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从西柏坡一路走来的新中国

从西柏坡一路走来的新中国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西柏坡观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从西柏坡一路走来的新中国和平山县的西柏坡村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为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从西柏坡一路走来的新中国
  • 平山县的西柏坡村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为什么?
  • 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 西柏坡的历史故事
  • 一、从西柏坡一路走来的新中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在喜迎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日子里,我禁不住再次回望,回望70年前新中国是怎样从西柏坡一路走来——

    西柏坡纪念碑

    寻着一汪烟波浩淼的春水,我又一次来到西柏坡。

    晚饭后,围绕着小山村我独自散步。寂静的夜幕里,四野无声。山里的月亮像是一位儒雅的书生朋友,与我形影相随,谈论古今。

    在旅游的喧嚣中忙碌了一天的中央大院,终于安闲下来,在月光下静静地蜷卧着,像是在沉睡,又像是在沉思。

    我远远地端详着它,隐隐约约中,似乎又看到了那一盏盏朦朦胧胧的灯影,闻到了那一股股浓浓淡淡的花香,听到了那一阵阵窸窸窣窣的细语……

    01

    应该说,国共和谈破裂之后的1947年,是中共历史上的生死存亡之际。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开始全面进攻;1947年3月,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25万兵力,在100多架轰炸机的配合下,全力重点进攻中共的核心所在——陕甘宁边区。而中共在延安周围的部队,不足3万人。

    3月18日,国民党又开始了一轮猛烈的飞机轰炸。毛泽东居住的窑洞窗户纸全部被震裂,燃烧弹的油渍斑斑点点溅满了墙壁。

    当天下午,中共中央被迫撤离经营了十多年的红色首府延安。在其后的一年时间里,毛泽东率领中共首脑机关的男女老幼,在全副美式装备的敌军的追杀下,辗转在陕北的枣林沟、小河村、王家湾等地,昼伏夜出,餐风宿露。

    然而,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形势便发生了神奇变化。从1947年3月撤离延安、四处避敌;到1949年3月移榻北平、奠基建国。胜利到来之快,大大出乎世界之预料。

    而见证这一人类奇迹的,就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中国共产党的脚步选择在西柏坡驻留,是一次必然中的偶然,也是一次偶然中的必然。

    平山县是红色老区,群众基础好,是著名“拥军模范”戎冠秀的故乡,也是风靡各大解放区的歌剧“白毛女”原形人物的故乡,更是保卫中央总部的“平山团”的故乡。西柏坡就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抗日模范村”和“支前模范村”,小山村虽然人口少,却有党员30名。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地形和地势。这里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太行余脉由西南而东北,峰峦起伏,山岗连绵,地势险要。而这里正处于太行山与大平原的交接处,东西面有两道高隆的山脊,像伸出的双臂,形成一个马蹄型腹地,将西柏坡紧紧地拥抱在怀中。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机关一行,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先是抵达五台山,后又进驻晋察冀军区机关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一个多月后的5月27日,又悄悄地进驻西柏坡。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落户后,中央各机关也陆续迁至附近,绵延数十里的河谷里,布满了星星般的部落。

    小山村的生活是平静的,温暖的。一块块零零碎碎的田地,像球场,像炕面,铺在河滩上,或挂在山坡上,按照季节的时序,青青黄黄。

    中国共产党就是以这里的山山水水为母体、为温床、为被子、为枕头、为乳汁,悄悄地孕育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02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大伙房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用5年左右时间,建军500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500个旅(师),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统治。

    这是一个大胆的宣言!的确,此时全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被解放军分别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5个战场上,能够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已经寥寥无几。在国统区,由于战争连连失利,政治腐败,互相倾轧,矛盾更加尖锐,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虽然在数量上仍属劣势,但在战场上的机动兵力已大大超过对方。与此同时,中共各大解放区日益巩固、发展、壮大,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已达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特别是解放区已经全部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支前。

    所有的迹象表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南京和西柏坡,一个大都市,一个小山村。这两个在各方面都极不成比例的地名,是当时世界的聚焦点。

    在毛泽东小院的西北角,有4间低矮的土砖房,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兼军委作战室。里面摆放着3张桌子,一张归作战科,一张归情报科,一张归资料科。桌子上放着几部手摇电话机,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和作战参谋绘图。

    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毛泽东和党中央组织谋划了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内的24次重大战役,指挥着数百万军队,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把人民战争中血与火的华彩乐章演奏得如行云流水。

    完全可以说,西柏坡时期是中国解放战争进入大决战的最关键时期,中国命运,决于这个小山村!

