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重庆一岩上的8个怪字,刻得东倒西歪,专家却称:是一首绝妙好诗

重庆一岩上的8个怪字,刻得东倒西歪,专家却称:是一首绝妙好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东倒西歪的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重庆一岩上的8个怪字,刻得东倒西歪,专家却称:是一首绝妙好诗和谁知道渔歌子的诗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重庆一岩上的8个怪字,刻得东倒西歪,专家却称:是一首绝妙好诗
  • 谁知道渔歌子的诗意
  • 当现实和奇妙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时,它叫什么
  • 一个人,端起一杯酒,向其他人一举然后一饮而尽(打一成语)
  • 一、重庆一岩上的8个怪字,刻得东倒西歪,专家却称:是一首绝妙好诗

    虽然古诗词贯穿了我们的学生生涯,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古诗词的印象其实始终都是停留在课本上那些名篇佳作。总觉得那些诗词虽然经典,但是缺乏趣味性,有些时候不免便觉得枯燥乏味。

    但这样的印象显然是片面的,古诗词其实也有着它有趣的一面。就像古典诗歌中有一种很是独特的体裁——回文诗。这种诗体,正反读之都能成诗,可以说非常有趣,例如苏轼曾有首诗,正读是“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倒过来读则成了“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不管是正读还是倒读,都是高水平的诗作,让人读之不由叫绝。

    其实在古诗词中像这样的有趣的体裁并不鲜见。重庆一岩石上便曾被发现过一首有趣的“怪诗”。在重庆太白岩,现存40余处摩岩石刻,其中有一副明朝石刻刻着8个怪字,这些字不仅大小不一,刻得东倒西歪,而且有些还缺少某些笔画,让人实在是看不懂什么意思。但是专家却称它是一首绝妙好诗,很是高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幅石刻:

    按照古代的阅读习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幅石刻分别刻了“竹、岩、亭、開、夜、事、有、來”这八个字。不过这8个字却各有奇怪之处,“竹”字刻得很小;“岩”字是横过来的;“亭”字中间的口字缺了两横;“開”字只有左半部分;“夜”字竖的笔画划得很长;“事”字少了最上面的一横;“有”字是斜着的;“來”字少了下面的一个“人”字。

    就是这样一幅石刻,为什么专家会称它是一首妙诗呢?其实这幅石刻是一首“神智体”的诗。所谓“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这种诗体通过对字的大小、粗细、长短、排列疏密、笔画增损、位置高度、正反、颠倒等形式形成异于平常的外观。人们只能通过这些来体悟其中蕴含的诗句。

    我们回看太白岩上刻得这幅“神智体”诗。它前两个字,根据“竹”字的大小和“岩”字的角度,可以解读成“小竹横岩上”。接下来两个字,“亭”字中间缺了两横,显得空荡荡的,“開”字只有一半是为“门半开”,可以解读为“亭空门半开”。五、六两字,“夜”有一横较长,“事”字没有上面的“一”,所以可以解读为“夜场无一事”;最后两字,“有”字偏着刻画,“來”字没了个“人”,所以可以解读为“偏又无人来”(古代,有通又)。通过这样的解读,这8个字一下子便成了这么一首诗:

    小竹横岩上,

    空亭长半开。

    夜长无一事,

    偏又无人来。

    这首小诗虽然简单,但是却很有意境,而且它并不是直接写出来的,而是通过文字的变换巧妙设计,让人自行体悟,可以说别有巧思。不过因为需要自行体悟,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只有上面一种解读。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像“來”字只是少了一个“人”字,因此不应该是“无人来”,应该是“少人来”。同时也有人认为这种“谜诗碑”,谜底是诗,应该讲求意境和诗意,所以解读的时候可以不拘泥于“字面”,可以解读成“秉烛上横岩,颓亭门半开。深夜待一事,顷有佳人来。”

    其实这些不同的解读也是“神智体”诗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它并不像是数学类的问题有着标准答案,而是根据自己的认知体悟有不同的解读,因为它本来就是“以意写图,使人自悟”。而在这样的“自悟”中,读者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或许这才是“神智体”诗的内核所在。

    对于这首有趣的“神智体”诗,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解读呢?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们的“自悟”。

