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兴亡百姓苦”–为别人的遭遇“大声痛哭”的元朝父母官–张养浩

“兴亡百姓苦”–为别人的遭遇“大声痛哭”的元朝父母官–张养浩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张养浩字希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兴亡百姓苦”–为别人的遭遇“大声痛哭”的元朝父母官–张养浩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百姓为何无论兴亡都受苦?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兴亡百姓苦”–为别人的遭遇“大声痛哭”的元朝父母官–张养浩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百姓为何无论兴亡都受苦?
  • 兴亡百姓苦,这句话误了多少人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课堂实录
  • 一、“兴亡百姓苦”–为别人的遭遇“大声痛哭”的元朝父母官–张养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信这句话,大部分人都知道,只是不知道出自哪里,下面就介绍其作者 --为民众的遭遇“大声痛哭”的元朝父母官 – 张养浩

    说一下张养浩为官的时代背景:

    元蒙贵族

    元朝之所以很少为文学作品或者影视节目提及,是因为这个朝代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而且这个朝代,汉族只是“三等公民”,元蒙贵族根本不把汉人当人看,苛捐杂税,种族倾轧,民不聊生。

    ——和满清不同,满清政府是非常重视“满汉”融合的,他们非常珍视汉族文化,很多的满族贵族,直至皇帝都刻苦积极的研习汉文化,甚至还出现了满族大诗人大词人,比如纳兰容若、顾太清等

    纳兰容若(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相比较,元蒙的统治下,汉民仅仅是被压榨的对象而已,蒙古贵族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汉族称不上正常公民。

    ——所以,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歌颂和美化满清,也是合情合理的,而蒙元,尽量回避之。

    说到这里,不得不歌颂一下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 少数民族不但和汉族平等,而且很多具体的政策上还享有特殊照顾。区域自治、高考政策倾斜、巨额拨款和经济政策扶持等等,,,实实在在的优待!

    扯的这么远,只是说一下本文的主要人物所处的时代,和汉族人当时为官的不易。

    张养浩是济南人,字希孟,正宗的汉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 自幼就行事仁义,一次路上见有人掉了钱,张养浩发现的时候,失主已经走远了,他就跑着追上还给他。

    —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连父母亲都担心他过于勤奋,想让他休息不看书,他就白天心里默念,晚上偷偷的点灯读书。

    父母担心其过于勤奋,但是张养浩还是偷偷的点灯夜读

    按察使焦遂听说他的事,就推荐张养浩为官。后来,张养浩在京师游学,把自己写的文章给宰相不忽木看,不忽木大赞,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去探望,看到张养浩“家徒四壁”,感叹说:“这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啊!”

    后来不忽木选他做堂邑县尹,他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2次到官府接受审检的规定,说他们都是穷困不得以才犯罪的,既然已经接受了处罚,就不该再像罪犯一样对待,这些人感动流涕,决心“不再做坏事对不起张公”。

    张养浩在堂邑还惩治了前任不敢管的“黑社会”,百姓对他非常爱戴。张养浩离开10年后,百姓依然为他立碑颂德。

    民众爱戴的父母官

    张养浩曾经被朝廷7次征召才复出为官!

    他为官清正,经常得罪当时的权贵,后来决心隐退。辞官归乡后,朝廷曾6次下诏征他为官,他拒绝了6次。

    为什么第七次他应招了呢?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关中大旱,饿殍遍野

    ——因为第七次,是因为关中发生的大旱,百姓都饥饿的“人吃人”了,他领受了陕西行台中丞的职责。——他第七次应招不是为官,而是为了救民于水火!

    .

    他到任后,立刻把家里的资材都分给穷人,且吃住都在任府,从不回家住,终日呕心沥血,以致积劳成疾,死在了任上!他死后,关中的民众,像死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哀痛。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本文开头的散曲中的句子,就是他在赴任的途中,有感而发写下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因为极端忧思百姓,眉额紧皱,已经成了聚集的峰峦,由于愤恨世道的不公,导致民众的疾苦,他的胸中已经聚集了怒涛骇浪

    伤心秦汉经行处”,这句中尤其要说的是“伤心”二字,古往今来,众多的诗人词客在文章中写下“伤心”“断肠”“忧思”这样的词语,只是,多半都是为自己的前途“伤心”,因为不为世人理解而“伤心”,为家人和情感“伤心”,而因为民众的疾苦 — 为了他人而“伤心”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张养浩的“伤心”,是直白的,是纯纯粹粹的伤心!

