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苏军百万将士阵亡,60万人成俘虏

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苏军百万将士阵亡,60万人成俘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胆战心惊的战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苏军百万将士阵亡,60万人成俘虏和基辅会战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歼灭战,大概经过是怎样的?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苏军百万将士阵亡,60万人成俘虏
  • 基辅会战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歼灭战,大概经过是怎样的?
  • 基辅会战时,德军俘虏了苏联60多万人,这些俘虏最终的命运如何?
  • 基辅围歼战的战役概况
  • 一、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苏军百万将士阵亡,60万人成俘虏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不宣而战,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德军在波兰和西欧已经运用纯熟的闪击战又一次大显威风,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进行了几次大的围歼战,将苏军主力部队大批大批地消灭。这种一边倒的情况在9月达到了顶峰,在规模浩大的基辅合围战中,苏联兵力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

    德军坦克部队

    千里奔袭大合围

    1941年8月20日,德军进抵第聂伯河,此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之间相距550公里,如果用一直线将两个集团军群连接起来的话,那么该直线的中心距离后方约500公里,也就是说,德军的攻击区域近似于一个等边三角形,而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正处在这个三角形之间。希特勒抓住机会于8月21日签发了第35号指令,命令德军歼灭苏西南方面军所属第5集团军进而占领克里米亚和顿涅茨盆地的工业区,切断通往高加索的石油供应。

    8月25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由古德里安率领南下,向苏联布琼尼元帅的百万大军的后方直插下去。强大的坦克部队掀起了漫天征尘,如烈火疾风一般横扫乌克兰大平原。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古德里安的目标判断失误,还以为他是要从南翼包围苏联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迂回进攻莫斯科。

    一直到8月底,红军才如梦初醒。至此,德军要围歼基辅地区苏军的意图已暴露无遗。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形势下,苏军应主动撤退,以免被围。然而斯大林却仍然命令西南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不但原有守军不得撤离,还将大批部队从各地调到基辅战场,送入德军虎口。

    9月7、8两日,哈尔德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安排联合作战计划的各项细节。这项作战计划的目标是夺取基辅,歼灭基辅-第聂伯-迭斯纳河曲之敌。

    基辅战役中被德军击落的苏军飞机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双重合围的计划。外线是第1、第2两个装甲集群,内线则是以步兵为主的第2、第6和第17集团军。至9月9日,德军按计划已取得很好的进展。克蒂尔普纳格尔的第17集团军已渡过第聂伯河,克莱斯特正准备北上在基辅以东约150英里处的苏军后方与古德里安会合。10日,古德里安攻克了军事要地罗姆内。11日,布琼尼向斯大林请求东撤,却遭到拒绝。

    13日,斯大林认为布琼尼怯战,解除了他的职务,由铁木辛哥接替。铁木辛哥上任后,也认为只有撤退才能避免被歼。但斯大林指示:守住基辅及周围地区。

    15日,坦克车身上漆有其司令姓氏头一个字母“G”字的古德里安部队和漆有“K”字的克莱斯特部队终于在基辅以东210公里的洛赫维察会师了。两支南北对进的德军装甲精锐部队完成了合围,基辅及周围地域的苏军被团团包围。

    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

    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了一片混乱。9月17日3点40分,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撤退。然而为时已晚,苏军指挥失灵,官兵毫无突围准备,整个17日未组织起进行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突围。

    曾令西方国家胆战心惊的苏军坦克部队,有钢铁洪流之称

    18日,也就是突围命令下达第2天,苏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动了第一次突围。苏军战士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高喊着“乌拉”冲向德军阵地。德军很快陷入危急,而恰在此时,德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打退了苏军的冲锋,第一次突围失败了。苏军顽强地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还是没能够冲破包围。广阔的田野上堆满了苏军将士的尸体,场面惨不忍睹。

    19日,反应迟钝的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基辅。苏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向城内,而城内党政军要员赫鲁晓夫、布琼尼、铁木辛哥抢先逃命,乘飞机逃离了基辅。德军很快占领了基辅。

    20日,苏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围,曾一度将德军阵地打开一个缺口,但不久又被德军的反突击所击败。至此,苏军再无力进行有效的突围攻击,包围圈内的苏军士兵劫数已定。

    为了接应被围困的苏军突围,铁木辛哥先后出动了几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包围圈外向内进攻,力图挽救西南方面军全军被歼的命运,但由于方向的偏差,又遇到了德第17集团军的坚固防守,始终未能成功,使被围苏军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包围圈里的苏军越来越混乱,又被切断了后勤供应,在既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只得整营整营地端起刺刀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密集冲锋,扩音机把斯大林激励人心的讲话传遍整个战场,许多士兵阵亡时耳边仍萦绕着他的声音。这种绝望的自杀式冲锋最后成了一场德军对苏军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倒在德军的枪炮下。

    在遭受了重大伤亡而徒劳无功之后,苏军庞大的集群令人难以置信地迅速崩溃了。到9月26日,战役结束,除近百万红军将士阵亡者外,有60多万人成了战俘。德军还俘获了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车辆3500辆。战俘中被确定为犹太人、政委和共产党员的人被拖出来枪决,其余的被押往后方去做苦役。德国人对他们极为残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劳役和冻饿折磨而死,没有几个人活到战后。

    一、基辅会战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歼灭战,大概经过是怎样的?

