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雎鸠”究竟为何“关关”?-中国古典抒情理论的本原性探讨

“雎鸠”究竟为何“关关”?-中国古典抒情理论的本原性探讨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关关雎鸠是什么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雎鸠”究竟为何“关关”?-中国古典抒情理论的本原性探讨和《关雎》是一首描写君子追求淑女的情歌。说说看,开头为什么从“关关雎鸠”写起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雎鸠”究竟为何“关关”?-中国古典抒情理论的本原性探讨
  • 《关雎》是一首描写君子追求淑女的情歌。说说看,开头为什么从“关关雎鸠”写起呢?
  • 解读《关雎》
  • 诗经中的《关雎〉,关雎的含义是什么?
  • 一、“雎鸠”究竟为何“关关”?-中国古典抒情理论的本原性探讨

    若论起中国文学中抒情诗歌的起源,比较统一的说法大概是先秦时期的《诗经》吧,所以如果想要探讨中国古代抒情诗理论,最值得下手的就是《诗经》。《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抒情抒情类诗歌,总体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记载着先秦时期的民间歌谣与故事。

    “雅”是周朝礼乐制度的集中表现,记载的是正声颂乐,而“颂”记载的则是贵族祭祀所用的礼乐,这三个部分整体上体现了先秦五百多年的社会以及政治面貌,对于后世意义非凡。

    在抒情部分,以“风”为主,因为“风”记载的是民间故事,所以不像“雅”和“颂”,这部分的多是唯美浪漫的诗歌,除了需要研究先秦时期礼乐的史学家,现代人所学的文学诗歌多以“风”为主,例如《蒹葭》、《桃夭》等,以“比”和“兴”的手法,赋予人们常见的一些植物不一样的意义,从而抒情。

    《诗经》中有一篇《关雎》极富盛名,其中的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几千年来人们所喜,男子在追求心爱的女子是,总喜欢以这句来头,引出所要讲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关雎》的第一句是“关关雎鸠”,这里的“关关”是拟声词,古代水鸟的叫声形似“关关”,雎鸠是发出“关关”声的水鸟,那么这句所表达的表面意思就是水鸟在“关关”的叫着。

    如果有读《诗经》比较多的人就会发现,《诗经》在抒情之前,都会以不相关的动植物来开篇,这种写作手法在《诗经》中被称为“比兴”,例如“蒹葭”、“采薇”、“荇菜”等等,这些如同“雎鸠”一样,都是常见的动植物,却在《诗经》中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在“关关雎鸠”这一句中,先秦时期浪漫的人们用“比兴”的手法,先言雎鸠的叫声,再引出所要歌咏姑娘,男子借用一系列植物,表达自己的爱慕,而“比”则是以“荇菜”“雎鸠”比做自己对姑娘的情义。不难看出,这里的抒情比起现在的平铺直叙,婉转很多,也浪漫很多。

    《关雎》开篇用雎鸠叫声引出男子对姑娘的爱慕,后面都是围绕荇菜所写,荇菜在此一文中出现三次,这种重复的手法,对后世文学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抒情诗歌里,重复除了加深印象,最大的作用就是突出表现作者所言表达的情感。

    《关雎》中出现的三次荇菜分别是第一次河边看到参差不齐的荇菜,想要用手去捞它,而后引出“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如同这荇菜一样,那女子即便是在睡梦中都想要去追求她,追求不到,夜间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第二次是看到参差不齐的荇菜,想要去采摘它,再引出“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为了追求到姑娘,弹奏琴瑟希望能得到姑娘的友好。第三次是看到参差不齐的荇菜,想要去拔它,然后引出“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为了得到姑娘进一步的好感,就敲击钟鼓来取悦姑娘。

    纵观《关雎》完整全篇,第一次在河边见到姑娘就对她一见钟情,所以希望能够追求她。三次采摘荇菜,分别体现了男子对姑娘的感情的不同阶段,先是想要捞荇菜比喻对姑娘感情开始加深,而后菜荇菜比喻对姑娘已经情根深种,最后拔荇菜比喻对姑娘的感情难以自拔。