    一、谁知道渔歌子的诗意

    渔歌子,词牌名,词也叫“长短句”,“小令”。可以唱,分为上下两段,两段之间有空格。
    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
    桃花流水④鳜鱼肥。
    青箬笠⑤,绿蓑⑥衣,
    斜风细雨不须⑦归。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竹叶'竹蔑做的斗笠。
    6.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也很肥美。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上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作者】
    张志和(730~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南华象说》十卷、《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未行于世(此据唐颜真卿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按,颜乃张之友善,《唐书·张志和传》及《玄品录》、《续仙传》所记张志和事,均依此《碑》)。张志和少有才学,年十六擢明经第,以策干唐肃宗,深受赏识,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于是改名志和。此后不久,因系狱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丧不复仕。
    离宫后,常居于江湖之上,自称 “烟波钓徒”。大概是仿姜太公钓鱼故事,每垂钓不设诱饵,其志不在鱼也。
    下述几事,以见张志和之行状。虽然张志和曾为朝官,但退隐后,县令使浚渠,他竟能 “执畚就役,曾无忤色”(颜《碑》)。又,张志和尝以大布制褐裘,及其嫂闻之,乃手为织纩,及成,一衣十年,虽暑不解。唐肃宗赐奴婢各一,张志和遂配为夫妇,号曰渔僮、樵青,人或问其故,答曰:“渔僮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又有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问“孰为往来者”,张志和慨然对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其豁达如此,大有庄叟遗风。但张志和生性孤峻,“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颜《碑》)
    张志和还善图山水,酒酣之际,随着击鼓吹笛的乐声,舞笔飞墨,应节而成,尝撰渔歌,唐宪宗求之不能致。又为御史李萼写图幛,千变万化,观者愕眙,在坐六十余人各暑姓名爵里于其下,张志和乃以两言目之,潜皆属对,举席叹骇。李德裕赞叹张志和 “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跻身江湖而又美名远扬,这种生活竟令身居朝廷要位的李德裕也羡慕不已。
    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秋八月,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张志和来谒。颜真卿以舟敞漏,请更之,张志和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霎之间,野夫之幸矣。”遂为水戏(《续仙传》载张志和“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忽焉去。关于张志和卒时情景,颜《碑》只有一句朦胧的记载,“忽焉去我”。《新唐书·张志和传》可能因其意不明,不云其事。《续仙传·玄真子》则借此遂云“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故神其事,不可信。
    张志和的著作,据颜《碑》载:
    著书十二卷,凡三万言,号《元真子》。遂以称焉……京兆谊为作《内解》。元真又述《大易》十五卷,凡二百六十有五卦。
    其《大易》十五卷,今存佚不明。《玄真子》则有很多版本,分上、中、下三卷者有:
    《且且初笺·十六子》、《知不足斋丛书》第十三集、《金华丛书·子部》,《丛书集成初编 ·哲学类》所收则据《知不足斋》本影印,曾参照《道藏》本。明《正统道藏》太玄部甚帙收有此书,但标曰《玄真子外篇》,亦分上、中、下三卷。何以名曰《外篇》,岂《玄真子》别有《内篇》?检《藏》本,是书约三万七千宇,据颜《碑》,《玄真子》“凡三万言”,大体相符,则知《道藏》所收,即为《玄真子》全文,非别有《内篇》也,《道藏辑要》第五类所收同此。《子汇》收《玄真子外篇》,不分卷,唯分碧虚、鸾鷟、涛之灵三部分,其后分三卷者均依此。明归有光辑评《玄真子》,不分内、外篇,亦不分卷,是书收入《诸子汇函》,当较接近《玄真子》原貌,可参考。《玄真子》不分篇、卷者还有:《十二子》本、《二十家子书》本、《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本、《子书百家、道家类》本、《百子全书·道家类》等。凡入子部,均属之于道家类。另外,《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一百收录《玄真子渔歌记》一卷,题唐张志和撰,李德裕录。
    《玄真子》一书,行文格调颇似《庄子》,全以寓言写出。其言博大恢宏,而且从相对主义的沉思中悟出许多辩证法的真理。张志和在天文学上亦有精深的造诣。下面择其点滴,以叙笔者之浅识。
    张志和名天之王曰“神尊”,名地之王曰“只卑”,名碧虚(天地间之空气)之王曰“灵荒”。其言曰:
    神尊曰:朕有天。祗卑曰:朕有地。灵荒怪天地之名,问之曰: “朕之仰视不异碧虚,朕之俯察不异碧虚。碧虚之中,其又奚物?帝言天地,厥状若何?”祗卑曰:“朕之地,体大质厚,资生元元,中高外垂,其势坤。层然如坛辏……”。神尊曰:“朕之天,体虚形高,资始化化。中员外转,其行乾。穹然如帐帱……”。灵荒未之信,曰:“天如帐,胡县(悬)乎其上?地如坛,厥下平何安?”神尊曰:“天之帐非上县,飘轮下载常左旋,三光随之以西迁。”只卑曰:“地之坛,有湫盘凝浮其上,所以安。”
    (《玄真子·碧虚》)
    张志和关于天地关系的理论,颇近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 “盖天说”。其不同之处在于,张志和并不认为地是倾斜的,西北高而东南低。天地间是无形质的碧虚,这又与古代天文学中的“宣夜说”相合。宣夜说认为,宇宙间只有天体(所谓“三光”日、月、星及其构成的有形质物)与地体才是有形有质的,此外是无限的虚空,天体不依附任何实物,只浮于元气之上,自由运动。这是张志和吸引古代天文学的地方(宣夜说出在汉末以前)。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张志和对日月之关系的精湛解释。
    日月有合壁之元,死生有循环之端。定合壁之元者,知薄蚀之交有时;达循环之端者,知死生之会有期 ……。然月之明由日之照者也。月所发放的光亮,是对日光的反鉴,所以日月薄蚀之交是有规律的,这与现代天文学完全符合。当然,张志和也不可能超越时代的认识能力,未能认识到日、月与地球的真正关系,因而不能揭示日蚀,月蚀的秘密。但他将日、月蚀归之于自然现象,到一定的时间便必然出现,这就排斥了对日、月蚀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学解释。
    再看看张志和对有无及其关系的认识:
    有之非未无也,无之非未有也。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斯有无之至也。故今有之忽无,非昔无之未有;今无之忽有,非昔有之未无者,异乎时也。若夫无彼无有连既 往之无有而不殊,无此有无合将来有无而不异者,同乎时也。异乎时者,代以为必然会有不然之者也;同乎时者,代以为不然会有必然之者也。
    (《玄真子·涛之灵》)
    这段话听起来很玄,但其基本思想却只有一个,即事物的有无是在时间流程中相互转代的。现在存在的具体事物,过去必然曾不存在过;现在不存在的事物,也必然是相对其过去曾经存在过而言。世界上从未出现的某物,我们就不能说今天此物没有了。现存事物的消逝,与过去事物未曾出现过的 “无”,是不相同的,今天某物从无突然到有,也不同于过去某物一直保存到现在,因为时间改变了,(前者有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问题,后者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问题。)如果说世界上不存在彼无有(现在可指称的)与过去了的无有相连而且没有差别,不存在此有无与将来的有无相同而且没有差异,那是因为除去了它们在时间上的差别(也就是说,抽象上谈有与无的关系,而排除了这种关系的时间因素)。看到有无在时期上有差别,以异时的观点论有无,世人们以为是对的,但恰恰有人不以为然,排除有无在时间上的差别,以抽象的观点谈有无,世人们都以为不对,但恰恰有人以为是正确的。看到有无与时间的联系,这是张志和在形而上学的沉思中所闪现的辩证法光芒。时间本来是与事物的运动相连的,如果没有物质的运动也就没有时间,运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仍是事物存亡(有无)的相互转化过程。而且,时间的规定性,取决于物质运动的速度(爱因斯坦证实了这一点,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就越慢,反之亦然)。张志和当然没有发达的科学知识奠定其时空与物质运动观的基础,但他在思辩哲学中揭示了时间与物质运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的内在联系,委实难能可贵。下面引录南北朝时期著名和尚僧肇(384—414年)的两段论述,或有助于理解张志和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
    ……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致今。
    (《肇论·物不迁论》)
    又,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
    (《肇论·不真空论》)
    前一段论述,僧肇否定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的联系,只看到时间和运动的间断性,没有看到他们的不间断性。但僧肇揭示了时间和运动的矛盾,在认识史上无疑是有意义的。张志和则承认了这对矛盾,认为事物的有无相互转化,是随时间流程而显现出来的,这就打破了僧肇所揭示的矛盾之缺口,发展了辩证法。后一段论述,僧肇揭示了事物的有无与空间的矛盾。事物有其存在的一方面,也有其不存在的一方面。说事物有不存在的一方面,并不是说此物就绝对虚无。事物的有无是对立的统一,不包含无的有,便只能理解为绝对永恒的存在,而具体事物总是多存在一天就更趋近于消亡一天。在这点上,张志和与僧肇是很接近的, “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不包含无的存在是不真实的,不包含有的无也不是我们所说的无。较之二者,僧肇的论述要明确些,但他由具体事物的有无统一,继而说到“万物非真”,事物只是“假号”而已,就失之远矣。因为具体事物固然可生可灭(改变存在形式),但物质世界却是永恒存在的,物理学的“物质不灭定律”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其逻辑错误,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常犯的,今不辨析。且看看张志和的世界起源说,于其中不难看出他和僧肇的区别:
    夫无有也者,有无之始也;有无也者,无有之初也。无有作,有无立,而造化行乎其中矣。夫造化之兴也,空以遍之,风以行之,水以聚之,识以感之,气以通之,而万物备乎其中矣。空遍而体存,风行而用作,水聚而有见,识戚而念生,气通而意立。体存故可以厚本,用作故可以明渐,有见故可以观变,念生故可以知化,意立故可以详理。是知本可厚者空之体也,渐可明者风之用也,变可观者水之有也,化可知者识之念也,理可详者气之意也。
    (《玄真子·碧虚》)
    有无相互转化,渐渐形成了世界。世界自造化之后,就不是虚妄不实的了,而是遍布的空气冲盈其中,有风行,有水聚,有气通,并且有识感。这里面既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又包含了可知论观点。
    现实世界从有无中造化出来,这个造化过程又是自然的,既不存在谁是造化者的问题,又不存在从什么东西中造化出来的问题,他说:
    无自而然是谓元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
    没有给世界的最后创造者留下地盘。这种自然创世说,可以说是否定上帝创世说的一种方式。
    既然世界自己造化自己,那么 “道”又在哪里呢?张志和认为“至道”是不可以感知的,“吾知至道之无有也”(《碧虚》)。道至无又至有,他说:
    ……至无至有者,莫过乎道。……巡六合,求之而不得者,非道之至无邪?出造化,离之而不免者,非道之至有邪?
    (《玄真子·鸾鷟》)
    这里的 “道”,显然是指规律、法则。说道至无,是因为上下求索而不可得,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能凭感觉器官把握的;说道至有,是因为即使超越造化之外,有意摆脱它,但终不能解除它的制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普遍性。这些都是张志和闪光的思想。当然,“出造化”去寻求道的存在是不可能的,规律是事物运动的固有属性,离开了运动(造化),即无规律(道)可言。张志和似乎也有割裂运动与运动规律之联系的倾向,所谓“出造化”,固然是假设的前提,但设置前提本身就表现了他对二者关系认识之不足。而且,后面的论述也只是说造化不出道的范围,没有看到道只是事物在造化过程中的属性。
    综观前述,不难看出,张志和确乎是唐代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虽然他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但他在思辩的王国里所提出的富有科学因素的哲学命题,实在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遗产。
    张志和的诗全部九首
    卷308_1 【太寥歌】张志和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冥哉茫哉, 惟化之工无疆哉。
    卷308_2 【空洞歌】张志和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廓然悫然,其形团圞。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卷308_3 【渔父歌】五首·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卷308_4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张志和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卷308_5 【渔父】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张志和的《渔歌子》到日本
    中日友好,早在唐代就形成高潮。日本先后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三次,历尽艰辛险阻的中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更属美谈,鉴真与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对中日邦交的贡献,铭刻史册,人所周知。
    然而,为奠定中日友谊丰碑,立过“特殊”功劳的,尚有位不出国的使者,他便是唐代文学家,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张志和的名词《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清人刘熙戴的《艺概》曾将它誉为[风流千古]的佳作。它不仅是中国唐词的宗祖,而且也是日本词学的开山。
    张志和的《渔歌子》宛如架于中日之间的一座彩虹之桥。《日本填词史学》中有所记载:大约在张志和写成《渔歌子》四十九年后(公元八百二十三年,即日本平安朝弘仁十四年)词传到日本。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其时皇亲国戚、学者名流,皆随嵯峨天皇和唱张志和的《渔歌子》。诚然,张志和未曾赴宴咏和,实为憾事,但和者争相仿效《渔歌子》而作,《渔歌子》拨响了中日人民的心弦。近代老词学家夏承焘,在咏嵯峨天皇绝句中曾云:“一脉嵯峨孕霸才……桃花泛飘上蓬莱。”正是对此极好的赞颂。
    日本嵯峨天皇对汉诗造诣很深,在宴会上亲作五首,其中第三首曰:
    青春林下渡江桥,湖水翩翻入云霄。
    闲钓醉,独棹歌,往来无定带落潮。
    席间天皇年仅十七岁的女儿内亲王智子,聪颖过人,她吟和的两首,更为神社开宴生色不少:
    春水洋洋沧浪清,渔翁从此独濯缨。
    何乡里?何姓名?潭里闲歌送太平。
    。近代日本学者浦松友久,在《关于越调诗的二、三问题——唐代新声在日本的遗留》论文指出《越调诗》的体裁特点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经国集》卷十四保存的《渔歌》组诗,关于这一组以嵯峨天皇的五首诗为中心的十三首诗,是一些与《渔歌子》谱系,即以张志和和《渔父》为原作的称为[词]的 诗歌新形式有关的作品。 可见,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日本词学的血缘关系,是不同寻常的。
    点评: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尤未如原词之妙通造化也。太白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两家一忧一乐,归趣难名。