    (基辅包围圈中被击毁的苏军装备和车辆)

    (基辅之战中,向敌后穿插的古德里安装甲集群)

    (进入基辅市区的德军)

    (包围圈中向德军投降的苏军)

    (走向战俘营的大队苏军战俘)

    (隶属南方集团军群克莱斯勒第一装甲集群的IV号坦克)

    (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

    (在基辅前线视察的古德里安)

    双方兵力对比为:

    苏联西南方面军,指挥官基尔波诺斯上将。下辖第五集团军,12集团军,第六集团军,第26集团军,37集团军。后期增援了21集团军,共计67万余人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下属第二装甲集群(古德里安大将),第二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下属第一装甲集群(克莱斯勒大将),第六集团军(赖歇瑙),第17集团军(施图尔纳格尔),共计大约80万

    1941年8月初,苏德战场南线呈现出的态势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到达第聂伯河一线后攻势停顿,乌克兰首府,第聂伯河重镇基辅暂时没有成为德军的主攻目标,德军的目标是第聂伯河下游,位于集团军群南翼的克列缅丘格。在苏德战场的中部,中央集团军群最南翼的第2集团军群南进,随后第2装甲集群(古德里安装甲兵团)也有南进,进攻苏军南线重兵集群西南方面军的企图,希特勒则希望以此为契机,协调中央,南方两个集团军群完成合围基辅周边和后方苏军的大包围行动,最大程度歼灭苏军有生力量。同时,由于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过分乐观的估计,西南方面军不仅没有收到及时后撤的命令,反而依旧固守原地,还得到了相当数量的增兵,相当于向德军这头饿狼尚未合拢的利齿中又塞了不少肥肉。

    8月底,隶属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集团军强渡杰斯纳河,与位于基辅西北,隶属西南方面军麾下的苏军第五集团军展开激战,在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附近建立了牢固的桥头堡,为中央集团军群向南进攻,与南方集团军群互相呼应,形成合围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德利安的装甲集群政准备以46摩托化军,24摩托化军等部队为前导南下。此时,斯大林做出了 一个异常错误的决定,他认为,既然德军此时并没有把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当做最优先目标,那么西南方面军就该在原地固守,在杰斯纳河,第聂伯河突出部一线不得撤退,并相机发动反击。

    9月1日,南方集团军群发布了形势报告,判定杰斯纳河一线有一支巨大的苏军集群,并且短期内不会有转移的迹象,包括西南方面军麾下第5,21,26,38集团军,如果协同顺利,他们将被中央集团军群和自己的夹击所歼灭,为此南方集团军群下属克莱斯勒将军的第一装甲集群应该立刻转向罗姆内,并力图在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集群会师。7日,哈尔德来到设在乌曼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在听取报告后,下达了最终命令‘’对第聂伯河中游和杰斯纳河下游的苏军展开两翼包围作战,力争在克列缅丘格-科诺托之间地区将其歼灭”

    一声令下,德军中央,南方两个集团军群集中了3个集团军,2个装甲集群,共计581辆战车,以及第四航空队的203架轰炸机,166架战斗机,80架俯冲轰炸机,用来对付包围圈中的7个苏联集团军。

    9月6日,攻势首先从北翼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开始,虽然只有一个军(24摩托化军)参加了此次合围,但德军进展迅速,第3装甲师第六装甲团的士兵们俘获了一名苏军高级战地要塞工程师,他身上携带着苏军在乌克兰地区的详细作战计划和工事分布图,这意味着西南方面军的部署被德军全盘掌握。

    到9月4日,24摩托化军已经接近克拉洛维茨,在11天的战斗中,已经抓获了13700多名苏军俘虏,摧毁缴获了100门苏军火炮以及超过80辆坦克装甲车辆,从缴获的苏军文件地图中,古德里安发现,先导部队第三装甲师正好处于苏军13以及21集团军防线的结合部。

    有鉴于此,5日凌晨,古德里安命令,全军必须以最快速度向前进攻,从这个薄弱点打开口子,彻底割裂苏军各重兵集团之间的联系,第3,4装甲师以及武装党卫军帝国师齐头并进,向西南方向猛扑,帝国师“元首”掷弹兵团一马当先,杀进了马考什,第4连连长佛兰克少尉带领四名士兵夺取了市内横跨杰斯纳河的大桥,保证了后援部队的装甲车辆源源不断地通过此处。为了壮大24摩托化军的实力,避免被突破口两侧的苏军包围,古德里安又紧急调来了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团和第10摩托化师,于是德军攻势继续展开,在7日冲到了斯诺皮尔亚和波波夫卡之间。

    直到这时,苏军第五集团军才如梦方醒,自己的侧后出现了德军装甲部队,指挥官波塔波夫立刻向上级要求向东撤退,但被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拒绝,但同时苏军调来了库兹涅佐夫的21集团军,试图阻止古德里安集团向布良斯克方向继续推进。

    然而组成21集团军基干的大多是新兵,缺乏战车和运输车辆,移动缓慢,而古德里安则要求自己的部队不顾一切向南推进,争取渡过罗缅河占领罗姆内,再和南方集团军群建立联系,士兵们也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形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口袋,将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困在其中,所以士气高昂,第三装甲师几乎抛下了步兵和后勤,以装甲车,坦克和突击炮不眠不休地挺进,9月10日,宣布占领了罗姆内。

    同时,中央集团军群麾下第二集团军也强渡杰斯纳河,占领了梅耶,苏军第五集团军开始崩溃,士气低落,随着苏军防线的不断后移,被抛弃的武器装备,车辆和战俘的数量不断增多。9月初,第五集团军被击溃,成建制的抵抗已经不复存在。月底,为了支援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也发动进攻,力图在基辅北面的格诺斯泰波尔建立桥头堡,由于此地位置险要,苏军出动了28,124,135步兵师,19,41坦克师对德军不断发动反扑,但由于指挥协同非常差,没有完成消灭这个桥头堡的任务。另外,在第五集团军崩溃后,苏军37集团军派遣第20坦克师和35步兵师增援第聂伯河一线,但为时已晚。

