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中秋诗会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又到一年月圆时“东坡情,常州缘”中秋诗会开启文化之旅和苏东坡终老于常州,他在常州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又到一年月圆时“东坡情,常州缘”中秋诗会开启文化之旅
清风满月丹桂香,月圆人圆情绵长。今天(9月12日)晚上7点,“东坡情,常州缘”中秋诗会在东坡公园仰苏阁广场点亮金秋之夜。
旗袍秀 《中国风》
诗会紧紧围绕“中秋团圆”的节日特色和东坡文化主题,通过表演情景剧《春花秋月何时了》、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古筝演奏《明月几时有》等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凸显思乡怀亲、东坡雅韵的人文内涵和特色文化。
以东坡文化和中秋元素为核心,节日期间东坡公园还将举行一系列游园、趣猜灯谜、汉服秀等一系列互动活动,让游客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
CBS新闻中心记者:夏莹
一、苏东坡终老于常州,他在常州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东坡在常州的日子还是比较安逸的,经常实地考察、游览而进一步加深对常州的感情,更加迷恋、钟爱常州,从而形成“常州情结”。东坡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这30年间,曾来常州13次,其中有史料明确记载其具体活动的为5次。
熙宁四年,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到排挤,六月离京贬任杭州通判,乘船赴杭第一次经过常州。东坡第二次来常是熙宁六年(1073年)年底。他奉转运司命由杭赴常州、润州救灾赈饥。来时经苏州到常州无锡县,再由无锡到常州城,一路深入农村,处理赈灾事务。到常州城东郊正值除夕之夜,因任务紧迫,急欲赶往润州,舣舟常州通吴门外京杭大运河畔,没有上岸惊动地方官员和百姓,在船上过了一个寒冷、孤寂的除夕之夜。此时他身处逆境,犹能抱病恪尽职守(诗中有“病眼不眠非守岁”、“霜雪偏寻病客须”句),这充分反映了东坡时刻惦记百姓、竭力救助民困的高风亮节。
东坡的常州情缘,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两次“乞居常州”,中年一度居常和晚年又定居终老常州。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在寄陈述古诗中曾提及“卖剑买牛吾欲老”,但这个愿望当时未能实现。过了将近十年,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五年之后,于元丰七年(1084年)量移汝州团练副使。东坡赴汝途中不顾路途遥远绕道江南来常州,在宜兴处理黄土村田产纠纷,又因“未足伏腊”,为维持全家生计,与蒋之奇同往宜兴闸口(和桥南新街滆湖边)塘头南庄买了一份田产。由此可见东坡在历经仕途坎坷、磨难以后归田常州的急迫心情。是年十月二日,东坡在宜兴舟中,书陶渊明“丈夫志四海”诗并跋后,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撰书超逸豪迈的名篇《楚颂帖》。
当东坡获准常州居住后,当即作《满庭芳》词一首,词的序言中说:“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郡(今河南商丘),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词中唱出了“归去来兮”的调子,向往过“千缕挂烟蓑”的田园生涯。
二、苏轼《水调歌头_中秋》诗句全文
水调歌头.中秋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1)高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上。
清满的明月,照耀着醉态朦胧的兀傲词人。月宫本非人间,岂可以“年”月相询?“琼楼”既在仙境,又何有世间之炎凉? 醉中的思致奇怪而又可笑,在起舞弄影飘逸中,未尝不带几分怫郁的清狂。彻夜的无眠毕竟孤清,亲人分隔的恼恨,便只能唯圆月是问。 月儿无恨,又焉知人间之离愁?阴晴圆缺,自是天运之常道。醉中的思绪旷达而无奈,那离合的悲欢,正可借自宽自慰消解。最有韵致的当然还是结拍:深情的祝愿,使人生充满希翼, 明丽的圆月,便不仅照耀了“千里”,
也照亮了这首豪放俊逸的千古绝唱!