    在陕西任上,他因为听说有一家人,为了奉养自己的老母,不得不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伤心大哭一场!后来找到这家人,用自己的钱接济了他们。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

    一个朝廷命官,因为百姓家里的事,伤心痛哭,这是怎样的爱民之情 —— 正因为有了他的爱之如惜子己,才有了百姓的“哀之如失父母”!!

    张养浩所承扬的,是气短天海,光翳日月的中华铮铮文官之魂!

    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百姓为何无论兴亡都受苦?

    张养浩,元曲大家,作《山坡羊》九首,以《潼关怀古》最为人知,也最深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更是千古名句,也是全曲的曲眼。为什么说这一句好?因为它升华了整首曲子的主题,拓展了整首曲子的格局。我们先看原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创作背景:张养浩这个人,在元朝可说是相当了不起。文学方面,他是元曲作家的代表,有许多名篇传世,政治方面,他历经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提到三朝元老就不得了,你看张养浩是几朝元老。

    要知道,张养浩是汉人,在蒙元对汉人的残暴统治下,能在朝中立足就是能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官清廉,从不欺压百姓,更别说贪污受贿了,但一个人不贪,改变不了官场风气的败坏,所以张养浩辞官归隐了。

    后来,朝廷再次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原先以年事已高拒不出任,但听说此词是为了到陕西赈灾,依然不顾年迈,领命上任。

    张养浩目睹了太多苦难,不仅替朝廷赈灾,还散尽了自己的家财,而就在此过程中,他写下了这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途经潼关,险要之地,兵家必争,看着山势重叠、黄河怒号,作者不免想起了古战场的汹涌澎湃,再想想如今之天下,产生了满腔的悲愤。这是吊古伤今。

    在潼关,作者驻马远望,西望长安,当年那雄伟恢弘的长安大明宫殿,却早已化为废土,而自己此词要去的陕西,当年就在国都边上,那是多么繁华的所在,而如今呢,饿殍遍野,人相食。


    兴、亡,百姓皆苦,张养浩就是看到了这一切,想到了这一切,往日繁华如过眼云烟,朝代兴衰更替,沧海桑田。

    秦朝,秦有阿房宫;汉朝,汉有未央宫;唐朝,唐有大明宫。

    当朝代建立之前,先有战争,苦的是百姓,他们要保家卫国,浴血沙场;

    当朝代建立之初,经历了战火的摧残,国家百废俱兴,要大兴土木,那些极尽奢华的宫殿,又何尝不是凝聚了无数百姓的血汗;

    当朝代衰落之时,拼死打下的江山,血汗筑城的宫殿,都随着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

    当朝代灭亡之后,迎来的必然是军阀混战,乱世中,老百姓又要浴血沙场,九死一生。

    你看,一个朝代的兴起,享受奢华的是贵族,为了他们的奢华生活,搜刮的是民脂民膏,苦的是百姓;一个朝代的衰亡,战火连天,苦的还是百姓。

    这是作者张养浩从历代王朝兴衰中总结出的结论,题目说“怀古”,实则“伤今”,说的是现实,是作者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

    二、兴亡百姓苦,这句话误了多少人

    兴亡百姓苦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引子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傅斯年、章伯钧等几位先生曾访问过延安,期间毛 泽 东同志与黄炎培作过一段关于中国毛 泽 东领导的政权如何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律的谈话。

    孙一的评书“中国帝王史话”主要讲述了从秦到清历代皇帝的故事,一口气听下来,发现一部中国历史确如黄先生所说其实,不光中国如此,在现代,苏联就是一个最好的教材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尴尬?又为什么说民主才是出路呢?现在终于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二、其兴也勃焉

    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兴盛往往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领导在中国,最典型的就是汉武帝,他设立内廷,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打击匈奴,所谓“毕功于一役”在现代,苏联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也是靠斯大林强有力的领导集权体制的强大在于其严密,强大的组织性正因为此,它能够迅速的集中所有资源,调动一切力量,解决国家最紧要的问题它能够使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迅速的崛起所以说,“其兴也勃焉”。