    9月8日,20坦克师开始进攻莫洛夫斯克附近的德军262以及62步兵师,但由于缺乏步兵协同,虽然给德军造成了一定杀伤,但在这里被阻止,攻势陷入停滞,262步兵师反而在次日发动反击占领了奥杰宾。

    9月12日,南方集团军群下属第一装甲集群在第四航空队配合下,向克列缅丘格发动猛烈进攻,试图北上与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形成接触,当天,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部里,新任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鉴于当前局势不断恶化,再次要求斯大林同意自己放弃基辅,全军东撤,然而再次被拒绝....

    在这段时间内,德军17集团军建立了克列缅丘格桥头堡,与正面的苏军17军,第五骑兵军展开激战,在10天的激战中,德军52军就击毁了172辆苏军坦克,其中不乏新式的T34中型与KV1重型坦克。工兵团迅速在第聂伯河上架桥后,第一装甲集群的装甲车辆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铁流,向北面的罗姆内方向开去。先头部队16装甲师推进迅速,在占领卡尔皮夏时,差一点捉住了附近火车站中的苏军38集团军总司令费克连科少将。进攻三天后,第一装甲集群就宣布俘虏了13000名苏军,击毁坦克装甲车78辆,火炮118门。

    同时,由于天气转好,古德里安集群在短暂喘息后,决定继续南下,为首的依旧是悍将莫德尔指挥的第三装甲师,然后胡伯将军的16装甲师和帝国师左右协同,占领了洛赫维察,9月14日,第三装甲师第六装甲团的瓦特曼中尉,率领几辆三号坦克和一几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从洛赫维察出发,向南穿越附近的田野和灌木林,终于在黄昏时候,他们到达了卢布内附近,在一条小溪边,他们看到了对岸走出了几名身穿德军田野灰制服的同袍,这是来自南方集团军群17集团军的侦查工兵,两军宣告会师。9月15日中午,洛赫维察城市东面,来自南方集团军群第九装甲师394摩托化步兵团的装甲车和半履带车也顺利抵达,标志基辅包围圈的正式封闭。

    此时,苏军五个集团军被德军包围在了一个以基辅为西段,克列缅丘格为南段,罗斯劳尔为东端的巨大三角形地区内,北面是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第六集团军,南面是第一装甲集群和第17集团军。届时,包围圈北部的苏军第五,21集团军群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各部队已经难以保持联络协调行动,只能进行零星抵抗,37集团军围绕基辅,死守环形防御圈,,26集团军在第聂伯河一线,38集团军在克列缅丘格西北部,虽然从18日起,38,40两个集团军试图从外围增援,打开德军的大包围圈,但均遭到失败

    终于,在9月17日,莫斯科电令西南方面军作战处处长巴格拉米扬少将,全军撤退,向东突围,具体策略为,21集团军向罗姆内方向突击,第五集团军向洛赫维察突击,37集团军跟进,26和38集团军向卢布内方向突击,但此时,苏军整体士气已经崩溃,多数部队和上级指挥失去联系,突围行动迅速变成了大溃败,德军迅速将大包围圈缩小到普里卢基,基辅,绍夫宁一线。

    尽管如此,苏军在绝望中的致命突击还是给德军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菲利波维奇,19日当天,16装甲师的士兵们就打退了苏军将近20波绝望的突围攻势,苏军以坦克装甲车为先导,随后是坐在卡车上的步兵,随后是更大群的步兵,向德军防线不断发动冲击,有些甚至是在痛饮伏特加至酩酊大醉后参战,负责火力压制的反坦克炮兵和野战炮兵甚至耗光了他们的炮弹,他们形容作战仿佛是野外狩猎,只要重复装弹,大致瞄准苏军涌来的车辆和人海,射击即可,一线步兵在弹药耗尽后,被迫用刺刀,和工兵铲和涌来的苏军进行肉搏。第二天,在得到64,79摩托化步兵团的增援后,16装甲师好歹维持住了防线,没有被苏军打出缺口

    从当天到9月22日,苏军再次在奥尔斯察西河口再度发动反复冲击试图突破德军包围圈,苏军坦克一度在佩特里基附近打开缺口,但旋即被紧急赶来的高射炮部队,用调整至平射的88毫米高射炮所堵住。

    次日,苏军再次试图从皮尔亚金至洛赫维察的森林地带突围,然而再度被第三装甲师和25摩托化师击败,第五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少将被俘,一名第三装甲师侦察营的士兵记录说“整个森林中呈现出惊悚的画面,无数苏军士兵和马匹以各种姿势倒毙在车辆之间,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的卡车,装甲车,救护车,有的撞在一起,有的倾斜着倒在路边,有的慌不择路,和驾驶员一起沉没在沼泽之中。

    9月19日,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命令,鉴于包围圈内苏军成建制抵抗已经减弱,命令所有部队向敌人发动全面进攻。在罗姆内,赫尔曼.戈林高炮团的88毫米重型高射炮在一天之内,就击毁了超过30辆苏军坦克,20日古德里安接到命令,第二装甲集群的部队,逐渐脱离基辅包围圈,准备参加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的进攻。

