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021牛年手抄报文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还记得它最早的样子吗?6路线无人售票已实行25年,见证岛城公交变迁和70年来,你认为出行上有了哪些变化?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还记得它最早的样子吗?6路线无人售票已实行25年,见证岛城公交变迁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在公交车出现后的四五十年里,全国公交经历了漫长的人工售票时期。1994年年底,青岛公交集团开通岛城首条无人售票公交线,青岛城市公共交通进入无人售票时代。12月10日是青岛公交6路线实行无人售票的25周年纪念日。自1996年6路线由有人售票改为无人售票至今,25年的时间里,作为青岛历史最为悠久的公交线路之一,6路线的车型几经变化、车内设施不断完善、车厢服务屡屡创新,见证了岛城公共交通的变迁和发展。
车型从“大通道”到纯电动据了解,在公交车出现后的四五十年里,全国公交经历了漫长的人工售票时期。1992年,深圳巴士开通了全国第一条无人售票线路,由此,开启了中国城市公交无人售票的先河。1994年12月17日,经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公共事业总公司发布了《关于青岛市公共交通车辆实行无人售票的通告》,3天后,青岛公交集团开通了公交12路线(市政府至大沙路),并首次在该线路上实行无人售票,12路由此成为青岛市第一条准无人售票线。
随着第一条准无人售票线路的试行成功,以6路、32路、33路为代表的、配备大通道式公交车的线路也纷纷开始转型为准无人售票线路。无人售票公交线在随后的几年里迅速实现了大规模覆盖。1996年12月10日,6路线所有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无人售票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原6路线驾驶员、全国劳动模范张丽霞在车前合影。
据全国劳动模范、原6路线驾驶员张丽霞回忆,当时的6路公交车还是“大通道”铰接式客车,路况也不好,车开起来很颠簸。乘客想要站稳扶好,就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车况更是无法与现在相比,发动机就在驾驶员旁边,跑一圈下来塑料鞋都烤得很软。没有风扇和空调,五月份的时候,驾驶员身上就开始起痱子。”张丽霞说。
此后的25年间,6路线车辆经历了由汽油车、柴油车、天然气车,再到纯电动公交车的发展变迁。2020年12月,6路更换为新型一汽解放纯电动公交车,车厢内配置了带有自动消毒功能的设备,驾驶员关闭所有车窗,启动自动消杀功能,车内便可进行半小时的紫外线消毒,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上了“双保险”。车厢内还配备了水系喷淋灭火系统,具有自动探火报警和自动喷水控灭火功能。此外,新车还配备有防疲劳驾驶检测仪、车前探测仪、北斗GPS车载定位终端、电子后视镜等多项“黑科技”,提升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从“小黑板”到信息展示板十米车厢,八方乘客。改为无人售票的初期,当时的6路线驾驶员张丽霞、李朝晖等人,开动脑筋,思考能否利用车厢的有限空间为乘客做点什么,哪怕是一点一滴、一时一事。她们时时刻刻从乘客利益出发,想乘客之所想,在车厢内设置方便钩、方便袋、针线包、小药箱,为乘客解忧解难,还将旅游线路图、车船时刻表挂在车厢中,为外地乘客提供服务,成为当时“青年服务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20多年来,便民工具箱经过不断更新,如今更是配备了简易雨衣、一次性口罩、免洗消毒凝胶等物品。手绘旅游线路图经过不断演变,从密密麻麻的手绘图到现在带有二维码的线路示意图,这些不断创新发展的方便乘客的小妙招,大大拉近了驾乘之间的融洽关系。
张丽霞记得,自6路改为无人售票车,驾驶员一人承担起了运行和服务的双重任务。为给乘客提供信息化、知识化的附加服务,驾驶员们经常自己花钱动手,买来相关的材料、笔墨,“车厢板报”就这样出笼了。从最初的天气预报、首末车时间,到后来的澳门回归倒计时、生活常识等,把服务性、知识性、新闻性融为一体。“车厢板报”挂在车厢的侧棚,板报上的生活信息传递给每一位乘客。
2021年9月,6路线“车厢信息展示板”悄然上线,开启了集企业文化展示、行业规范宣传、运行信息通告、防疫要求提示、乘客失物招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企业与乘客沟通新窗口,也成为新时代公交优质服务的新载体。
从“有情服务”到“亲情服务”从人工售票到无人售票,驾驶员如何承担起原来乘务员的车厢服务工作,成为摆在所有驾驶员面前的首要问题。当时的6路线驾驶员张丽霞便由此提出了“无人售票,有情服务”的理念。她于细微之处体现了为乘客服务的真情,总结出的“72个怎么办”成为所有职工学习的榜样。“四感”、“五勤”、“四个一”等工作法沿用至今。
如今,6路线的无人售票服务更加向着向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八到位”、“十个一”、“暖行车厢”服务法等工作方法使服务向“人情化”、“真情化”、“亲情化”发展。