    三、兴亡百姓苦,国强民不富

    《山坡羊·通关怀古》中著名的一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什么说兴的时候也是百姓苦呢?因为中央集权在利用一切资源解决迫切的问题时,必然牺牲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在《汉武大帝》中我们看到,虽然汉武帝取得了抗击匈奴的胜利,树立了强国的形象,但是百姓生活依然贫困苏联迅速的实现了工业化,赢得了工业强国的美名,但几十年过去了,人民生活依然没有显著改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资源来自于国内(英国崛起的时候,殖民地的剥削就属于另外一种情况)老百姓的财力都被国家集中,他们怎么可能富裕?因此,靠牺牲百姓的利益达到的兴盛并不是长久之道。

    四、其亡也忽焉

    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来看,集权体制的优点在某些情况下会转变为其缺点。

    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无外乎下面几个原因:(1)外戚与宦官专权;(2)皇帝本身昏庸无道;(3)外部势力的介入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三者都是相通的 。

    外戚和宦官专权,为什么导致王朝的灭亡?因为这些人会发展其党羽,家族,利用他们的权势,圈得大量的土地,与民争利,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会不断的扩大国家财富的占有率,导致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当皇帝本身昏庸无道时,必是奸臣当道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正下梁歪是有的,从来没有上梁歪而下梁正的于是导致整个官僚系统不是为百姓服务,而是为自己集团的私利打开方便之门所以说,当集权体制中的上层,利用其对下的权威性,严密的组织性,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奔波的时候,便是整个系统腐败的开始 。

    那么外部势力的干预呢?要知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取决于内因下面以和进行分析:

    从建国初期,就一直面对着强大辽国的威胁,虽然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都对辽作战,却始终没有取得胜利关于这一点,我想到了两个地方,一是西汉初期也是受到北方强大匈奴的威胁,但却能够打败匈奴二是辽国虽然强大,但是最后却被人力物力财力远不如的金国打败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的军事实力的确不强,因为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不允许有拥兵自重的地方诸侯,所以才会有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其次,忠臣被杀南宋时岳飞抗击金国,取得了节节胜利,但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因为当时徽钦二帝囚禁在金国,如果打败了金国,迎回了老皇上,那么当时的皇上赵构怎么办?所以他屡次提醒岳飞战和就行,可是岳飞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动不动就把迎回徽钦二帝挂在嘴边,所以赵构对岳飞的不满是早就有的归纳起来,还是因为这些做皇帝的为了保住其皇位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实质上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那么呢,首先,慈禧独霸朝纲,并且在她看来,满人毕竟是满人,汉人只是奴才而已,当然不会把汉人的江山当回事所以才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言论其次,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其军事实力与西方列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因为它惧怕汉人与外部接触多了,思想开放了,从而会打破他们的奴化教育,再把满人赶走听了的那些史话,我感到的奴化教育的确高人一筹如果不是列强入侵,中国恐怕还会继续沉睡下去归纳起来,还是一点,统治阶级为了其私利。

    所以说,集权体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发挥它的长处,聚集所有力量战胜困难同样的,当它的长处运用在为自己谋利益的时候,便走到了另一端所谓“勃”,“忽”,都是迅速的意思,道出了集权体制的特征,也道出了帝国的悲哀。

    五、王朝中兴

    在一个朝代的中后期,社会矛盾已经比较激化了,但这时总有一两个皇帝执政时间长达几十年我不禁想,如果在这几十年内励精图治,也许会挽救王朝的灭亡我觉得,在这个关键时期,王朝能否中兴,跟领导者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西汉中后期汉哀帝,即位之初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确实想干一番大事业,并且也打击了王莽的势力但是越干到后来越觉得阻力很大,于是锐气大减,干脆不干了,天天饮酒作乐去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汉武帝继位之初,也想干一番大事业,结果刚干了几件事,就被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势力打击了,但是他却没有消沉,而是养精蓄锐,积攒实力,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所以说,在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的时候,便是国家继续走向强盛还是逐渐走向衰亡的转折点有志之士能够在一片歌舞升平中看到矛盾的存在,并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变法。

    六、变法成败

    下面分析历史上有名的变法成败之因 :

    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强国,并且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贵族势力的阻挠,要不是秦穆公力挺商鞅,不知是何后果在秦穆公死后,商鞅还是被顽固的旧势力残忍的杀害了。

    的王安石变法,也是触动了很多皇亲国戚的利益一开始宋神宗是鼎力支持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没能顶住贵族和皇族势力的压力,致使王安石两度被迫辞去相职神宗死后,高太后临朝听政,一年间新法全部被废止。

    戊戌变法一开始就受到顽固势力的抵制和反对,失败

    从三次变法可以看出两个共同点:一,变法的目的和措施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并且从现在的角度看来,采取的措施在当时绝大部分都是对国家有利的;二,变法一定会削弱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并招致他们强烈的反对变法的失败,会使既得利益者得到更多的利益,形成一个大的利益集团,并不断的扩大集团的私利,积重难返,从而为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成功的变法,必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权利,但能使国家重新走向强盛并且,社会的进步始终需要不断的革新,因为事物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的,矛盾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七、结语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上我详细得分析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的落脚点在“变法”上面但还是没有摆脱“人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变法的成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变法也证明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即使一次成功,也不可能次次成功,还是会陷入历史的循环所以我从反面回答了为什么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三、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元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请问这首散曲的题目是什么?