(2)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3)这首词写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这一年也是苏轼出任密州的第三年。词分为上阕和下阕,词中有中秋的圆月,杯中的美酒,更有词人深思,惆怅,困惑,幻想,相思,和最后的通透。苏轼在词的小序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闭上眼将自己放置在这样的场景里,酒杯中残留的暧昧余香,与流动在血液里的酒精,一起作用,小心而又剧烈地碰触饮酒人此时敏感的神经。没有醉酒的经历,不过见过一些,听过一些,在想,在那瞬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月下,醉酒的人也许无法辨认,究竟是自己的视线模糊,还是事物的轮廓模糊。而我想,在覆盖的模糊中,一定会有某种存在的确定主宰着人的意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在不停前移,时代在不断更替,但人寻找自我宣泄的方式似乎并不轻易改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次人醉酒的场景,他们在自己摇晃的视觉空间中暴露着自己发问的欲望,但又似乎并不企图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中秋夜总能带来很浓的相思情绪,尽管自己也曾遭遇那种相思中落寞,但却不能说出这一晚与一年中剩下的364个夜晚有什么区别。也许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悄悄承认自己消极一面的借口。苏轼凝望着深蓝天空中的明月,回味着滑过喉间的酒味,设下疑问,让我们看到他心境的困惑与惆怅。这种方式的设问,让我想起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前觉得天际因为它的广阔无边而宽容得能包容下每一个彷徨的人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疑问,但发现人们虔诚的等待却被天际的空旷所嘲笑,答案埋得太深,人,依旧空洞而不知所措。但也许,对天设问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形式,亦或是一种固执的表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在回答前面问题的同时又设下了新的疑问,是苏轼更深沉的思索。两句相关联的疑问让诗人丰富幻想的产生展现得自然而符合情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写到了诗人从现实中引出的幻想。觉得苏轼是一个容易沉醉于自然里的人,如同在他的《前赤壁赋》中一样,诗人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融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苏轼其人具有的浪漫的性格和飘逸的情怀,也或许是因为大自然——这个客观的实体不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再带去任何禁锢和压迫,便也或多或少淡化了人们主观情感里的痛苦。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出世”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复杂心态。他再次提出了上天和自己都无法作答的疑问,内心的苍凉无奈与孤独,赤裸在“青天”陪衬的“明月”里,而又被脑海中幻想与真实存在的现实所释放。
我想,当心绪复杂或是混乱时,依赖某一种纯粹的情感或许可以是一种得到救赎的方法。苏轼对弟弟子由的想念不仅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更是他寻找自我宽慰的一种途径。在词的下阕,诗人用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中的怅恨和悲怨被因此转化为了哲学上的旷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时的月亮被赋予了生命的迹象,月光从红色楼阁到雕花门窗的流动,恰好与苏轼波动的思绪所对应。月光最后移落到了长夜无眠的人身上。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常背诵的李白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似乎思念的苦总会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深切浓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会因为有了黑夜中月光映照下影子的陪伴,而在不情愿中更清楚的看到孤独的全身。苏轼在相思情最强烈时遭遇到月亮最最完整与明亮的一面,而无声缓缓释放热量的月亮却单纯得一无所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了对月亮的质问:月亮本来是没有恨事的,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晶盘的样子,偏要增添人们多少“月圆人未圆”的怅恨。这是蓄谋的嘲弄?还是另类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既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又是诗人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自“古”以来,世上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必有离别,就好比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有人说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他意识到了事物的残缺性和两面性。苏轼将感情转入理智,化苍凉为明达,在对人生的诠释中找到了自我宽解的路径。不过想问自己:人在想不到其他出路时,是否常去找一些看似与自己“同命相连”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此得到一丝丝的安慰?全篇的最后一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谢庄《月赋》的诗句也写道:“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那么与亲人的离别也就不用一直悲伤哀怨,只求永远身体健康,能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不用怀疑,字的表面证实了诗人的洒脱与旷达 ——诗人似乎将自己对人生的思想领悟再一起升华,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化作一种美好的祝愿,充满迷茫苦闷怅恨凄切的情绪终究被积极达观的心境所替代。但是想问问当时的苏轼,难道纠缠于内心的的疑虑就真的那么容易消散吗?那“悲观”连带出的一切孤独,迷惘,绝望,无助又有多少价值存在于一个人不可见的内心深渊呢?
