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要避免成为文字游戏,应注意什么?

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要避免成为文字游戏,应注意什么?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谐音的古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要避免成为文字游戏,应注意什么?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要避免成为文字游戏,应注意什么?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什么意思
  • 古诗无题中的“丝”在 文中谐音是什么,属双关语,暗指什么?
  • 如何赏析古诗,有几个步骤
  • 一、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要避免成为文字游戏,应注意什么?

    诗歌创作中,取得双关的艺术效果有两种方法,一是同字,一是谐音。

    同字就是利用一字多义,借此喻彼,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其中“匹”字,既是匹布的匹,又是匹配的匹。

    谐音就是取音同或音近的字,字面意相对完整,取其谐音则另具新意,如《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其中莲与怜、藕与偶为谐音。

    同字与谐音都可使诗歌出现两层意,但是同字双关需要特定的语言条件,运用时很受局限,除少量的民歌外,一般只在文字游戏中出现。

    如黄庭坚《荆州即事》诗:“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这首诗记荆州刺史为民祈雨并车水灌田之事。“使君”指刺史;“子百姓”,即把百姓当作子女;“龙骨”指水车。诗人又同时利用同义,在诗中以“使君子”、“旋复”、“守田”(一名半夏)、“龙骨”作药名的双关,这显然是在玩弄文字技巧。

    而谐音的运用则比较自由,因此它不但在民歌中大量出现,并逐渐发展成诗歌创作中一种“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的艺术手法,因而为文人所乐用。

    试看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诗写一个初恋女子微妙的心理活动。江边杨柳垂青,江中水平如镜,在如此动人情思的美好环境中,女主人公突然听到江边传来心上人的歌声。她听着听着,听出了歌声里对自己的那份情意,内心不由既欢喜,又担忧,想到那个人就像江南黄梅时节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又挂着太阳,真让人捉摸不定。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还有晴(情)”,诗人借助以“晴”寓“情”的谐音双关手法,不仅传达出了这位初恋女子微妙的感情,而且也扩大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使作品别饶风韵。

    又如李商隐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情诗,诉说了与所爱女子离别的伤怀和别后的思念。首联写离别为难,次联写相思之深,三联揣思对方情形,尾联寄托重逢希望。

    全诗将伤春与伤别交融在一起,同时又糅合了作者人生失意的精神苦闷,写得深婉曲折,缱绻多情。所以陆次云称之为“无题诸篇之冠”(《中晚唐诗善鸣集》)。

    谐音双关是此诗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如第三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以“丝”谐“思”,表示自己的相思之情是无穷无尽、至死方休的。对这样一句巧喻,纪昀似乎不习惯,认为“太纤近鄙,不足存耳”(《玉溪生诗说》)。

    实际上这句的言情,不仅补足了首句的“别亦难”,也写出了一种至死不渝的追求,读来只觉情深一往,铭心刻骨,并给予读者多方面的启示。纪氏所说,实为偏见。

    李商隐的《无题四首》之二“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一联,亦是采用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

    上句的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啮,即咬;锁,指香炉的鼻纽,可以开闭,以便添加香料。下句的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这一联的意思是说:锁虽固,香犹可入;井虽深,汲犹可出。上句的“香”谐“相”字,下句的“丝”谐“思”字。

    诗人借助谐音的手法,暗示出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李商隐诗意蕴隐曲朦胧的特点。

    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在词中也常运用。试看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首乐府词充满了民歌风味。首句的“烛”谐“嘱”。井底点灯,言烛在深处,即所谓深“嘱”也。次句的“长行”“围棋”都是古时游戏之具,“长行”谐长途旅行,“围棋”谐违期。这二句谓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其勿逾时不归。后二句以骰子各面嵌有红点,比喻自己的入骨之相思。全篇设想新颖,古趣盎然,深得谐音双关之妙。

    再看牛希济的《生查子》词: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困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盼望与情人早成佳侣。开端二句以“新月”的象征暗示主人公不幸的处境。新月弯弯如眉,毫无团图的迹象,这对盼望团圆的她来说,无疑带来一种失落感。待得团圆是几时?她的心中不由地升起了一股愁恨之情。

    三四句以“红豆”点明所怀的缠绵情思。红豆之所以“不堪看”,一是因为红豆会令人勾起相思之情而流下“满眼相思泪”;二是因为红豆的鲜红浑圆,犹如一滴滴相思之泪,使人触物生情。(相思之泪为红色,可见《西厢记》中的唱词:“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过片“终日”二句,作者并非是要告诉人们桃仁在桃穰心中这一简单的事实,而是以“仁”谐“人”,暗喻相思的人整天在她的心中。然而即便她有“终日”的刻骨相思之情,由于现实的种种阻隔,终无法与情人结合,所以她最后发出了“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的疑问。这一疑问把她一腔自怨自疑、不甘绝望的情怀表现了出来。

