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讷言敏行,说话做事的最高境界

讷言敏行,说话做事的最高境界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讷言敏行,说话做事的最高境界和抱朴守拙,讷言敏行是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讷言敏行,说话做事的最高境界
  • 抱朴守拙,讷言敏行是什么意思?
  • 讷言敏行成语出自哪里
  • 敏行讷言的意思是什么
  • 一、讷言敏行,说话做事的最高境界

    在注重德性标格的中华文化中,孔子和老子虽有大相异趣的人生观、处世观,但却共同持有“讷言”的主张。“讷言”成了两位大师思想理念的一个交汇点,灌注着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孔子“讷言而敏行”的理念更是流传千年,引导了中华民族的心性塑造。

    01“讷言”以寡失

    言与行是人主体活动的两种方式,孔子着眼于人格塑造,提出“有言者不必有德”,并认为考察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即是说,言语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德性,人格的实现在行不在言。他据此提出:“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讱、讷,均为言语迟钝之意。“讷言”,就是主张言语要迟钝、简约,说话越少越好。据说孔子在家乡行走,就常常是这般恭顺温和、不善言辞的“讷言”形貌。

    为什么要“讷言”呢?因为孔子发现:“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同时,“以约失之者鲜矣”。一味逞口舌之利常招人讨厌,而约束自己、言语简约的人普遍行为合规、过失较少。既然放言易、力行难,人格塑造的重点又不在言,孔子自然要提倡“讷言”。

    《诗·大雅·抑》中有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的斑点可以磨掉,而说出口的错误无法挽回,这是强调慎言以避免失言。孔子门徒南容对这几行诗句极感兴趣,反复诵读,孔子以此认为南容大可造就,就把侄女嫁给了他,可见孔子对“讷言”的看重以及他倡导“讷言”的原因。

    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认为说话多常会陷入困境,不如守静勿言,做到“大辩若讷”,这与孔子的认识极为相近。

    02“讷言”以成信

    孔子提出“讷言”,同时也有成就信用的道德考量。他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一个人言语过多,就会有不能兑现之言,反而丧失了信用,是“巧言乱德”或自取耻辱;要想成就做人的诚信,还是少说话、不空言为好。

    孔子曾对学生说:“予欲无言”,表示他准备不再说话了。老师不说话怎么教育学生呢?孔子解释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什么话都不说,但春夏秋冬依次更替,没有紊乱和差失,这才是一种高度的诚信品格。孔子一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甘美悦人之言,喜狎悦人之色,很少出于仁德之人。相反,“敏于事而慎于言”,才是接近德性的正道。

    “轻诺必寡信”,这是老子的主张。他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他认为巧辩和饰美伤害言语的真实和诚信,这与孔子的理念异曲同工。

    03“讷言”以多思

    孔子的“讷言”也体现着主体的谦逊、勤学和深思,他把“讷言”视作智识积累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孔子平时处事“温良恭俭让”,这种谦逊恭让就包含多闻以求学思之意。他曾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主张遇事多听多看,保留疑问,弄清问题,再将有把握的部分说出来,“讷言”在此是多思多问的环节。孔子曾自豪于自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其中的“默识”,即是遇事“不言而存诸心”或“不言而心解”之意,体现为勤学多思的过程。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他认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和思考最为紧迫,而言语表达则在其后。孔子坚持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以此解决疑问,提升智识,这样才能具备更多说话的资格。

    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机灵敏锐,长于言谈,颜回木讷如愚,好学善思,所谓“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当着子贡的面评价说,你子贡的确是赶不上颜回。在孔子看来,讷言多思自然优于善言少思。

    老子也从人智识高低的角度论“讷言”,他把“讷言”直接视为智慧的体现,曾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认为深沉的智慧与高谈阔论的口才不会同时具备,因而主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实是主张以不言和愚钝而免于流俗,坚守自己内在的智识,所谓大智若愚是也。

    04“讷言”求时中

    孔子的“讷言”并非要求人不说话,他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话还是要说的,但不能随便地说出来。他提出:“讷言”必须讲求“时”和“中”。

    孔子欣赏公叔文子“时然后言”的说话风格,即看准时机,在该说的时候才说,在该说的时候就说。他提到如下情况:“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在该说的时候不说,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在不该说的时候却说,就是失言,关键是要靠智识认准说话的时机与对象。孔子还提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与人交往,对方没说到就抢先说,是急躁;对方说到了还不说,是隐瞒;不看对方脸色就贸然说,是“眼瞎”,这三种过失都是因为没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所以,讲求“时”是“讷言”的重要原则。

    同时,说话也不能夸夸其谈,徒逞口舌之能,而必须切中要害。学生闵子骞对鲁国的一项工程提出意见,孔子对其大加赞赏:“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老子推崇“善言无瑕谪”,这种无过失的“善言”服从于所谓“不言而善应”的天道,也合于“以其言下之”的谦卑方式,他甚至认为(军事活动中)“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他的“善言”更多考虑的是处世方式。

    05“讷言”而“敏行”

    言与行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两个维度,也是其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方式。如何掌控这两种方式,把握两个维度间的张力,关乎人格品性的塑定。