    二、当现实和奇妙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时,它叫什么

    【群羊上山】这个景点叫“群羊上山”。你看,这一块块石头多么象一只只绵羊正争先恐后地朝山上爬去。这里还为我们探索玉华洞形成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远在古生代二迭纪以前这里是海湾,沉积了数百米厚的石炭纪船山组灰岩和二迭纪栖霞组灰岩。到中生代的二迭纪末,受构造运动影响,抬升为陆地,原有灰岩普遍发生褶皱断裂,形成许多断层、节理和裂缝。又因这里雨量丰富、植被繁茂、带有二氧化碳和植物酸的水流渗入石灰岩裂缝,经过长期的冲刷、溶蚀、切割,裂缝扩大,渐成溶洞。同时,石灰石被水溶解,滴在地上的“长”出了石笋;滴水的上方,石灰石延伸,悬挂着钟乳石;钟乳石和石笋相接,成了石柱,这样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洞景。在漫长的岁月里,玉华洞经历了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每一次地壳的上升,地下水便沿着裂缝向下冲刷、溶蚀、切割一次,形成新的洞穴,这就是玉华洞有5个层次的原因。最高层次的洞穴发育较早,年龄最大;最低层的是最年轻的。各位请看,这就是海螺和海藻化石,这些都说明这里曾是一片海湾。【回首仙羊】玉华洞内有三只羊:即“回首仙羊”、“顶壁石羊”、“顺手牵羊”,被统称为三“羊”开泰。这是一只“回首仙羊”。著名作家钱钟书说过:婚姻是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玉华洞也像座“围城”,各位兴致勃勃想进来游览,可是这只仙羊却羞羞怯怯地想出洞看看外面的精采世界,可是,它又担心回不来了,于是一步一回头,这种心态和想冲出“围城”的人何其相似。这道悬空伸下三个颗钟乳石的景观叫“三龙吸水”。三龙吸那么多水干什么呢?各位看了前面的另一个景点“三龙吐水”后,自然就明白了。这个景点叫“苍龙出洞”,这是“龙头”,这是“龙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今天大家远道而来,能摸到龙头、龙腹,既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福气,预示着各位将来的人生之旅万事如意,吉祥安康。大家看,这走廊般迂回曲折的通道,就像一道“雕塑走廊”,精彩纷呈,荟萃其中,有“倒垂罗汉”、“守门将军”、“雄鹰独立”、“米砻”、“绣球”等许多景点。【仙人田】这是“仙人田”。它是藏禾洞众多景点中最清新美丽的一首田园诗。这一道梯田状的岩石景观是由于洞底倾斜不平,流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岩石变薄,水分蒸发,二氧化碳扩散,碳酸钙就地沉积后,一级一级堆积而成的。你瞧,田塍与田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梯田与梯田之间,春水泱泱,波光盈盈,简直就是一垄垄浓缩了的梯田。对这一景点,将乐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黄帝的药师赤松子曾在这里开荒造田,播下他从仙界带来的稻种,生产上等稻谷专供王母娘娘举蟠桃宴酿酒之用,酒名叫“玉华露”。因玉华洞内空气清新,水如甘泉,稻谷年年丰收,而且颗粒饱满,色泽如金,酿出的美酒色如琥珀,芳香四溢,甘甜可口,赛过吴刚在月宫为嫦娥所酿造的桂花酒,深得王母娘娘赞赏。赤松子被召回天宫后,怕仙种谬传人间,便施展法术把禾苗隐藏起来,只剩下这些空田,从此,这一丘丘梯田就成了寸草不生的“望天田”。有位诗人曾愤愤不平地写道:“赤仙何意久藏禾,地老田荒水渍多。不见三中全会后,承包处处有欢歌。”{参考译文:赤仙你为什么要把仙人的禾种久久地隐藏起来,使这里地老田荒,到处留下岩水浸泡的痕迹。难道你没有看到三中全会以后,处处开展承包都获得丰收,处处都有欢乐的歌声。}遗憾的是,赤松子就是不肯献出仙种。今天在场的哪位游客如果能说服他献出仙种,让仙人田重新长出绿油油的禾苗、金灿灿的稻谷,将乐人民定会捧出美酒佳酿“玉华露”感谢您。“仙人田”旁是一脉清粼粼的流泉,它与光洁平滑的岩石相映成趣,和谐地构成一幅“清泉石上流”的绝妙意境。这股从龙宫里流出来的清泉,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宜饮用。我们说玉华洞“以水见长”,名不虚传吧?【石钟】这是石钟,相传是王母娘娘召集众仙参加蟠桃会时用的。据说,玉华洞原来还有一座更大的石钟,后来被王母娘娘搬回天宫去了。【金鼠探桃】请大家抬头往上看,那是一只悬空倒挂着的老鼠。瞧,它正用可怜兮兮的目光哀求各位去解救它呢,这个景点叫“金鼠偷桃”。传说这只仙鼠因想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结果落得被雷神倒挂在这里示众的下场,真应验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民间谚语。这一景点对那些企图偷摘国家和人民手中“桃子”的“梁上君子”们,也是一种警示。【中国地图】在雷公洞,还有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幅“中国地图”。大家看,这方形状酷似雄鸡的小水池,凹凸有致,轮廓分明,比例协调,简直就是一幅用石块精心雕琢而成的“中国地图”。其实,这幅地图没有任何人工参与的成分,它是和头顶这块黑色的图形相对称的,也就是说它是由洞顶岩石上的水垂直滴下来自然形成的。许多游客看了这幅“地图”后,除惊叹玉华洞滴水的巧夺天工外,还幽默地赞叹道:想不到,玉华洞也有胸怀祖国的博大情怀。这幅“地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池中的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密度大,浮力强,又几乎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壹角的硬币放在水面上不会下沉。各位如果有兴趣,不妨试一试。【石虎望儿】这个景点叫“石虎望儿”。大家看,半卧在地上的母老虎,正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心爱的虎崽宝宝,温和慈蔼的目光中,透射出的是对子女呵护有加的母性光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残暴凶猛的老虎尚且有舔犊之情,何况人呢?这块石头还是一块多面石,从这个角度观赏,它又变成了一尊古代埃及的“猿面狮身像”,可谓妙趣横生。【峨嵋泻雪】随着地球升温,在我国南方,看雪景已逐渐变成一种奢望,而在玉华洞却能让各位看到千年不化的奇特雪景。大家看,这处冰清玉洁的景观,晶莹剔透,白光耀眼,俨然一派北国风光。有人说它像“峨眉泻雪”,诗人蔡其矫则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僵化的瀑布,凝止的雪崩”,可谓见仁见智,独具慧眼。要告诉大家的是,这里的“雪”不是从天上飘下来的,而是由方解石粉和碳酸钙沉淀结晶而成的。【炼丹炉】这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相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一怒之下把炉子踢翻,砸出了一道裂痕。为避免齐天大圣再次捣乱,太上老君把修补好的炼丹炉交给赤松子,叫他到玉华洞去炼丹。据说,炼成一粒仙丹要费时九九八十一年。此刻,尽管炉火熊熊,但离仙丹出炉还有半个世纪呢。但愿各位长命百岁,洪福齐天,50年后再游玉华洞时,就能尝到这里的仙丹了。【高脚酒杯】尝不到仙丹,也不必遗憾。大家看,这是一只“高脚酒杯”,杯里装的是王母娘娘蟠桃宴上用来宴请宾客的“玉华露”仙酒。我想提醒各位的是,“玉华露”虽好,但不要贪杯,因为前面各种时鲜瓜果正等着大家去采摘品尝呢。【顶壁石羊等景点】这叫“顶壁石羊”,就是大家进洞时看到的那匹仙羊。因为它只顾回头,不向前看,结果撞上了石壁。这只石羊又象由羊、骆驼、狐狸、大象组合而成的“四不像”,“三龙吐水”,这是三条龙在不停地吐水浇树,所以这棵连理双结的“荔枝树”长得特别高大,结出的荔枝果鲜艳硕大,层层叠叠。有位台湾游客套用一句古诗风趣地感叹道:“此果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一回尝”。看到这里,大家对洞口那三条龙不断吸水的用处明白了吧?前面那棵挺拔苍天的千年老松,叫做“劲松苍天”。大家看,树干粗壮挺拔,树皮鳞甲斑驳,顶冠枝繁叶茂,气势巍峨,十分壮观。这边高耸的山峰上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正走出一只大象,象背上还坐着普贤菩萨呢,这道景观我们叫它“锦文披象”。【果子洞】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在的洞府叫果子洞。这是玉华洞6个支洞中的第3个洞府,洞长30米,宽3到12米。洞内石柱和石钟乳发育旺盛,大多披鳞挂甲,像一株株苍劲挺拔的千年古树,枝繁叶茂,瓜果满枝。大家请看,拱形的洞顶上悬挂着一串串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鲜脆瓜果,黄瓜、丝瓜、冬瓜、剥皮地瓜、梨、枣、橄榄、葡萄,应有尽有。这就是“果子洞”名称的由来。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观,叫“瓜果满天”。