25年前,6路线职工深入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总结服务经验,怎样将无人售票的机械服务变灵活服务,在摸索和探讨中推出了“文明导语”服务模式。每一车次的始发站,驾驶员都会运用送话器亲切地向乘客预报:“各位乘客,您乘坐的是公交6路线,一路行驶,真情相伴。”这也是6路问候服务的先河。
25年后,结合不同节假日的特点,6路线将“节日问候服务”加入到日常服务中,在乘客上车时,“祝您新春快乐”“祝您牛年大吉”等新春祝福语让乘客耳目一新。这是对优良传统的更进一步发扬,充满真情的话语,为乘客营造了温馨的乘车环境,使无人售票的服务模式更具有亲切的感召力。
时光荏苒,不改初心本色。无人售票25年,6路线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用不变的初心,为乘客提供了更舒适、更便捷、更温暖的公交出行服务。
一、70年来,你认为出行上有了哪些变化?
以前主要出行方式是自行车,现在汽车越来越多。
60年代,一线城市的上班族还是骑着单一色调自行车在街道上行驶,并且在当时如果不是在一线城市,拥有一辆单车和现在拥有一辆车是差不多的格局。
70年代,出行的方式依然是自行车,但相对来说,在70年代自行车已经很普及了,满大街都是自行车,在当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当年上海牌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在当时可是国内的大牌子,同时也开始出现公交车。
此外,在70年代,汽车自主品牌拥有第一辆有编号的车型—红旗CA72。到了70年代末,自行车的品牌多了起来,包括了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
二、公交车的运营机制是什么样子的?
公共交通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1826年。当时一位退休军官在法国西北部的南特(Nantes)市郊开办磨面坊,将蒸汽机排出的热水供人洗澡而兴建公众浴场,并提供接驳市中心的四轮马车服务。当他发现沿途的人们都可以使用他的公共马车时,便开办穿梭旅馆之间的客车路线,让乘客和邮件于沿途自由使用。 巴黎是公车的先行城市,伦敦继之。1829年7月4日,英国人George Shillibeer的公车(Omnibus)出现于伦敦街头,沿新建的“新路”(New Road)往返柏丁顿Paddington与银行地带,经停约克郡Yorkshire Stingo,每日每个方向4班。不到十年,这一服务法国、英国及美国东岸各大城市(如巴黎、里昂、伦敦、纽约)得到普及。 公车对社会影响巨大,对城市发展起着最基本的推动作用。公车使市民体验到彼此间前所未有的接近,也缩短城市和邻近村镇间的距离、往来频繁。 19世纪的公车以马匹拉行。当时的路面使公车的舒适度受到限制。有轨电车的发明使公车遇上了面世以来的第一个劲敌,因为公车行走于凹凸不平的石路上,电车却在平滑的铁轨上运行。 至20世纪初,机动交通的试验取得成功,公车亦开始改以引擎驱动。现在绝大部分公车仍以柴油引擎为动力。 近年有些国家开始研制使用石油气、天然气甚至电力驱动的公车。 1827年,法兰西共和国巴黎一家浴室的老板用公共汽车接送顾客,最初的公共汽车像长长的箱子,是用马拉的。 第一辆公共汽车1831年,英国人沃尔特·汉考克为他的国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发动机的公共汽车。 这辆公共汽车以蒸汽机为动力装置,可载客10人,当年被命名为 “婴儿号” 并在伦敦到特拉福之间试运营。不久,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公共汽车代替了蒸汽机公共汽车。最早制造出汽油发动机公共汽车的是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长途公共汽车则源于美国。1910年--1925年间,美国开辟了许多长途公共汽车路线,连接没有铁路的地区。早期的公共汽车一般可载客20余人比较舒适。 公共汽车,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坐位。又称为公交车、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简称;台湾地区又称为公车、客运或巴士;在香港和澳门,则多称为巴士(英语中「Bus」的音译)。一般来说,公共汽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和地域不断增加,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要求公共交通企业投入更多的客车。按照城镇人口每万人拥有0.6辆车统计,现有的城市客车约26.4万辆,到2010年至少要达到63万辆,平均每年至少要增加3~4万辆,加上报废更新,平均每年增加5.5万辆。 公交车 - 公共汽车上海发展史 1908年3月5日 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1922年8月1日 上海租界市内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通车,是公利汽车公司经营。 