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冬季健康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今日大雪:老年人要重点防好3种疾病,养生要重点做好5件事和中老年秋季养生,先养心:5件事自觉做好,呵护好你的心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今日大雪:老年人要重点防好3种疾病,养生要重点做好5件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大雪节气,我国大部分都已经进入了冬季,天气逐渐变得寒冷了,大雪节气,加上随之而来的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正是我们所说的“隆冬”季节,这个季节天气寒冷,是一年中适合补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健康养生的重要时机,大雪节气前后,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应该注意哪些疾病风险,又该如何合理调养身体健康,尽量保持好健康状态呢?今天这篇科普文章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大雪已至,老年人要注意3类疾病风险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代谢能力都会有所下降,而各类慢性疾病问题也更为常见,而在寒冷的冬季季节,老年人则更应该注意一些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以下3类疾病问题,尤其值得注意。
1、中风
导致中风的病理性原因有很多,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房颤导致凝血物质聚集形成的附壁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都会引发脑中风的问题,但在外界环境因素方面,寒冷的天气会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儿茶酚胺分泌,使心跳加快,这些方面的影响,也是加大中风发生风险的一些风险因素,因此,老年朋友在冬季,特别是大雪过后最寒冷的这段时间内,要特别注意脑中风的风险,如果一旦出现眩晕或晕厥,剧烈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运动失调,口眼歪斜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莫延误。
2、心血管疾病
冬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心绞痛,心梗等问题就更为常见。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的血压更容易受到低温的影响出现飙升,同时由于血液黏稠度的增加,血管收缩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的风险,甚至是出现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出现心梗的风险,都会进一步升高。老年朋友在寒冷冬季,一定要注意合理用药,控制好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果一旦出现胸痛胸闷,而且无法有效缓解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是心梗问题,及时得到救治是非常重要的。
3、消化道健康问题
很多老年朋友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一到冬天,出现反酸烧心,胃痛不适的频率就会进一步升高,这与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内脏植物神经调节密切相关,植物神经出现紊乱会导致胃部痉挛,胃酸过度分泌的几率升高,有些朋友甚至会由此发展为消化道溃疡的问题,因此,在冬季老年朋友也应该注意消化道健康方面的相关问题,多多做好调理控制。
大雪节气,生活中做好5个方面很重要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大雪节气过后是调养健康的重要时机,做好了不但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降低相关重大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如果不注意或者调养的方式不正确,则可能有更大的健康风险,老年人大雪过后如何健康养生呢?今天重点谈5个方面。
1、注意保暖护阳气
冬季注意保暖当然是很重要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则尤其值得注意,正所谓“去寒就温”,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健康,降低相关疾病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朋友冬季保暖,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增减衣物,以舒适贴身保暖为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好“度”的把握,有些老年朋友穿着过于厚重,也不结合冷暖适度减少衣物,或者是通过喝烈酒,高温洗浴等方式进行“保暖”,导致大汗淋漓,反而会损耗身体的阳气,得不偿失。