    03

    1949年3月5日下午3时半,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以一种低调、俭朴、保密、家常的形式,在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

    阳春三月,风和景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那是惊蛰的生命正在悄悄苏醒。

    一部老式摄影机为历史留下了几帧没有色彩的珍贵镜头:

    毛泽东身穿厚厚的棉袄,腰间扎皮带,昂首阔步走来。高大的身躯几乎超过门楣,就在他低头进屋的一刹那,侧脸看了一眼镜头。紧接着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带着不同的表情走过摄影机。留在镜头里最幽默的肖像是贺龙,他的老烟斗和一撇小胡子,加上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困惑地盯着摄像机,有些像卓别林……

    没有鲜花,没有桌签,更没有麦克。台下的座位是一排排小板凳,没有座次,大家随便坐。

    毛泽东在会议第一天所作的报告中说:“二中全会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

    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走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第一次转移。

    为了第一次转移,中共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现在,革命胜利已经到来,一个个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接管城市,领导城市,建设城市,通过城市发展促进全国发展,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已经到来,全会为新中国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七届二中全会最响亮的声音,无疑是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

    明末,以李自成为领袖的农民起义军经过16年血战,终于推翻了明王朝。但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进京43天即彻底腐化,变成一群乌合之众。当清军兵临城下,顷刻间便土崩瓦解。

    可能有感于此,毛泽东在报告中清醒地指出: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接着,他语重心长地向全党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告诫: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群雕

    04

    又是3月。

    撤出延安是1947年3月,东渡黄河是1948年3月,进驻北京又是3月——1949年3月。

    历史似乎是在按照设定的程序悄然运行,就像这大自然,从冬天悄无声息地就过渡到了春天,竟然没有一丝痕迹。似乎只在转眼之间,河醒了,树绿了,花开了……

    但,时节确实变了,时代确实变了。

    公元1949年3月23日上午。

    毛泽东听完广播,吃完早饭,已经11点了。11辆吉普车和轿车,以及十多辆大卡车,都已准备就绪,停泊在门外,准备向北平进发。

    看着长长的车队,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

    周恩来说:“是啊,我们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稍稍沉思了一下:“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离开西柏坡,毛泽东的心中有着浓浓的眷恋。他看着车窗外缓缓后退的街景,那是远去的烟云,那是凝固的记忆……

    前方就是北平。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就像一个进京赶考的青衿学子,背着行囊,黎明起身,踏着曙色,向前向前,一路走过南昌、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今天,中国的红色政权,乘坐现代化的汽车,终于驶向了北平。

    毋庸置疑,在这个漫长的行程中,西柏坡是中共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拐点。正是在这里,孕育成熟了诸多独特的经验;正是在这里,取得了诸多决定性的胜利。

    有人说,西柏坡是一个宝箱,里面盛装着太多太多的秘密。共产党背着它,走进了城市,走向了强盛,走向了未来!

    历史,不会忘记西柏坡!

    历史,不能忘记西柏坡!

    来源:党建

    【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众号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一、平山县的西柏坡村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为什么?

    因为毛主席在我们平山县领导了三大战役,在胜利的前夕一直呆在我们平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还在那里题写了“人民日报”四个字!

    二、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二、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三、“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伟人毛主席当年在西柏坡发出的告诫,依然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

    四、西柏坡,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不仅仅是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记载的永恒,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所在。

    扩展资料: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中旬,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从此,这个普通的山村便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昔日的西柏坡,只是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风光秀丽,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今日西柏坡,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靠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秀丽风光。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如今建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遗址、西柏坡陈列展馆等景区。

    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董必武同志旧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访者。四合院里有多种树木,一丛月季使这个小院富有生机,一棵海棠树和杏梅在收获季节更令人向往。董必武是和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起于1947年夏初来到西柏坡的。

    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长一样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的旧毛毯。炕上放着一架引人注目的纺车。早在延安时期,其夫人何莲芝就是纺织能手,曾被评为边区的劳动英雄,到西柏坡之后,她仍坚持纺线。

    建国后,何莲芝曾几次到西柏坡,并曾重新操起这架纺车。她回忆说,董必武在西柏坡有一次学纺线,顾得上拉线,却顾不上摇纺车,纺出的线粗细不匀。当时他曾随口吟道:“捻手巴掌握手拳,看着容易作事难。”

    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必武的邻居,刚来时中央工委住在村子的东头,为了少占民房,刘少奇同志和朱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刘少奇同志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办公室里的文件箱是他从延安带到西柏坡,后又带到北京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重要文件和手稿就存放在里面,同时也是他的衣箱。

    在刘少奇同志旧居东侧,毛泽东旧居西边有四间北房,它就是当年的军委作战室。杨尚昆同志1984年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镶嵌在门口。屋内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紧靠其后的柏坡岭上挂有一个警钟。

    可以想象在当年大决战的日子里解放军总部是何等繁忙!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首长经常到这里听取汇报,或分析战局、发出指示,或是提出作战计划呈送毛主席,而作战室里的摆设竟是如此简陋,只有三张大办公桌和十几把木凳。所有这些,就连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1975年看过西柏坡后也感慨不己,钦佩至极。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楸树下磨盘旁即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泽东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

    三、西柏坡的历史故事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题词。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为这部纪实文学的副题(1999年该书再版时就以此作为书的名称)。

    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她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