    所以从整体而言,雎鸠表达的是一见钟情,荇菜表达的男子对姑娘的感情由浅而深的过程,这这种手法在《诗经》中最为常见,也是《诗经》作为抒情诗歌起源为后世所留下的宝贵财富。

    前面所讲皆是《诗经》“比兴”手法,比兴手法多为浪漫,而“赋”则更多的是通过平铺直叙,虽然不如“比兴”来的浪漫,可是这种抒情方式,读者能通过简单的叙述语言发现更深处的情感,比之“比兴”,可能来的更加印象深刻。

    例如《击鼓》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一句可以说是千古流传,几千年来,男女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都喜欢用上这一句来体现自矢志不渝。无论生死,我们早已立下誓言,要牵着你的手,与你白头到老。

    这一句很美很美,用的是平铺直叙,没有用任何事物来隐喻情感。虽然中国人一直喜爱的是含蓄美,可是这种直白的话,却正犹如在湖面惊起一片波澜,见多了借助各种事物的抒情方式,忽然来一句简单直白的话,却体现了男女之间的忠贞不渝,“”这种抒情手法也就是在《诗经》中才有如此效果。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诗经》的抒情理论是以它的写作手法“赋比兴”为主。我们后世见到的浪漫诗歌,无论是《诗经》还是其他朝代的诗,都以“比兴”这两种手法为主,因为中国人的思想就是含蓄保守,与西方人的直接不同,在这种含蓄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才是中国人最喜欢的。

    所以中国抒情诗歌,多以其他不相关的东西来比喻自己内心所想抒发的感情,这种不仅仅是含蓄,更能让人产生遐想,那么所表达的感情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赋”这种手法,除了在《诗经》里,其他朝代的诗词歌赋见比起“比兴”二者见得偏少,中国人骨子里的柔情,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很难直接述说,也只有《诗经》这种抒情诗歌的起源才撑得起这种写作手法。

    参考文献:

    《诗经》

    一、《关雎》是一首描写君子追求淑女的情歌。说说看,开头为什么从“关关雎鸠”写起呢?

    先秦时代的诗歌都是这个风格,开头的时候要描写一些景或物来抒发感情,后面才是正文要表达的内容。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扩展资料:

    写作手法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 友之”、“ 乐之”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二、解读《关雎》

    解读《关雎》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下面是一篇解读关雎的文章们欢迎大家阅读。

      解读《关雎》 篇1

      《关雎》既不是言“后妃之德也”(《毛诗序》),也不是如今流行的说法“男求女的情诗”。《关雎》为“风”之始,与“小雅”中的《鹿鸣》、“大雅”中的《文王》、“颂”诗中的《清庙》同称为“四始”。“四始”皆为祭祀之乐也。《关雎》为春祭大典乐歌;《鹿鸣》亦为春祭大典乐歌;《文王》和《清庙》为宗庙祭典乐歌。”《关雎》“当是春祭大典上演仪农业生产全过程和祈祷农业丰收的舞歌之乐。诗首章写文王率领公社男女老少在黄河之滨,迎着鸟语花香和明媚灿烂的春光,举行迎春劝耕大典”。

      《关雎》诗中突出了“窈窕淑女”,表明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荇菜之类作为舞乐的内容,恐怕这些作物是妇女们劳作的。公社男女劳作是有分工的。这首诗就是姑娘们演仪一年辛勤劳动的过程,既为祈祷农业丰收,也表达大家不辞辛劳的心情,以示劝耕。“君子好逑”语意双关,既是对淑女们的赞美词,又是对农业丰收的祈求。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内容大意

      在黄河之滨,雎鸠已在关关鸣春报农时,周族举国举行春祭劝耕大典,那些贤慧勤劳的姑娘们,跳起了荇菜歌舞,演仪她们一年中从播种、施耘到收割荇菜的辛勤劳动过程,向天神、祖先神表达其不辞辛劳、努力耕作、争取丰收的心情和愿望,表明她们都是淑女,是君子的好匹配。