2、注意起居有度
睡眠健康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很重要,而在大雪过后,昼短夜长,老年朋友的睡眠也应该顺应天时,多多注意。有些人讲冬季老年人宜“早睡迟起”,但这个“早”和“迟”也是相对的,很多老年朋友本身睡眠时间就少一些,这个早睡就也不必太早,以免凌晨醒来睡不着反而影响健康,安排好睡眠时间,规律起居,做到睡眠质量好,而起床又不要太早(尽量天亮后起床),醒来后不着急起床,躺一会再起身等方式,都是很好的健康养生方式,合理安排好睡眠时间,每天保持7到8小时的良好睡眠时间,就是很好的。
3、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进补
很多朋友都知道大雪节气之后应该注意进补,的确冬季天气寒冷,适度进补能够有助于护养身体健康,但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注意适度温补即可,如果天天大鱼大肉加补品,饮食过于肥厚甘腻,反而可能增加身体代谢负担,增加血脂血糖升高的风险,因此,合理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好膳食结构,老年人冬季的健康饮食,同样要注意遵守“三多三少”的原则,多优质蛋白、维生素、纤维素,少油、糖、盐。在饮水方面,虽然冬季寒冷,出汗较少,但也要注意多为身体补水,能够有助于减少血液黏稠带来的心血管风险。
4、合理安排运动锻炼
大雪节气后养生,虽然应该以保养为主,但完全静止同样也是不科学的,合理适度的运动锻炼,同样是老年人健康养生的重要方面。老年朋友对于运动的“合理安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动时间的合理安排,老年人运动锻炼应该尽量避免早晚等气温较低的时间段,尽量在白天温度相对较高,阳光较好的时段锻炼,更有助于降低寒冷带来的健康风险;另一个“合理”在于运动量的选择上,老年人冬季养生锻炼,不宜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应该以中低强度为主,避免大汗淋漓,身体过度损耗。
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冬季是人容易出现抑郁,烦闷等不良情绪的季节,因此,大雪过后的养生,也应该注意不良情绪的调理和改善。不良情绪影响的不光是心情,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消化道等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老年朋友冬季养生,也更应该积极地走出去,多多社交,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保持平和乐观积极心态,才更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一、中老年秋季养生,先养心:5件事自觉做好,呵护好你的心
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风劲急,气候干燥。人的生活和饮食也要适应气候的变化,以免秋气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秋养心是中老年人的关键。
热胀冷缩,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明显,夏季气温升高,许多心血管病人的血压也自然下降,于是去医院让医生减少用药量,甚至停药。
但是到了秋天,温度开始下降,此时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管会遇冷收缩,甚至因此痉挛,血压开始回升,心衰、心肌缺血等疾病也随之出现,所以当来到这个季节,心内科医生一到就诊的病人就会明显上升。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既往的血压、血脂、血糖、脑血管、心脏血管、消化道的情况。
年度体格检查是最好的依据,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掉以轻心。
对于过去心脑血管病患者不但要按时服药,还要加强管理,及时复查各项指标。
有胸痛、胸骨后压痛、烧灼样、紧缩样、憋闷样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就医时务必打120,确保转运安全。
不盲目的“秋冻”
春捂秋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却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感冒或感冒,就很容易诱发疾病,甚至出现并发症。最好是随著温度的变化,增减衣物,如初秋时外出,白天出门时最好带大衣,以备不时之需。
遵守准时的生活
秋季气候波动,早秋由夏季湿热转为深秋,人体也随自然变化而逐渐收敛,所以注意精神调节是秋季养心的关键。平和养性以养性,清心醒脑养神。准时生活、保持充足睡眠、补充能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语说:“睡,休也,为 养生 之要义”,人在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相对减弱,能量消耗减少,使身体得以恢复,才能以充足的精神面对每一天。
饮食有节切忌油腻
不能盲目贴秋膘,吃油腻食物,否则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出现心脏病发作。秋季天气干燥,要注意补充水分,脱水也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坚持低盐饮食,稳定血压,避免血压暴涨!
