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刘义庆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他为啥假冒曹植之名写《七步诗》抹黑曹操父子?只因有个特殊身份和流传千古的七步诗,它的作者究竟是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他为啥假冒曹植之名写《七步诗》抹黑曹操父子?只因有个特殊身份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不但收录在小学教科书中,还出现在影视剧《三国演义》中,著作权人是曹植。
历史上曹植出口成章、文采斐然是真,但他究竟写过《七步诗》没有就不好讲了。
这首七步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一首诗两个版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还得从头讲起。检索文献可知,最早记载《七步诗》的是《世说新语》。据《世说新语》记载:魏文帝曹丕曾经令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略一思忖,即吟哦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君无戏言,曹丕心中虽大恨,却也只得放曹植一马。后来《昭明文选》《太平广记》等文献虽然都有关于《七步诗》的记载,但无一例外都是源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它所记载的历史靠不靠谱呢?
首先,笔记体不能等同于正史,许多事情根本经不起推敲。其内容本身就是收集汉晋以来的逸闻、佳话,最后由刘义庆编纂而成。《隋书》将《世说新语》《笑林》《笑苑》《语林》等一同列入了子部小说类,并解释道:“小说者,街说巷语之说也……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隋书》的总编是魏征,其余参与编辑者都是大儒,且在《二十五史》中属于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将《世说新语》视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思想史的参考可以,但当成信史的话,只怕会贻笑大方了。
其次,做为《世说新语》的编纂发起者刘义庆的三观决定了该书的史观。南朝宋的创立者刘裕,对外宣称是“汉楚元王之二十一世孙”(刘交,刘邦的弟弟)。一般讲来,凡是祖坟上冒了青烟的人,都会攀附一个大有来头的祖宗,比如说卖草鞋的刘备就是自称汉室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刘裕是刘义庆的叔父,如果齐裕真的是汉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他就是二十二世孙了。刘裕纂夺了东晋的江山,开始秋后算账,清算纂汉的曹魏政权,于是朝野上下掀起了反曹风。刘义庆虽然没有曹植的才情,但也不敢后人,主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充当了急先锋,给魏文帝曹丕点颜色瞧,这种事情做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
因此,后人在读《世说新语》时,会看到许多埋汰曹氏父子的段子。如曹操取邺城是为了得到甄妃,结果被儿子曹丕捷足先登。如曹操死后,曹丕“悉取宫人自侍”,母亲卞太后看到后,破口大骂:“狗鼠不食汝余!”仔细分析,这哪里是卞太后在骂儿子,分明就是刘义庆在借他人口泄私愤罢了。
另据专家考证,为《世说新语》作注而闻名后世的南朝梁人刘竣,其实是“汉胶东康王寄(刘寄,汉景帝庶子)之后也”,两个汉室后裔,一个著书一个作注,难免会心有灵犀,极力抹黑曹操父子,甚至编一个故事,亲自写一首《七步诗》出来也不足为奇。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到了北宋时期,曹操父子的历史功绩再无人提起,反而是曹氏父子乱臣贼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时期,统治者干脆将曹操视为与女真、蒙古一样的胡虏了。大儒朱熹作《通鉴纲目》,直接将司马光《资治通鉴》以曹魏黄初承东汉建安的纪年改为蜀汉的章武。
一时间,吃瓜群众眼睛不再雪亮,稀里糊涂地将《七步诗》收录进了《曹子建集》,到后来,罗贯中不辩真伪,又将《七步诗》编进了《三国演义》七十九回,编了个名目为“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
从此留下了曹丕心狠手辣骨肉相残,曹植才华横溢七步成诗的传奇。
一、流传千古的七步诗,它的作者究竟是谁?
说起曹植留下的这首《七步诗》诗,名声之大可谓是无人不知,周总理在皖南事变中也化用过,说的是“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相煎何太急就是来源于《七步诗》。
但这首诗可能,哦不,基本确定不是曹植写的。
先看看这首诗的出处。首先豆子诗这首不在曹植的个人作品集里。身为一个文艺青年,自费出书可以说是必经之路,曹植也不例外。他一辈子出了两个本子,一个是曹植亲自编的,在《前录自传》里,他说自己少年有才,写了好多诗,现在删减一些,定稿出书;一个是魏明帝下令给曹植编的,说有百余篇。这俩里面都没有见到关于“豆子诗”的描述。
那豆子诗到底来自哪儿呢?