要告诉各位的是,因玉华洞水质好,空气洁净,这里的瓜果全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大家可以放开肚皮在这里尽情地享用一次“水果大餐”。事实上,悬挂在洞顶上的这些“瓜果”,都是一些正在发育的石钟乳。据地质学家考证,这是我国所有溶洞中最大的倒挂钟乳石群。石钟乳是水从洞顶下滴时所含的矿物质沉淀结晶形成的。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石钟乳,味甘温,明目益精,安五脏。”它不仅是一味良药,在唐代还被当作晋献朝廷的贡品。【八仙聚会】果子洞还有一个小洞,叫“八仙归洞”。洞壁上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不知大家感觉到洞内的仙气没有?这是达摩大师,因玉华洞景色异彩纷呈,水声又如音乐般动听,经常让他分心,所以,尽管在这里面壁了数千年,却至今还没有参透佛法。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背,在他身后有一堆积物形如大象,所以我们把这一景观叫做“陈公背象”。这里的两行风飘蜡烛泪,相传是赤松子夜间守护荔枝时留下的。这是一幅“西天取经图”,有唐僧、孙悟空、沙和尚,唯独少了懒惰好色的猪八戒。有游客说,他肯定是到高老庄找高家小姐去了。另外,果子洞还有“倒挂骆驼峰”、“仙龟”、“庙门”、“军号”等景,无不形神毕肖,大家不妨仔细找找看。【黄泥洞】这是玉华洞的第四个支洞“黄泥洞”。黄泥洞长66米,宽25米,洞底标高216米,洞顶由穹形和较平展的华钙板复合而成,有一种气势恢宏的壮阔美。细心的游客也许发现到了,玉华洞几乎全是石头,只有这洞里有一堆黄泥,所以我们称它“黄泥洞”。这堆黄土是石灰岩溶解后的次生粘土,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堆溶洞次生粘土。现在展现在各位眼前的这一幅幅雄伟壮观的景象,是我们今天参观的第一个高潮。大家看,近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远处是惟妙惟肖的雕像;高处像一座金碧辉煌的琼楼玉宇,又象一座丰收在望的果园,葡萄、丝瓜、黄瓜、冬瓜,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擎天玉柱】这是一根凌空矗立的擎天石柱,它充分体现了玉华洞的雄奇美。如果说不周山是九重天的擎天柱,毫无疑问,这根石柱就是玉华洞的顶梁柱,所以我们称它为“擎天玉柱”,它高10米,直径1.8米,是顶棚渗水下滴沉淀后形成的。据调查,这根石柱为全国溶洞中最高最大的独立石柱。经科学测算,这根石柱的生长时间至少经历过10万年的光阴,从这个意义上讲,玉华洞就是一座时光博物馆,这里形成的一切东西都比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要早得多。【考古石柱】这两根石柱,从它们一凹一凸的横断面看,原先是连成一体的,后来由于洞顶的坍塌作用,倒下来后断成两截,奇怪的是断面上还有类似树木年轮一样的纹理脉络。地质学家认为这根石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它可以发现洞穴变迁的历史痕迹。所以,到这里考察的风景名胜专家提醒游客说:玉华洞的美景天造地设,巧夺天工,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石柱,每一脉流泉,都要细细地观赏,细细地品味。仔细看这两截断裂的石柱,也许会让人联想到一口一分为二的石棺材,所以当地人又把这考古石柱叫做“雷劈棺材”。据说是棺材里的死鬼经常出来吃人,惹怒了天上的雷神,一阵电闪雷鸣之后,便把它劈成了两截。如今在南方流传有“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的说法,各位既然来了,不妨伸手摸摸,也好沾些官气或是财气。【瑶池玉女】大家再看,“擎天玉柱”的上方,高悬着一盏巨大的宫灯,把整个洞厅渲染的扑朔迷离,如梦如幻。灯下是一块巨石,石块边上孤零零的直立着一颗石笋。初看石笋,身材婀娜多姿,婷婷玉立;神情顾盼生辉,楚楚动人,给人“疑是仙女下凡来”之感。因此,许多游客看后,形象地称它为“瑶池玉女”;也有游客说它酷似身穿和服、正在翘首等待梦中情人的日本少女。其实,这“瑶池玉女”还是一位“变脸大师”,又是“变性男女中的新新一族”呢。请大家往前走一点,站在这个角度往上看,你瞧,原本含情脉脉的玉女瞬间变成了一个在惊涛骇浪中奋力划桨的渔家女,也有人说像满含悲愤正要投江的屈原和率领船队浩浩荡荡下西洋的郑和。玉华洞“以石求异”的第三个显著特点和奇特的造型美,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变幻多姿,妙不可言。90年台湾电视《妈祖再生》摄制组选中这块景石为妈祖再生形象。他们说:“妈祖在莆田湄州庙显灵,在玉华洞再生”。他们把玉华洞作为大陆秘境首次在台湾和东南亚公开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海外游客慕名而来。前面是水晶宫。你看,龙王的宫殿是一个何等富丽堂皇的水晶世界。这里原是地下湖,称它“水晶宫”,实不为过。【群龙戏水】洞顶倒挂着石林似的十八条巨龙,神态各具,清晰可辨,这道景观叫“群龙戏水”。龙头下面是一泓清粼粼的泉水,任空穴来风,依然水平如镜。据说,此景与《西游记》有关。孙悟空骗得铁扇公主的宝扇后,扇动风起,群龙骤至,纷纷降雨,顷刻间熄灭了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并漾成一汪湖水。你们看,气昏的牛魔王至今还横卧在湖边,用黑黝黝的身躯挡着半边通道,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此外黄泥洞中还有“定海神针”、“海狮顶石”、“金鸡独立”、“千年人参”、“青蛙”、“乌龟”、“吻石”、“仙人床”、“牛魔王”等景观。有游客评价,别处洞穴或只有钟乳石,或仅有流泉,像这样石景与流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又极富灵动的美,实为罕见。【明月落江】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处山水相连的世外桃源,上方弯弯的岩石在水面之上形成一轮弯月的倒影,可谓山清水秀,一片湖光山色,此景称为“明月落江”。在此世外桃源之境,吸引了高处两位远自小人国迁移而来的小尼姑,我们称其为“二尼修仙”。玉华洞自发现以来,游客络绎不绝,这两位小尼姑想是受了影响,虽已修炼千年,却始终无法得成正果,修炼成仙,为了不妨碍到她们,我们就不在这儿多逗留了。前面的这一双“情侣靴”,传说是牛郎织女携手云游玉华洞留下的纪念品,也是为相亲相爱的恋人准备的。穿上它,脚下的路就会变得平稳安全,路上的风景也会因此更加美丽。大家看,那一处高耸的岩石上,端坐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一对处在黄昏恋中的老人,他们含情脉脉,相互关爱的神情意态,恰似一幅“最美不过夕阳红”写意画。磐石一般坚贞的爱情在玉华洞可触可感。大家看前方那一上一下的石钟乳和石笋,虽然只相隔80厘米,按钟乳石每年仅生长0.5厘米的速度推算,也需要160年后才能相互对接。大家不妨算一算,长成一根8米高的石柱需要多少年?哦,没错!足足1600年!因此许多游客把它叫作“千年一吻”或“千年等一回”。【动物世界】“以石求异”是玉华洞四大特色之一。这里的岩石不但演绎出忠贞不二的爱情,更物化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溪源洞就汇集了众多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请大家仔细看,前面有“青蛙”、“骆驼”、“北极熊”,对面还有“金丝猴”、“蜈蚣”、“扬子鳄”……到处是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在溪源洞,最精彩的有“猪坐山观牛虎斗”、“老鹰捉小鸡”、“天狗望月”、“母鸡抱窝”、“灵龟献寿”和“穿山甲吃蚂蚁”等六大动物景观。接下来,我们一一来欣赏。【猪坐山观牛虎斗】大家看前方这头独角犀牛和对面那只张开大嘴的老虎,怒目相向,相互对峙,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而半山腰上的那只大肥猪,却是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它张口大笑、幸灾乐祸的样子,多像现实生活中某些闲人的心态,那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鹰捉小鸡】这个景象十分逼真。你们看,这只凶猛的老鹰正张开双翅,气势凌厉地扑向对面那只小鸡。大概是神灵也同情弱者的缘故,当老鹰就要逼近小鸡时,竟然被倒挂在空中,偷鸡不成,自己倒成了“俘虏”。【天狗望月】这是“天狗望月”。前方有只天狗在痴痴地望着上空的一片乌云,期待着云开雾散、明月朗照那一时刻的到来,却不知月亮早已升到后洞去了,年年岁岁在此守侯,真是傻得可爱。【文豪肖像】在这个动物的王国里,还秘密隐居着一位大文豪呢,看!这就是他的肖像侧影,脸部轮廓十分硬朗、鲜明,你们觉得他像谁?高尔基?鲁迅?看来这张文豪肖像真是一张明星脸。【母鸡抱窝】这道景观说的是这只大母鸡跑到溪源洞来参加动物聚会,结果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里温和的气候、舒适的环境,从此乐不思归,成了玉华洞的“荣誉公民”。“灵龟献寿”和“穿山甲吃蚂蚁”两处景点,在前方我们才能欣赏到。