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心力衰竭为慢病,需长期随访,调整药物或治疗方案。过了秋后,最好到医院做个检查,检查血压,调整用药。特别是已经有头晕、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三七大枣鲫鱼汤
材料:三七15克,大枣5枚,鲫鱼1条,陈皮5克
做法:首先,鲫鱼去鳞,去内脏,去鳃,洗净,切件;三七和陈皮分别洗净,大枣洗净,去核。锅底放入食用油,将鲫鱼煎至两面呈金黄色,然后加入适量水及料酒。将三七、陈皮、红枣和姜片放入锅中,大火煮沸,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盐调味。
作用:养心活血,用于冠心病心悸心前区隐痛者
龙眼肉粥
材料:龙眼肉15克,红枣3-5粒,粳米60克。
做法:将粳米淘洗干净,龙眼肉、红枣去泥沙一起煮粥。
作用:适合因心悸、失眠、健忘、贫血、脾虚泄泻、体质虚劳、神经衰弱、自汗、盗汗等症状。
本品用量不宜过多,要求热服。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舌苔厚腻的人不宜用。
# 健康 心脏的坚守者#
二、在因人养生中老年人的保健养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秋季平衡调养的关键在于“养收”,以促进人体生命能量的收敛和蓄养。《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主生发、生长,与春生、夏长相应,因此春夏以“养阳”为主;阴阳平衡方可运化,与长夏主化相应,因此长夏以“养化”为主;阴主收敛、收藏,与秋收、冬藏相应,因此秋冬以“养阴”为主。“养收”重在“养阴”,秋季“养阴”更有助于人体与自然万物相应,从而使人体内外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所以,“养阴”是秋季养生的根本所在。一、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气候学上秋季从立秋算起直至霜降节气,共三个月的时间。但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立秋之后仍为酷热的三伏天,因此在中医学中将立秋至白露的一段时期划分为长夏,而白露之后才算真正进入了秋季。《黄帝内经·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古人将秋季称为“容平”,意思是指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于成熟,处于一种容纳、平和、丰硕、待收的状态。秋季,天气晴朗,多风少雨,地面比较干燥。在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好像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这样才能保持神志安宁。同时秋季主收,尤其要注意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以免神气外泄,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秋季要顺应“收”的养生之道,以“养阴”为本,否则首先就会损伤人的肺气,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季肺气受损,则在冬天容易患肠道疾病,进而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秋季养生应以养阴敛阳、平衡脏腑为本,其总的原则就是:养阴润肺、养阴润燥、滋养肝肾、健脾养胃。
(一)养阴润肺:
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其喜润而恶燥,秋季的主气为燥,燥邪侵害人体时最易耗伤人体阴精(即精、血、津液)。阴精不足则五脏系统之中的肺脏将首当其冲,最先受到伤害,因而出现以口干咽痛、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痰中带血等肺阴不足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首重养阴润肺,秋季只有注重养阴润肺才能在燥邪肆虐之时,使人体仍然能够保持阴阳平衡、五脏安和。
(二)养阴润燥:
秋季燥邪最盛,燥邪耗伤人体阴精不仅会损伤肺脏,还会进一步影响其他的脏腑器官。如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侵害肺脏会进一步耗伤肠道津液,肠道津液不足常常会出现便干、便秘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燥邪还易造成鼻腔干痒、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一系列干燥症状。防治这些干燥症状关键在于养阴润燥。因此,养阴润燥也是秋季养生的主要原则。
(三)滋养肝肾:
中医学认为,肾主人体之精,肝主人体之血,精血均属人体之阴,滋养肝肾可使人体精血充足,从而可起到“养阴”的作用。秋季燥邪往往会损伤人体之阴,进而可使肝肾受损,所以秋季养收、养阴应加强滋养肝肾,肝肾功能正常则精血自然充足。另外,秋季滋养肝肾可为冬季阳气收藏以及春季阳气生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四季养生至关重要。
(四)健脾养胃:
长夏季节湿邪过重最易伤脾,长夏如果调养不当往往会造成脾胃功能失调,使胃肠免疫功能下降,在秋季如果饮食不当或腹部受凉则容易患胃肠疾病。健脾养胃还有助于人体精气的吸收、运化和储藏,使冬季人体有充足的精气得以收藏,秋季健脾养胃将为冬季养藏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秋季养生应注重健脾养胃。
二、秋季心理平衡调养:
秋季心理平衡调养应以“敛神”为本。正如《黄帝内经》所强调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在秋季,只有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安定,才能使神气内敛,顺应秋季的“养收”之道。
