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暮江吟古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赏析-《暮江吟》和四年级古诗暮江吟的诗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赏析-《暮江吟》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年间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曾任太子太傅,世称“白太傅”。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其诗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艺术上以通俗平易著称。白居易的诗现存近3000首,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长庆二年(822年),苦于朝政昏暗,朋党倾轧,五十岁的白居易请求外放为官,这首《暮江吟》便作于他赴任杭州刺史的途中。此诗语言朴实而生动,读起来极具画面感,清代王世祯曾评此诗“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一道残阳铺水中”,首句的这个“铺”字描绘夕阳洒落江面的景象,用的十分恰当,写出了夕阳倾泻而下,由远及近,这句诗给人颇具层次感的视觉享受。“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不仅有半江碧水,半江斜阳,还有半江的清冷和半江的明媚,更有半江的忧伤半江的惊喜。落日的余晖倾洒在江面上,像是为世人铺开了通往美好光明的未来的坦途,诗人心中因看不惯朝政的混乱和朝臣的朋党倾轧而积郁的愤懑和不平也都一扫而空,诗人因为远离朝堂,心情也终于放松下来。
“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并不是惋惜之意,而是可爱,说的是“九月初三”的秋夜很可爱,这句也交代了时间的流逝,说明已经到了晚上,诗人欣赏着江边美丽的景色,不觉就从落日余晖的傍晚到了晚上。傍晚的美景已经展现了,入夜后的景色怎么样呢?从“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句看来,在这晴朗的夜晚,天上挂着一轮新月,空气清冷澄澈,入夜后的景色也是美不胜收。诗人从傍晚一直游玩到清晨,沉浸在美好的秋景中,眼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看到的事物也都有了感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成为后世流传极光的一句诗,在诗中,诗人把草叶上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月牙说成弯弓,都是非常恰当的比喻,如果改成别的字就会破坏本诗的意境。这首诗语言清新朴实,色调明丽,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就把暮江之美、秋夜之美形象的描绘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喜爱之情,以及旷达的心态。
一、四年级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暮江吟白居易 〔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及注释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二、暮江吟古诗赏析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诗,全诗描绘了从夕阳西下到夜幕降临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前两句写傍晚时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后两句写弯月初升的朦胧夜色,描摹出大自然的幽静之美,表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
《暮江吟》
白居易 〔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三、暮江吟古诗的意思注释和赏析
《暮江吟》意思是: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的半边为青绿色,半边泛出红色。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真是令人喜爱、陶醉,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
《暮江吟》原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暮江吟》赏析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
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
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关于暮江吟古诗的问题,通过《暮江吟古诗赏析》、《暮江吟古诗的意思注释和赏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暮江吟古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