【西方极乐世界】溪源洞还是一个充满梦幻般幽奇的“西方极乐世界”,大家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这方“承露盘”,是张天师用来盛露水,专供嫦娥美容用的。据说它汇集了天地间的所有灵气,具有神奇的美容功效。更奇妙的是,尽管洞顶滴水不断,“盛露盘”却千年不满,万年不干。爱美的女士小姐们来一趟不容易,不妨伸手抹上几滴甘露,说不定出了玉华洞,就拥有嫦娥天仙般的美貌呢。【石钟】一路上,我们领略了淙淙流水声的美妙,在这里还能欣赏到悠扬的钟声。这是挂在洞顶的一排钟乳石,如果用石头敲打,会发出铿锵悦耳的金石之音。传说,这里曾经是仙人们聚在一起欣赏音乐的地方,称为“仙乐府”。为了保护洞内旅游资源,我们已作出禁止用硬物敲击石钟乳的规定,希望各位理解与配合。不过,这里留下的两处摩崖石刻,足以佐证“石钟”响声的美妙,其一是由清代四望道人所题的:“森列岩崖秀,嶙峋景象饶。鼓声平地起,钟上天敲。泉逐歌篇落,风来舞袖飘。忘炎画永,秉烛待青宵。”其中一、二两句描绘了洞内神奇炫巧的景色;三、四两句描绘出敲打石钟所发出的动听悦耳之声;最后四句则写出点着火把进入云雾缥缈的洞内,泉水与钟鼓声相融合,造就了一处仙人们欣赏天籁之音的“仙乐府”的意境。其二是清朝贡生张程留下的题诗,我们由其题诗中就可以看出前人敲打石钟的经过:“焚膏恣幻境,戛石出金声。只讶云根迥,那知地簌生。禹追浑未蠡,泗磬可同鸣。更听流泉和,尤宜忘味倾。岂今炼色补,当共支几名,待撞累千劫,如闻扣五更。如灵自有韵,诡怪良须惊,未卜兹游处,吾将问君平。吉郡见洛山人,张程岁除来游书”。{前四句参考译文:点着松明火把来到如梦如幻之境,敲打大小不一的石头听到悦耳的金石之声。起初惊讶以为在洞内听到云根传来的天籁之音,哪里知道那只不过是洞内钟乳石所发的声响。}【石瀑布】在极乐世界也有一些人间的足迹。你看,前方由两道石瀑布勾勒而成的堆积物,多像一对孪生姐妹,它们身高13米,腰围15米,称得上国际级巨型美女。虽然只展现头部的背影,但依然可以欣赏到她俩动人的丰姿,那一头当今最时尚的棕色秀发,更平添了“新潮女郎”的几分韵味。那么,这两道石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原来洞壁上有很长的裂缝,成片的水不断从里面流出来,当水汽消失后,碳酸钙就沿洞壁慢慢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形成了壮观的石瀑布。在雨季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淙淙流水缓缓而下的景观,这时候的“姐妹花”富有另一种动态美。【童子拜观音】玉华洞六个洞厅,溪源洞最宽阔,最宽处32米,上下垂直落差有42米,最高处有十几层楼高。这里“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正是西天的理想场地,具有一种玄奥的美。大家看,众多精彩的石景展布其中,气象万千,令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请看右边,在高耸的石崖上有一排石窟,石窟内的“十八罗汉”或打坐,或冥想,姿态各异,性格鲜明。“如来佛”则端坐半空中俯瞰众生,俨然一副威仪天下的尊者风范。这是“童子拜观音”,充分体现了洞内景观的巧夺天工。此景说的是一个一心虔诚修行的童子,参拜了西天众神后,最后跪拜在观音菩萨莲花宝座前,希望能早日参透佛法,进入极乐世界。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对其中忠心耿耿追随唐僧前去西天取经的“白龙马”一定印象深刻,因为它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来佛就奖赏它到玉华仙洞修身养性,让世人瞻仰、赞美。【海石花】请大家继续往前走,尽情领略极乐世界的风光。这朵素雅的“海石花”,是用来磨豆浆的,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只有经过了人生的种种磨难,我们才可以享在这里享受到甘甜的“琼浆玉液”。“花”在将乐方言中与“发”谐音,大家伸手摸一摸海石花,一定能大发大富,荣登《福布斯》富人排行版。“海石花”的形成,是因为洞顶下滴的水中白色方解石粉结晶沉淀而成。【灵龟献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巨大的“海龟”。你瞧,它正探头探脑地爬上海滩,准备将前方的一只大寿桃献给大家呢。这就是溪源洞六大动物景观之一:灵龟献寿。龟是长命百岁的象征,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各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蒙古包】请大家抬头看,这道充满神奇色彩的自然景观,七种色彩的岩乳倾泻而下,像一幅色泽鲜艳、色调明快的油画,围成一座五颜六色的蒙古包,我们叫它“七彩蒙古包”,不知各位是否听到马头琴的声音?除了能够领略草原风情外,在这儿还可以看到高耸起伏的黄土高坡,大家叫它“高原风光”。再来看这些洞内最年轻的钟乳石,由于未曾受到火把的熏染,它们洁白光润,犹如千里冰卦,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分外妖娆。这些石头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石钟”一样是中空的,如果用石头敲打,会发出铿锵悦耳的金石之音。【小人国】你们看,“小人国”里的公民们在这里生活得何等悠闲自在,其乐融融。“小人国”堪称计划生育的典范,偌大的一个国家,只有30多个人口。这是国王,他爱民如子,治国有方,不但修建了水库,还搞分田到户,让百姓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为了加快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在境内建起了“高速公路”,与洞外的世界接轨,实现经济全球化。【万家灯火】有人说,在玉华洞看景,首先要学会观赏空间,也就是空间与四面景观、色彩的巧妙结合,譬如现在,我们就如同行走在灿烂的星空下,漫步在逶迤的峻岭间,徜徉在美妙的诗句中。大家站在高处往下看,那是玉华洞的人工夜景工程,取名“万家灯火”,瞧,站在高处往下看,那一簇簇璀璨耀眼的灯火,如霓似霞,辉煌灿烂,不比山城重庆的夜景逊色吧?天上人间,不过是咫尺天涯,不知不觉中,我们从“万家灯火”的人间,踏上了飞架银河的“鹊桥”。这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他们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了千百年,有情人在“鹊桥”上携手走过,就可以像牛郎织女那样永结同心,相约到永久。真可谓“此情绵绵无绝期”,“地老天荒情不老”。【穿山甲】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溪源洞最后一道动物景观:穿山甲吃蚂蚁。那只浑身长满鳞片的穿山甲,蜷曲着身子正在爬行。穿山甲是吃蚂蚁的能手,一逮一个准,怪不得那群蚂蚁要慌不择路地四处逃窜呢。“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一段跋涉,我们终于登上了玉华洞的最高处“月宫”。这一片“玉树琼林”传说是月宫里的“桂花树”。吴刚是酿酒高手,每逢丹桂飘香时节,他都要酿造许多桂花酒,向月宫里的大美女嫦娥献殷勤。说了半天,嫦娥在哪里?你瞧,她正慵懒地躲在广寒宫里休息呢。原来她刚从非洲旅游回来,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不过不要紧,她有一流的增白美容液,就是张天师“盛露盘”里的甘露,下次大家重游玉华洞时,出现在各位面前的嫦娥一定是个有着花容月貌的天仙美女。【白云洞】俗话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接下来,我们要穿过这一段时间隧道,从天上返回人间。我们现在就置身白云洞,它是玉华洞最后一个洞厅。晴天的白云洞经阳光照射,时常会出现白云袅绕、流光溢彩的气象景观,因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玉华一片云”之说。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他的游记写道:此洞“至此最奇”。其实,白云洞有“三奇”:五更天、鸡冠石、云雾。到底它们奇在何处?接下来,我们就一步一步慢慢体会吧。经过漫长的黑夜跋涉,在这里我们首先感受到了天上人间的瞬息变化,终于迎来了黎明的第一缕曙光。请大家站在这个位置,遥望前方晨光熹微的洞顶,可以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正在冉冉升起,那是熠熠生辉的启明星。晨光微熹中,星星光华四射,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这个景观,最能让人感受到天上人间的瞬息变化。这就是白云洞的第一奇“五更天”也叫“曙光在前”。【鸡冠石】前方这块像鸡冠的巨石,叫“鸡冠石”,是一块崩塌石块,现在已成为玉华洞的标志性景点。许多年来,它作为玉华洞对外宣传、对外推介的“形象大使”,为海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所熟悉。你看它引颈长鸣的样子,精神抖擞,神气十足,它不但唤醒了玉华洞的早晨,还为将乐的旅游事业迎来了旭日朝阳,这就是白云洞的第二奇“鸡冠石”。