(一)秋季心理平衡的核心——使志安宁:
《黄帝内经》中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秋季自然万物的阳气均开始向内收敛,人体的精气神也顺应自然之势,由表及里收聚于脏腑,脏腑精气神充实、五脏平衡和谐,则任何病邪均会被拒之于体外,人体必然平衡健康。而要想达到“收敛神气”、“精神内守”的良好状态,关键就是要“使志安宁”,就是始终保持一颗平静而安详的心态。只要心态平衡,则人体的精气神就会随着自然力的收敛之势而源源不断的向五脏汇聚,五脏精气不断充实,自然会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理想境界。也只有保持心态平衡,才能有效地缓解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在万物凋零、一派萧条的环境之中使人体仍然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
要想“使志安宁”首先就是保持一颗正念之心,时时处处心存正念,才能在不利之中找到有利,在萧条之中看到生机,从失败之中创造成功。所以,只有心正才能心安。另外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对自己、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万物均心存感恩。只有感恩才能忘却自我,只有感恩才能放下一切,只有感恩才能包容一切,只有感恩才能真正的“使志安宁”。
(二)秋季心理失衡的根源——忧郁
秋季与肺相应,肺在志为“忧”,当秋季燥邪侵害肺脏时,不但会造成人体生理上的失衡,同时也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失衡。秋风、秋雨常令人顿生秋愁,这个“愁”字就是由“秋”和“心”两字相叠而成的,这种秋季草木凋零的萧条景象则会进一步加重人们“忧郁”的心态。因此,秋季人的情志变化往往表现为以“忧郁”为主,所以,“忧郁”是导致人们秋季心理失衡的主要根源。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属火;肺在志为忧,属金。火能克金,故中医学认为“喜胜忧”,欢喜之心是“忧郁”的天然解药。欢喜之心必须由内而发,那些引人发笑的笑料只能让人欢喜一时,对于忧郁的心态只不过是“扬汤止沸”、“隔靴搔痒”。真正的欢喜之心源自于“无私、利人”,人无私自然无欲,无欲自然无忧;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真心利人,只有真心利人才能长生欢喜。
总之,秋季养生重在心理平衡,而心理平衡重在“三心”,只要时时处处保持一颗正念之心、感恩之心、欢喜之心,则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春夏秋冬四时如何交替,人的身心都会永远保持平衡健康。
三、秋季行为平衡调养:
行为平衡调养的根本原则就是“因时之序,顺势而为”,秋季行为调养应遵循大自然的“养收之道”,顺之则身心平衡健康,逆之则身心失衡、疾病丛生。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符合秋季的“养收之道”呢?
(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即早起床、早睡觉,早上起床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向外疏泄转为向内收敛,每天早一点上床睡觉,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之势,防止阴精外泄;每天早一点起床,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之势,使肺气得以舒展。医学专家对冠心病、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即临晨时分。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人体内血栓形成的机会,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一般成人秋季睡眠时间应保证每天八个小时左右,根据秋季人体的生理规律,入睡时间在9-10点钟,起床时间在5-6点钟为佳,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稍作调整。
(二)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中医养生学认为,春季慢减衣以适当保暖,有利于人体阳气由内向外生发;秋季慢加衣以适当感受寒冷刺激,有利于人体阳气由外向内收敛。所以古人春秋两季的养生之道就是“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中医学认为,秋天的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应根据身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逐渐添加衣物,以适应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不要“见冷”就立即加衣物。适当地冻一冻,可以增强人体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对于维护身心的平衡健康大有好处。过早地穿上厚重的衣服、不让身体感受适度的寒冷刺激,会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反而会使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娇嫩。当然“秋冻”也要因人、因时而异,必须把握以适度为原则,尤其是病人及年老体弱者,要随着每天早、中、晚的气温变化随时加减衣物,以防受寒感冒。
(三)劳逸适度,保养精气神:
秋季是自然界阳消阴长,阳气收敛的时节,人体精气神也应随之向内收聚,因此秋季养生,应以保养精气神为本,秋季养生得当可使人体在春夏季节所耗散的精气神得到蓄养;秋季养生不当反而会使人体本已亏虚的精气神进一步向外耗散。因此,秋季“养收”对于保养人的生命之本——精气神至关重要。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易使人体精气神耗散的当属“过劳”,秋冬季节是收敛、收藏的季节,此时“过劳”无异于对自己生命的自残、自杀。“过劳”主要包括:劳心、劳身、房劳三个方面。劳心又称劳神,精神紧张、思虑过度、情绪不稳、用脑过度均会劳心伤神;劳身又称劳形,过度的体力劳动,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均会使人体力透支、元气耗损;房劳又称房事过度,自然万物均遵循自然力“生长化收藏”之势,春季万物生发,此时植物开花授粉、动物发情生育,秋季植物结果、动物养精蓄锐,可见动植物均顺应自然之道而休养生息。人类为万物之灵,更应顺应自然规律,秋冬季节以养收为主,人体之精气宜养宜收,此时最忌房事过度,以免肾精的耗散。
由此可见,劳心则耗神,劳神则耗气,房劳则耗精。精气神不断耗散则人的生命活力就会随之下降,人必然体弱多病;顺势养生、劳逸适度则人的精气神就会不断得到蓄养,人的精气神充足,必然脏腑平衡、身心健康。
(四)自我按摩,平衡脏腑:
中医养生学强调:秋季防燥以肺为用,秋季养收以肾为本。因此,秋季调节脏腑平衡重点在于肺、肾二脏。
1、擦胸润肺法:
胸部是心、肺所在之处,用自己的双手掌心搓擦胸壁有利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从而可起到养肺、润肺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是:正身端坐,先将双手掌搓热,然后在掌心涂上适量的摩摩膏或玄参沐浴液,即在胸部皮肤上左右交替进行搓擦,以锁骨以下、两乳以上的区域为重点部位。当皮肤感觉发烫时即可停止搓擦,将两手掌捂在左右胸壁前,通过双手热敷促进中药营养成分向体内渗透。擦胸、捂胸可以反复交替进行。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2、搓肾固本法: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也是人体精气神的生化之源。秋冬季节补肾,正是顺应自然收藏之势,因而其功效会事半功倍。古往今来,备受养生家们所推崇的补肾固本方法当属搓肾。搓肾固本法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秋冬之季是搓肾、补肾的最佳时节。具体方法是:正身端坐,双手掌心涂上适量摩摩膏或玄参沐浴液,然后双手掌对准双肾区平行于脊柱方向上下搓擦,双手搓累了就用手掌心捂住双肾区以温补双肾,以促进中药成分向体内渗透。如此搓肾、捂肾交替进行。如果搓肾时同时配合用玄参沐浴液泡脚则效果更佳。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如年老体虚,手臂~~
活动不便者也可由别人帮助搓肾。
除了擦胸和搓肾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配合做揉腹、搓脚、擦脊柱等其他部位的按摩,时间可自由掌握,强度以不感觉疲劳为度。按摩时均应以摩摩膏或玄参沐浴液为按摩介质,不但可以保护皮肤,更能通过按摩和双手热敷促进中药营养成分的吸收,从而能够更好的达到调节脏腑平衡、维护身心健康的理想效果。
四、秋季饮食平衡调养:
(一)普通饮食平衡调养法:
秋季的饮食调养,要贯彻“秋冬养阴”的基本原则,宜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芝麻、黄豆、梨、甘蔗、葡萄、香蕉、藕、菠菜等,以防秋燥伤阴。
1、银耳:又称白木耳,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其味甘,性平,入肺经、胃经。具有益气和血、滋阴润燥等营养作用。银耳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扶正强壮的作用,是一种高级滋养补品,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肝糖。银耳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银耳中就含有6种之多。其对肺热咳嗽、肺燥干咳、阴虚火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内火旺盛、虚痨、癌症、月经不调、胃炎、大便秘结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因此,银耳堪称秋季养生的最佳食品。
2、芝麻:芝麻历来均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食品,其味甘,性平,入肝经、肾经。具有补肾益脑、养阴润燥等营养作用。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和磷等微量元素,尤以铁的含量最高。另外,芝麻中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常用于老年人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等症的调养。因此,秋季养阴润燥宜多吃芝麻。
3、黄豆:被称为豆中之王,其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营养作用。黄豆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优于动物蛋白。医学研究证明,黄豆对于预防小儿佝偻病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很有益处。黄豆在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在秋季食用则具有良好的养阴润燥作用。
4、梨:有“百果之宗”的美誉,其性寒,味甘、微酸,入肺经、胃经。具有生津润燥、养阴润肺、清热化痰的营养作用。对肺热咳嗽、老年咳嗽、支气管炎、咳嗽痰稠或无痰、肠燥便秘、咽喉发痒干疼、眼赤肿痛、消化不良及麻疹等病症均有较好的调养作用。秋季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脾胃虚寒者不宜过多食用。