      释义

      旧说认为此诗是颂文王后妃之德,以正夫妇也。今人多以为是男女恋歌。《关雎》为“风”之始,与“小雅”之《鹿鸣》,“大雅”之《文王》,“颂”之《清庙》,称为“四始”。皆为祭典之乐也。前两者为春祭大典乐歌,后两者为宗庙祭典乐歌。《礼仪》“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均谈到典礼所规定之乐歌,云:“歌鱼丽”,“歌有嘉鱼”,“歌南山有召”,“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升歌鹿鸣”等。

      关雎,闻一多释为鸤鸠,即布谷鸟(春播候鸟),雌雄成对,不相离;《辞源》释为王雎、即鹗、鱼鹰,雌雄定偶。神话中金天氏系统中有雎鸠氏族;少昊在东方建鸟国,有鸟官“雎鸠氏”;《左传昭十七年》云:“雎鸠氏,司马也。注:雎鸠,王雎也,鹫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恐怕两说都对,雎为王雎,鹰属;鸠为布谷。《礼记月令》有云:“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古代先民把握农时节次多凭物候,尤其是鸟象。鹰、鱼鹰、鸠,均是春天最活跃的鸟象。《诗》中“鸟兽草木”,本借以起兴,意不在物,两种鸟“双关”也无妨;或恐是春祭巫术图腾,雎鸠是几种鸟合体的意象物。“关关雎鸠”,意在鸣春报农时,这是十分明白的。《小雅出车》有“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旟,是一种画有鹰鸟的旗,旐,是一种画有龟蛇的旗。作军队导引之旗。雎鸠或恐类似,画于旗上,以示报春,用于祭典。

      一九七八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发现仰韶文化时代一口彩陶缸,绘有一幅《鹳鱼石斧图》,这只叼大鱼的鸟是鹳还是鹗?鸟叼鱼,以示春时,斧示及时勤劳作,以争取农业丰收。此图自然同祭春有关,此缸当是春祭巫术大典之礼器。还有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亦当是祭春礼器。借此两物,联系《关雎》篇,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义。

      周族在文王时代之前,还处在原始公社晚期,在周原建邑,建井田,“彻田为粮”。土地、财产、奴隶(战俘)为公社所有,文王夫妇与民同耕同乐,创建了完整而发达的公社共和制政体,这是周族迅速强大的原因。周世代重农,诗《七月》当是他们人人必记的农事歌。春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农谚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春祭大典是历来王朝重典。彩陶文化装饰图案均同春天有关,说明祭春巫术仪典肇始是很早的。“风”诗主在反映土风民情,春祭典礼,直到今天,仍是民间的主要风俗。《关雎》为“风”之首,又是周礼飨祭的重要乐章,如何会是谈情说爱的小调歌曲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吴公子季札在鲁观“周乐”,听了周南、召南后评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都道出了此诗的基本情调,此诗当是春祭大典上演仪农业生产全过程和祈祷农业丰收的舞歌之乐。诗首章写文王率领公社男男女女,在黄河之滨,迎着花香鸟语、明媚灿烂的春天,举行迎春劝耕大典。以下四章描写由播种(左右流之),耕耘(左右采之)到收获(左右芼之)之过程;表达了春天播种时节“寤寐求之”的虔诚、忧虑心理,希望夏天庄稼长得好的“琴瑟友之”之精心管理、心中不安和高兴的心情;秋天获得丰收,“钟鼓乐之”之无限兴奋的情绪。诗中突出了“窈窕淑女”,表明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荇菜之类作为舞乐的内容,恐怕这些作物是妇女们劳作的。公社男女劳作是有分工的。这首诗就是姑娘们演仪一年辛勤劳动的过程,既为祈祷农业丰收,也表达大家不辞辛劳的心情,以示劝耕。“君子好逑”语意双关,既是对淑女们的赞美词,又是对农业丰收的祈求。

