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辛亥革命历史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历史必知100事(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和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
  • 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辛亥革命的资料
  • 一、中国历史必知100事(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

    #头条创作挑战赛#

    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

    1912年9月3日,孙中山曾在演说中说道:“中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点出了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百姓是没有国民意识的,他们只知道要跪皇帝,只会称自己是“大清的子民”。而在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国才真正有了自己是“中国人”的概念。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以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为目标的全国性民主革命。关于这场革命的定义,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广义的定义,认为辛亥革命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一直到清政府彻底被推翻,其间进行的一系列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的革命运动,统称为辛亥革命。第二种是狭义的定义,认为辛亥革命单指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稿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在主权和领土上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丧失了政治独立地位。而随着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等救亡图存的运动都宣告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开始为中国政治寻找新的出路。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次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接着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签署了以日本为假想敌的《中俄密约》,导致日本政府开始出现了恐慌,开始扶持中国内部的反清势力,戊戌变法失败后,日本政府开始支持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从这段时间开始,孙中山把革命党的活动基地设在了日本。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同年8月,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并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像

    直至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认为以其国力不足以独霸中国。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同时遏制其他列强在华吞食过多利益,日本改变了对待清政府与革命党的态度,不再支持孙中山革命活动,取消了对孙中山长达十几年的政治庇护,查封了同盟会会刊《民报》。为了避免革命,安抚和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面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应对。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使得人们对君主立宪信心大增。然而在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的内阁官制中,皇室依然把持大权:“黜陟百司,系皇上大权,议员不得妄加干涉。”结果立宪派也看清了清政府的真面目,开始转向革命阵营。在这样的背景下,辛亥革命逐渐孕育成功,一共分为五个阶段: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北相持、南北议和,清帝退位袁世凯上台。一,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彻底看到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为辛亥革命打响了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总指挥蒋翊武,参谋长孙武等人在湖北武昌起义,掌控武汉三镇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辛亥革命剧照

    三,南北相持。1911年10月14日,武昌起义后第四天,清廷下诏起复袁世凯。1911年10月18日起,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展开了10余天的“汉口争夺战”。1911年11月1日,袁世凯自安阳抵达湖北萧家港,正式出山。11月9日,袁世凯派赴武昌的“招安使”刘承恩、蔡廷干到达武昌谈判,对此革命的内部黎元洪等人开始表态有意愿让袁世凯作为新中国的大总统。革命党和清政府进入了南北相持阶段。11月22日,孙中山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四,南北合议。1911年12月2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计有候选资格者3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文得16票,黄兴得1票,选举结果揭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五,清帝退位袁世凯上台。同时,袁世凯一面与革命党谈判,一面联合段祺瑞等北洋将领逼迫清朝皇室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晨,六岁的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次日,孙中山主动提出辞呈,并按照约定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告一段落。辛亥革命作为一场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民主革命,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辛亥革命之后,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后来袁世凯、张勋等人先后再次复辟帝制时,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都自发地坚决反抗。其次,辛亥革命使人们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随着帝制的终结,中国几千年“三纲五常”封建思想也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开始审视自己,追求民权,不再相信“君权神授”,而是开始真正有了自己作为“中国人”来审视。而且,孙中山等人在传播民主思想的同时,还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得到了传播,特别是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共和政体和自然科学。他们通过宣传天赋人权的学说,充分让人们理解人权的意义和“自由、平等”的涵义。

    纪念辛亥革命的浮雕

    再次,辛亥革命除旧创新,让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使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可能,为后来中国通向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不仅为后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到来创造了先声,而且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环境,打开了大门。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思想基础。最后,辛亥革命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就开始被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沉重打压,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再也找不到能够完全控制中国社会的统治工具,中国社会中的民主革命势力,力图自己寻找中国发展的道路,所以,辛亥革命可说是为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打响了第一枪。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就曾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一、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1911年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三、辛亥革命的资料

    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的问题,通过《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的资料》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辛亥革命历史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辛亥革命历史(4)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