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流血的仕途》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毁了秦国,这是为何?

《流血的仕途》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毁了秦国,这是为何?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流血的仕途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流血的仕途》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毁了秦国,这是为何?和李斯当年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流血的仕途》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毁了秦国,这是为何?
  • 李斯当年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
  • 秦朝统一了六国,为什么几十年后这么快又灭亡了?
  • 《流血的仕途...》内容是以什么题材叙述的?
  • 一、《流血的仕途》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毁了秦国,这是为何?

    关于李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大多呈现两个极端:

    有人说他智力超群,懂得分辨时局,最终辅佐嬴政统一六国,成为了丞相。也有人说他,勾结赵高,拥立胡亥,杀了扶苏,最后导致了秦的灭亡。

    那么,李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流血的仕途》。

    公元前254年,李斯第一次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此时的李斯,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务员,在楚国上蔡郡里做看守粮仓的小文书,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班溜号,带着自家的土狗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去上蔡东门的野外,追逐狡兔。

    上蔡郡是一个小城,李斯生于斯,长于斯,并认为自己会和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一样,死于斯。

    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李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房子虽不大,但也够一家人居住,薪俸虽不高,但也衣食无忧。

    李斯本来很满意自己如今的生活,直至去了一次公共厕所。

    李斯是个有洁癖的人,所以,他几乎从不在吏舍的公共厕所方便,

    这天,他忽然内急地厉害,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进到公共厕所清空肚腹,谁曾想,李斯在这里开始反省起自己的人生。

    李斯在如厕时,突然看到了几只惊惶逃窜的老鼠,这让他想起自己所管粮仓里的老鼠。

    他悲叹厕所的老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又谈起粮仓老鼠却可以“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李斯开始思考:同样是老鼠,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呢?

    为了探讨答案,李斯做了实验,把厕鼠和仓鼠换到了彼此的领地,结果发现,厕鼠和仓鼠随着环境的改变,拥有了与之前相反的习惯。

    这让李斯不禁百感交集,说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通过这次实验,李斯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鼠在所居,人固择地。”

    他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表示疑惑,并且质问起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至今活了二十有余,到底都活了些什么?庸庸碌碌地一生,悄无声息地死去,难道自己这样死去?”

    李斯突然一阵战栗,趴在地上,干呕起来。

    自此后,李斯下定决心,离开上蔡郡这个小城,去到外面的世界,他愧疚地看向自己的妻儿,眼含热泪,却又带着必胜的决心,背上了包袱,夺门而去

    第一次出远门的李斯,心里忐忑不安,但他已经无法回头,继续往前走去。大半个月后,李斯到了兰陵。兰陵的繁华,远非上蔡郡所比。

    李斯走在大街上,总会被兰陵市民瞥上一眼,那眼神仿佛在嘲笑他是个乡下人,李斯心有不服,却也暗下决心,自己终将站在一个他们无法企及的地方。

    之后,李斯就开始打听荀卿的住处,那荀卿是一代学术宗师,兰陵城的荣耀,问谁谁知道,

    所以当李斯问的时候,有好几个好心人拉着李斯这个外地人,直接去到了荀卿家的门口

    刚进门,李斯就要考试,可惜,李斯不是个考试型的学生,考得并不理想,所以级别并不高,因此,教他书的并不是荀卿本人。

    李斯对此有些郁结,几次都想回家,可心里又憋火,便一直呆了下去,直至荀卿给全部学生上课,李斯逮住了机会,就在课上和荀卿抬杠。

    这一抬杠,李斯神清气爽,准备收拾包袱回家,谁知,荀卿非但没有赶他,反倒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这一聊,就聊上瘾了,甚至觉得日后能继承他衣钵的,非李斯不可

    一晃四年过去,李斯学业大成,准备足堪游说诸国,安国定邦,便向荀卿请辞,刚准备出门,就遇到了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的人,这个人名叫韩非。

    这下,李斯又不走了,开始和韩非攀谈起来。

    很快,俩人便“情投意合”,成为了一对死党,居则同室,出则同车。李斯也在韩非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过了三年,李斯觉得追求名利的时机已经成熟,得时无怠,利在急行,李斯离开了兰陵

    这次,荀卿老先生没再挽留,他知道,此时的李斯不再是七年前的那个李斯,心里早已向往着天下,而天下也在等待着他。李斯走的时候,

    荀卿问他:“汝欲何往?”

