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欧元国际化战略前途未卜

欧元国际化战略前途未卜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国际化战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欧元国际化战略前途未卜和欧元下跌原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欧元国际化战略前途未卜
  • 欧元下跌原因
  • 振奋!报告称人民币已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超过日元、英镑
  •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一、欧元国际化战略前途未卜

    2021年5月份,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当月排名中,欧元占比39%,超越美元的38.3%,成为全球跨境支付首选货币。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欧元首选货币地位就又被美元超过,并从此进入漫漫下行通道。至2022年3月份,欧元在全球跨境支付中的占比已降至35.4%,而美元占比升至41.1%,欧元对美元汇率也持续走低,从2021年5月份的1.21跌至2022年5月11日的1.05。欧元过去一年的疲软走势不断引发外界对欧元以及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担忧。

    欧元的起源可追溯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当时,为应对战后严重的“美元荒”问题,欧洲各国开启货币合作与协调,以维护各国货币关系稳定。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和欧洲内部资本跨境流动愈发频繁,欧洲货币制度日益面临“三元悖论(Impossible Trinity)”挑战,即无法同时兼顾资本自由流动、各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汇率稳定。鉴于控制资本流动与欧盟秉承的共同市场原则不相容,而稳定的汇率又是共同市场运作的必要条件,建立货币联盟便成为必然的选择。最终,1999年,在成员国共同努力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推动下,欧洲货币联盟暨欧元区建立。依托欧元区强大经济实力,欧元影响力迅速攀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之外最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当时还有约60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使用欧元或者将本国货币以某种方式与欧元挂钩,欧元大有挑战美元地位之势。

    但是,经过20多年发展,欧元竞争力与美元相比差距依然巨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数据,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4.78%,为欧元的2.85倍;61.48%的狭义国际债券与48.64%的跨境头寸(负债)以美元计价,分别是欧元的3.75倍和1.66倍;而同期美国经济总量只有欧元区1.59倍。并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随后爆发的欧债危机使欧元区陷入巨大动荡,也给欧元国际货币地位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尽管相对于美元之外的其他货币,欧元优势仍然显著,但其作为国际货币的各项指标却持续走弱,欧元国际化综合指数至今仍远低于危机前水平。

    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实施刺激力度远超欧洲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带动美元汇率走弱与全球跨境支付份额下行,这是欧元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表现抢眼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随着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逐渐常态化,欧元汇率与跨境支付份额走低并不令人意外。

    面对这一困境,自2018年底以来,欧盟就将增强欧元国际货币地位作为未来工作重点。

    欧盟的欧元国际化战略与其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密不可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多元化的“牙买加体系”时代,美元在丧失唯一国际货币地位的同时,也摆脱了黄金束缚,反而借助“石油—美元”与“国际美元—美国国债”的货币循环成就了货币霸权。在这一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外部需求缺乏弹性,各国只能被动承受美国货币政策结果。这种不对称性导致美元汇率定价机制扭曲,是全球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失衡不断累积以及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使各国深受其害。

    鉴于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议题。由于依赖国际协调与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并不可行,以及世界经济多极化木已成舟,欧盟秉承竞争理念,希望在既有国际货币体系下,通过加强欧元国际货币地位,推动更具竞争性的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即通过不同锚货币之间的竞争“发现”更均衡的汇率,理顺国际货币汇率定价机制,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均衡与稳定发展。在欧盟看来,更有竞争力的欧元不仅有助于增强欧盟自身实力,而且对于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足具规模、稳定又有活力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是欧元提升国际货币竞争力的首要基础,但欧元区仍不符合“最优货币区”要求,不对称冲击与宏观经济失衡风险仍然存在。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进行了大量富有创造性和成效的制度建设,以保障欧元及欧元区稳定。而欧元要增强国际地位,必将挑战美元霸权,如何削弱与打破“石油—美元”与“国际美元—美国国债”货币循环成为问题的核心,也成为欧元国际化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为此,欧盟一方面致力于扩大欧元在能源、原材料、食品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大宗商品领域的应用,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冲击“石油—美元”循环;另一方面丰富欧元计价金融资产,促进欧盟与国际金融市场对接,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吸引力不输于美国国债的欧元计价金融资产,以期削弱“国际美元—美国国债”循环。