    三、一个人,端起一杯酒,向其他人一举然后一饮而尽(打一成语)

    一举两得

      猜谜巧对故事

      1.以礼相待

      一天,某秀才有事到朋友家去。一进门,他双拳一抱,随即念了一首字谜诗:“寺字门前一头牛,三人抬个哑木头,未曾进门先开口,闺宫女子紧盖头。”朋友稍一思忖,就领会了其中的意思,便也用字谜以礼相答:“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在谈心,三人骑头无角牛,草木丛中站一人。”秀才一听,朋友所说的与自己完全吻合。双方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请你猜一猜,这两首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2.新娘出谜

      新婚之夜,不少青年男女去闹洞房,折腾得新人哭笑不得。新娘心生一计说:“我打一个字谜,谁能猜着奖喜糖十块。”人们说可以。新娘便说:“二月而相靠”,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猜开了,有人说是“朋”字,但新娘说不对。大家都集中精力去猜谜,再也顾不上去折腾新人了。

      闹洞房的人谁能猜出这个字,咱们不去管他。现在请你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

      3.曹娥碑

      有一次,曹操和随臣杨修路过曹娥碑,见碑的背面刻着八个字:“黄娟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解其意。杨修说:“这是一句隐语,意思是......”曹操摆摆手说:“不要将隐语说破,让我自己来想。”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对,对!是这样。”曹操终于想起来了,心中十分高兴。再回头看曹娥碑时,已看不见踪影了。原来曹操在冥思苦想中已走出三十余里了。

      请问,你可解得这八个辽的隐意吗?

      4.纪晓岚的哑谜

      纪晓岚是《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素来以机巧狡黠著称。他和当时的两淮盐运史卢雅雨是儿女亲家。卢雅雨挥霍无度,亏空了大量公款,朝廷打算予以严办,查抄他的家产。纪晓岚当时做侍读学士,经常出入乾隆的内廷,知道了这件事。他决定把这一情况通知卢雅雨,但是又怕走漏风声,吃罪不起,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将一小撮茶叶装在一个信封里,然后用面糊加盐封好,派人送到卢府。卢雅雨接到这封内外都没写一个字的古怪信后,很快便领悟了其中的奥秘,把余财迅速安顿他外。到了查抄的时候,所存资财寥寥无几。和珅派人侦得纪晓岚曾送信给卢雅雨的事,报告了乾隆。乾隆责备纪晓岚,纪晓岚责备纪晓岚,纪晓岚力辨信中实无一字,经乾隆再三追问,纪晓岚才招认这封信实际上是一个隐着六个字的哑谜。

      请你猜一猜,这六个字是什么?

      5.词中藏谜

      相传明朝时有个刻薄贪婪的知县任某,人称任秃子,外号“三毛牛’。“三毛牛”最忌讳别人叫他这个外号。

      有一年,“三毛牟”请了一位先生来教他儿子念书。先生在他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末了,“三毛牛”找了个岔儿,把他辞退了,不但分文不给,还要向他索取一件书法条幅。先生忍着怒气答应了。他在条幅上写了一段曲词:春日迟迟,日落时,与那人儿分离。反手转过小弯溪,生离别语也无一。觅归期,未见归期。动相思无力,风筛月影竹自移。怅望天涯,心渺渺知何处?孤撇一人留此,明日何所至?愿京署使者奔报佳音,悲心去!

      “三毛牛”把这条幅挂在大厅之中,以为炫耀。很多人看了,无不掩口而笑。原来先生是用词中藏谜的办法写了一句讽刺“三毛牛”的话。这句话你能看得出来吗?

      6.有趣的哑谜

      (一)桌子上放一哑铃,谜题为:做一动作,射一成语。

      小李看了看谜题,出人意料地用帽子捂住耳朵,走上前去,拿起哑铃便走。大家都不明白小李这是干什么,可是,主持人却宣布小李猜中了。

      这是怎么回事昵?小李猜的是什么?

      (二)猜谜会上,有一处摆设着一座水石盆景,石山上放着一只制作精巧、神态栩栩如生的绸制小老虎。要通过两个动作,影射两个成语,猜中者以这件玩具相赠。

      久久没有人能揭晓。一个十分淘气的孩子见小老虎可爱,竞前去伸手拿起小老虎,细看后放回原处,便走了。可是主持人却马上拿起小老虎,追送给那孩子,说他猜中了。

      请你思考一下,这是两句什么成语?

      (三)新春晚会上的猜谜台边,放着一个鼓,一把鼓槌和一根竖笛。谜底是猜两个成语。有个学生看了谜面,伸手拿起鼓槌在鼓梆上敲了几下,然后又拿起竖笛吹起来,边吹边用鼓槌使劲敲鼓面。这时,主持人说:“猜中了!”并把奖品送给这学生。在场的人不解其意,不知你是否猜中了?

      (四)桌子上放着一个盘子,盘子上放着一面镜子,旁边的一张纸上写着“打成语二句”。这时,只见一个猜谜人走上前去,将盘子和镜子都端走了。大家莫明其妙。主持人却说他猜对了。你知道是哪两句成语吗?

      (五)桌上放着一只信封,内藏空白信纸一张。要求猜谜人做一个动作,猜成语二句。

      大家正在思索时,一个青年人走上前来,将桌上的这封信随手取来、拈出空白信纸。这时,主持人连说:“猜中了! 猜中了!”并把奖品递给了那青年。

      这两句成语是什么呢?也请你猜一猜。

      (六)谜会中,主持人在黑板上写了个“亚”字,请大家通过一个动作揭示出两句成语。小张用粉笔在“亚”字的左边加上了一个“口”字(即把“亚”字变成了“哑”字)。主持人问小张;“你猜的是两句什么成语?”小张不回答,连问三遍,小张始终不答。主持人说小张猜中了。你知道是哪两句成语吗?

      (七)桌上放着两只杯子,分别盛着半杯牛奶和半杯开水。要求猜谜人做一动作,打成语两句。只见小王走上前来,将半杯开水倒在半杯牛奶里。请你猜猜看,这是哪两句成语?

      (八)桌上放着一杯葡葡酒和一份奖品。要求猜谜人做几个动作,打一成语。

      这时,观众中有个青年走到桌旁,端起酒杯,向主持人一举,将酒一饮而尽,随后把奖品拿走了。主持人笑着说;“这位青年猜对了!”

      你知道这则哑谜的谜底吗?

      (九)猜谜晚会真热闹。那些悬挂着的,使人眼花缭乱的谜语,羞不多被人们一一猜中了,最后只剩下三张没有写字的白纸条。主持人说:“这三张白纸条,可猜一句成语,看谁能猜中!”

      人们立刻围过去,苦思冥想起来,可谁也答不上来。过了好一会儿,突然一个人走上去,伸手撕下这三张白纸条,转身到领奖处领奖品去了。主持人笑着说。“他猜中了。”请问,这个人猜中的是哪条成语?

      (十)猜谜会的桌子上放着五只无花果,要求猜谜的人做两个动作,打成语两句。

      小娟想了想,便先拿起两个无花果,接着又拿起三个,最后竟将这些无花果一一吃掉了。大家见了都觉得奇怪,而主持人却说她猜中了。

      你知道,她猜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7.小王猜谜

      节日,小王和爱人抱着孩子去文化宫游玩。他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游艺室,猜起了哑谜。工作人员把一尊张飞龇牙咧嘴的塑像放在桌子上,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条方巾蒙在塑像的头上,然后对大家说。“这就是哑谜的谜面,谁能做一个动作,射一则成语,而这则成语又是一部电影片名?”