    李斯说道“西说秦王。”

    李斯为何要去秦国?当时,六国皆弱,秦国独强,有点才学的人都会去弱国,谋个部级干部一般的职位,都想着宁为鸡头,不为牛尾

    然李斯不这么想,他要做,就要做强国的鸡头。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了咸阳,而他的目标锁定在了相国吕身上。相国吕,即是封爵文信侯,被新登基的秦王嬴政尊称为“仲父”的秦相吕不韦。

    刚来到咸阳,李斯便信心爆棚地来到了相国府,他的想法很天真,以为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一到相府,就会被吕不韦看中,奉为上宾

    结果,他连门都进不去,看门的武士看着李斯不像是什么得罪不起的人物,直接用拳头,把想要进相府的李斯打个半死。

    软弱无力的李斯只好守在相国门口,等待时机。结果等待相国的不止他一个,都在他身边哀怨起来

    原来,相国并没那么好见,蹲在相国门口的人,有的甚至等待了四年之久,都未能见到相国。

    李斯突然有些迷惘,难道自己也要和他们一样,把时间用来等待吗?没过多久,李斯便再次扬起了士气。

    只是,他的身体,需要静养,他只能先行回到小酒馆里养病。正当李斯因为治病,花光所有的钱,哪里都去不了的时候,他遇到了郑国。

    郑国这次来,就是为了见相国,因为是旧识,再加上此来咸阳是为献策,所以他可以让李斯假装成自己的仆从一同进入相府

    好运来得有些突然,但也因为能见相国,而高兴起来。

    说起吕不韦这人,就要说起他的权势之路,吕不韦曾是个商人,倒买倒卖,挣了不少的钱,做生意需要到处跑,

    这天就跑到了邯郸,碰到了嬴异人,异人虽说是个秦国王孙,但因为命苦被当做人质抵押到了赵国。

    知道了异人的苦命,吕不韦像是押宝一般,和异人交好起来,直接给异人了五百金,让异人拿着钱改善生活,结交宾客,攒点名气。

    而后,又给了异人五百金,搜罗了天下的奇物,送去了咸阳,用异人的名义,献给了华阳夫人

    当时,秦国为昭王在位,异人的父亲安国君是太子,这人有很多老婆,其中最为宠爱的就是华阳夫人。

    但华阳夫人无子,这就给了吕不韦把异人推到安国军面前的机会。吕不韦床事功夫了得,弄得女人无一不倾慕于他,所以,对付华阳夫人,自然是绰绰有余。

    之后,华阳夫人就在太子安国军面前吹枕边风,大赞“子异人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说明了自己想要把异人当自己儿子的想法,安国军自然答应了华阳夫人。

    吕不韦从咸阳凯旋归来,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异人自然也应邀出席了

    酒至半酣,吕不韦手一拍,把美人都叫了上来,异人正当壮年,看上了在妙龄少女脱颖而出的赵姬。之后,就向吕不韦讨要。

    此时的异人地位已然不同,他想要的东西,吕不韦不能不给,可赵姬却是吕不韦最为宠爱的女人,两人正是难舍难分之时,异人的要求无异于与虎谋皮。

    不过,权力还是战胜了美人,半夜,吕不韦便敲开了异人的门,把赵姬亲自送了去

    再之后,赵姬就因异人的日夜宠幸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产下了男婴,异人为之取名嬴政,并将赵姬立为夫人

    被抢了美人的吕不韦心中自然屈辱,但为了之后的权贵,不得不对异人笑脸相迎。

    嬴政三岁那年,异人的爷爷,秦昭王,大举进攻赵国,数十万秦军直杀到邯郸城下,赵王惶恐不已,便想要杀了异人报复秦国

    幸而吕不韦交友广泛,提前知晓消息,带着异人逃了出去,但因时间紧迫,吕不韦顾不得赵姬和嬴政,直接出了城,进了秦营。之后,就被秦军送到了咸阳。

    异人一到咸阳,吕不韦就让异人身着楚国服饰,以讨楚人华阳夫人的欢心,

    这招果然奏效,华阳夫人见到异人相貌俊俏,穿着她古国的服饰,心情大悦,将其改名为子楚,以示恩宠,这下,异人在秦国王室中的地位便建立了起来。

    与此同时,被异人和吕不韦抛弃的赵姬和嬴政,却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直至,秦赵关系缓和,赵姬和嬴政的境况才慢慢好转。

    本以为,异人会很快来接他们,可他们等了六年之久,到了嬴政九岁之时,才回到了秦国。

    因为那时,在位56年的昭王终于死去,异人的父亲终于当上了秦王,异人自然成了太子,

    知道异人成了秦国的接班人,为了和未来的秦王搞好关系,赵国也乐得作个顺水人情,将赵姬和嬴政送归秦国。

    安国君刚刚举办完即位大典,两天后,就突然呜呼了,异人继位,尊称华阳夫人成了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吕不韦则一步登天,成了秦国丞相。