    欧元国际化战略实施以来,在一些领域已经有一定进展,例如全球有45.4%的绿色债券以欧元计价,欧盟与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Novatek)签订欧元结算合约等。

    尽管欧元国际化前途未卜,但欧盟构建多极化竞争性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出发点不谋而合,双方在与此相关的广泛领域存在巨大合作空间;而欧盟推进欧元国际化的思路,也无疑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国际货币潜力,为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稳定作出与负责任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应有贡献。

    (作者胡 琨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一、欧元下跌原因

    欧元汇率下跌对中国的影响
    2009年末,发端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由单一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正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希腊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欧债危机导致欧洲整体经济衰退,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面临很大问题,甚至面临欧元区解体风险,这些导致欧元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走软。
    近期欧元区利空消息很多,希腊是否留在欧元区前途未卜导致欧元汇率大幅下跌。希腊前总理帕帕季莫斯22日表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实质存在,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考虑之中”。消息一出,欧元应声下跌。相关数据显示,近日美元指数强劲走势,打压欧元,也是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因素。 上周以来,受希腊危机影响,欧元汇率急剧小跌:上周三,央行公布1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998元人民币,跌破了“8.0”整数关口,而周四、周五欧元汇率“再接再厉”连创新低,到上周五,1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已经达到了7.936元人民币。那么欧元贬值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便进行阐述:
    一、 对中国市民留学、旅游以及理财生活的影响
    除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之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来表示汇率。这种标价方法用外国货币作基准货币。一般是1 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币能够折合多少本国货币,本国货币的汇率就是多少(即外币1或100=人民币X,本文中介绍的外币主要是欧元)。下表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变动情况,数据取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日期 交易单位 欧元 2012-05-29 100 791.88 2012-05-24 100 794.95 2012-05-21
    100
    807.47

    2012-05-15 100 809.99 2012-05-14 100 813.28 2012-04-30 100 833.81 2011-05-30 100 932.15 2011-02-28
    100
    902.05

    (1)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对赴欧留学家庭的影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升值,欧元贬值,即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不断下降,这对于准备到欧盟国家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及其家长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比如说,你是一个在德国留学的学生,平均每月留学费用支出为600欧元,如果你的父母在2011年5月30日为你兑换1000欧元作为你下一月的生活费,那就需要支付9321.5元人民币,但如果在2012年5月29日同样兑换1000欧元就仅需要花费7918.8元人民币,相比较之下,你的家庭就在本年5月份相对节省了9321.5-7918.8=1402.7元人民币。这样算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你的留学成本,也就相应地减轻了你家庭的负担。因此,这对赴欧留学的家庭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此外,欧盟国家的留学费用下降对有意留学的中国学生家庭也会产生一定吸引力,但是我个人认为,其吸引力还是有限的,毕竟在目前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欧洲已经是筋疲力尽了,特别是在目前这中不稳的局势下---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它的离开又会对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都无从得到准确的答案,因此也不免会为之担忧。
    (2)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对市民旅游的影响。暑期将要到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连续暴跌,同去年5月30日9.3215元(见上表数据)的汇率相比,现在去欧洲旅游和购物的价格相当于打了八五折。有关数据显示,日前不少欧洲旅游线路已经被订购完毕,一些游客还主动要求有购物安排。
    (3)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对理财生活的影响。欧元兑人民币汇率