      小王略一思素,就上前撩开了蒙在塑像头上的方巾。工作人员高兴地说:“你猜得真快呀!”

      你能说出小王猜的谜底吗?

      8.猜成语

      妈妈正在洗衣服。她顺手从盆里提起一件湿衣服问小英:“你猜猜,这是一句什么成语?”

      小英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你能给她帮个忙吗?

      9.《红楼梦》中的两个人名

      爸爸在桌上放好一块木板后对小玲说,“你能做两个动作,猜《红楼梦》中两个人名吗?”

      小玲想了一会儿,没想出来。这时,姐姐走过来,拿起木板,轻轻地打了小玲一下,说,“我猜着了!”爸爸笑了,小玲这时也恍然大悟了。

      这个哑谜是什么呢?你猜着了吗?

      10.《兰亭集序》传说

      《兰亭集序》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写的序。原书二十八行,一共有三百二十四个字。整个序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都各不同。其中的“之’字,更是变化多端,没有一个相同的。它是主羲之书法中最好的珍品。

      唐太宗李世民很爱写字,尤其喜欢稿摹王羲之的书法。因此,他不惜金帛,搜购王羲之的真连。但是,收集到的虽然不少,却始终未见有“兰亭集序*。

      一天,有一个老人说有《兰亭集序》,要当面献给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地在便殿里接见了他。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双手捧递上去。唐太宗一看,哪里是什么《兰亭集序》,不过是剪来的大小不同、书体各异的“兰”、“亭”、“集”、“序”四个字!于是,他勃然大怒。正要发作,只见魏征把纸拿过来,让人仔细鉴定后奏道:“这四个字确是王羲之真迹,请皇上赏他四千金。”唐太宗起初不肯,后来听了魏征的劝告,便欣然同意了。

      这件事传开后,来献王羲之真迹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就包括唐太宗梦寐以求的“兰亭集序”原本。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你知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11.这句俗语是什么?

      有人出了这样一个实物谜:一个儿童玩的面具旁边,放着两串铜钱。纸条上写着:“打俗语一句”。猜谜的人只要把两串铜钱拿走,便算猜中了。这句俗语是什么呢?

      12.文征明、祝枝山猜谜

      元宵节,著名书画家文征明和祝技山一齐去观灯。见某处挂出装有鸟的笼子两个,旁边都挂有铜钱,分别注明猜俗语一句。文征明心灵手快,走近第一只笼,拿走钱,然后将鸟放走。祝枝山不甘落后,也将另一只笼边的钱取去,然后把鸟弄死。二人与设谜人相视而笑。

      请你想一想,文征明和祝枝山猜的俗语各是什么?

      13.有趣的“谜母”

      潮州元宵旧俗,在花灯繁盛的地方,架设谜棚,由谜主一人或数人主持,叫做“元宵灯谜”。

      挂棚用彩纸分条写上谜语,任人选猜。在众多的谜语中,照侧要有一条出类拔萃的谜语写在大红纸上,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作“谜母”。如果一般谜语都让人猜中了,只剩下这一“谜母”还无人猜破,谜主就把它的谜底揭示出来,一年一度的灯谜盛会便宣告结束。如果“谜母”过早地被人猜中,虽然还可以一补再补,但未免使谜主黯然无光。

      一次,谜主被人接二连三地猜中“谜母”后,一时性急,便不用文字作谜面,而在谜棚上挂出一只青蛙和一串铜钱作为新的“谜母”,让人去猜。只见一个青年走上前来,先放走了青蛙,又把铜钱放进自己的衣袋里,然后扬长而去。谜主见此,叹了口气,愁眉苦脸地宣告灯谜晚会结束。原来,新“谜母”猜的是一句成语,请你也来猜一猜。

      14.这句成语是什么?

      唐初,有个叫张怀庆的人,十分喜欢作诗填词,但又不肯下功夫,总是胡乱搬用别人的作品。比如当时有人作了一首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大笔一挥,在每句诗的开头分别加上了“生情”、“苫竺”、“出性”、“对镜”、“来时”等字,便把这首诗变成了自己的作品, 后来,他居然把王昌龄和郭正一的诗也拿来生拼硬凑,据为已有。对于张怀庆的这种作法,大家是极为不满的,因此有人高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久而久之,这句话便演变成了一句成语。这句成语是什么呢?请你尽快说出来。

      15.诗谜评文

      有个县令,将他儿子那狗屁不通的文章给祝枝山看,硬要他挥毫题词。祝枝山无奈,只得提笔作书。

      写罢,县令一看,是两句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旁边还写着:“打成语两句”。底下人七嘴八舌地奉承道;“上一句是‘有声有色’,指公予的文章精采,下一句是‘青云直上’,指公子的前途无量。”说得县官乐不可支。祝枝山在一旁听得笑了起来。“谜底我已写在令郞大作的右下角了。”说罢,扬长而去。

      县令急忙仔细寻找,发觉右下角果然有两行小字;他一看,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你知道祝枝山写在那上面的是哪两句成语吗?

      16.鲁迅答对

      旧时的私塾先生为了考查学生的才思,常出题要学生对答。一次,鲁迅的老师,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出丁个“独角兽”的课题让学生对。一个学生立即起身,对了个“两头蛇”,寿老先生摇了摇头。另一学生对了个“四眼狗”,把寿老先生气得半死。接着又有学生对“八脚虫”、“六耳猴”、“九头鸟”的,先生都不中意。最后,鲁迅站起来,不慌不忙地对了一句。寿老先生一听,连声称赞,说鲁迅对的这幅短联“既工且妙。一个是天上祥物——麒麟,一个是人间佳品,虽然都无数词,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珠连壁合。”

      请你猜一猜,鲁迅对的下联是什么?

      17.六龄童巧对短联

      我国的大文学家郭沫若,从小聪敏过人,六岁时就能吟诗作对。

      他刚读私塾的时候,他的老师酷好钓鱼,不论严冬酷暑,又不间歇。

      一天,老师钓鱼回来,余兴尚浓。就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二字。他对学生们说:“这‘钓鱼’二字,前一字是动词,后一字是名词,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你们谁能依样对出一副下联来?”

      老师说罢,便等着大家回答。学生们都在紧张地思索着,教室里静得听不见一点声音。六岁的郭沫若想起刚读完的书“杨香打虎”,便站起来,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对得好!”老师禁不住称赞道。他真没想到,一个六岁的儿童,竟有如此才思。

      他对的下联是什么呢?你能对得出来吗?

      18.解学士写春联

      解学士名叫解缙,小时侯家里很穷,但是他很爱学习,一有机会便在私塾窗下偷听先生讲课,放牛时,就用柴棍在地下练写字。

      过年了,解学士缠着母亲买来红纸,他要自己写春联。写什么好呢?他一眼看到对面地主家院墙里长起一片新竹,就写了上下两联:“门对千竿竹,腹藏万卷书。”写完后,就把它贴到大门上。

      正月初一早晨,地主刚一打开大门,就看到了解缙写的春联。心想:“穷小子也配说什么‘腹藏万卷书’!我非让他贴不成不可!”于是,立即命家丁把竹子锯得和院墙一般齐。

      解缙从外边拜年回来,发现对面墙上没了竹子,心知是地主在捣鬼,便不慌不忙地又在下联后各加了一个字。然后便帮母亲干活去了。

      下午,地主以为解缙门上的春联已经取下了,出门一看,春联还贴在那里,只是上下联各增加了一字。他勃然大怒,命家丁立刻将竹子全部挖掉,心想:“这下子看你还有什么本事!”

      没想到,解缙又在上下联后各加了一个字。

      大家看了这副对联,都夸解缙有出息,说他为穷人争了口气。那个地主呢?自然是气得半死了。

      你知道解缙两次各添的是什么字吗?

      19.李白巧对对联

      传说唐朝大官僚杨国忠出了个上联考李白,李白毫不踌躇,当即对了个下联。现在请你在李白下联的()中填上相同的字好吗?想想看,填什么字合适?