      生:潼关怀古。

      师: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会背的就背诵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师:大家都预习过,下面我们来个简单的检查,我这里有一些词语,都是课文里的,看谁知道他们的意思。

      幻灯片:山河表里 踌躇 宫阙 苦

      山河表里

      师:谁来说说“山河表里”的意思?

      生:山河表里的意思是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师:这里的表是什么意思?

      生:表是外面。

      师:对,现在有个词语叫外表,表就是外的意思。大家注意看这四个字的排列顺序河现在不同,它们正常的排列组合顺序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山表河里。

      师:这种排列的句子,大家学过吗?

      学生摇头。

      师:真的没有吗?其实学过的,大家看下面的句子。

      幻灯片:“风霜高洁 ”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速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师:风霜高洁,风和高搭配,霜和洁搭配。亭午中的亭和曦搭配,午和月搭配;素湍和回清搭配,绿潭和倒影搭配。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合叙”。

      师:山河表里在课文中用来修饰什么?

      生:潼关路。(生读山河表里潼关路。)

      师:其实这句诗就是一幅画,你可以想象,这里有座山,还有一条河,山的外面,河的里面是潼关路。

      教师边说边画。(图一)

      (图一)

      师:课文是怎么描写这里的山?

      生齐念,峰峦如聚,

      师:河呢?

      生齐念,波涛如怒。

      师:你们再看这幅画,觉得我这样画对不对?

      生陷入思考。

      生:我觉得老师这样画不对。“峰峦如聚”说明山很多,但是你这里才画了一座山,应该多画几座山。

      教师在原来山的左边、右边零星的画了几座山。(图二)

      (图二)

      师:这样画对了吗?

      生:不对,山画太远了,应该靠近些。

      师在原来的山上紧紧画上几座山。

      师:原来这个聚字除了说明山多,还有说明山靠得紧。那我这个河画得对吗?

      生:河也不对,课文中说的是“波涛如怒”波涛应该很大,但是你画的很平。

      师:那应该怎么改呢?

      生笑着说,画些波浪。

      师按照学生的说法画,但摇头说不满意。

      师:这里说波涛如怒,黄河会愤怒吗?

      生:不会

      师:不是黄河愤怒,其实是张养浩愤怒了。该怎么画呢?我昨天研究了半天,发现用破碎的、滴血的“心”能画出怒,其实作者的心何尝不是在滴血呢。

      (图三)

      师:潼关里面是“峰峦如聚”的华山,外面是“波涛如怒”的黄河,可见潼关地势非常? 险要,险要到什么程度呢?有个成语可以来形容。

      幻灯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师:潼关不仅险要,而且因为险要,而显得很重要,只要突破潼关就可能得到天下,于是便有了“得关中者得天下”(幻灯片)之说。于是谁都想占领潼关,潼关就这样从一个险要的关口,变为兵家必争的战场。(幻灯片:潼关战场)历史上记载,从秦到清每个朝代都在潼关发生过战争,每次死伤人数多达十几万。而这些士兵都是来自百姓。

      ◆ 宫阙

      师:宫阙是什么意思?

      生:宫阙是宫殿的意思。

      师:对,实际上,宫、阙是不同的,宫是宫殿,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场所;阙是宫殿面前

      的建筑物,阙在汉朝很流行,是国家发布法令的地方,所以宫阙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如果宫阙被毁,那国家肯定已经灭亡了。

      生齐读,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师:课文提到的宫阙是什么时候的宫阙?

      生:秦汉的宫阙。

      师:是秦汉百姓的宫殿吗?

      生:不是,是秦汉皇帝的宫阙。

      师:秦朝有哪些有名的宫殿?

      生:阿房宫,咸阳宫。

      师:现在时空开始倒流,你们都秦朝的`百姓,秦始皇把一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们,请你们全班的百姓去修建他的咸阳宫,你们愿意去吗?