    连续暴跌给准备留学或旅游的市民带来了喜悦,但是对于手里持有欧元现金或理财产品的市民来说,却是另一种感觉了。这主要是因为汇率的下跌,让我们手里的钱还没花就自己减少了。
    这一现象导致了一些股票挂钩欧元产品的投资者在“割肉平仓”和“持币观望”之间挣扎。最近几日,我在网站上看到一些投资人士发布的消息称,要抄底欧元。通过这学期我对李连池老师投资与理财课程的学习,我个人认为,抄底欧元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投资者应该尽量回避欧元产品,毕竟目前欧洲经济体系仍不稳定,希腊的去留还未成定局,短期来看,欧元确实难以大幅反弹,甚至有可能可能进一步下跌。
    不过,目前我国销售欧元理财产品的银行并不多,而且它对汇率的反映并不像投资者的情绪那样对之敏感。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讲,银行理财销售整体平稳,并未受欧元汇率大跌影响。
    二、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中国外交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5月29日1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9188元(数据见上表)继续跌破“8.0”整数关口,欧元兑人民币中期趋势渐被看空。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预计,考虑到希腊退出所导致的重组成本,以及南欧各国的骨牌效应,欧元可能还将继续贬值30%,对人民币汇率或将达到6比1左右。
    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元持续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加快,使得原本就不乐观的中欧贸易前景雪上加霜,近年来我国企业出口压力都比较大,欧元贬值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肯定有不利影响,如果欧元汇率继续下跌,出口企业压力会更大。回顾历史,上一轮货币体系的剧变当属日元大幅升值后的崩溃,直接种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败因。陈功分析认为,企业出口订单的减少在近期已成趋势,不会因欧债危机而形成新的重大影响,与之相比,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更大,这需要我国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来应对,对中欧贸易影响更大的是结构问题和欧洲需求下降问题。

    三 、欧元兑人民币下跌对中国企业外汇管理能力的考验

    产业升级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出口欧洲的商品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附加值比较低,假如欧元兑人民币持续走低,我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会被削弱。短期内,企业最关注的依然是规避汇率风险损失的手段。
    首先,优先选择人民币及美元结算。由于市场变动较快,对于有兑换欧元需求的市民可经常留意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出口企业应避免欧元结算规避汇率风险。其次,进口企业要在美元兑人民币出现较大跌幅时果断出手购汇,出口企业应通过远期汇率协议锁定汇率,避免汇兑风险的发生。专家建议,外贸企业在主抓业务的同时,也应强化自身的外汇管理能力,不能按照传统思维模式,到最后时刻才购汇结汇。另外,也可以在离岸市场进行一些对冲操作。时富金融期货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邵涛介绍,通过国家对外交易试点期货公司操作CME的人民币期货,也可以买一些标准化的人民币衍生品,或者沽空欧元作对冲。
    四、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在以往的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货币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如今,日元已经逐渐淡出,只剩下美元、欧元相互竞争。在欧债危机和经济复苏乏力之下,尤其是在现在希腊很可能退出欧元区,欧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解体的风险的情况下,欧元扮演世界货币的角色已经愈发力不从心。欧元的这种态势或许对人民币国际化是个机会。
    现在欧元充当世界货币显得不是特别靠谱,欧元非常脆弱。这对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和地位上升是个机遇。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加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投资和国际储备使用。相关人士介绍由于人民币没有自由浮动和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开放,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多数是以美元结算,而不是以欧元或者人民币结算。我认为,欧元贬值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汇率风险,也可以通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贸易结算来规避。
    近日人民币国际化传来好消息。5月22日,汇丰控股称,推出欧元/离岸人民币等六种与离岸人民币直接兑换的货币对,这将是银行同业平台上首次出现离岸人民币直接交叉盘(兑美元除外)。六种可以直接与离岸人民币兑换的货币包括欧元、英镑、港币、新加坡元、加拿大元和墨西哥披索,并将

    适时加入其他离岸人民币货币对。

    五、 总结:

    尽管欧元贬值让我国部分人尝到了一些甜头,但我认为这种现象只是是短暂的。从长期来看,它带给中国人的损失可能会大于它带来的好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欧元贬值直射的是欧洲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上升。如此一来,全球贸易融资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带来外部需求的下降。随着全球风险偏好下降,我国可能面临资本流出加大的压力。