    老子主张“言有宗,事有君”,他坚守“无为”的行为方式,追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境界,这使他的“讷言”更彻底、更深沉。与此不同,孔子则以“敏行”辅助“讷言”,使生命活动的两种方式相协调相补充。

    孔子特别看重人的行为,他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认为把要说的事先做出来才好,据此提出了“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思想。这里的敏,指迅疾,敏捷。因为言易行难,做事情主要靠行,所以他主张言从迟而行求疾。

    根据“敏则有功”的理念,孔子认为敏行是成就功业和完成人格的根据。他同时也认为,人的许多思想和理念应当用行动来表达,行动可以是最好的语言。比如做官的学生仲弓请教怎样才能举荐贤才,孔子回答:“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把身边的贤才推举起来,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一种思想态度,远处的贤才,别人也就不会埋没。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只要有能力,行动就能证明自己,用不着担心别人不了解。由此可见,他坚信行为是最好的语言。

    《易传》提出“天行健”,认定天通过四时运行和生成百物的“行”来成就功德,其无言而行、以行为言,正是“讷言而敏行”的理想典范。这一思想把孔子的“讷言”主张定格化,使讷言敏行、自强不息成为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文化人格。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一诺千金,赞赏快马加鞭、老牛奋蹄,就是看重言语的稀贵和行为的捷健,“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言无实人格当然成为人们世代嘲笑的对象。改革开放初期的“不争论”、快步疾走,就是讷言敏行风格在新时期的践行。新一届中央领导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认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提倡“蹄疾而步稳”“做不到的不要写”“干一寸胜过说一尺”,这些主张无不映照着讷言而敏行的思想智慧。

    古希腊思想家推崇辩证法,提倡在论辩和互相诘难中发现真理,由此引导出西方善于表达的外向型人格。中国先哲则主张“讷言”,引导着内敛型的民族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低沉,鄙视张扬,它从来“不患人之不己知”,因为它是这样的实在、敦厚、深沉。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作者冯立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抱朴守拙,讷言敏行是什么意思?

    抱朴守拙的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讷言敏行的意思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总之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谭》;讷言敏行则出自于《论语·里仁》。

    扩展资料:

    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讷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

    话是不能随便说的,话说多了肯定会有失言的时候,因此要做到当说话时就说,不该说时永远也不说。我们提倡的是说话要说得滴水不漏,恰到好处,少说废话,套话,但也不能谨慎到不说话。行动敏捷是说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快速承诺,不要只是玩玩嘴皮子,要多干实事。

    对于一个小足世道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其实,人的阅历一多,无法不变得事故圆滑,社会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们之间的思想情感总难免磕碰,终会使人锋藏角秃,城府日深。难得明白,更难得糊涂;难得老成,更难得纯朴;难得谨慎,更难得疏狂。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当面临重要的难逢的机会,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态,又通常束缚了人的手脚。其实,真正的朴拙,仍然根本在于一种责任的承负,对社会负责,为大多数人造福,关键时刻,仍需当仁不让。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二、讷言敏行成语出自哪里

    讷言敏行成语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为夫子说:“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原来对此条的解释不能体现本词条的精髓,真正的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总之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
    把财物看得轻些,把情义道德放得重些;少说空话,做事要快要实;对自己要节俭,对别人要舍得;自己做人要态度恭敬,对别人的不恭敬要宽恕。
    “轻财重义,讷言敏行,俭己厚人,恭己恕人”这16个字是阎锡山教子有方,送给他儿子的,使其能做到“知行合一”。
    常言道:“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慎言并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告诉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
    子曰:“志有之,‘言以忠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慎辞哉。”意思是说,古书上曾记载:言论是用来表达志节的,文法修辞是用来表达言论的。假如不发言论,谁又能知道他的志节呢?假如言论没有文辞的修饰辅助,又怎么可能久远流传呢?可见言辞必须谨慎。
    话是不能随便说的,话说多了肯定会有失言的时候,因此要做到当说话时就说,不该说时永远也不说。这对我们平常的言行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说话谨慎,才能不至于把话说绝,给自己不留一点余地。我们提倡的是说话要说得滴水不漏,恰到好处,少说废话,套话,但也不能谨慎到不说话。行动敏捷是说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快速承诺,不要只是玩玩嘴皮子,要多干实事。总之,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少说多做,绝对是至理名言。

    三、敏行讷言的意思是什么

    正确的是“讷言敏行”,意思是: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出自于《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近义词:谨言慎行。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说话办事。
    造句:
    1、讷言敏行:老王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我很信任他。
    2、他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
    3、虚怀若谷、讷言敏行是他们共同的属性,而那些轻狂的人如稗子一般,急着去炫耀自己,不懂谨言慎行,更不知天高地厚。
    4、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
    5、讷言敏行的他,是一个每周工作6天、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勤奋的首相,而且每天早晨开工前还要在跑步机上跑一个小时。

    关于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问题,通过《讷言敏行成语出自哪里》、《敏行讷言的意思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讷言敏行,说话做事的最高境界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讷言敏行,说话做事的最高境界和抱朴守拙,讷言敏行是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