    说完吕不韦,还得回到李斯身上,这一日,李斯装扮成郑国的仆人,一同来到了相府

    刚开始,郑国让他在外等着,过了一会儿,就让李斯进到了吕不韦的寝宫。李斯的态度有些狂妄,似乎是故意为之。

    两人四目相投,像是互相打量着对方,就这样,寝宫内四下安静,只等有人说话打破此时的宁静,吕不韦终是没忍住,冷冷地开口了。

    李斯见状,内心愉悦不已,把自己昨天练习的话,全部说了出来。并提出了三千士人合力著书的建议,扬言此书即成,遗泽后世,历经百年,相国之名也必高垂不休

    吕不韦被李斯煽动,坐立不安,豪情万丈。在商讨中,不自然地就答应了李斯的建议,并为书取名《吕氏春秋》。

    之后,吕不韦大悦,对李斯颇有相见恨晚之意。把李斯奉为上客。

    谁知,李斯刚一坐下,便让吕不韦取那八武士的人头,吕不韦虽觉不妥,但也不想埋没人才,便答应了李斯,斩了那八武士的头颅。

    从那以后,李斯便天天在相府闲着,时间一天天逝去,吕不韦却什么也不让他做,只是偶尔邀他闲坐。

    刚开始,李斯不明其意,摸清太后和吕不韦的关系后,便也明白了。太后,也就是嬴政的生母,原是吕不韦的舞姬,后又转送给了异人。

    异人在世之时,吕不韦就与赵姬藕断丝连,如今异人死了,秦王嬴政年纪还小,赵姬成了太后,拥有着不受监督的权力,与吕不韦之间的男女关系便越来越肆无忌惮。

    当年,赵姬是个舞姬,需要讨吕不韦欢心,但如今,今非昔比,吕不韦要讨太后欢心,

    可是三十四岁的太后,欲望越来越大,已经四十六的吕不韦早已没了年轻时的风采,和太后之间的男女之事总有些力不从心。

    李斯明白吕不韦的苦衷,但他并不能直接为吕不韦排忧解难。直至看到嫪毐的阳物

    这天,李斯照例在相国漫无目的游荡,突然看到下等士人的行舍,看到了一群人围着一个俊秀的青年,

    听他们说的话,这个俊秀青年自打来到相府,便一次澡堂没去过,因此,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嫪毐是个阉人。

    为了证明他们的猜想,便脱下了嫪毐的裤子,之后,就看到了嫪毐的阳物之巨。

    李斯见状,立马有了想法,把嫪毐从下等士人手中救了出来。并带他去见了吕不韦。不久后,吕不韦就让李斯想办法,把嫪毐送到太后房中去。

    李斯可不想招来祸事,假意自己没这能耐,向吕不韦推荐了甘罗。甘罗确实做得周密,让所有人相信嫪毐是个阉人,悄无声息地送入了太后的帐房。

    太后早已对嫪毐有所了解,又看到嫪毐长得俊美无比,很快就对嫪毐倍加宠幸。

    谁知,嫪毐仗着太后的宠幸,开始和吕不韦一样,招纳贤士,拉拢官员,已然不将吕不韦看在眼里

    嫪毐得势后,便向李斯伸出了邀请,在他的心里,李斯是他的恩人,也是让他到达现在这个位置的制造者。

    但是李斯全然不为所动,拒绝了嫪毐的邀请。吕不韦见到李斯这般,也欣慰李斯的忠心。可他却总也不想给李斯职位。

    这天,吕不韦派人邀李斯闲谈,李斯以为吕不韦终于要授职于自己。带着兴奋的心情,踏进吕不韦的寝宫,没曾想,吕不韦却只让李斯做郎。

    郎是郎中令的下属,职位多达千人,是个很不起眼的官职,李斯心中大惊,但他必须忍,只能接下吕不韦的决定。

    可是,李斯的上司是一个名叫蔡泽的人。蔡泽是谁?他曾当过丞相,直接点说,吕不韦是挤掉了他,上地位。

    李斯当然知道吕不韦安的什么心思。表面上让他去做奸细,实则是让他受苦

    去到蔡泽手下后,李斯无一天不被蔡泽打压,李斯心怀怨气,却也无可奈何,直到一天看到嬴政的脸,李斯的壮志,才再次在心里掀起波涛来。

    突然间,李斯像是被一种强烈的激情所控制。

    开始擅闯宫殿,他想要见到秦王,如果今天他不敢去见秦王嬴政,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一剑将自己刺死,这样懦弱的李斯,不活也罢

    虽说擅闯宫殿,按律当烹,但他想只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说服秦王,如果结果还是死,他也认了。