      生斩钉截铁说不去。

      师:你愿意去吗?

      生1:不去,因为太苦了,每天都要劳动,还要被那些监工打。

      生2:不去,去了说不定会死。

      生3:不去,苦。

      生4:还是去吧,不去的话肯定会被他打死,如果去了还说不定可以多活几年。

      师:我再问一次,去还是不去?

      生马上大声齐喊不去。

      师:来人啊,统统给我抓走,女百姓也不要放过。你们想反正都被抓过去了,还是老老实实干活吧,于是在班长的带领下,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做,想早点干好早点回家,你们觉得你们要多少年能把咸阳宫建好。

      生1:小声的说,大概要30年吧。

      生2:我想30年肯定不够,应该要50年吧。

      师:再大胆的猜猜。

      生3:100年?

      生4:500年?

      学生笑。

      师:我给大家讲一组数据。当初修建咸阳宫,秦始皇动用了40、50万人,经历了几年才盖好。你们全班才50个同学,是他们的万分之一,他们用了几年才完成,你们大概要几万年吧。如果你们能活到现在,做了2000多年,我想咸阳宫的地基说不定还打好呢。

      学生笑。

      师:咸阳宫,几十万人花了几年时间才建好,但是不到一百年就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

      不久汉朝开始了,又建了宫殿,然后又变成了土。就这样宫阙毁了又毁,百姓建了又建。

      ◆ 踌躇,

      师:踌躇是什么意思?

      生:本来是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是心里不安,不愉快的意思。

      学生齐读:望西都,意踌躇。

      师:望了西都,心情怎么就不愉快呢?我发现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西望长安的时候心

      情总是很不愉快。我找了些诗句,大家看

      (出示幻灯片)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

      南登霞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

      师:这些诗人离开长安,心里为什么这么难受呢?

      生:长安是当时的都城,他们离开了长安,其实远离长安就是远离当时的朝廷,所以他们难受。

      生2:我来补充,李白是以“迁客”的身份离开朝廷所在的长安来到长沙,说明他是被贬官了,李白应该是为自己被贬官而难受。

      师:说的很好,其实不仅李白如此,其他的几个诗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为自己不能在朝廷为官而难受,为自己壮志未酬而伤心。那“望西都,意踌躇”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

      生齐读: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生1:张养浩伤心的是宫阙都作了土。

      师:秦汉的宫阙倒了作为元朝的张养浩有什么好伤心的呢?谁有自己的理解?

      生2:张养浩伤心的不仅是宫阙变成了土,还有为百姓那么辛苦的劳动,那么的心血白白付出而伤心。

      生3:我觉得张养浩难过的是,因为宫阙倒了之后,统治者肯定又要重新修建宫阙,而重修宫阙,百姓肯定又要受苦了。

      师:说得很好,我觉得把三个同学的观点合起来就更完整。张养浩不仅为宫阙成土而伤心,还为百姓心血白费而伤心,还为百姓即将重修宫阙的痛苦而伤心。

      ◆ 苦,

      师:苦,这个太简单了,我想请同学组个词

      生1:辛苦。

      生2:痛苦。

      生3:苦难。

      生4:疾苦。

      师:总之一句话很苦。

      生齐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历史,什么事情会给百姓苦难?

      生:打战,加破人亡,妻离子散。

      生:离别。

      师:为什么有“离别”之苦。

      生:也是由战争引起的。

      生:我记得读过这样一首诗,老妇人去打仗。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是《石壕吏》,那里描述的百姓境况什么凄苦。

      生:权贵的压迫和剥削,还收很多的税。

      师:(补偿)这叫苛捐杂税之苦。

      生:还要被拉去做苦力,建宫殿、修长城等。

      师(补充):这些是服劳役之苦。

      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名句历来被许多人称赞,但是我却发现这句诗错了,

      “亡,百姓苦”,说国家灭亡百姓受苦这个好理解,但是国家兴盛,百姓怎么会苦呢?我觉得“兴,百姓苦”不对,这句诗应该改为“兴,百姓福;亡,百姓苦。”

      生:国家兴盛的时候百姓也是苦的,比如国家刚建立,很多宫殿要建设,百姓就要被拉过去做苦力。而且建设这些宫殿皇帝没有钱,就从百姓那里搜刮。

      生:还有国家刚兴盛的时候,为了防止外敌入侵、保护国家的稳定需要很多士兵。这些士兵都是来自百姓。

      生:还有皇宫里面需要很多人,这样就有很多人被抓去做宫女和太监,弄得妻离子散。

      生笑。

      师:看来我改错了,可见这句诗说出了容易被人忽略的观点,即使是国家兴盛,百姓也是有苦难的。

      师:我还看到了一句诗“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这句话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什么不同?