    二、振奋!报告称人民币已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超过日元、英镑

    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4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5.02,同比大幅增长54.20%,创下 历史 新高。人民币使用程度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2020年四个季度,RII分别为4.10、5.19、5.14、5.02,呈现出大幅攀升、高位震荡特点。

    同一时期,主要货币国际化指数的变动情况为,美元从49.52到51.27,欧元从29.84到26.17,日元从3.34到4.91,英镑从4.00到4.15。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在2020年上半年超过日元和英镑,并连续三个季度在主要国际货币排名中位列第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张杰表示,要看清楚人民币的国际化或者国际使用,我们需要转换角度,那就是着眼于大国货币视角。大国货币有些基本的条件,币制统一、币值稳定、币制独立、国际使用或国际化,国际化只是人民币成为大国货币的一个条件,或许还不是最重要的条件。从理论逻辑看,人民币要成为大国货币,似乎要步英镑和美元后尘,需要照样学样。但若着眼 历史 逻辑,人民币要成为大国货币,必然走自己的路。

    RII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报告指出,RII大幅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职能继续巩固:2020年,经常项目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6.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09%,占我国对外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18.44%;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份额为2.91%,较上年提高了18.40%。

    第二,人民币金融交易职能显著增强:在全球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之际,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达到3.81万亿元,同比增长37.05%,创下近五年内最快增速;2020年底,由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与票据等共同决定的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达到9.89%,同比增长84.23%,成为RII攀升的主要动力。

    第三,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进一步显现:目前已有70多家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超过75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资产份额达到2.25%,同比增长14.80%;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中的相对份额为10.83%,较上一年度小幅回升,与初始权重基本持平。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挑战

    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美元、欧元的激烈竞争。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经济下行压力越大,国际金融市场越恐慌,作为主要避险货币,美元的网络外部性就越强。美元指数时隔4年后再次攀升至103高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欧元也在抓住机遇巩固自身的货币地位。欧盟退出数字链,加快数字欧元建设,旨在未来5年内提升欧元国际化程度。

    二是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守住风险底线。国际货币对自由使用有很高的要求。人民币国际化初期侧重于跨境贸易结算,对资本项目可兑换要求相对较低。虽然货币国际化并不必然以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为前提,但是目前金融交易已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必要解决利弊取舍、项目匹配、政策协调的问题,加速开放金融市场、进一步减少资本项目管制。立足“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发展格局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目标,亟需探讨与之相匹配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次序、风险和路线,重新评估金融管理框架,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建立常态化管理体系与应急处置机制。

    三是人民币流入流出以及投资融资功能失衡。2020年,在疫情海外蔓延叠加全球货币“大放水”的情形下,巨额外资单向流入我国,大量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此类资金流动具有短期性、波动性,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出现外部环境恶化,或是遭遇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特殊时点,大规模集中性资本外逃必然会冲击人民币汇率、危害经济金融稳定、打击人民币国际化信心。

    与人民币资产备受国际投资青睐以及全球债务规模快速膨胀形成鲜明对比,人民币在国际融资领域遇阻。根据BIS统计,2020年人民币计价国际债券余额较2015年高位萎缩了约30%。人民币资金流向以及功能上的非平衡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中长期发展不利。

    报告提出,要站在经济金融安全的高度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价值。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十四五期间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报告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应高度重视跨境人民币交易的零售端和个人支付,提升资金流动便利化水平,发挥数字技术、数字货币的弯道超车功能,促进服务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使用。应深入挖掘人民币国际金融交易功能的现实可行性,继续优化和完善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制度、简化境外机构入市流程、整合入市渠道,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扩大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要打破部门利益,鼓励央企、国企在国际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带头使用人民币,尽快解决阻碍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制度和政策障碍。