记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想,人们喜欢事物激进发展的趋势,我觉得这是苏轼在写作这首词时所选用的一种模式。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思想转折——让人豁然开朗的变化。只可惜,觉得词中显露的这些跳跃出现得太突然,到来的太快,似乎超越了时间可以测量的范围。所以有些相信词中隐藏着欺骗,痛心于诗人对自己伤痛的极力遮盖与掩饰。不过,也有些嘲笑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乐与悲的转换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许乐与悲之间根本就没有明显的划分。苏轼也只是努力在表现自己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过渡
三、又到中秋月圆时作文
1.又到中秋月圆时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有许多别称,比如:“八月节” 、“八月半” 、“月节”“月夕” 、“团圆节” 、“端正月”等。又到中秋月圆时 ,今年的中秋该怎么过呢?我不由得想了许多。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那么,就先从玩月说起吧。
玩月: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月: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 月是故乡明。小的时候,曾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明月,习以为常,不知道珍惜。而如今,身在异乡,每天伴随着嘈杂的世事,身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看不见星星,也没有在意天空中的月亮是否还那么皎洁。 人们常说的十大赏月佳处 :庐山赏月,黄山邀月,长江追月,绍兴水乡的桨声灯影水乡月,峨眉山月半抱秋,三潭印月,洞庭湖月两澄明,甘肃省兰州以南的美丽大草原则是天野苍茫月无言,想想可以到这里所说的任何一个地方赏月,一定是一种享受,但是,我仍然怀念故乡的明月。
食月:中秋月圆时,一定少不了吃月饼,那就再说说吃月饼吧。 小时候,吃着奶奶亲手做的月饼,虽然比买的月饼要粗糙很多,馅儿也少多了,可是,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今,月饼档次也一年比一年高,月饼花样也一年比一年多,却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香甜味来,是我的口味变刁了吗?其实,吃月饼在于品那种气氛,品那种其乐融融的亲情。 今年各式各样的豪华月饼早开始“火”了起来,一盒月饼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甚至十几万的天价。包装奢华,“真金白银”、名烟酒茶等,也成了一些月饼的陪衬。这种月饼并不是用来吃的,它早已经异化为礼品。
望月:中秋佳节,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特别是在“团圆节”,更希望团圆。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可以团圆、团聚时,朋友,请珍惜团圆、团聚的分分秒秒吧,不要让太多的遗憾留下;可以拥有现在时,朋友,请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吧,不要让太多的遗憾留给未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到中秋月圆时,不管中秋佳节怎么过,都要过出滋味来!
2.又到中秋月圆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的这两句诗,早已成了中秋独特的写照。这一天,秋意渐浓。明显能感觉到的是清晨与夜幕时分,已有几分寒意,早没有了先前的热气。夜凉如水,夜晚的天空显得更加的明净和高远。白天变短,秋夜渐长。更有一轮代表团圆的明月,叫人怎能不起相思呢!
月光淡淡,流泻在苍茫的大地上,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此刻天涯,又有多少相思道得尽呢。月是分外明,而今我形单影孤。追叙往事,你象一缕云烟,飘过我的心头。
八月十五,好一个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天,正好是你的生日。所以,我永远的记住了它。此刻,远在他方城市的你,是否曾想到,在如此佳节里,有个我在思念着你呢?往事如烟,逝去的终究无法追回。我们之间没有所谓的爱情,我想那只是一种朦胧的冲动吧。而今,我追忆往昔,为的只是一种纪念,一种经历的纪念。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只是一种对你的感动。
面对皎皎明月,你又在想些什么呢?依稀记的,在我们认识的第一天,就成了很投机的朋友,彼此交流着心灵的音声。那一年,我们就这样频繁聊着,隐约之间,就对你产生了感情。尤其是在我生病那一次以后。我因咽喉发炎,难以下咽。是你,如大姐般照顾我,亲手煮稀粥,端到我的面前。我默默的吃着,心里是一丝丝的感动。