      孔子评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这是从乐的角度谈此诗。一解是:此诗演奏时,始于至诚,终于热情奔放。由轻快烂漫到深沉至诚,由兴奋愉快,再到热烈欢跃。“乱”指“钟鼓乐之”的大合乐。“始“为笙管分奏或合奏,终乐为“乱”,汇成“洋洋乎盈耳哉”之磅礴气氛。二解是:始可能是由宫廷乐队载歌载舞演奏,终了大家共唱共舞,形成千人唱万人舞的宏大欢乐场面。

      君子、淑女,自然是赞美文王与夫人这样受爱戴敬仰的贤王贤妃,也是赞美广大君子淑女,主在教化也。

      解读《关雎》 篇2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解读《关雎》 篇3

      【原文】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关关:鸟互相应和的鸣叫一声。

      雎鸠:鸟名,又名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纯洁的女子。窈窕,美好的样子。淑,善良的,品德好的'姑娘。

      君子好逑:能给君子做好妻子。君子,周代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逑,通“仇”,匹,这里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淡水湖泊中,夏秋季开鲜黄|色*花,根茎可食用。

      流:指顺水势采摘。

      寤寐:醒来和睡去,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寤(w&ugra一ve;),睡醒。寐,睡着。

      思服:思念、牵挂。

      悠:长,指思念绵绵不断。

      辗转反侧:身体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辗转,转动。

      琴瑟友之:弹着琴瑟和他亲爱地在一起。琴瑟,两种乐器。

      【翻译】

      在那河中的小岛上,一对对雎鸠在欢乐和谐地歌唱着。美丽善良的姑娘,那是小伙子理想的择偶对象。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顺着流水左右采摘得正忙。美丽善良的姑娘,无论白天黑夜,小伙子都把它想。追求她追不上啊,日夜都萦绕在心头上。忧思长长夜漫漫,翻来复去不能忘。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手左右采摘忙。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弹着琴瑟向她表示爱慕之情。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边仔细挑选采摘。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敲钟击鼓让她心欢畅。

      【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这首诗选自“国风”之“周南”,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写一位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以及他追求美满婚姻的愿望。“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取诗中第一句的一、三两个字合成篇名。

      作品可分为三章,前四句为一章,五至十二句为一章,十三至二十句为一章。

      第一章: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喻男一女相悦,是完美的一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小河,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鸣唱,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一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这一章的妙处就在于运用舒缓、平和、形象的语言,以轻快甜美的笔调,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打开了爱情故事的开端;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兴起,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并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领全篇,形成了全篇的基调。

      第二章:写男子思念女子之情。

      “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小洲上生长荇菜即景生情。姑娘的“窈窕”搅乱了小伙子平静的心,使小伙子决意要追求她,可是那姑娘的态度又不确定,这弄得小伙子日思夜想,牵肠挂肚,难以成眠。体现在诗中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述的是小伙子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深切的相思之情。这是爱情故事的发展。

      第三章:写男子求得女子之后的亲爱欢乐情景。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承接“寤寐求之”,是“寤寐求之”的理想结果,描述的是追求既得之后的情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古乐之” 中的“友”和“乐”,用字颇有分寸,各有轻重,深浅不同,既写出了小伙子心中的快兴满意,又不涉于侈一靡一,正所谓“乐而不婬*”。这一章是全篇精髓之所在。写出了生动逼真的欢一愉快乐的形象。

      纵观全篇,作品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兴”,即“兴起”,也就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作品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二、这首诗还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美。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 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以修饰动作的,如“辗转反侧”;用以摹拟形象的,如“窈窕淑女”;用以描写景物的,如“参差荇菜”,活泼逼真,声情并茂,体现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三、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 “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三、诗经中的《关雎〉,关雎的含义是什么?

    雎鸠本是凶猛之鸟,《关雎》乃是以雎鸠之求鱼以象征男子求爱的。而汉儒却视其为贞鸟,并释“关关雎鸠”为雌雄和鸣,以喻夫妻和谐。

    关于关关雎鸠是什么意思的问题,通过《解读《关雎》》、《诗经中的《关雎〉,关雎的含义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关关雎鸠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