    畅通双循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报告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货币国际化”这一主题,从世界与中国、 历史 与现实、机遇与挑战等多个维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双循环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重要问题。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依托国内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IMI副所长王芳指出,面对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紧张,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同比大幅度提高。人民币稳定跻身于主要国际货币行列。理论分析和 历史 经验表明,高水平的经济内、外双循环才能支撑起主权信用货币的高水平国际使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创造重大 历史 机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增强人民币硬实力与软实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瞄准问题,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首先,畅通国内大循环要选准生产端和市场端突破口,抓住提升供给创造需求能力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两个关键问题,释放国内大市场的潜力与魅力,保障人民币资产盈利性和安全性。

    其次,畅通国际大循环要以立足中国本土的高水平开放为突破,保障人民币供给充裕和使用便利。通过多种形式贸易创新重塑中资企业和机构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高话语权。

    最后,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基于制度规则和市场使用加速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网络效应。

    中国资本市场再往前看必然具有中国特色

    张杰表示,中国既往40多年的政策中,实际上资本市场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它的宏观责任,就是给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济高增长提供金融支持。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一味强调中国的资本市场要与国际接轨。实际上从金融角度看,中国的资本市场过往具有中国特色,再往前看必然也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双循环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型,这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战略目标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中,金融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实际上面临着重要的问题。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从而推动中国产业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围绕资本市场,建立一个生态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金融的变革主要是通过构造新的金融业态来完成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中的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着眼于未来,建立现代金融理念。围绕资本市场发展,形成新金融业态和新资本业态。要深刻理解这种新金融业态主要是着眼于未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金融业态。它看起来有点脱实向虚,但是它和未来的“实”是有紧密的联系,这个未来的“实”代表新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进一步完善注册制改革。其一,注册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 科技 型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主体,资本市场如何服务于这些企业,是中国资本市场面前的重要任务。其二,注册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注册制改革对中国产业转型,解决“卡脖子”工程、“卡脖子”技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三,要认真总结注册制实施两年来的经验和问题。最近一年多来,中国上市公司结构的变化,包括投资理念的变化、估值的变化,都说明注册制改革的主流是正确的。

    巴塞尔监管规则并不是保守封闭、一成不变的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本次论坛上表示,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国际金融规则惯例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金融业推进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研究和参照的规则。

    王兆星表示,巴塞尔监管规则并不是保守封闭、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金融业态和金融风险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完善的。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并不是完全照搬全抄,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实施金融监管规则,有遵循、有创新、有发展,有些领域更严格,有些领域更灵活,注重补齐监管体系的弱项短板。在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二,巴塞尔监管规则在我国的实施及变化。巴塞尔委员会所制定的规则不是法定统一标准,是参照标准,应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的特点来借鉴、实施相关规则。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结合实际,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风险权重、拨备等进行了调整优化,并结合国情实施高风险金融机构恢复与处置计划、发展绿色金融、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等。

    三、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方面,在欧元区国家对区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进出口贸易中,欧元的使用量大幅上升,大约50%的欧元区对外贸易使用欧元结算。在欧元现金使用方面,欧元在欧盟的一些邻近国家已经顺利地取代了原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有资料显示,欧元区外的欧元现金流通量大约在200亿~250亿欧元之间,占欧元总流通量的8%。此外,在欧元现金转换过程中,欧盟邻近国家的欧元存款从380亿欧元增加到520亿欧元。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元仍将是外汇市场、石油和飞机等交易的主要国际结算货币,但一些石油生产国也开始尝试改用欧元进行石油交易,如伊拉克已改用欧元,伊朗由于近半数进口产品来自欧元区国家,也希望用石油来换欧元。

    关于国际化战略的问题,通过《振奋!报告称人民币已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超过日元、英镑》、《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国际化战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国际化战略(3)

    相关阅读

    • 欧元国际化战略前途未卜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国际化战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欧元国际化战略前途未卜和欧元下跌原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
    •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国际化战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因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