当我欲向你表白时,惊闻你有了男友。这真是晴天霹雳。那阶段,我垂头丧气。不过,你仍象大姐般开导着我,让我认识到:爱情,是双方的,也需要缘分,更是一种责任。我想,这是我人生爱情的第一节课。爱情,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不可以写它呢。它也是人生都必须经历的课题,经历过才懂得珍惜和选择。爱情也可以让人成长。至少,在我看来,这次懵懂的感情,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显然,我们之间不可能有恋爱关系。于是,我深情又郑重的向你叫了一声:“姐。”这一声当中,包含着多少复杂的感情啊。失去了恋爱,我却得到了一位好姐姐。我们依然是很要好的朋友,只不过和爱情擦肩而过。我,依然充满了笑容。
去年中秋,我们一群好朋友,正为你庆贺生日。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真是尘事恍惚。时光荏苒,又临中秋。可是呢,你早已不在,离开了我们熟悉的故乡。一个人,在外奋斗。
想必今年的中秋,再也无人为你祝贺了。露重霜更浓,月明惹相思。虽然见不到你,就让我寄情思与明月,透过同一轮明月,传达我对你的祝福。如果,中秋之夜,你觉得耳朵有点痒了,那一定是我的思念来了。
愿在远方城市的你,快乐的度过今年的中秋佳节。最后,让我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来为你祝福。愿我的歌声,能穿越时空的距离,在你的心上拨动哪怕是仅有的一根心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又到中秋月圆时
宋明霞看着天上的圆月,我不由思绪万千,心儿飞到远在外乡的父亲身边。又到了中秋节。爸爸,您说好今年中秋节来和全家人一起团团圆圆过节的,可是到今天,您却打电话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回家,我们是多么的失望,可我能理解您,爸爸,您对工作的认真、执着,让我打心眼里敬佩您,我想说,爸爸,我们支持您,您好好工作吧!看到妈妈在家里忙忙碌碌摆放食品、做菜,我不由想起上次过中秋节的情形。去年中秋节,您一早就赶回来了,我们一家人是多么的高兴,又说又笑的。晚上,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全家人坐在月亮下一块儿边吃边赏月,家中热闹极了!休息前,您给腿脚不灵便的奶奶洗脚,那情形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的,当时,奶奶都哭了,我们感动极了。您说,您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没照顾好大家,趁现在回家了,多做点事,尽尽心意。我还记得您送我和弟弟每人一支钢笔,可当时不懂事,钢笔用坏了,就丢没了,没好好收藏,太可惜了。现在,才明白了您对我们寄予的厚望!第二天,一个长途电话便让您回去了,我们理解您,理解您对工作的认真,所以当时谁都没有劝阻您,您走后,家中沉寂了好几天。爸爸,这次中秋节您又不能回来了,可我们不怪您,您在外面辛辛苦苦都是为了我们呀!天上的月亮好圆好大,让人感觉像面温馨的镜子,如果能从月亮中看见您就好了,哪怕看一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爸爸,我们盼望见到您,下次见到您,可不能一会儿就走呀!今晚的月色真好,可节日的气氛中却少了一份欢乐,少了一份全家团圆的温馨,我知道,大家都在想您,等您呢!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出来看看明月吧!
4.又到中秋月圆时
又到中秋。中秋是一个让人多思和联想的节日。
不说别的,就单说那青色的月光,及那青色月光所照的世界就足以让观者产生无尽的联想。但联想也因观者的性格、阅历、境遇的不同而不同。正如高山樗牛在他的《月夜的美感》中所说的:“……常人一般所能在心头浮出的,大概是人生和自然的对比,其次最易有的就是过去的追忆和远人的怀慕了。”面对一轮青色的明月,有的人可能是对过去美好的回忆;有的人可能更多的就是一种惆怅了……,总之,何种情况就只能取决于你这个人的心境了。
我这个人不善于回忆,也不想回忆,更不愿意回忆。经历过的事情你让我翻来覆去地想一想,真的想不出多少。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如果问我昨天晚饭吃的什么,我都不一定能答出个所以然来,真的!因此,由己推彼,我甚至怀疑起某些人洋洋洒洒的回忆录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是不是胡乱写甚而至于杜撰出来的,甚或是授权于枪手然后枪手凭空想象出来的。
我曾经针对一位博友的有关“回忆”的文章写过这样一段话:“……你的《回忆》写得真好,但我这个人不知咋回事,却不喜欢回忆,个性签名就是我真情的流露。你说生活中经历过什么让我刻骨铭心的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吧?可没有啊!而且这也不是我的性格。我说不清!也许到我要老的时候,说不定我才会停下来静静地想一想什么。但愿吧!”
我的QQ上的个性签名究竟是什么呢?——“今天的我不回想昨天!。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够干脆的吧!
但在这个丙戌年的中秋即将到来之际,当我一个人闲暇独自静坐时却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事情来。我又搞不懂自己了!
