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看电影《义士》有感

看电影《义士》有感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甘地传观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看电影《义士》有感和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看电影《义士》有感
  • 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
  • 观看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 求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 一、看电影《义士》有感

    清顺治初登基时,南京拥有江北四镇军权的大将军,在南方实施暴政,并意图投靠满清政府,以祁东林为首的南方朝廷清流团体决心与之对抗,并策划了死士行动,企图刺杀大将军。

    正在这关键时刻,清流团体中的重要人物穆中原叛变,投靠大将军,导致整个行动失败,所有进入将军府的死士几乎全军覆没。祁东林被灭门,他小儿子装死才得以逃脱。后来穆中原去徐溪关镇守通往北方的要塞。祁东林的学生赵忠尧决心重新启动死士行动,刺杀大将军。

    他得知大将军将从徐溪关出关去往北方,于是把刺杀地点定在徐溪关。因为大将军的身边有刀枪不入的重甲卫队,可想而知刺杀大将军的难度之大。

    为了保证此次行动的成功,赵忠尧不顾其他死士的强烈反对,执意再次争取曾经叛变过的穆中原,导致他被捕入狱,遭受炼狱般的折磨。

    在这期间,其他死士们为了救出赵忠尧,将穆中原的妻儿掠走作为人质,想让他配合营救赵忠尧事宜,但此举非但没有胁迫穆中原就范,反而让他更加惨无人道地折磨赵忠尧,赵忠尧虽是一介书生,但铮铮铁骨,临危不惧,与穆中原的叛敌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对穆中原恨得咬牙切齿。

    后来穆中原的妻儿被大将军派人救出,并被带至大将军府。谁知后来剧情却来了个惊天大反转,原来穆中原也是隐藏在禁军中的死士之一。

    因为大将军是一个疑心病特别重的人,他从不轻易相信一个人,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穆中原之前的叛变,也许也只是一个障眼法?以博取大将军的信任?但这样做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在最后大将军带领重兵以及穆中原的妻儿进入徐溪关时,所有死士集结,并开始刺杀行动。无奈大将军身边的铁甲卫队刀枪不入,行动屡屡受阻,此时的穆中原为了赢得大将军的信任,靠近大将军,再一次大开杀戒,将包括方休在内的所有死士斩杀殆尽,谁知他如此费尽心机的邀功也是枉然,与此同时大将军下令出手斩杀他,并说自己从不曾信任他,此时身受重伤的穆中原万念俱灰。

    大将军又命人将穆中原的妻儿押出,说要让穆中原看着他们死。先是穆中原的妻子中了一刀,倒在他的身前,他心如刀绞。

    此时,原本连声悲戚地喊着“娘”的穆中原的儿子,突然从他母亲的头上拔下一根发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起来,用发簪划破了大将军的右颈动脉,血登时喷涌而出,大将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孩子,不甘地缓缓地向后倒地而死。

    原来这个孩子并不是穆中原的儿子,而是祁东林那死里逃生的儿子祁公子,为报灭门之仇,他把刺杀大将军的这一动作练得炉火纯青,一招毙命。

    死士任务终告完成,但又有什么意义呢?这部电影看得人很压抑,那么多的仁人义士轻易地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旨在捍卫他们的家园和人民,他们觉得自己死的值得,而我却看着扎心。

    都是血肉之躯,难道只有硬碰硬才能彰显男儿本色吗?为什么不尝试着以最小的牺牲来获取最大的胜利呢?既然知道大将军多疑,很难相信人,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知难而进?为什么还要不遗余力地对自己人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让他们做无谓的牺牲呢?

    我觉得即便没有穆中原的这些铺垫,结局也都是一样的,其实全程他都在做无用功。在行动之前,他对那些死士说:“关键时候,把你们的命都交给我!”我以为他是要保护他们,哪知道他真的是亲自杀了他们,并且毫不手软,一招毙命。

    比起杀敌人,我看他杀自己人更得心应手。看得人心惊胆战,义愤填膺!幸好这部影片的故事只是虚构的。

    一、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

    1《建党伟业》观后感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2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3今天上午,我们返校检查作业,其间我们看了一部50年代的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胆量、勇气、思想都是我所不敌的。他只是一个上了几天学的青年,但有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比我们要优秀许多。

      想想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关爱下成长,我们没有经历过董存瑞那样的困难,也没有为中国奉献出什么。但我们也应该为中国、为人民作出奉献,现在我们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们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董存瑞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的生命;才能对得起那些为革命事业、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战士吧!是他们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想想他们,谁不愿意在家中和亲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们还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战场、打硬仗,也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想到他们那奉献精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为中国、为人民做奉献呢?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有一种无私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二、观看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电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这看似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因为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的一声枪响,不仅预示着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这就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然后,经过各地义士如雨后春笋般激烈的起义之后,光复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光复完毕后,一个崭新的中华民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武昌首义前后,影片中无数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新生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令我敬佩。他们那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熠熠生辉,万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辛亥武昌首义精神,所谓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和“协作精神”而武昌起义的成功,与湖北革命党人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辛亥革命值得纪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辛亥革命》里除了成龙在船舱与刺客对打的戏份,还有大量战争场面,以此来展现革命先行者们的大无畏奉献牺牲精神。影片中有五场惨烈的战争戏,包括野战、水战、巷战等。