    此时的李斯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彻底地豁了出去。

    李斯见到嬴政后,自知理亏,脱下全部衣服,以示自己并不是来刺杀,而是来陈词大秦社稷。

    嬴政见李斯的模样,便让他说了下去。李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出自己想要一心辅佐嬴政,并且相信嬴政的未来能够统一六国,成为王中王。

    李斯的话,全部都落在了嬴政的耳朵里,此时,嬴政才只有十六岁,他需要学习,需要指引。

    他的臣子因为他年幼,总上报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可如今李斯说他,与六国的王不同,与古往今来的王都不同,他是王上之王,万王之王

    这一刻,他忘了自己的孤独和忧伤,也忘了掣肘着他的吕不韦与嫪毐,他的心思已经开始了对未来的憧憬。

    嬴政早已忘了李斯擅闯宫殿的事情,第二天,就召见了李斯,商议如何制服六国之事

    李斯建议离间各国军臣之计,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李斯的建议让嬴政欣赏不已,命他做了长史,

    在此期间,李斯劝秦王派人用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以及离间六国军臣,收到了效果,以此李斯升了官位,被封之为客卿。

    而在李斯一心办理六国之事时,吕不韦和嫪毐的权力却越来越大

    本来,两方势力相当,各自制衡着对方,谁知嫪毐和太后生了两个孩子,为了保命,或者说为了权力,嫪毐起了反叛之心

    李斯早已知晓嫪毐假太监的事,但不知该如何和秦王报道,没过多久,秦王便听说了此事,向李斯倾诉,

    李斯假装不知,又向秦王建议,秦王实施下去,最后制止了嫪毐的反叛,并杀死了嫪毐所生的两个孩子,留了太后一命,但也禁锢了太后的自由。

    太后无人求助,最后又找到了吕不韦,她向吕不韦写了三份情真意切的信封,要求吕不韦来救她,

    吕不韦于心不忍,便让手下势力,上书秦王,可秦王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谁上书就杀死谁,最后死于为赵姬上书的,足足二十七人

    直至一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把太后回归咸阳,但是吕不韦在此之后被遣出京城,回到他的河南老家。

    回到河南的一年里,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地来问候吕不韦,吕不韦本以为自己还可以回到咸阳,

    谁知秦王害怕吕不韦反叛,逼迫着吕不韦迁到蜀地,吕不韦想到自己之后可能会一直受到逼迫,便喝下毒酒自杀而死。

    秦王嬴政处理好了秦国内政的问题,便开始了下定决心统一六国,李斯依旧建议“先灭韩国”,韩国心生恐惧,害怕被灭掉。

    早早地派水工郑国到秦国修建水渠,以此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

    嫪毐和吕不韦死后,权力都回到了宗室的手里,他们本就不喜宾客,郑国的暴露更让他们议论纷纷,他们开始上书,驱逐一切从各国来到秦国的来客们。

    而被驱逐的人里,最首要的就是身为客卿的李斯。

    李斯自知无可奈何,只能带着妻儿回家,谁知刚出城,就被拦下,看着坐在被驱逐城外的人,李斯思前想后,写下了《谏逐客书》

    李斯的一辈子都在揣摩秦王,所以他有着足够大的信心去赌秦王收回逐客令。

    幸而秦王是个明辨是非之人,果断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升了李斯的官职,封为廷尉。

    复职后的第一件事,李斯便想着救郑国,虽说郑国证据确凿,但李斯深信郑国的水渠在未来将会为秦国带来更高的价值

    于是,他拼死为郑国,说服在职的所有官员,宗室的人本就对李斯不满,几番抵挡李斯的建议,但在李斯列举水渠之利后,秦王很快就知道了其中的利害,赦免了郑国的罪过,

    而郑国继续修建水渠,也的确为秦国做出了奉献。

    嬴政十五年,秦国正式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这第一站就是韩国,紧接着就是让秦王曾感受到羞辱的赵国,随之就是灭魏伐楚。

    至此,战争已经花费了十年。嬴政二十五年,秦国再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兴兵,灭了燕代。

    嬴政二十六年,秦国大军从燕南攻齐,最终灭了齐国。齐国既灭,天下一统,时为公元前221年。

    自此后,嬴政自号“皇帝”,废除了流传已久的谥法制度。在嬴政看来,皇帝就该走自己的路,而且还不许任何人说。

    秦朝建立之初,秦王就在李斯的建议下,废了分封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在这样的改革下,他的每一项举动都被后人称之为创举。