    从9月15日开始,德军第六集团军正式开始对基辅进行城市攻坚战,城内苏军无法在德军俯冲轰炸机和重炮的攻势下继续抵抗,18日,斯大林下达了放弃基辅的命令。德军296,71,294步兵师的士兵,在次日下午宣布,彻底占领了基辅。

    从19日开始,德军正式对基辅周边,尤其是东面的苏军残部进行了最后的扫荡,由于此时,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已经无法联系各部队,指挥官基尔波诺斯上将解散了参谋部,将第五集团军司令部人员,司令部警卫部队和289步兵师变成两个战斗群,向东尝试突围。同日,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发布公告,苏军西南方面军已经不复存在。22日,在突围过程中,基尔波诺斯和参谋长图皮克夫将军等人,在德军的炮击中阵亡,9月24日,整个包围圈中的枪炮轰鸣声停止了,整个西南方面军677085名军人中,冲出包围圈的人数为15041人,超过65万苏军成为了战俘,另外苏军还损失了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0万军队入侵苏联。在成功实施北部突袭列宁格勒后,德军开始大举进攻莫斯科和基辅方向。当时基辅一带的苏联红军还在谢苗·布琼尼元帅的统率之下,虽然先前在“乌曼战役”中伤亡惨重,但是西南方面的红军依旧有上百万人之多。然而令人诧异的是,人数如此庞大的苏联红军,为何在远道而来的德军面前,居然仅仅支撑了两个多月就被德军彻底打败,最后还被俘虏六十多万人?

    ▲二战德军旧照

    在子渊看来,主要有五大原因。首先是缺乏足够的装甲和机动力量。在“乌曼战役”中,苏军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机械化部队已基本损失殆尽,因此在“基辅会战”中,缺少了装甲部队的掩护,大批苏军彻底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中,光凭血肉之躯难以抵挡装备优良的德军。事实上,一旦缺少机械化部队,不论是兵力投放、撤退,还是运输补给,都成了令指挥者头疼的大问题。战场上的许多战机,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论是进攻还是撤退,没有足够的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保证这支百万大军的行动速度。

    ▲二战苏军剧照

    其次,苏军主帅布琼尼对德军的动向也未能提前做出较为准确的预估。“乌曼战役”结束后,苏军还沉浸在一片沮丧之中无法自拔,而德军中部、南方集团军却已经进行了多次商讨,考虑是先取苏联首府还是先把西南方面的大量红军集中消灭。后来德军最高军统帅部决定,抽调中央军团的部分兵力南下,与南方军队对西南方面的红军实施合围。当此时布琼尼麾下虽然折损了大量装甲部队,战斗力也大打折扣,但好在兵力充足,只要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德军想要轻易吃下也绝非易事。遗憾的是,苏联情报部门却没能及时察觉对德军中央军团的动向,因此直到整个西南方面军陷入包围后,布琼尼才猛然惊醒过来。

    ▲斯大林旧照

    第三则是来自上级的错误指挥。斯大林得知德军进攻后,第一时间下令众人坚守基辅,不同意任何形式的撤退。同年7月11日,眼见德军机械化部队被红军阻挡在基辅外围的工事外侧,总参谋长朱可夫认为这是撤退的好时机,便向斯大林请示放弃基辅,抓紧时间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不料斯大林此时仍然不同意撤退,还再次下令死守基辅,并解除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降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第聂伯河

    第四则是关键时候更换主要军事将领。在基辅战役期间,老将布琼尼为挽救陷入重围的军队,不顾斯大林先前下达的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致电斯大林提出撤退请求,为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战区司令职务,转而由西部战区司令兼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接替。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总司令突然换人,总参谋长朱可夫又被降职,基辅周边的红军顿时群龙无首,导致德军趁势挺进。

    第五,苏德两军在装备方面的差距实在太大。在“基辅会战”中,德军在装备上占尽优势,火炮等军械的数量比苏联足足多出一倍,就连飞机都多出了一半。苏联红军本来就缺少足够的装甲部队进行掩护,而其余装备又比不上德军,因而更是难以匹敌。

    ▲布琼尼旧照

    在这场战役中,缺少机械化部队的苏联红军,固然很难脱离包围,但是也并非一直没有机会。可惜在战役开始之前,因为苏联方面的大意导致西南方面军整体陷入包围,随后又因为斯大林固执己见,平白让西南方面军错失数次突围的机会,最终导致66.7万红军被俘,而基辅也不幸陷落敌手。而这时候,不管斯大林多么自责后悔也于事无补。

    参考资料:

    《基辅会战》

    一、基辅会战背景:

    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

    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

    二、经过

    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

    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

    三、战役评估

    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 历史 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

    基辅会战是二战时期苏联红军被围歼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红军在南俄罗斯和新占领的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布署了苏军各个军区最多兵力的军力配置。将领j除了斯大林的亲信,老迈的布琼尼外,都是当时苏军比较励害的战将。

    希特勒早就疑心斯大林重兵配置在巴尔干半岛前线的65万苏军对德国人的势力范围罗马尼亚油田有威胁,克里木半岛的军用机场对油田的炼油厂和油井近在咫尺。

    希特勒的野心勃勃和对西欧作战的顺利害了他,巴巴罗萨作战计划的战线太长,德国人和附属国的兵力不从心,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军团及西班牙佛朗哥组织的"蓝色师团h全部都是在南线作战,对苏联红军基辅军区的作战德国人没法像中路古德里安,霍特两个装甲纵队双叉包围圈每每奏效。

    只有克莱斯勒将军单挑基辅军区的百万大军,这就是德国人南方战线不如其他两个战线的战绩成果。

    但是斯大林的大清洗还是看到了成效。苏联人在乌曼和奥德萨保卫战打的不好,奥德萨攻击的一方全是罗马尼亚军团,这样苏联人还是丢掉了黑海舰队重要的基地奥德萨。

    苏军基辅军区还是暂时守住了地聂泊河岸边的基辅地区,但是当时苏联人补充补给线在德国空军的封锁下极端困难,重武器损毁严重!