1934年1月5日 中国公共汽车公司从英国进口的双层公共汽车进行试车。4月1日,双层公共汽车正式投入1路线运行。 1949年7月1日 发售上海市区公共交通月票。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9元,优待月票每张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张8.40元,优待月票5.88元(均折合新人民币)。 1950年6月 上海市公共交通修造厂首次自行设计的1000型无轨电车试制成功。 1956年10月25日 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原公共汽车第一、二车场、公私合营浦东公交公司归该公司领导。 1961年12月 上海第一条由市区(静安寺)通往郊区(江湾五角场)的有轨电车线路通车。 上世纪60年代末期 交通部门引进了一批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由于车长14.8米,是一般车的两倍,人们就称之为“巨龙车”。 1975年12月1日 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3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改行93路汽车。 1990年4月30日 国内第一条隧道无轨电车线路隧道五线(淡水路-梅园新村)通车。全市无轨电车线路达到22条。 1993年年初 双层公共汽车投入运行。淮海路运行双层1路(老西门-虹桥路), 共和新路运行双层2路(上海站-彭浦新村)。 1993年 地铁1号线部分路段试运行,拉开了上海轨道交通高速建设发展的帷幕。 1996年1月1日 上海公交月票取消。 1996年7月20日 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出现在46路公交线上,吸引了市民争相体验。 2000年 上海公交一卡通投入使用。 2002年底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轨道线在上海浦东开始试运行。 2007年12月29日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9号线同时建成通车,这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我国公交IC卡的发展历史 发表于203 天前 预付卡史话 暂无评论 被围观 1151 views+ 公交 IC 卡的发展历史 IC卡,英文全名IntegratedCircuit Card,是1970年由法国人Roland Moreno发明的。它是指将具有存储、加密及数据处理能力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卡片中。IC卡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两大类。 我国生产的第一种IC卡是公交车系统用的公交IC卡,由珠海亿达科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首创。亿达公司于1989年成立于珠海,是国内第一家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生产企业,曾获政府科技重奖,并承担国家级火炬项目。1992年,国外研制出应用于微型计算机IC卡的信息,令亿达人感觉到了IC卡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此着手自己研制IC卡。1993年伊始,亿达公司与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杭州公司总公司合作,在男内外都没有应用先例、无任凭技术资料情况下,研制出我国第一种接触式公交IC卡,在中外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开创了首行IC卡收费交通线路,并于1994年9月在中国杭州诞生。据此可知,杭州公交IC卡是中国IC卡的鼻祖。 在我国,IC卡在公交领域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9月28日,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在珠海亿达科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张接触式公交IC卡:金通卡。1995年1月29日,在杭州大华饭店召开了“金通卡正式试用暨首次发售新闻发布会”。并于1995年2月1日起在公交16路上试用。 在这期间,广州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与邮电部广州通信设备厂共同开发的接触式公共汽车IC卡于1994年12月26日首发,并开始在公共汽车13路线实施IC卡自动收费系统的试行运作,该公交IC卡成为国内最早在运行线路上试用的公交IC卡。 公交IC卡的出现,让公交车付费方式在经历了“纸币时代”、“月票时代”、“投币时代”后,逐步向“IC卡时代”迈进。 