    而李斯也在公元前213年,成为了丞相。此时的他,早已成了六十四岁的老翁,想当年,他曾默默地对自己许下誓言:出仕不为丞相,此生虚度。

    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誓言,就在这一年,他终于抵达仕途之巅,成为大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成为除嬴政之外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李斯的结局并不完美,他死在了赵高的手里,也许是因为他老了,脑子不如以前灵光,竟错误地判断了赵高这个人。

    他曾以为自己可以像辅佐嬴政那般,让胡亥进入正轨,

    但他忽略了,一个聪明的臣子能够得到重用,还需要一个聪明的君王欣赏于他。

    而让他犯错的原因,还是因为他那到老都想把握的权力,他的私欲造成了他的后果,他的才智也在胡亥面前,成为了一滩没用的沙粒。

    一、李斯当年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

    李斯年轻时曾刻苦钻研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以其过人的谋虑和智慧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同时对中国汉字和货币的统一,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李斯又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妒贤嫉能,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同学韩非;并伙同赵高篡改了始皇的遗嘱,扶二世继位,最终逃不了被腰斩的命运。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字通古,年轻时曾经做过郡小吏,当时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了处于不同环境的两只老鼠命运反差是如此巨大,“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两只老鼠的不同命运给了李斯很大的启发,他感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他有了强烈改变自己所处环境的愿望,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仓中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离家跟随当时的名家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等到学有所成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的祖国楚国不足以成就自己平生所学,而当时的秦国有并吞天下的趋势,于是他决定西入秦国。

    到了秦国之后,李斯先委曲求全做了丞相吕不韦的舍人,后被任命为郎,也正因如此,他才有了面见秦王的机会。伴随着秦国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实力,李斯也逐步赢得了秦王的信任,进入了秦国的决策层,实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愿望。

    秦王统一六国后,李斯被任命为丞相。这时候的李斯是真正实现了年轻时期的愿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达到了权力的顶峰。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全部娶秦国公主为妻,女儿全部嫁给秦国公子。儿子李由告归咸阳的时候,“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这样无比显赫的荣耀并没有冲昏李斯的头脑,他感叹自己“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这时候的李斯如果放下权力的话,一切还来得及,但是李斯并没有这样做。公元前209年,始皇在巡游时病死在沙丘,临死前立长子扶苏为太子。公子胡亥与宦官赵高密谋篡改诏书,自立为帝,赵高向胡亥建议此事“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

    刚开始李斯还严词拒绝了赵高的阴谋,但当赵高以权力和相位相威胁的时候,李斯被击中了命门,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其毕生追求的就是这两样东西,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舍弃的。李斯仰天长叹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参与了矫诏的阴谋,立公子胡亥为二世皇帝,赐死了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蒙毅,“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柱,相连坐者不可胜数。”至此,李斯走向了自我毁灭的第一步。

    二世皇帝性情残暴,即位后实施的严刑峻法与始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群臣人人自危。同时生活穷奢极欲,建造阿房宫,修驰道,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纷纷揭竿而起。这时候的李斯已经没有了正义感和责任感,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他写了一篇《行督责书》,向二世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他竟然说尧、禹那样的“以身循百姓”是“不自爱,何足贵哉!”同时说明只有用严刑峻法来督责臣下和百姓,明主才能“久处尊位”,“独擅天下之利”。

    为了应对各地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李斯主张只要推行严刑峻法,老百姓就不敢公然反对。更为无耻的是,李斯认为要打击排斥三种人,分别是“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还说道:“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故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这种倒行逆施的话出自李斯之口,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已经不是当初写《谏逐客书》时的那个称赞百里奚、蹇叔、商鞅,并号召不轻人民、不却众庶的那个李斯了。这又能说明李斯是违心的不得已吗?不是,是李斯为了保官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作为始皇的托孤重臣,为了维护个人的私利竟然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真是让人感叹不已!但是阴险的赵高是不会让李斯获得二世的信任的,在二世面前进谗言道:“沙丘之谋,丞相与焉。此其意望裂地而王矣。”并说丞相子与反贼有往来。李斯听说后,惊恐万分,只能孤注一掷向二世皇帝上书揭发赵高,说他“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并直言“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

    在赵高与李斯面前,二世皇帝毫无疑问地会选择赵高这个与他狼狈为奸的小人。于是李斯被下狱,在狱中,李斯才体会到二世皇帝残暴不仁有如桀纣一般,自己的下场不会比比干、伍子胥好哪儿去。最后为了挽救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李斯再一次向二世上书,回顾了自己相秦三十多年来,秦国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富强道路的,言辞恳切,把自己的功绩违心说成是罪过,乞活之心令人悲悯。李斯的上书最终被赵高以“囚安得上书”的原因被驳回,没有上呈到二世面前,李斯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了。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临行前,他向儿子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李斯就这样走完了自己充满悲剧的一生,关于李斯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李斯的个人私欲太重。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这都是缘于年轻时看到的那两只不同生活环境的老鼠所决定的。有些时候为了个人私欲会不顾国家利益,甚至不顾同门之谊,使他在紧要关头出现重大失误。始皇去世后,假如他能坚守遗嘱立扶苏为帝的话,想必也不会有如此下场。