    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所环抱。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12.3%,占全村户数的33%。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对于西柏坡一带以及平山县的经济条件,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西柏坡一带村庄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呢?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潘开文当时实地参加了考察和选择,他回忆说:“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将来后委一些机关要来,能放得下(至于中央、毛主席来不来,谁也没说,我们更不知道,并且那应该是以后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的联系;三是安全问题。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有一段距离(1公里左右),便于保密;四是住宿条件。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由此看来,西柏坡的被选中如同历史上每个革命大本营的选择一样,既要着眼于眼前的战争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将来事业的发展需要。西柏坡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使命,就落实到她的肩上。

    经过紧张的筹备, 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当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6.2万余人。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略部署。11月1日,又致电聂荣臻、萧克,要求晋察冀军区必须充分准备好人员的补充。8月6日至12日,在朱德总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歼敌2.4万余人,胜利解放了石家庄。在总结作战经验教训时,朱总司令欣然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不仅奠定了统一华北解放区的基础,并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告别了生活战斗了十三度春秋的陕北根据地,向西柏坡转移。3月24日到达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4月11日到达了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了西柏坡,党中央与中央工委胜利会合。5月1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开始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毛泽东因准备赴苏联谈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时间,5月26日到达西柏坡。至此,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历时一年多的分别之后于西柏坡胜利会面了。它标志着党中央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性的伟大转移。从此,西柏坡便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处在重大转折时刻,人民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的前夕。为争取战略决战的胜利,党中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真、董必武等政治局常委以及14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10名重要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场设在中央大院的两间中灶食堂。会议根据战略反攻的新形势规定了党的战略方针和任务,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中心议题,总结了以往的工作,并提出了建军五百万,大约五年左右(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会议主要解决了五个问题:第一,能否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第二,打倒国民党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三,如何加强纪律性,实现从游击战争向正规化战争的过渡?第四,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战争的胜利?第五,讨论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扩大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党委制,训练和准备大批新区工作干部,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以及加强工会、青年、妇女工作等问题。要求全党全军同志努力克服无纪律无组织状态、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倾向。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

    9月12日至翌年1月31日,党中央指挥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与平原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平、津两市;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和华北。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速转变,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1949和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决议还指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及“召集没有反动派代表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中央人民政府”等。

    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柏坡胜利召开。

    会场设在中央大院中央机关自己盖的职工食堂,南半部为会场,北半部为服务处,会场正面悬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和党旗。整个会场整洁、朴素而庄严。周恩来和任弼时还亲自检查了会场的布置情况。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人员19人,列席人员12人。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题为《一中全会以来的形势和任务》的重要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取得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规定了党在全国解放以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英明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对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解放,以及保证中国革命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临行前毛泽东把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和警卫人员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北京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共产主义。”

    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为西柏坡作了如下的题词评语:“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西柏坡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馆名。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柏坡,并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5日和6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进行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1950年,中央老区访问团对西柏坡革命遗址和有关文物作出了加强保护的指示,当地党委、政府随即进行了革命文物的初步征集工作。1955年,河北博物馆派专人到达西柏坡进行了遗址和文物的维护、整理,并联合当地政府成立了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1956年,中共中央旧址被河北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旧址被淹没,原有建筑和西柏坡村迁到村北的山坡。现在的复原建筑是当年西柏坡村子东头的中央大院,总面积16440平方米。复建后的建筑,基本保持了旧址的原貌。院内建筑大致分前后两部分。前部自东向西依次为周恩来、任弼时、毛泽东旧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中央军委作战指挥室)和刘少奇、董必武旧居等。后部东北角是朱德旧居。前后两部分之间即小山包的西北方向,是“九月会议”会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和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谈判旧址等。朱德总司令在中央工委时期与刘少奇同志住的紧邻。为迎接中共中央的到来,工委在驻地后面的山沟里为毛泽东新盖了三间窑洞式的房子。但是毛泽东到来之后,坚持住进了任弼时西邻一所普通的平房小院,把新窑洞让给了年岁大的朱德同志。

    中央工委进驻初期,并没有大院的围墙,党中央到来之后,为了安全才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几处住院的外面修了一道两米多高的土围墙。并在他们住房后面的山坡上挖了防空洞。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辖区,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位于停车场西侧的影像资料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集摄影、资料、娱乐于一体;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于1976年破土动工,全馆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在纪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上下两层,阶梯式四合院,四周走廊环绕,顺山势建造而成。馆内的陈列展览,集声光电现代化设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

    1982年3月11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柏坡和井冈山、延安一样,现在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今日的西柏坡,前临碧波荡漾、山水潋滟的西柏坡湖,后靠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居魅力的秀丽风光。

    今日的西柏坡,已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AAAA旅游景区。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将其誉为“革命圣地,旅游佳境”。2002年5月,河北省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征程伴坎坷,创业艰难多,要知胜利路,请看西柏坡。

    西柏坡——红色旅游的胜地!

    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关于西柏坡观后感的问题,通过《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西柏坡的历史故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西柏坡观后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西柏坡观后感(1)

    相关阅读

    • 从西柏坡一路走来的新中国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西柏坡观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从西柏坡一路走来的新中国和平山县的西柏坡村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为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