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绝巘多生怪柏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56)-三峡和三峡的文言文及翻译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56)-三峡
这段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本来是为《水经》这本书作注解的一部书,但是文字极其优美,所以《水经注》也可以看做一部文学著作。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人,郦这个姓比较少见,西汉时期有郦食其(yi ji),不能读作(shi qi),现在比较著名的有郦波以及郦波的诗。
我们先来看这段文字的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文字通篇几乎四字一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背诵起来极有韵味。
我们一句一句来分析拆解。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指的是重庆到湖北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总长并没有七百里,现在计算起来大约两百公里。三峡以西就属于巴蜀地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巴蜀地区在古代相对比较闭塞。《笑傲江湖》中青城派长青子号称“三峡以西,剑法第一”,基本上跟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
后面描写三峡两岸的状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两岸的群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嶂,几乎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时分或者半夜时分,太阳或者月亮升到最高处,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和前一句“隐天蔽日”相呼应。
“至于夏水襄陵”,夏天的时候,江水上涨,会把小山包给淹没了。主席的诗“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沿溯阻绝”,顺流和逆流的船都被阻绝了,不能航行。沿,指的是顺流。溯,指的是逆流。《诗经》当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虽然都有“溯”,但意思不都是逆流,《尔雅·释水》:“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
下面这几句,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的书上把这几句和上面“沿溯阻绝”分成了一段,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如果是分成一段,就会有疑问,既然都“沿溯阻绝”了,怎么还能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所以从“或王命急宣”开始应该是另一个自然段。有的书把“王命”翻译成皇帝的诏书命令,我觉得有点疑问,皇帝都是在中原,西安,洛阳这些地方,如果是皇帝的命令,那应该是从东往西传递,也就是逆流而上,不应该是从白帝城到江陵这样顺流而下,所以不可能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所以我觉得王命应该是官府的命令,这样比较合理。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我们想到了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我们对于白帝城的概念,一是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二就是李白的这首诗了吧。
“其间千二百里”,白帝城到江陵没有一千二百里,现在测量大约是三百五十公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比起顺流而下来,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觉得快。
下面是描写春季冬季三峡的景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特别注意“素湍”的素字,水流动的时候,看起来就是白色的。主席的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浙江之潮》中形容潮水“玉城雪岭”,都是白色的。
三峡两岸不仅有山,还有泉水、瀑布、岩石、怪柏。“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意思是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这四个字的组合非常简练传神,引人遐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至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山涧显得寂静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两岸的猿在鸣叫,叫声凄凉,在空谷中回响很久才消失。
这是我们联想起杜甫的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样的悲肃凄凉。
但是李白的诗却是另外一番心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看来同一幅情景,在不同心情的人看来,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李白肯定是很轻松如释重负的好心情,郦道元和杜甫却是感觉哀转凄凉。
主席观看三峡的感受和他们又不一样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一、三峡的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三峡的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二、八年级三峡文言文翻译
导语:《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八年级三峡文言文翻译吧!
八年级三峡文言文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坡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从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年级三峡文言文原文
自三峡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4。自非5亭午6夜分7,不见曦月8。
至于夏水襄陵9,沿10溯11阻绝。或12王命13急宣14,有时朝发白帝15,暮到江陵16,其间17千二百里18,虽19乘奔20御21风,不以22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绝巘26多生怪柏27,悬泉28瀑布,飞漱29其间,清荣峻茂30,良多趣味31。
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34涧肃35,常有高猿长啸36,属37引38凄异39,空谷传响40,哀转久绝41。故渔者歌曰:“巴东42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43泪沾44裳45。”
字词注释:
1.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3.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4.隐:遮蔽。
5.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6.亭午:正午。亭,正。
7.夜分:半夜。
8.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9.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淹上,漫上。陵,山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动词,上,冲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0.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1.沿:顺流而下。
12.溯:逆流而上。
13.或:有时。
14.王命:皇帝的命令。
15.宣:宣布,传播,传达。
16.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7.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8.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19.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350公里。
20.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21.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2.御:驾驭。
23.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24.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25.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26.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27.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极高的山峰。(巘本身就指极高的山峰,此处用绝表强调修饰)
28.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
29.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悬,悬挂,挂着。
30.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漱:冲荡。
31.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32.良多趣味: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甚,很。
33..晴初:天刚晴。
34.霜旦:下霜的早晨,指秋季。
35.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
36.涧肃:山沟里气候清冷。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肃杀,凄寒。
37.啸:动物拉长声音叫。
38.属(zhǔ):动词,连接。
39.引:延长。
40.凄异:凄惨悲凉。
41.响:回声。
42.哀转久绝: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4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4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45.沾:打湿。
46.裳(cháng):古代遮盖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作品鉴赏: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
第一句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从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第三段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三、《三峡》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最重要的部分,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三峡》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仅供参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言文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 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绝巘多生怪柏的问题,通过《八年级三峡文言文翻译》、《《三峡》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绝巘多生怪柏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