    但是冷不丁的给苏军中央军区(原西方面军)和基辅军区的结合部一击的人是苏联红军的铁木辛哥将军,他不同意朱可夫稳步前进,短程突击的“保守"方案,拍胸脯向人民领袖斯大林保证打垮对面的那个流氓古德

    里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古德里安不但打垮了铁木辛哥的部队,还不眠不休几天几夜,突破了苏军在杰纳斯河的守军,对乌克兰苏联红军65万大军的侧后产生了严重威胁。总参谋长朱可夫看到了这里面的问题,向大元帅斯大林提出放弃基辅,但是马上被当时还不太懂军事的斯大林撒了职,下放锻炼!

    装甲之神古德里安像打了鸡血似的在希特勒的指令下自由发挥,叶廖缅科将军没有守住第聂泊河和杰斯纳河防线,德国47装甲军突破了西方面军与基辅军区的结合部,古德里安又陆续向中央集团军要来了46装甲军,在9月中旬陆续封闭了包围圈的北段,18日占领了罗布内的古德里安终于见到胜利的影子。南方的克莱斯勒装甲师终于在洛赫维策会师,激烈的战斗也没有改变苏军65万被俘人员的命运。

    从那以后,斯大林学好了,学会了听参谋人员的提议,而希特勒学坏了,只听自己的直觉!

    孙子兵法的道理在这里得到了体验!

    当时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进展十分顺利,大量苏军被德军歼灭,德国人在的苏联境内高速推进。

    德军在北线以及中部战线推进迅速,但是在苏联南部则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苏联西南方面军虽然有一定损失,但是整体实力尚存,依然驻扎在基辅地区。而对于德军而言,西南方面军对德军侧翼十分具有威胁,如果德军在进攻莫斯科之前没有解决掉西南方面军,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同时,还有其他原因迫使希特勒必须进攻基辅歼灭苏军。首先是苏联可以借助苏联南部以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对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进行攻击,这会威胁到德军的燃料供应,因此有必要拿下该地区解除威胁。然后就是乌克兰地区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工业区还有当地的煤矿等资源,对希特勒吸引力同样巨大。

    德军南方集团军快速推进,而苏军指挥官布琼尼鉴于苏军实际战斗力不足打算撤退,但是斯大林不允许,只能坚守基辅。结果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很快渡河并在苏军后方会师,完成了对基辅守军的合围,此时斯大林命令撤退,结果为时已晚。

    包围圈内的苏军很快被德军分割围歼,高达66万苏军被歼灭,仅有极少量苏军突出包围圈。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当时的东线战场整体态势的发展,由于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放在了中路,而苏军的主要防御则放在了南翼,这样导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挺进是最快的,在战线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已经对南翼的苏军西南方面军的的侧翼产生了威胁。也就是说对基辅苏军的钳形攻势的左半钳已经形成。

    在南方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由于只有一个装甲集群,无法向中央集团军群那样进行一场又一场迅速的合围战,加上苏军在南翼的兵力又是最强大的,尤其在装甲部队方面,这些都使得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进展不会顺利。不过南方集团军群还是完成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合围战,即乌曼合围战,三个苏军集团军被歼灭,虽然未能彻底击败苏军西南方面军的主力,但是却打开了德军通向下第聂伯河河曲部的大门,德军第一装甲集群挺进到了基辅苏军的左后翼,从而使得大规模合围战的右半钳也形成了。

    就这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群从斯摩棱斯克转向南方,而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群则从第聂伯河河曲部转向了北方,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德军针对基辅地区的苏军西南方面军近100万人的合围战就是在这种战略态势下发起的。

    这场合围战的结果大家也基本都清楚了,苏军5个集团军被彻底歼灭,2个集团军遭到重创,俘虏苏军66.5万人,3718门大炮,884辆坦克等其他无数军用物资,再加上阵亡以及负伤、溃散的苏军的损失在100万人以上,西南方面军在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了,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和他的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突围行动中阵亡。基辅合围战以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而载入了 历史 。

    基辅会战始于1941年7月7日,当时苏联守军80万,后方有60到70万部队,德国100万部队发起攻击,当时,朱可夫建议撤出基辅,被斯大林解职,战至8月20日,德国古德里安率装甲部队夹击,苏联方面派兵解围被击退,26日,斯大林下令撤退,仓促间,秩序混乱,当天,德国攻下基辅,苏联被俘65万,15万人逃脱,铁木辛哥、赫鲁晓夫等人坐飞机逃离。

    此战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战斗”。

    二、基辅会战时,德军俘虏了苏联60多万人,这些俘虏最终的命运如何?