    其二,不懂得及时抽身而退。李斯在权力达到顶峰之后,也发出了“物禁大盛”的感叹,但还是贪恋富贵,不愿急流勇退。

    其三,赵高的挑拨和二世的昏庸。始皇时,李斯是第一宠臣。沙丘之变后,赵高望取而代之,故尽一切手段陷害李斯并挑拨李斯与二世的关系,造成君臣关系紧张。二世皇帝在治国理想、抱负和谋虑上远逊于始皇,残暴不仁,只图享乐,不能准确驾驭臣子之间的矛盾。

    司马迁说:“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二、秦朝统一了六国,为什么几十年后这么快又灭亡了?

    秦朝灭亡的原因

    从公元前221年到前230年的十年间,秦王嬴政以雷霆之势一举荡平了东方六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之下,人们耳目一新。但短短的十五年后,庞大的秦帝国轰然瓦解,人们还没来得及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又要探寻它失败的历史了。秦的灭亡尤如迷雾般使人费解,有的历史学家终其一生,穷究深探。秦帝国的建立及其确立的一整套完善的制度犹如流星划过长空,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

    古往今来的历史学家都一致认为秦的灭亡主要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而引起的,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秦始皇雄才大略,为了使秦帝国的统治万世永存,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修筑长城,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陈琳在《饮马长城窟行》歌中写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秦始皇为了修自己的陵墓,二世为了自己的享受大修宫室,频繁的强迫老百姓服劳役,不惜民力。可以想象老百姓生活的悲惨。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的话发人深省。秦的灭亡归根到底是自己造成的。统治者以老百姓为敌,终会使一人之心,而成为千万人之心,灭亡是指日可待。

    秦朝的统一,法家思想可谓是功不可没。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开始,历代秦王都尊奉法家思想,秦始皇更是对韩非子的学说推崇至致。商鞅变法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赏罚制度,强迫所有的人都从事生产性职业,推行‘连坐’和监视制度,不仅使秦国经济实力强大,更明显的是确立了不可与战的军事实力。秦在统一之后继续法家思想,用强力削平不稳定的因素,整饬统治秩序,主要措施包括有,销毁民间兵器,迁徙地方豪富,修驰道,统一文字度量,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的皇权政治。这一切的实现都是在秦始皇的高压之下完成的,四海在表面上归于了平静,但底层却是暗流涌动。

    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来高压统治老百姓。从《秦律》中得知,秦的刑法体系中有罪名近200种,方式有死刑、肉刑、耐刑、笞刑等多种残酷的刑法。一人犯法,裙带家人;一家获罪,殃及邻里。法家思想统治下的秦国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触即发。汉人贾谊曾说,“秦皇帝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而继始皇之后的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奢侈,使老百姓“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迫使全国不断出现武装起义的火星。到了“人人思乱,四海鼎沸,草泽竞奋”的地步了,此时的秦帝国已经踏上了死亡的轨道了。

    统一的王朝需要有统一的思想,与皇权政治相辅而行,以增强老百姓的向心力,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归属感。这一点对刚刚成立的秦帝国非常必要,秦一举吞并东方六国,在武力上容易征服,但在文化上,要想整和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统治者极大的智慧。显然法家思想不适合作为一个新兴统一王朝的指导思想,相反其只会增强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突力量。法家思想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国家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国家政治哲学与谋略体系。法家学说的实践性有利于君主权力的增长和国家力量的强化,但是都是建立在武力和强权之上,而对文化却是忽略的。

    秦的法家治国理念使老百姓暂时臣服于君主的强权之下,但在大一统时代,把下层社会的个人更加直接结合在一起,个人摆脱了氏族和贵族等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农民受到沉重压迫后往往会从争生存的斗争容易转到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中去,秦的统治者几乎是陷入了老百姓反抗的汪洋大海中,斗争的大军中有朴实的农民,知识分子,还有原来六国的贵族势力,这些力量在高压统治下会归于平静,同时也在压迫中积累力量。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终于点燃了各阶层百姓心中的战火。

    秦的灭亡在我看来,是统治者在统一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所造成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法家思想再恰当不过了,法家思想为秦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大也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国家统一后统治者应该改弦更张。在法家思想统治下老百姓尤其是士大夫心中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理想。其后的儒家思想就弥补了这一 缺陷,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得以长久的延续发展。