    据悉,为了还原战争的惨烈,增加真实感,导演张黎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来拍摄这场戏,摄影师出身的他还采用了特殊的摄影技术,来拍摄演员们不间断地移动和枪弹横飞的惊险画面。

    该片有一场拍摄于辽宁阜新的露天煤矿旷野激战戏尤为艰苦,拍摄地表面看风光迤逦,但实际上很危险,还有多处自燃现象,因而至今仍未对外开放。

    革命军的“战壕”就设在一个深达200米的坑底,驱车盘旋下行需要十几分钟才可抵达。煤矿巨大的矿坑是天然的屏障,可以防止电影拍摄过程中的镜头穿帮,甚至可以避免外界的打扰,很适合拍摄大场面的战争戏。

    三、求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东京审判》——国人必看。为什么?冲着它的名字,想着它的内容,就足以让我、让很多国人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愤恨和爱国的冲动。就在前半个小时,我还在电影院里默默的体会着这部电影。现在,在刚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我没有做任何事,只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的感受和思考。这是值得留下的记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让我比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时候,几个主角义愤和激情的演说辞让我对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亲身坐在电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时候,整个过程却只有一种木漂于水的轻浮感。明知道这些历史足以让人的心感到压抑和刺痛,但是这些历史的负重却堵塞在咽喉处,缺少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让这些负重瞬间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淀——然而,没有!!!整个过程中,感受不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主义以及其伴随的杀戮、血腥给人带来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国对历史事件激辩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恶受到惩罚以及和平得以彰显的快感和激动。

    总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重点情节: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汝?H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一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一是溥仪的作证;一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一是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时的情景;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然而,让我不太满意的恰恰就是这些重点情节。这些情节并没有深化和细腻,无法让人将感情投入,甚至是我这个满怀激愤、时刻准备投入情绪的观众都无法将感情沉淀下去。整个影片中其实时刻都存在爆发点,况且有刘松仁和曾江这两个老牌的实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然而,不知是编剧的原因还是导演的原因,这些情绪激动的演员却在阐述一些空洞的说辞,完全没有力度。这就好像朝你打过来一个大拳头,让你颤抖,让你恐惧,但是打到身上却没有想象得那么痛。

    不知道是否导演的角度太过客观,却又极力的想用情绪来煽动观众,以至于在影片的拍摄中产生一种情绪上的矛盾。整个影片中贯穿的真实的历史胶片,以及不断出现的字幕,使得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让人有一种被人搔你痒痒但是又无法发笑的难受感觉。似想爆发,却如鲠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还有一点也存在着失误,那就是整个情绪的导线都是集中在中国法官身上。中国法官力争座次问题,中国法官说服大家赞同死刑,似乎整个的审判都是中国人在主导,都是中国人在利用大多数的权力来对日本进行镇压和报复。这样容易误导观念,误导情绪。

    在演员方面:首先,溥仪的出场应该是一个爆发点。在这个情节上,应该是让溥仪用平静而朴实的语气诉说让别人气愤和窝心的事实,但是溥仪的表现更像是在做秀,有很着迹的伪君子的圆滑和无赖;其次,“小偷”和尚的回忆,情绪激愤是对的,但是他回忆的内容还无法让别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颤栗,应该换个内容并且继续细腻;再次,美国律师对东条英机的盘问是很不错的一个部分,有情绪也有内容;还有就是那个日本辩护律师,让他的辩护词更为卑鄙和狡猾一点,也许效果会更好……类似的小角色还有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体上的毛病——没有细腻和深化,只是粗线条的描绘和表演者的冲动肯定是无法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

    不过,这些的表演者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现都比较到位。而且,这些演员从外形到气质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较符合,在选角上没有太大的参差,可以表扬。

    另外,影片的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有不连贯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断裂的迹象。比如对东条英机审判的那个场景,镜头对准了东条英机的头顶处,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后下一个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国律师的脸上,如果从头顶处往下推进,再缓慢过渡到律师的脸上,效果会很好。不知道导演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疏漏,显然监制和剪切的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够。

    总而言之,鄙人认为这部影片原本应该拍得比现在的更精彩,演员的表现总体上还是不错的,音效也还是有分量的,画面还算精致;但是剧本显然没有写到位,该入的不入,该出的倒是出的很开;导演、监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来,真的很平静,还会有一种很窝囊的感觉。不过,这部影片的意义以及本意还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电影这样的宣传手段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到国际社会面前。不过类似作品的后继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剧本的深度和力度问题,不要再浪费这些优秀的实力演员。