5、甘蔗:其味甘、涩,性平。具有和胃止呕、清热解毒等营养作用。对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口干舌燥、口渴心烦、便秘、反胃、干呕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甘蔗堪称是秋季养阴生津的最佳食品。
6、葡萄:其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其味甘酸、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作用。常用于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浮肿、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食疗调养。葡萄能滋阴除烦,对于烦热口渴者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良好的补益作用。葡萄制干后,其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但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7、香蕉:香蕉素有“智慧之果”的美誉,其味甘、性寒,入肺、大肠经。其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润肺通便等营养作用。香蕉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钾、镁、钙、铁等重要的矿物质。可用于温热病、口干烦躁、咽干喉痛、大便干燥、痔疮、大便带血、上消化道溃疡、饮酒过量、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的食疗调养。由于香蕉能润肺通便,秋季食用可防秋燥。因香蕉能解除忧郁,故欧洲人称其它为“快乐水果”。由于香蕉性寒凉,因此对于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者不宜多;由于其含钾量高,急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者慎食。
8、藕:味甘,性平,入心经、脾经、胃经。具有除烦开胃、益脾补心、养血补益、生肌、止泻等营养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高热、高血压、肝病、吐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的食疗调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适用于)热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
9、红薯:又称甘薯、红苕、番薯等,其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补虚、补脾胃、养心神、滋肾阴、消疮肿、通便等多种营养作用。对痢疾、湿热、黄疸症、遗精、淋毒、血虚、月经失调、酒积热泻、小儿疳积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薯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可以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另外它的钾、钙、镁含量都比较高,特别适合慢***人食用。秋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红薯自然也是人们秋季食疗养生的最佳选择。
10、菠菜:其性凉,味甘辛,入肠、胃经。具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等营养作用。对于高血压、头痛、目眩、风火赤眼、糖尿病、胃肠功能失调、呼吸道、肺部疾病、便秘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菠菜含有大量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具有延缓衰老、防止记忆力衰退、预防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多种食疗作用。另外,菠菜所含的酶能促进胃和胰腺的消化液分泌,具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三、做好冬季养生,能更好防病,更能延长寿命
提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进行 养生 ,在我国已经有着深远的 历史 记载,中医巨著《黄帝内经》中这样写道:“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思就是说:处于高寒之地的人们寿命相对较长,而处于气候炎热地带的人们寿命则相对较短。
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确实如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一样,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人们,其寿命要比长期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平均要高出10-30岁左右。与此同时,在自然界中的动物们也有类似的情况:海龟被证实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之一,蛇类等冷血动物的寿命也很长,而体温偏高的鸡的寿命相对而言就显得非常之短了。
为何冬季更适合 养生
中医方面认为,在冬季时节,天气寒冷,人体的温度也随之降低,并且细胞代谢缓慢,身体的衰老也在减缓,此时,进行 养生 的身体护理,不但可以帮助人体平稳过冬,也更有利于在春夏时节所损耗的身体元气进补回来。
冬季也是一个万物休憩的季节,人体在此时也是相对慵懒的,但人的胃口却会因为季节的寒冷而有所增加,相比于夏季出汗较多、营养流失较多,冬季的人体能够更多的吸收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储存到身体里让人的体质更加的 健康 。