    因此,秦的灭亡统治者的暴政是主要原因,但统治思想的不适宜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原因。

    下面引用千古大哲老子的警告对秦朝的灭亡予以总结: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无论是个人、家庭、组织、社会、国家、以致于万物都必须尊道贵德,否则,必将被大道所抛弃。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活的意思)”)
    人即使有内在的本领,也必须有所畏惧,敬畏天道。否则,必将招来死亡的结局。

    (“舍其慈且勇,则必死矣”)
    慈悲是大道的属性,如果失去了慈悲,一味逞勇,那么必将是死路一条。

    (“侯王得一(一为德的代称,如同〇为道的代称一样)以为天下正。。。。。。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蹶为跌倒的意思)”)
    国家治理者必须牢牢抓住德这个本质,才能换来尊贵,否则必将自取欺辱,从高位上跌落下来。被人民所唾弃。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对自己的欲望应该有所克制,一味的放纵自己的私心贪欲,不顾别人的死活,迟早有一天,会走向灭亡。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弥为越发的意思)贫。。。。。。法物兹张,而盗贼多有”)
    如果统治者处处为老百姓设置障碍,束缚人民的手脚,那么人民必然会陷入困境,此时,制定再多的严刑峻法,也不会起到作用。反倒会出现法律越多,社会越乱的怪象。

    (“其正(政治治理的意思)察察(监察控制民众的思想),其邦夬夬(分崩瓦解的意思)”)
    统治者如果一心想着控制人民的思想,对人民进行监视,那么当达到极点时,国家也必然分崩离析。

    (“代大匠(比喻天道)斫者,则希(很少的意思)不伤其手矣”)
    任何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的人都应该明白,制定法永远小于自然法。而上天有好生之得,如果人间统治者动辄诉诸刑律,滥杀滥砍,那么最后被推上断头台的必将是他自己。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领导的意思)有以为(无事生非,胡行妄为的意思)也,是以不治”)
    百姓之所以没法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放纵自己的欲望,胡作妄为,那么必然上行下效,永远不会太平。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单纯的以武力威慑,给人民制造恐惧感,以刚强治国,其统治也不会长久。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矣。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政权是靠积德行善取得的,而并不是靠单纯的威势,否则,即使取得,也会很快失去。成为昙花一现的跳梁小丑。

    (“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战争与武力是迫不得已自卫的工具。如果以此为乐,沾沾自喜,以杀人为乐,某一天,必将被天下人共同埋葬。

    三、《流血的仕途...》内容是以什么题材叙述的?