    最后,考虑到配音的不真实性,鄙人觉得还是再重看一遍原声片比较好,也许没有加工过的声音会比配音后的更有震撼力。

    东京审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长达两年多的国际审判。而今年,这件历史事件再一次的引发了热潮,就是因为这部电影《东京审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那段历史。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持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最终把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送上绞刑架。
    这部戏的很多镜头都让我难以忘怀。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开头,是因为法官的座次问题,梅汝敖坚持一定要按日本签定投降书的顺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为这关乎中国的尊严,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坚持,这是一个中国法官的坚持,铮铮铁骨,义正词严,最终,法庭长只能对梅汝敖说:you win……。还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很深:
    “中国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斗士而自豪!”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
    这短短的两句话让我震撼,它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让我为中国有这样的一个法官而感动。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进入判决阶段时,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一句极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来”,浓重的压抑,激昂的斗志充斥了荧屏,一个砰然摔碎的水杯,一个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讲话,紧揪住了我的心。尽管早已经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经开始发凉了,失望,不,绝望已经开始浮现于眼前,11个法官如果按这个频率出现,中国将没有任何的机会,“YES”“YES”“YES”“YES”,MY GOD!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有一刻我会喜欢英语。漫天的乌云突然消散了,心里别提多敞亮了,真有拨云见日,花开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赢得了胜利,他用对战争犯的正确判处,告慰了了百万被屠杀的中国国民的亡魂。
    这部电影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家恨,真实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论战的撼人心魄。身体里流着中国鲜血的我,绝不会忘记。就像英达说的那样:“人家都没有忘记我们就更不能忘记了。”这部片值得我们铭记心头,一次次的观看。

    自从千禧年以后,中国电影就没了骨气和血性,让人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悲观。历数这些年来的所谓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都是空洞的卡通式的江湖臆想。《少林足球》、《功夫》则是一种触景生情的呐喊和宣泄,《卧虎藏龙》、《花样年华》更不行,华丽的情调只能从单一角度解读中国的文化,却不能注入真正的民族精神。

    直到今年,《东京审判》的到来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这是一部真正用心去描述历史的电影,同时也是代表所有中国人发出的一声怒吼,绝不能允许日本人要抵毁真相、颠倒黑白!东京审判已经过去整整六十年了,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在试图篡改历史,抵赖曾经的侵略罪行,修改教科书歪曲侵略真相否认南京大屠杀、为战争元凶立靖国神社、厚颜无耻地申请“入常”……面对这样赤裸裸的反动行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还好,《东京审判》站了出来捍卫直相,狠狠地抽了日本人一个嘴巴,铁证如山,面对正义的审判,日本右翼的信口雌黄只能是蚂蚁撼树,徒劳无功。

    多年来,日本文艺界一直都不缺少怀有狼子野心的人,《山本五十六》、《啊!海军》这种明晃晃地为战争狂人树碑立传的右翼电影并不可怕,我们要警醒的东西还有很多,如当年在东京大审判期间,黑泽明拍摄《我于青春无悔》来表达反动思想,审判结束后又用《罗生门》暗示每个证人都是各执一词,没有绝对正确的一方,结尾处更是用伪装的善良把军国主义思想寄托在日本下一代的儿童身上,无耻到了极点。

    还有在日本组建自卫队期间,黑泽明又假借《七武士》来为自卫队摇旗呐喊,七个武士保护村庄的故事用意路人皆知,其间借用大量细节来宣扬护卫队的精神。其实,黑泽明的大部分影片,如《活人的记录》、《乱》、《红胡子》中都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法西斯倾向,虽然这些影片的艺术成就很高,但是这种为军国主义甘当走狗的作风不由人不鄙视!

    日本另一位反动大导演是小津安二郎,这个曾经入侵中国的三流军官,负伤回国后绝口不提战争的罪恶,以鼓吹社会和谐和家庭美景扬名世界影坛,一生竭力为日本政府粉饰太平。还有拍摄过《壬生义士传》的泷田洋二郎和宫崎骏等大师级导演都是军国主义艺术家的代表。

    当时在日本国内,坚持反战态度的大岛诸、今村昌平等导演的影坛地位是低于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的,归根结底,是因为日本政府一直在扶持右翼电影的发展。在那个大师如云的年代里,黑泽明在奥斯卡的影响力很大来源于政府的强力支持,而后来的今村昌平能在戛纳两度摘下金棕榈,凭的就完全是实力了。

    日本影人在为军国主义的重新抬头在无耻造势,中国影人绝不能再沉默下去。除了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入常,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高群书和他的《东京审判》已经开始行动了,应该不会比《罗生门》拍的更漂亮,也不会比《七武士》的场面更宏大,但是它讲的是一件每一个中国人应该知道并牢记的事,我们都应该去认真地看它,爱护它,让它流传下去……

    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家园能保持纯净和美丽,也为了我们的孩子能挺胸抬头地面对外国人,我们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我们需要的是《东京审判》。

    关于甘地传观后感的问题,通过《观看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求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甘地传观后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甘地传观后感(1)

    相关阅读

    • 看电影《义士》有感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甘地传观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看电影《义士》有感和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