    全词共借四物以寓意,正是谐音的运用,才使读者明白作者即物抒情的意图,从盼月圆的期待到见红豆的伤心泪,从“人在心儿里”的终日相思到“早晚成连理”的疑问,无不切合这个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感情变化过程,所以俞陛云称赞说:“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谐音双关必须有自然巧合、天机自到之妙,如果是生硬凑合,不惟不能增加诗情,反会流入纤巧。如苏轼《席上代人赠别》:“莲子劈开须见薏(忆),楸枰著尽皆无棋(期)。破衫却有重缝(逢)处,饭何曾忘吃(却)时。”句句用谐音,但只能说是一首不错的文字游戏诗而已。

    #诗词##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

    一、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什么意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丈夫深入骨髓的相思,可以翻译为:手中玲珑骰子上的颗颗红点,都是最为相思的红豆,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之意?

    这两句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惦念,对丈夫的那种难舍难离的强烈的爱。“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觉销魂。“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

    扩展资料

    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杨柳枝》,全诗为: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参考资料:

    二、古诗无题中的“丝”在 文中谐音是什么,属双关语,暗指什么?

    无题 (其一)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编辑本段]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做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编辑本段]赏析
    赏析一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赏析二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第二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
    第三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下句则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
    [编辑本段]译文1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编辑本段]译文2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编辑本段]题解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编辑本段]无题(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编辑本段]《无题》序
    花去余香渺,
    人归细雨蒙。
    画楼春色重,
    谁笑作倾城。
    [编辑本段]无题《一》
    死生寂寞旧思缘, 春梦缠绵花落寒。
    能舞清风挥碧影, 难留旧月照栏杆。
    伤心本为痴痴怨, 愁怅何须窃窃瞒?
    海誓山盟空相许, 真情尽处亦云烟!
    [编辑本段]《无题》二
    执手还须道珍重, 此情尽处也温柔。
    你心你情终易换, 我爱我恨本难求。
    昨日尚是无猜引, 今朝已成陌路由。
    梦魂如化相思鸟, 日夜悲啼死不休!
    [编辑本段]《无题》三
    谁道相思苦滋味, 谁言恨事本天成!
    心坚何惧无情雨, 魂断岂堪憔悴风。
    梦里月圆香雾绕, 云端花好紫烟轻。
    无缘今世成相许, 或待重逢任死生!
    [编辑本段]《无题》四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余香往事梦中休, 玉影芳踪难去留。
    自古相思一样苦, 从来离散两般愁。
    情能深处忧还喜, 恨至多时淡且稠。
    独对月明应寂寞, 问卿何处过中秋。
    [编辑本段]《无题》五
    写赋空多子建才, 应知神洛是天仙。
    无情花落人争爱, 有意草幽谁弃怜。
    书简情深羞不语, 荔枝香尽恨难言。
    温柔若假还真日, 莫在别时也问缘!
    [编辑本段]《无题》六
    记否桂花香脉时, 当年笑我是情痴。
    诗如笔底相思泪, 泪若心头无语诗。
    错把绝情归信误, 漫将失意做新知。
    嫦娥未必曾秋水, 柳月何须似画眉。
    [编辑本段]《无题》七
    爱恨朦胧花季间,含情为你似婵娟。
    无心妙语偏多解,有意痴言正少缘。
    往日闲愁强潇洒,近来新病弱衣冠。
    锦书不敢繁青鸟,梦里相期渐渺然。
    [编辑本段]无题后记*重逢
    惜别再见怎无言。云鬓红唇泪眼含。
    闲问新情皆婉转,偶提旧事共流连。
    桥头问卜谁沾喜?星尽求神自惹怜!
    我未成名卿已嫁,今生又是来生缘。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相思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三
    含情春畹晚, 暂见夜阑干。
    去见意中人时, 已春深日暮。
    楼响将登怯, 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 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晚, 华星送宝鞍。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编辑本段]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编辑本段]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编辑本段]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编辑本段]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编辑本段]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其二)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寞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的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三、如何赏析古诗,有几个步骤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关于谐音的古诗的问题,通过《古诗无题中的“丝”在 文中谐音是什么,属双关语,暗指什么?》、《如何赏析古诗,有几个步骤》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谐音的古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谐音的古诗(6)

    相关阅读

    • 一语双关谐音联,读懂古人的幽默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谐音的古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一语双关谐音联,读懂古人的幽默和一语双关的幽默句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
    • 几首拆字诗,有趣有内涵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谐音的古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几首拆字诗,有趣有内涵和“我很想你 ”的拆字诗怎么写?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