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简述除夕,由来及习俗,欢迎您也来说说您家乡有什么习俗?

简述除夕,由来及习俗,欢迎您也来说说您家乡有什么习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除夕节是几月几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简述除夕,由来及习俗,欢迎您也来说说您家乡有什么习俗?和除夕的起源和习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简述除夕,由来及习俗,欢迎您也来说说您家乡有什么习俗?
  • 除夕的起源和习俗
  •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 你们家乡除夕有哪些习俗?
  • 一、简述除夕,由来及习俗,欢迎您也来说说您家乡有什么习俗?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节日,是农历最后一天的晚上。有些时候这一天是年三十,有些时候是年二十九,但不管如何都是在阴历年的最后一天。

    关于除夕的记载,最早是出现在《吕氏春秋.季冬记》里,主要记载先秦时期在新的一年里前一天举行的驱逐习俗,驱逐“疫疬之鬼”。最早有提到除夕这一名词是在西晋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相传远古时候阴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就会出来一种叫做“夕”的猛兽,头上长有犄角,凶猛无比,经常伤害人类的性命。我们的祖先与“夕”斗争多年,发现它就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所以在这一天,人们就喜欢红红火火,挂上红灯笼,贴红色的春联、年画、门神,在家里敲敲打打,燃放红色的鞭炮。

    关于除夕有哪些习俗?各地方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八点。

    1.贴春联

    2.挂红灯笼

    3.贴年画

    4.祭祖

    5.吃年夜饭

    6.燃放鞭炮

    7.发压岁钱

    8.守岁

    一、除夕的起源和习俗

    除夕,又称大年夜,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故又称年三十晚。“除夕”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即所谓的“岁穷月尽”。“除夕”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大臣周处撰写的《风土记》。
    一、除夕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没,只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半夜后又不见其踪影,没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儿。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一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比,箭无虚发,猎狗也非常厉害,见乡亲们被“夕”所害,决心除掉“夕”。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找到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夕”力不从心,想逃跑,哪知后腿被猎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机一箭把“夕”射死。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二、节日习俗
    除夕是新旧交替之际,所有活动都是以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1、守岁
    守岁,俗称“熬年”。守岁的习俗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人欢聚一堂,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说说笑笑,叙旧话新,温馨无比,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晚苹果是少不了的,寓意“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上一盆饭,叫“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有黄有白,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这叫“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2、年夜饭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我国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在除夕晚上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年夜饭在古代人中的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既享受佳肴美食,也享受那份快乐祥和的气氛。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3、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的说法。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王安石《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但燃放爆竹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所以现在全国已多个地方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我们要遵守当地禁放、限放管理规定,文明过年。
    4、祭祖
    古时,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礼俗很盛。各地礼俗不同,祭祖形式各异,而大多是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点上香烛,倒上美酒,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山西吕梁山区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他们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各地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的除夕守岁,要等到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摆上供品,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的富寿越长,孝心越大。

    二、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一、除夕的来历

    相传古时有一叫夕的怪兽,头上长角凶猛异常,每到腊月最后一个夜晚的子时,就会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到这一天,周围村子里的人无不恐惧万分,为躲避夕兽伤害,家家都会门窗紧闭,不敢出声,生火做饭。

    一次有位叫年的壮士从此路过,见大白天村里没有一点烟火人气,死一般寂静,感觉奇怪,就叫开一家人的房门问其原因,出来一位老者,神色惊慌,说明缘由后劝年马山离开,以免被“夕 ”兽伤害,年听后对老人说;你把村里的人都召集起来,只要按我的安排去做,今晚每家门上都贴上大红纸,屋里点上红蜡烛,院里堆放竹子,待“夕 ”兽来时将竹子点燃,我便可将此“夕 ”兽斩杀,永绝后患。村里人听后,也都豁出去了,纷纷照办,半夜分,“夕”兽按时到来,狂叫着向村里扑去。进村后却远远发现气氛与以往不同,家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又突然听到从各家院子里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原来它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年突然出现,挥刀将“夕 ”兽斩杀。乡亲们得知这一喜讯后,纷纷换上新衣,戴上新帽,走出家门,相互道喜问好庆贺吉祥的来临,并家家准备好丰盛的食物,答谢款待年。过了几日,年要离开时,家家又点燃竹子恭送年。这就是过年,除夕夜、及送年的来历。过年、就是年从此路过,除夕夜,就是在深夜子时除掉了“夕”兽。送年、就是送别年。

    从此以后,每年腊月三十,家家都会贴红对联、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户户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并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过几天后再送年。这种风俗越传越广,最终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二、除夕的习俗:年夜饭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对年夜饭的质量和内容要求较高,饭菜要尽可能丰富,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

    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

    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

    三、你们家乡除夕有哪些习俗?

    河北春节习俗
    一到腊月初八,河北人家家户户都要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核桃、莲子、果脯之类熬成一锅香甜稠粘的腊八粥。当然现在河北的一些城市已很少有人做腊八粥,但吃腊八粥,还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每当这一天,大人们将剥净的蒜瓣浸入醋瓶中,泡上20多天,准备除夕夜吃饺子时蘸着吃。
    过完腊八,离过年就越来越近了。河北民俗流传着:娃子娃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里里拉拉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说的小年。到了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充盈大街小巷,置年货,卖年货,或许这是一年中买卖最兴隆的时候。祭灶,也是北方人,特别是北方农村必不可少的节目。“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是流传已久的民俗,现在更多的是人们图个吉利。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破五,是北方人比较注重的一天,这一天,妇女不许做针线活儿,早晨用喜庆的鞭炮宣告初五的到来。
    现在初五也成了人们扭秧歌的日子,一到初五,城市的文化广场等地方,往往有秧歌比赛,其喜庆氛围,是一年中的极盛。这一天,休息的大人们都爱领着孩子到扭秧歌的地方凑凑热闹,喜庆气氛弥漫着整个城市。

    关于除夕节是几月几日的问题,通过《除夕的来历和习俗》、《你们家乡除夕有哪些习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除夕节是几月几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