    基辅会战,是苏联历史上所经历的最大一次惨败。投入的全部6个集团军中,有43个师几乎全军覆没,死伤超过70万人,被俘虏的高达66.5万人(其中包括部分平民),只有1.5万人成功突围。被俘虏的60多万人,其确切下落无人知晓,但通过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人终究难逃一死。





    等待苏联战俘的,只剩下死亡


    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之前,德国国防军就下达命令,中止了德国军事刑法和《海牙公约》。也就是说,在即将进行的战役中,被俘的苏联囚犯将无法获得国际规则的保护。1941年3月,希特勒发布了后来被称为“通识令”的文件,清楚地说明:与苏联的战争将是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和种族差异的战争,应当毫不留情。






    怎么办呢?只能就地解决了。为此,德国国防军制定了一个对待苏联红军的计划——能杀的在战场上就尽量杀掉,以免给部队造成负担,不方便杀的,才送到战俘营和集中营。于是,在基辅战场上,举白旗是没用的,小规模的投降也是完全被忽略的。只有人数太多,实在杀不过来也埋不完的,才能活下来,成为真正的战俘。





    但活下来也是暂时的,等待他们的最终还是死亡。比如:在臭名昭着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约15000名苏联战俘,在最后一次统计时,只有92人还活着,死亡率99%。在迈丹尼克集中营,1941年下半年接收了苏联战俘约5000人,他们很快因处决、饥饿和疾病而丧生。到1942年,只剩下了127人。后来,其中的86人成功逃跑,未逃跑的41人被报复性处决。死亡率98%。





    集中营的可怕可见一斑,凡是进去的,基本上无法活着出来。当然,战俘营也好不到哪里去,例如:在Stalag IV-B战俘营,有大约11000名苏联战俘,到1942年4月,仅剩下3279人,死亡率70%。在Stalag XI-C战俘营,有大约20000名苏联战俘,他们多数只能睡在露天,连个房子都没有。到1942年鼕季之前,约有14000人死亡,死亡率70%。也不要以为苏联军官的待遇会好多少,因为德国人才不管你是士兵还是长官,只要官不是很大,那么处决起来也是一视同仁。





    比如Stalag VII-A战俘营,在5年战争期间,关押了约800名苏联军官。他们遭受的虐待,与其他所有苏联士兵一样,没有特殊。到战争结束时,只有27人幸存了下来,死亡率高达97%。整个德国军队,从上而下根本就没有文明战争的意识,也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谁敢反对就处理谁!更为重要的是,德军的将领们,也试图通过与希特勒统一思想,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臭名昭着的“饥饿计划”


    在1940年12月,希特勒于打算进攻苏联的时候,负责入侵计划的高级官员对这场战争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研究。战争后勤方面的结论,主要有3个:运力不足和燃料短缺,意味着德军将不得不依靠苏联西部的领土,实现自给自足;如果到战争的第3年,仍然无法实现依靠苏联给整个国防军提供足够的粮食,那么战争将无法继续;如果要把德国的粮食带到苏联战场,那么多达上千万的德国人将死于饥饿。简单来说,就是德国要赢得战争,要么饿死德国人,要么饿死苏联人,没有其他办法。






    饥饿计划之欧洲粮食自给程度



    在战争之前,基辅人口数量为81.5万,但到了1943年10月,基辅只剩下29.5万人。虽然有很多乌克兰人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逃离,但仍旧有约10万人被饿死。他们要么死于饥饿,要么死于因饥饿造成的疾病。平民尚且如此,战俘就更加歹命了。因为当地缺少关押场所,大部分战俘都只能随着德国部队行进,这显然会影响行军速度。于是,德军除了使用暴力逼迫战俘急行军之外,还通过减少战俘的口粮,来进一步淘汰弱者。





    大部分战俘每天只能摄入300到700大卡的热量,这只有正常摄入量的1/3到1/10。对于忍不住饥饿,从途中经过的田地里找吃的俘虏,德国士兵会立即枪毙,毫不犹豫。因为这些土地里的粮食,是留给德国人的。





    战俘一天的口粮




    战俘所能吃到的,是德国人特别定制的口粮——用麦麸皮、菜渣、稻草、树叶等制成的战俘餐,面粉的含量只有10%。就这种根本算不上食物的东西,还都是限量,想填饱肚子是绝无可能的。有的战俘实在是饿得受不了,就吃草、吃野花,吃任何能咽得下去的东西。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没有饿死的俘虏,很多也被疾病夺去了生命。而为了食物自相残杀的,也不在少数。





    强迫劳动就能幸免?不存在


    在整个二战期间,有大约140万苏联俘虏被德国强迫劳动,他们的死亡率大概有30%,远低于集中营和战俘营的死亡比例。这是不是说基辅会战的苏联俘虏,很多还是能活下来?我认为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原因在于,直到1942年,希特勒才下令优待战俘。当然这个优待不是给饭吃,而是留个性命,强迫劳动。据统计,到1942年底,被强迫劳动的苏联战俘只有15万人。这其中绝大部分是1942年俘虏的苏联士兵,而基辅会战的俘虏,基本上没人能熬到那个时候。






    德国人对虐待苏联战俘是心知肚明,所以在二战后期,甚至是签署投降书之后,东线的德军还在垂死挣扎,为的是不向苏联投降。而盟军的答复是,如果不想被苏联俘虏,那么就赶紧投降!与“饥饿计划”类似,盟军也对战后的德国发起了类似的行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是报应。