市面现存的《七步诗》有好几个版本,都出自于《世说新语》。这是一本采集汉晋以来生活奇谭的内容,相当于古代版《故事会》。上面的文章,放现在也就相当于网上流传的“主席亲过我爷爷”之类的地摊文。从真实性来看,《世说新语》的历史价值远不如正史,鲁迅先生更是将《世说新语》和《幽明录》这种小说视作同流。
再来进一步瞧瞧,《世说新语》里描绘“豆子诗”,说的是曹丕难东阿,遂有《七步诗》。但实际上,曹植是在曹丕死后才受封为东阿王的,总不至于死人掀开棺材板给活人出题吧。
说完诗的来历,再说说曹植与曹丕的关系。七步诗的创作场景,是曹丕继位后兄弟二人见面之时。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考据,这时候他俩就见了几次,其中一次是曹植喝了假酒说了些胡话,做了些胡事,醒酒之后觉得不太对,于是去曹丕那儿告罪道歉。曹丕对曹植的处罚是“削爵士,免为庶人”。依法治国嘛,曹丕既然都上位了,就完全用不着使些小伎俩,公开治罪就够曹植受得了。而曹植有才是公认的,搞个七步诗不是自取其辱嘛,这可是个笨办法。
更何况曹植曹丕的关系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曹丕上位后,曹植乖巧得不行,还把曹操赏给自己的许多宝物献给了曹丕。曹丕也挺懂行,东征孙权回来路过曹植封地,也赏钱赏马给曹植,哥俩“欣笑和乐”,气氛看上去还挺融洽。
那现在问题来了,这豆子诗总不至于是自己蹦出来的嘛,为啥越传越有名呢?它和历史上的两次反曹风波有关。
许多从《三国演义》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可能在接触史料后发现,我去!曹操其实不是阴险狡诈的啊,这就和反曹风波有关了,豆子诗也是一样。
第一次反曹高峰是在刘宋时期,也就是南朝。有个叫习凿齿的人,写了本《汉晋春秋》,首次提出了曹操是“篡逆”的说法,他把蜀国列为正统,把魏国列为反贼。而刘宋王朝自称是汉王的后裔,曹操夺了汉朝的权,那就相当于打了他祖宗,自然是各种不开心。《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算起来是刘宋开朝皇帝刘裕的侄子,他写书,对曹操父子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话的。除了《七步诗》描写曹植曹丕的矛盾,他还写了曹操曹丕争夺甄姬的事儿,但这些实际上都是不太准确的。
而到了宋朝,曹操的反贼形象更加清晰。官府牵头大肆贬低曹氏,后来的《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把《七步诗》也就给写了进去,放在了第七十九回。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的形象及《七步诗》就越来越深入人心,于是假的便成了真的。
回头来看,《七步诗》的创作流传其实也是政治需求,真真假假,人们想要的或许也只是个态度,心里觉得帝王争权,恰好有这么个感人的诗,附和着说几句也就心满意足了。但事实就是事实,假的还就是假的咯。
二、曹植,为何还非要借七步作诗之名置自己兄弟于死地呢?
《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这就是著名的七步诗的由来,它反映了历来帝王将相家兄弟墙的故事,曹丕也由此背上了历史的骂名,然而既然他已经在与曹植的皇权争斗中获胜,为何还非要借七步作诗之名置自己兄弟于死地呢?
事实上,这两兄弟之间的积怨由来已久。我们都知道曹植是魏国时最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所著的诗篇在文学中有很高的造诣。但殊不知曹丕自幼也是饱读诗书,史汉诸子百家也多有阅览;虽然在文学造诣和成就上不及曹植,但在文学上也是有相当成就的。只可惜当时他兄弟曹植太过才华横溢,他的光芒使曹丕的才能黯然失色。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曹植的才华在曹丕之上,其父曹操又一直对他偏爱有加,所有这些不可能不招至心胸狭窄的曹丕的嫉恨。
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曹丕尚能矫情自饰,不敢对弟弟下手,曹操一死,曹丕自然要清算的,曹植免不了要受打击和迫害的。
当然,曹丕杀曹植主要还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曹操的儿子中,曹植天资聪颖,他曾经认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者,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操就真的废曹丕而立曹植为太子,这对于有极大的政治野心、一心想登上帝位的曹丕来说更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兄弟俩的争斗由此正式开始。无奈曹植才高气傲,放荡不羁,加上其兄曹丕思谋极深,因此在这场斗争中,曹植渐渐失宠,而曹丕得以继承王位。此时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但忌惮和怨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他怕曹植日后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帝位,就以曹植不为父奔丧为罪名派人把曹植抓到洛阳来,想借口杀掉以除后患。由此产生了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因为这首七步诗,曹植得以逃过一劫,但是曹丕对他的忌惮和恨意并没有因此打消,将他一路下贬。
此外,曹丕迫害曹植还有第三方面的原因,这从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中可找到端倪。《洛神赋》的原名叫《感甄赋据《三国志》的《文昭甄皇后传》: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被曹操指婚给了曹丕。但传说曹植早前已认识甄宓,并已萌爱慕之心,当曹操将她嫁给曹丕时,曹植还为此大病一场。曹操死后,曹不登上帝位,是为魏文帝。甄氏被封为妃,因为郭后的挑拨最后惨死,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甄夫人去世后,曹丕知道曹植暗恋他的女人,所以曾故意把甄妃用过的枕头送给他刺激他。
曹植的这段感情更加深了曹对他的嫉恨之心,之后对他的排挤打压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三、曹丕为什么要曹植写七步诗?他为什么要迫害曹植?
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为巩固新政权,曹丕先是夺了二弟曹彰军权,而后又逼四弟曹熊上吊,剩下三弟曹植,是其兄弟当中最有能力动摇其政权的一个,故曹丕当然是欲除之而后快。实际上,曹植在争夺太子之位失利后,已经极度克制,曹丕明察暗访也没有查到曹植犯下什麼大罪,最後是有人告发曹植经常喝酒骂人,曹丕借此派出使者,并用计栽了个扣押使者的罪名给曹植。扣押使者虽然是犯上的大罪,但出於心虚,曹丕杀之怕众不服,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关于刘义庆简介的问题,通过《曹植,为何还非要借七步作诗之名置自己兄弟于死地呢?》、《曹丕为什么要曹植写七步诗?他为什么要迫害曹植?》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刘义庆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