冬季 养生 能够预防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的北风寒冷刺骨,人体的呼吸道很容易受天气的刺激而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并且出现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肺部的感染和发炎等,冬季做好 养生 保暖工作,对于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是很有帮助的。
2,消化系统的疾病
冬季早晚温差较大,人的肠胃可能会由于受不了气温的变化而受凉或者是吃了比较寒、凉的食物,导致出现胃部受刺激而引发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最好是主要胃部的防寒保暖工作,不吃刺激、寒凉的食物,帮助胃部温暖过冬。
3,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冬季是最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季节,尤其是对于一些抵抗力较弱、血管老化的中老年人而言更加的危险,因此冬季要增加保暖防寒工作、增强 体育 锻炼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力。
四类人一定要做好冬季 养生 工作
1,压力大的人
生活和工作中,压力较大的人时常会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同时会伴随手心、足心发汗、心烦意乱、口舌生疮的症状,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上火”,冬季 养生 则可以帮助降体温、涵养“阴”。
2,脑力工作者
研究证实,大脑是人体最怕热的部位之一,而脑力工作者的大脑时常进行各种“头脑风暴”,导致脑部温度升高、细胞代谢加速,而低温季节有助于大脑清醒,并降低由于高温对脑部的损耗。
3,女性
女性的保健之道主要是“护阴”,而“阴”包含了女性身体所有的液体物质:唾液、血液、消化液、眼泪、阴道分泌物等等,低温的季节可以使得女性体内之“阴”免于高温损伤而更加的温和。
4,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由于身体逐步衰老、器官的能动性下降以及体质的特殊性,在冬季尤其要好好的给身体做好养护工作,但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则需要特别的调理。
冬季 养生 做到“三藏”
一,藏阳
1,护肾阳
中医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说人的头部是所有身体阳经汇聚的地方,给头部多注意保暖也可以帮助肾部的阳气很好的保留不损伤。
2,晒太阳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背部是阳、腹部为阴,因此给身体多晒太阳,尤其是背部在冬季要多晒,这样可以起到给身体壮阳气、通经络的作用。
3,饮食之养
小雪节气之后要以清淡、温热的饮食为主,如食用羊肉汤、 养生 火锅等可以帮助身体增加热量;每天可以炖食冰糖雪梨帮助缓解冬季口干的现象;另外,冬吃萝卜也是我国的饮食习俗,白萝卜可以起到益气健脾、清热利尿、预防感冒等作用。水果可以选择柑橘等VC丰富的热性水果来食用。
4,药材之养
古语有言“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季是进补各种膏方的最佳时节,因为此时人体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率都是最高的,中老年人或者是体虚的人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一些性质温和的中药,如阿胶、人参、鹿茸等,也可以适当饮用 养生 酒来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
二,藏精
《黄帝内经》指出:肾主蛰、封藏之本,也就是说肾的功能主要是藏精纳气,而冬季尤其注意要封藏肾精。
中医理论中提到,从经络的循环上来看,足三阴经(脾经、肝经、肾经)都是经过足内侧的,而踮起脚尖则可以起到疏通三阴经的作用,使得气上行而帮助肾功能得到改善。
三,藏神
1,早睡晚起
研究证明,在冬季人们晚上的睡眠会比其他季节要来的多一些,早睡可以帮助养足阳气,晚起可以养足阴气,这样就保证了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睡前可以饮一杯热牛奶并用温水泡脚,配合按摩脚部涌泉穴、三阴交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2,心神安宁
冬季逐渐寒冷之后对于人的心情影响也是很大的,建议多做运动缓解心情的压力,可以做八段锦、打太极等 养生 运动,帮助心态趋于平静,也可以做搅动舌头、扣动牙齿、转动眼球等传统通经运动帮助身体增加活性、延缓衰老等。
温馨提醒:许多中老年人习惯早起去晨练,但是在冬季时间上就要有所注意,记住“三不宜”:不宜过早、不宜雪天和不宜雾天,最好改为日出后或者下午进行为好。
写在最后: 养生 于每个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身体更加的 健康 有活力,并最终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而 养生 的过程又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生活与生命的质量。所以 养生 也可以看做是人们对 健康 、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积极管理态度。
关于冬季健康的问题,通过《在因人养生中老年人的保健养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做好冬季养生,能更好防病,更能延长寿命》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冬季健康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