    三、基辅围歼战的战役概况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违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侵犯苏联。防备不周,指挥失利,苏军频频受挫,伤亡惨重。
    根据“巴巴罗沙”计划,侵苏德军分为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其中兵力最强大的是包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其属下古德里安大将的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大将的第3装甲集群,多次快速突击,大胆穿插,以钳形攻势迅速在苏军后方形成合围。在一开始进行的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会战中,德军抓到了30万以上的俘虏。紧接着从7月到8月初又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抓了30万俘虏。此时从边境到莫斯科的路程已经走完了一大半,莫斯科就在三百多公里以外了。
    千里奔袭大合围
    1941年8月20日,德军进抵第聂伯河,此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之间相距550公里,如果用一直线将两个集团军群连接起来的话,那么该直线的中心距离后方约500公里,也就是说,德军的攻击区域近似于一个等边三角形,而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正处在这个三角形之间。希特勒抓住机会于8月21日签发了第35号指令,命令德军歼灭苏西南方面军所属第5集团军进而占领克里米亚和顿涅茨盆地的工业区,切断通往高加索的石油供应。
    8月25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率先南下,向布琼尼元帅的百万大军的后方直插下去。强大的坦克部队掀起了漫天征尘,如烈火疾风一般横扫乌克兰大平原。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古德里安的战略目标判断失误,还以为他是要从南翼包围苏联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迂回进攻莫斯科。希特勒放着近在眼前的莫斯科不打,而把装甲部队派往南北两翼,这本来就不合一般逻辑,苏军高层对此未能理解,这也是很难怪的,这却正好给了古德里安更多的时间一力南进。
    一直到8月底,红军才如梦初醒,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第43集团军于8月底奉命向罗斯拉夫尔和斯塔罗杜布方向出击,准备进攻古德里安的东翼侧。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曾满怀信心地向斯大林保证,说他能阻止古德里安的南下。可是他以10个步兵师和若干坦克对德第2装甲集群翼侧进行的反突击并未能奏效,功力深厚的古德里安受了他这一掌,手中的玄铁重剑却毫发不停地继续向南刺去。
    与此同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伦斯德命令第17集团军强渡第聂伯河,而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以最快速度突入苏军背后,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在基辅侧后南北对进,形成钳形攻势。
    至此,德军要围歼基辅地区苏军的意图已暴露无遗。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形势下,苏军应主动撤退,以免被围。然而斯大林却仍然顽固不化,命令西南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不但原有守军不得撤离,还将大批部队从各地调到基辅战地,送入德军虎口。
    9月7、8两日,哈尔德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安排联合作战计划的各项细节。这项作战计划的目标是夺取基辅,歼灭基辅-第聂伯-迭斯纳河曲之敌。有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两个单位参加。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将从斯塔罗杜布继续向南挺进,插向罗姆内和朴里卢基,而中央集团军群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将从哥美尔向南运动,掩护古德里安的右翼。南方集团军群施蒂尔普纳格尔的第17集团军将把苏军部队牵制在切尔卡司以北第聂伯河的下游,在河对岸克列缅丘格附近占领一个桥头堡。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将从这个桥头堡向北推进,与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在罗姆内和洛赫维察地区会合。这些装甲攻势将把他们西面大约六个苏联集团军切断在第聂伯河大河曲一带。与此同时,赖歇瑙元帅的第6集团军将向东运动,渡过第聂伯河和迭斯纳河,进入基辅,并开始歼灭这一大批被包围之敌。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双重合围的计划。外线是第1、第2两个装甲集群,内线则是以步兵为主的第2、第6和第17集团军。至9月9日,德军按计划已取得很好的进展。克蒂尔普纳格尔的第17集团军已渡过第聂伯河,克莱斯特正准备北上在基辅以东约一百五十英里处的苏军后方与古德里安会合。10日,古德里安攻克了军事要地罗姆内。11日,布琼尼觉察到处境危险,向斯大林请求东撤,却遭到拒绝。
    12日,克莱斯特从克列缅丘格登陆场向卢布内方向发起进攻。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命令全线撤退,但这个命令很快就被最高统帅部取消了。
    13日,斯大林严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后撤,命令苏军不但要守住基辅,还要对德第2装甲集群实施反突击。他认为布琼尼怯战,解除了他的职务,由铁木辛哥元帅接替。铁木辛哥上任后,也认为只有撤退才能避免被歼。他派参谋长赴莫斯科求见斯大林,这次斯大林根本没露面,而只让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转达他的指示:守住基辅及周围地区。
    14日,德军展开了包围苏军的最后进攻,第1装甲集群第16师猛攻卢布内,而第2装甲集群的第3师则强攻洛赫维察,两师相距40公里。
    15日,坦克车身上漆有其司令姓氏头一个字母“G”字的古德里安部队和漆有“K”字的克莱斯特部队终于在基辅以东210公里的洛赫维察会师了。两支南北对进的德军装 甲精锐部队完成了合围,基辅及周围地域的苏军被团团包围。
    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了一片混乱。9月17日3点40分,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撤退。然而为时已晚,苏军指挥失灵,官兵毫无突围准备,整个17日未组织起进行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突围。哈尔德当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基辅包围圈里的敌军在圈内就像弹球一样地跳跃着。”
    18日,也就是突围命令下达第2天,苏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动了第一次突围。苏军战士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高喊着“乌拉”冲向德军阵地。德军很快陷入危急,而恰在此时,德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打退了苏军的冲锋,第一次突围失败了。同一天,在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阵地,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突围与反突围战斗,苏军出动了1个骑兵师、2个坦克旅的优势兵力向外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包围圈,但德军第3装甲师又组成了新的包围圈。苏军凶猛顽强地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还是没能够冲破包围。广阔的田野上堆满了苏军将士的尸体,局面惨不忍睹。
    19日,反应迟钝的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基辅。苏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向城内,而城内党政军要员赫鲁晓夫、布琼尼、铁木辛哥抢先逃命,乘飞机逃离了基辅。德军很快占领了基辅
