目标感——3》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瑞恩的井基金会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目标感》2:家长有方法,孩子有方向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瑞恩的井基金会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目标感》2:家长有方法,孩子有方向和父母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获得目标感?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
    • 瑞恩的井和妈妈的爱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瑞恩的井基金会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瑞恩的井和妈妈的爱和瑞恩的井原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