      天上月 圆人间月半月 月 月圆逢月半

      今夕( )尾明朝( )头( )( )( )尾接( )头

      20.改对联

      从前,有户官宦人家,非常刁恶。过年时,为了炫耀他家的权势,就在朱漆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下联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这事让一个穷秀才知道了。一天,他趁夜深人静,拿笔在上联里同样的三个字上,各描了一笔,在下联里相同的六个字上各添了两笔。经过这样一改,原来对联的意思就完全颠倒了。

      次日清晨,这家官老爷一出门,看见改过的对联,当时就气得昏倒在台阶上。

      请你想一想,穷秀才改了哪几个字?怎样改的7

      21.巧续对联

      清代文学索金圣叹。有一副很巧妙的对子,上句是:“半夜二更半”,下句请你试试看,要求用第三季度的一个传统节日来对,第一和第五两个字要相同,第三个字要是一个数目字。

      22.巧对西湖双塔联

      明代,杭州有个知府,因好舞文弄墨,便以“才子”自居。

      一次,徐文长在西湖吟诗作画,老百姓听说后,争着前来观看,人人称赞徐文长是“天下才子”。

      知府听说后,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他找到徐文长,要和他比对对联,并且规定知府出上联,徐文长对下联,若对不出,立即赶出杭州城。徐文长毫无惧色,连连点头。

      知府带徐文长走到湖边山上,指着六和塔出上联道:“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徐文长听了并不回答,只是向知府扬了扬手。知府见徐文长这样,不觉心中暗喜,又对着保俶塔出一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谁知,徐文长听了也不回答,只是指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之后,又两手平摊,向上一举。

      这下,知府更得意忘形了。他说;“久闻先生才高,为何夸日如山间竹笋,腹内空空?”徐文长站在一旁,不慌不忙地说。“知府大人,徐某早已对好下联,大人为何不解7”“你

      何时对了下联?”知府以为徐文长在愚弄他,不禁勃然大怒。徐文长却仍旧不紧不慢地说。“大人暂且息怒,请你细想我刚才的手势,难道不是两副双塔下联吗?”知府仔细一想,不禁哑口无言,满面羞惭。原来,徐文长早已用手势巧妙地对出了双塔下联。从此,徐文长的名声更大了。

      你知道徐文长这两副双塔下联是什么吗?

      23.深对联

      清朝末年,有个官吏既贪婪又残酷,可是他竟挖空心思地要表白自己清廉。这年春节,他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当地人看了十分气愤,便请一位秀才连夜在每联下各添了八个字,把这位贪婪、残酷的官吏的嘴脸,如实地勾画了出来。

      请你想想看,秀才添的是什么?

      24.你会填吗?

      这副对联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得非常巧妙,耐人寻味。现在,请你在空白的地方填上恰当的字,你会填吗?

      青山原不老为( )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 )皱面

      25.改对联

      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某伪乡长勾结官府恶霸,鱼肉乡民,无恶不作。有一年除夕,他在大门两旁贴出一幅春联:

      近智近仁近勇

      立德立功立言

      乡民平时对他恨之人骨,当晚就有人把这副春联中的字换了六个,改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第二天,乡民们看了无不拍手称快。那个伪乡长恼怒得吹胡子瞪眼。

      你知道这副对联怎么改的吗t

      26.篾匠巧对石匠

      有位老石匠,每当修完一座桥时都要写一幅上联,请过桥人对下联。有一次,他又修完一座桥,并出了一个上联,向过桥人求对。这时,一个秀才走过来对石匠说:“你一个石匠能有什么好对!”石匠笑道:“老汉哪里有什么好对,不过是忙中取乐罢了。你这位秀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对个对子有何难?’秀才听罢,说道,“你就出上联来吧!”于是石匠顺口说道:“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路通南通北”。这上联中,有大小、拱平、南北三对反义词,着实难对,秀才抓耳挠腮,苦苦思索却对不出下联。

      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扛竹子的篾匠,他对秀才说。“你对不上,我来试试。”说罢,张口念出了下联。围现的人听了,齐声叫好,秀才却羞得满脸通红。

      你能猜中篾匠是怎样对的下联吗?

      27.唐伯虎轶诗

      一日,唐伯虎路过苏州湖畔,见一僧人在湖边作画。僧人一见唐伯虎,即请指教。唐伯虎见僧人画的荷花栩栩如生,连呼好画儿,禁不住诗兴大发。他提笔写了一幅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想赋下联时,不禁愕然了,因为此联倒念谐音恰好也是诗的原意,按规矩,下联也应照此对,可是,唐怕虎一时又想不起合适的下联来。他踌躇多时,终无好对,只好怏怏作罢。后来,有人用电影明星王人美的名字,对上了下联。

      请你想想,下联该怎样对?

      28.老农智难唐伯虎

      这一天,唐伯虎闲暇无事,到郊外散步。

      他踏上田埂,只见一位老农挑着一担河泥迎面走来。唐伯虎想让路,又很为难。原来田壁不宽,两边都是水田,两人僵持不下。于是,老农开口说,“我出个对子你来答,答得上,我让路,答不上,你让路。”唐伯虎笑着点了点头。老农开口说道:“一担重泥拦子路。”唐伯虎一听,愣了半天,一时答不上来,只得脱鞋下水,为老农让路。

      原来,这是一个隐字对。不知你能不能猜得出老农这个隐字对的意思?

      29.王羲之贴对联

      在书法上颇有成就的王羲之,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所以人人都喜欢他的手迹。传说有一年过年,他连贴三次对联都被人悄悄揭走,当作珍品保存起来。临除夕,他不得不又写了一副,上下联各七个字。为了防止再被人揭走,就只先备贴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没被揭走。第二天早晨,当王羲之把对联的另一半贴出时,人们看了纷纷叫绝。

      你能猜出王羲之整副对联写的是什么吗?

      30.祝枝山戏财主

      一个非常吝啬、刻薄的财主听说祝枝山是位才子,便整日缠着祝枝山为他写对联。祝枝山本不愿与这种人来往,但实在被缠不过,便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伤悲

      这家财主见了十分生气,便拿着对联到县衙里去告祝技山,说祝枝山用对联咒骂他们家。

      祝枝山被传到县衙后,笑着对县官说:“哪里是咒骂他的,这是在为他祝福,只怪他不会读罢了!”说罢,他把那幅对联加上标点,然后读了一遍。结果,财主自讨没趣,再无话可说了。

      你知道祝枝山是怎样标点的吗?

      答案:

      1、秀才字谜底为:“特来问安”

      2、新娘出的谜底是“腻”字。

      3、曹娥碑上的四个字是“绝妙了辞”。黄娟是有颜色的丝,色旁加丝,是“绝字”;幼妇即少女,女旁加少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旁加子字,是“好”;齑臼是捣姜、蒜等辛之物的石臼,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字,是“辤”(今作“辞”)字。

      4、 这六个字是“盐案亏空查抄”。

      5、 这句话是“三毛牛不重师长有罪”。“春”字去掉“日”,再去掉“人”,即是“三”字。“手”字反转过来写,再拐弯,即是“毛”字。“生”字去掉下面一横,即“牛”字。“觅”字去掉“见”字,即“不”字。“动”去掉“力”字,即“重”字。“筛”辽去掉上面的竹字头,即“师”字。“怅”字去掉左边的偏旁,即“长”字。“一”字和“人”字去掉一捺;“明”去掉“日”字,即组成“有”字。“署”字去掉“者”,“悲”字去掉“心”,合在一起,即是“罪”字。

      6、 (1)掩耳盗铃(2)调虎离山、放虎归山。(3)旁敲侧击、自吹自擂。(4)有鉴于此、和盘托出。(5)信手拈来、一纸空文。(6)有口难言,默不作声。(7)合二为一,水乳交融。(8)一举两得。(9)三思(撕)而后行。(10)接二连三、自食其果。

      7、原形毕露

      8、一衣带水

      9、板儿、袭人

      10、一字千金

      11、要钱不要脸

      12、文征明猜的俗语是“得钱卖放”;祝枝山猜的是“谋财害命。

      13、青蛙是益虫,青年人放走青蛙,是放生,可谓“义举”;放走青蛙后再取钱,表明取钱是因为义举,故而这个成语是“取之以义”。

      14、生吞活剥

      15、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16、鲁迅对的下联是“比目鱼”

      17、郭沫若对的短联是“打虎”。

      18、解学士第一次填的两个字是“短”和“长”。第二次填的是“无”和“有”。最后上下两联分别为;门对千竿竹短无,腹藏万卷书长有。

      19、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20、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21、下联为:中秋八月中

      22、徐文长对第一联时扬一扬手,就是讲“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这是他对六和塔的下联。 徐文长对第二联时指指锦带桥,拱拱手,就是说“锦带桥,桥洞圆,贺似镜”,再两手平摊,向上一举,就是说:“镜照万里九州”

      23、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24、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25、近霸近官近贼,立恶立奸立邪。

      26、篾匠的下联是:砍长竹划短篾挽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

      27、下联为“王人美似美人王”。

      28、“重泥”隐仲尼(孔夫子),子路是他的学生。老农以老师自居,把唐伯虎视为学生,既讨了便宜,又难住了他。

      29、王羲之的整副对联是: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30、祝枝山是这样标点的: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关于东倒西歪的意思的问题,通过《当现实和奇妙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时,它叫什么》、《一个人,端起一杯酒,向其他人一举然后一饮而尽(打一成语)》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东倒西歪的意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