    20日,苏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围,曾一度将德军阵地打开一个缺口,但不久又被德军的反突击所击败。至此,苏军再无力进行有效的突围攻击,包围圈内的苏军士兵劫数已定。同一天,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政治委员布尔米坚斯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为了接应被围困的苏军突围,铁木辛哥先后出动了几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包围圈外向内进攻,力图挽救西南方面军全军被歼的命运,但由于方向的偏差,又遇到了德第17集团军的坚固防守,始终未能成功,使被围苏军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包围圈里的苏军越来越混乱,又被切断了后勤供应,在既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只得整营整营地端起刺刀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密集冲锋,扩音机把斯大林激励人心的讲话传遍整个战场,许多士兵阵亡时耳边仍索绕着他的声音。这种绝望的自杀式冲锋最后成了一场德军对苏军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倒在德军的枪炮下。
    在遭受了重大伤亡而徒劳无功之后,苏军庞大的集群令人难以置信地迅速崩溃了。到9月26日,战役结束,近百万红军将士除阵亡者外,有66.5万人成了战俘。德军还俘获了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车辆3500辆。战俘中被确定为犹太人、政委和共产党员的人被从队伍中拖出来枪决,其余的人则被押往后方去做苦役。德国人对他们极为残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劳役和冻饿折磨而死,没有几个人活到战后。
    硝烟散尽,争论未休
    基辅会战,苏联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被彻底歼灭,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受到重创。整个苏德战场的态势更加不利于苏军。德军占领基辅后,前出到哈尔科夫工业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各接近地,西南门户洞开,莫斯科和其他腹地都受到严重威胁。苏联在西南的军事力量损失殆尽,不得不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集大批部队在更加纵深的地域重建新的防线。
    苏联方面一直对在基辅的失败讳莫如深。因为这是由最高统帅斯大林本人独断专行的瞎指挥直接造成的。直到战后几十年,苏联官方史料都一直对这个战役一笔带过,并文过饰非。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这次惨败给苏联人心里留下的阴影之大。由于俄罗斯这个民族本身的侵略性,苏军在战前的理论建设和演练基本上都是准备在境外作战的。他们缺乏国土防御作战的心理和训练准备。所以在战争初期,他们不顾实际情况,总是希望能够尽快反击,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国土上,不成功之后,就又死守土地,不肯放弃,结果是遭到了合围,反而丢掉了主力部队和更多的国土。西南方面军将士用他们的鲜血为保卫莫斯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只是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斯大林从此开始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再随便修改前线指挥员下的命令(而希特勒却仍然不断地犯这个愚蠢的错误)。苏军的长官意志和官僚主义作风也得到了纠正。经历了几次大败之后,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等过时的将领被淘汰,苏军的新一代指挥员成长起来,在交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他们慢慢从敌人那里学会了闪击战的战术,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战役结束后,希特勒得意忘形,称基辅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伟大的会战。”而哈尔德却认为它是“东方战役中的一个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在绝大多数的参战将领和军事史家看来,希特勒坚持先打乌克兰而搁置莫斯科,是本末倒置,在战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战略上却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如果希特勒能够采用勃劳希契的计划,于7-8月份攻打莫斯科以西的苏联西方面军,他就会拿下莫斯科,而且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力量取得不小于基辅战役的战果,红军西方面军如果不是全部也将大部被歼灭。更重要的是,莫斯科被打下来,对于全局的影响会大得多,不但会使苏军失去铁路枢纽而运动不便,更会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大大影响苏联军民的士气。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在完成基辅战役之后,立即回师中央战线,不顾人员疲劳和战斗损失、机械损耗严重,马不停蹄地连续作战,在其后的一个月里又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合围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次巨大的战役又俘虏了苏军66.3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但是无论如何,此时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已经永远地错过了。从8月初到10月初,整整两个月里,中央集团军群在离莫斯科三百公里的地方,实际上是在消极等待,无所作为。利用这段时间,苏联人加紧充实了莫斯科的防务。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漫漫的严冬就要到来,它曾经埋葬了拿破仑征俄的大军,现在它又将埋葬数以万计的德国入侵者。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希特勒的战略决策是对的。因为如果在打下斯摩棱斯克之后就马上进军莫斯科的话,中央集团军群会由于过分前伸而成为孤军,其两翼会完全暴露在苏军重兵集群的面前,甚至有可能被合围。而且,迅速进军,漫长的补给线不及建立和巩固,也会非常的脆弱,使得后勤补给越来越难乎为继。先占领乌克兰,拉直了战线,就避免了这些问题,为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乌克兰的丰富的资源又确实给德国的战争机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在以后几年的苏德相持大战中,是至关重要的。
    主张优先进攻莫斯科的人们,其理论前提,都是认为打下莫斯科就会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恐怕和当年的拿破仑一样,是一厢情愿。即使德军拿下莫斯科,苏联人民和斯大林也不会像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所希望的那样放弃抵抗,只是战争的变数就会变得很大了,德军的胜面会很大。有一个我们都了解的事实是,并不是所有正义的战争都会取得胜利。实际上,直到1942年,法西斯德国仍然有打败苏联的机会,但是斯大林格勒大败之后,德国就再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关于德军基辅战役决策的争论,可能永远都会持续下去,但历史的事实后果却是永远也无法更改的了。基辅是俄国人的梦魇,现在它已经过去,而德国人的梦魇则即将到来。

    关于胆战心惊的战的问题,通过《基辅会战时,德军俘虏了苏联60多万人,这些俘虏最终的命运如何?》、《基辅围歼战的战役概况》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胆战心惊的战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胆战心惊的战(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