1995年8月,珠海亿达科技在珠海公共汽车上实行接触式IC卡自动收费系统,使珠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推行接触式公交IC卡的城市。 上海于95年12月25日发行了公交IC卡的首发卡,上海的强生出租汽车公司于1995年7月14日发行了国内第一张出租汽车乘车卡。国内其他城市也相继发行了接触式公交IC卡,如湖北的十堰市和武汉市、辽宁的大连市、山东的青岛市等。 值得提一下的是,1996年8月,南京公交公司与农业银行联合发行了一种”万民卡”。它是一张信用卡那样大的塑料卡,在上面镶嵌着一个像钮扣电池那样的TM卡,乘客只要把TM卡上带金属的表面,朝车上读写机的接触头上轻轻一碰,短短0.2秒钟的时间内,验卡付费的手续就完成了。同样的形式还有贵阳公交1997年12月1日,TM卡电子收费系统在贵阳公交市区全部线 路上推广使用。 但由于接触式公交IC卡刷卡时须将公交IC卡插入读写器,读写完毕,卡片自动弹出,或人为抽出。刷卡速度较慢,效率不高,且接触式IC卡的触点暴露在外面,容易被污染,来自触点的静电可能会破坏数据。卡上触点与读写设备频繁的机械接触会造成二者的磨损,常常形成接触不良。而TM卡也因需对准读写头碰撞才能正确收费,操作过程较长,乘客乘车刷卡觉得不是很方便。随着非接触读写技术的出现使得在公共交通领域应用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成为可能。 1996年11月,深圳市公交集团成功地在深圳全市所有无人售票公共大巴线上推行非接触式IC卡储值票系统。使得深圳公交集团成为全国首家大面积推行公共汽车非接触式IC卡的公交企业。 随着非接触式IC卡在公交领域的推广应用,全国各地大中城镇相继开通使用了非接触式IC卡。 1999年12月,上海交通一卡通工程开通。目前上海交通”一卡通”系统已经在公交、地铁、出租、轮渡、轻轨等领域应用,发卡量达700万张,是全国建设事业领域发卡量最大的城市,也是第一个全面实现交通一卡通的城市。 2001年7月,大连发行公交”明珠卡”,是国内第一家采用双界面CPU卡的城市。大连明珠卡的发行标志着处于领先技术的CPU卡已进入交通领域。 2002年10月1日,无锡市公共交通卡和上海市公共交通卡实现城际互通,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共交通卡的异地互通、本地充值、异地消费的全新理念。 2002年11月,杭州完成交通IC卡的系统改造,成为全国第一个按照建设部《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标准改造的城市交通IC卡系统。 目前,全国已有240多个城市成立了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公交IC卡应用系统,累计发行“城市公交卡”近2亿张,广泛应用于市民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成都有什么好吃的?
1、串串香:
起源于四川成都,不仅是四川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众化的体现,串串香实际上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所以人们又往往称其为小火锅。
2、鸳鸯火锅:
是以传统毛肚火锅的红汤卤和宴席菊花火锅的清汤卤,两者合并改制而成的四川创新火锅。此品原名“双味火锅”。为1983年重庆队参加全国第一届烹饪大赛的参赛菜品,由阎文俊取名设计、特级厨师陈志刚制作。这种火锅用铜片隔成两半,造成一个太极图形,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入锅烫涮。
3、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
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4、龙抄手:
创始于本世纪40年代。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之意,定名为“龙抄手”。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
5、夫妻肺片:
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
扩展资料: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和北纬30°05 ′~31°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万亩。
东北与德阳、东南与资阳毗邻,南面与眉山相连,西南与雅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距东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属内陆地带
参考资料:
关于2021牛年手抄报文字的问题,通过《公交车的运营机制是什么样子的?》、《成都有什么好吃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21牛年手抄报文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