      生:“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这句话比较消极。

      师:对,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他却不关心国家兴亡。相比之下张养浩呢?

      生:张养浩关心国家的兴亡,而且还关心百姓的疾苦。

      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张养浩忧国忧民。

      师:四个词语我们都讲完了,下面请大家重新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师:学了四个词语,我想请你们从这些词语中任意挑选几个词语说一个句子。比如,古代的百姓很苦。

      生1:宫阙建了又毁,百姓苦了又苦。

      生2:面对百姓的疾苦,张养浩很踌躇。

      (出示幻灯片:潼关地图)

      师:很好,我也造个句子:兴,山河表里潼关路上有白骨;亡,秦汉宫阙废墟堆里有冤魂。张养浩站在潼关这个古战场,想起了帝王的战争让多少无辜的百姓变为荒草中的皑皑白骨。长安宫阙的废墟里,又埋葬了多少百姓的千古冤魂。

      (氛围骤然凝重,学生屏气细听。)

      此时此……刻,假如是你站在潼关,对于百姓的这种遭遇,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很同情百姓的遭遇,内心非常悲痛。

      师:除了悲痛,还有别的感受吗?

      生:有,还有愤怒,那些帝王为了自己宫殿和天下却让百姓承受这么多的痛苦。

      师:说得很好,如果我们把苦难简单的分为“天灾人祸”,刚才我们说的那些基本属于人祸,都是统治者人为造成的。

      师:作为有良知的臣子,上有君,下有民,张养浩除了对百姓表示出痛苦伤心,对造成百姓苦难的统治者表示愤怒外,还能作什么呢?大家知道吗,关心百姓的疾苦是需要代价的。大家看下面材料。

      师:为了百姓的疾苦,张养浩放弃了官职。下面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张养浩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师:请你们推荐你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资料一:《时政书》元至大三年(1310),张养浩上疏《时政书》批评朝政, “一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

      资料二:《谏灯山疏》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一座“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写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十分生气,虽然转怒为喜,还表扬他的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了《时政书》的遭遇,于是暗下决心:辞官退隐。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都被拒绝。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师:请你们推荐你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学生深情朗读。读完后同学情不自禁鼓掌。

      师:谁来说说他读的怎么样。

      生:读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把那种愤怒都读出来了。

      师:确实如此。元曲本来是用来唱的,山坡羊属于中吕唱调,唱调讲究“高下闪赚”,“高下”指的是声音要高低起伏,“闪”是说生意快慢有序,通过声音的变化能“赚”到观众的泪水。虽然我们现在不会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朗读,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这种效果。

      教师放配乐朗读。凄凉的唢呐声,富有沧桑的语调深深的打动学生,全班同学收敛了表情,有学生眼眶红润。 教室一片寂静。过了片刻,教师才说话。

      师:我相信,此时,你们对张养浩以及对这篇课文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下面要大家翻译,不是一般的翻译,而是创译,看谁更有创造性。要求是(1)顺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全文翻译,也可以挑选其中几句进行翻译。(2)诗意再现,自己观点。可以是重现张养浩的观点,也可以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发表对张养浩的看法或者对国家兴亡的看法。下面就请你把对张养浩、对《潼关怀古》的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和体验,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大家先来看一个例子,教师打出幻灯片,学生齐读。

      潼关怀古

      是谁,放纵着自己贪恋的目光在山水间游弋

      是谁,指点着山山水水展示一种占有欲

      那些峰峦和波涛,就是所谓的江山

      帝王的名字,就写在山水之间

      江山还是那个江山

      帝王的名字变了又变

      一个名字,写出来就得糟蹋多少百姓

      死者的浓血,还有生者的眼泪

      学生写作,教师巡看。

      生1: 改改改,改朝换代

      争争争,总是战争

      苦苦苦,还是百姓最苦。

      生2: 山峦,连绵起伏;

      波涛,有起有落。

      兴盛,百姓无福;

      衰败,百姓痛苦。

    关于张养浩字希孟的问题,通过《兴亡百姓苦,这句话误了多少人》、《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课堂实录》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张养浩字希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张养浩字希孟(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