    这本书讲述了千古第一丞相李斯,在30岁时只身来到当时的秦国,面对超级强悍的大老板秦始皇,周旋于吕不韦、嫪毐这样权倾天下的竞争对手,李斯如何韬光养晦,蓄积势力,于不知不觉中崛起为大秦决定性人物。 潘石屹说,“《流血的仕途》读完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它不但在讲历史,讲古人的智慧,更是在讲人性。它不是那种看起来跟我们没什么关系的历史著作,也不是随处可见的通俗读物,而是通过对历史画面的描述,让读者受到启发,有所收获。”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其实已经在坊间流传一年之久,在各大机关、企业和高校里早已隐秘传读。中信社社长臧永清表示:中信社要把《流血的仕途》打造成“历史书中的《狼图腾》,要让人们知道,读历史真的很有用。”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内容详细介绍: 内容介绍—— 一介布衣李斯,三十岁时仍一文不名。 他只身来到秦国,历尽磨难,差点死掉。 后逢偶然之机,终成大秦丞相吕不韦三千门客之一。 在一次秦王出行中,他未经允许,冒着杀头之险,面谏秦王,从此被秦王注意。其后数年,李斯受命于秦王,小心翼翼做着幕后工作,生活作风极为低调。他暗中观察当时的政治局势,隐忍待发,默默协助秦王离间六国、削权重臣、夺取军权、震慑宗室,将少年赢政一步步推向权力之颠…… 面对史上最强悍的大老板秦始皇,周旋于吕不韦、嫪毐这样权倾天下的竞争对手,李斯韬光养晦,蓄积势力,于不知不觉中崛起为大秦决定性人物! 曹昇之书,以心证史,仿佛亲历。 作者简介—— 曹昇之才,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千古第一丞相李斯的研究,自司马迁以降,历代史学大家都囊中羞涩,止步于李斯的神秘与复杂。曹昇以六十万字恢弘巨著,复活了这位传奇人物,让李斯、秦始皇、吕不韦、韩非子这一个个乱世枭雄扑面而来,重演两千多年前风云际会的历史盛卷。曹昇对李斯的刻画及其精神世界的重建,更是入骨三分,力透纸背。 三十而立的曹昇,一举成为历史写作新一代大师级领军人物。 书评: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满纸烟岚/著 最近刚刚编完一本小说《流血的仕途》,讲秦相李斯如何从一介布衣跻身于吕不韦三千门客,最后韬光养晦,于不知不觉中崛起为大秦决定性人物。全书用半文半白之体写成,时出惊人爆笑之语,也算是当今一种新潮的写作手法吧。太斯文的历史书没有人耐得下心来看,必须要写得宜古宜今,老少皆宜才行。 其实关于李斯这个人,很早就有人写过,钱宁曾做《秦相李斯》,里面揭示了李斯命运的始末,相对更惨烈一些。话说二十六岁的李斯,是楚国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粮囤附近有草苇围住的粪坑。李斯如厕时,见到枯瘦瑟缩又沾了粪的小耗子,他想:“人生如鼠啊,不在仓就在厕。”不禁长叹:“一辈子有无出息,全看为自己找一个什么位置。” 就是在这个月夜,李斯决定,要换一种活法。于是他匆匆离开家乡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放弃了小小公务员职位,远赴皇城,这一走,终其一生没有再回来。《红楼梦》中宝钗曾做柳絮诗,用来形容李斯的仕途极为恰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就这样踩踏着无数人的肩膀爬了上去,直到风云之颠。 可是他没有料想到,很多很多年之后,就象当日杀鼠一样,他自己也被判五刑加腰斩,所谓五刑就是劓鼻,割舌,剁肢,笞杀加腰斩,最后慢慢碎尸。一家老小,三亲六戚,无分男女,一律砍头。那是一个雨夜,据说,那场雨整整下了一个月。 如此悲剧下场,是李斯当年月夜因鼠感怀所没有料想到的吧。他不想做一只粪坑里的鼠,一定要择高枝而栖,每一个人,当他选择过另一种生活时,必定也同时有另一种结局在等他。这是注定的。江湖上有十六字真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负盈亏,愿赌服输。人生总是有因就有果,成在月夜,败在雨夜,李斯一生,端的是精彩绝伦,也不枉来世上一遭,虽起跌沉浮,却胜于那些平庸鼠辈万分。当他走上断头台时,定不会后悔当初月下之绝决,对某些人来说,生命只需好,不需长。至少作为一个男人,他的选择没有错。 历史总是让人荡气回肠。幼读《三国志》,便觉那书中每个人似乎都谋算深重,奸诈不堪,人人向上爬,争权夺势,行走江湖,荣辱不计,最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倒是快意恩仇。可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浪淘尽,剩下的也就屈指可数几个风流人物,其余的还不都是沉舟侧畔千帆过,被无情的历史雨打风吹尽了。成者为王败者寇,纯靠个人造化。天时地利,全是机缘,没有道理好讲。 譬如李斯,成败之间,都没有答案和必然。到今天这个社会,同样如此。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断然没那么惨烈,可同样蝼蚁喋血。问问大机构中工作的职员们,每年上司评价下属能力,泰半听不到溢美之词,功高盖主的,自然如杨修一般命运,能力稍逊的,统统如该进当铺的货物。有人会拍案而起,去找老板理论,有的人则不动声色,静静听完贬词,最后鞠躬说声多谢,明天照样出工。千万不要申冤,不要声辨,没有为什么。为什么?当然是因为阁下不够好,有人做得比你好。你罪该当诛,哭也没用。 庄子云,尽其本步而游于自得之场,很喜欢这句话,也赞同庄子的大部分理论,比如无为而治,比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统统在告诫我们,人要知足开怀,行事理智,切莫为本不该属于自己的生活,赔上余生。但这似乎只适用于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真正的男人,还是应该积极入世,一头扎入滚滚红尘中,挣扎个鱼死网破。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什么才是好马呢,身壮力健,知道方向,哪里有草就到哪里的才是好马。李斯这匹好马的悲剧,乃历史大潮所赐,自然律例,无可抗拒。人人都是后浪出身,拍向岸边,成为前浪,再被后浪盖过,上了岸的前浪,或落落大方,或化为一摊泥沙。也许在那个月黑风高之夜,他一早料定会有这个流血的雨夜,大雨冲刷不掉噩梦,历史只余一声叹息和呻吟。

    关于流血的仕途的问题,通过《秦朝统一了六国,为什么几十年后这么快又灭亡了?》、《《流血的仕途...》内容是以什么题材叙述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流血的仕途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流血的仕途(3)

    相关阅读

    • 读书荟-《流血的仕途》1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流血的仕途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读书荟-《流血的仕途》1和名相李斯的一生《流血的仕途》有怎样的故事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