我首先想起了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每读到甚至于想到这首诗,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轮明月清辉映衬下枕河而眠的那个小村庄,静谧得似一幅清雅柔美的水墨画。那里有我木讷慈祥的老父和白发苍苍的老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地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如果说把自己的父母比作地球,那么做儿女的我们就是围绕地球运转的月亮。也许你身在异乡,但我敢肯定,你的心仍然每时每刻无不在自己的父母身边徜徉。也正是基于此,大学毕业后我放弃了好多的机会,回到了家乡我现在工作着的秀美的小城。工作之余,抽空每每回老家看望老人的时候,从老妈见到了自己的儿子时眼里闪烁着的幸福的泪花,我就能体会到儿女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虽然已过了而立之年,但我们之于父母仍是他们心中的月亮。只要我们能时时处在父母的视线之内,老人的心才会感觉亮堂。我也就会理解,每每网友给我发送他(她)们的照片时,都无一例外地随有他(她)们孩子的靓照,因为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是可以代表一切的,是父母骄傲和自豪的本钱,是他们心中的月亮。
我又想起了儿时在月夜里与小伙伴玩耍的情景。秋深了,虫声幽咽。我们呼朋唤友,放荡不羁于小村庄的胡同小巷。玩渴了,跑到村口的老土井边,首先围着土井趴成一圈,一同往井里瞅一会水中随着波光一晃一晃的月亮,让人不觉想起了那滑稽的猴子捞月的故事。然后再齐心协力用钓竿从老土井里打起一桶水,轮流地喝个够,现在回想起来那滋味可比现在的桶装水好多了!玩累了,要不就跳上柴草垛,肩并着肩,背搂着背望着高悬在天空中的水一样的圆圆的月亮发呆;再不就是跑到家里,从土屋里把邻家的老奶奶架到院里来,缠着她让她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月宫中嫦娥和玉兔的故事。我现在仍然在想,我永远长不大的感觉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就养成的吧!
上大学的时候,每年的中秋节是不放假的。为了安抚十几岁的年龄就远离家乡父母亲人的学子的思乡心,系里每年都会给学生们每人发几块月饼的。而每到这个时候也正是我们学兄学姐学弟学妹们最为高兴地时候。中秋那天下午课后,我们就开始张罗开了。到学校对过的商店里买一些吃的喝的,带上系里发给的月饼,再用绿色的军用水壶灌几壶白开水(那时候可没有矿泉水之类的东西),就一路开溜地上了城南面的千佛山。
5.又到中秋月圆时
——花落云舒
今夜看见渐圆的月亮,才蓦的意识到:哦,快到中秋节了。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建筑丛中,视线被遮挡了,穿梭于浮躁匆忙的城市里,也难再有风花雪月的心情。节不少过,可把酒赏月?似乎太“小资”了。
每到中秋,我心中特别酸楚。
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没过一个浪漫的中秋节。我的老家在农村,中秋时节,也正是农忙季节。农家人干活没早没晚,带着一身酸臭,疲惫地从田里回来,在袅袅炊烟中,糊弄一口吃的,把买来的廉价月饼,往盘里一放,一人拿一个,就算过节了。经常顶着月亮、日头劳作的农家人对赏月似乎很缺乏感觉。记得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就曾有这么一个中秋节:父亲有事外出了,家里还有一片高粱没收回来。母亲身体孱弱却性格要强,她自己用了一天的时间把那片高粱砍倒,然而,怎么运回家却成了问题。这片高粱地在山上,而山与村庄之间被一道极大极深的沟壑阻隔着,那时侯上边没桥,人们为了方便,硬生生从沟的两面峭壁上开出了一条路。那也只能叫路吧,又窄又陡又长,即使两头牛拉着一车谷子从沟底爬上来也要累得呼呼喘粗气。因此母亲对着一地高粱愁死了。但她最终还是决定采用最原始最悲壮的方式:把捆好的高粱个子,从对面山上一个一个背过来!我那时小帮不上什么忙,母亲吩咐我在这边看着我们的小推车和运过来的高粱。这样,这道大沟把我们母女也远远地隔开了。夜幕降临了,周围真静,但能听见草丛中各种虫鸣,还能依稀听到对面山上高粱叶婆娑作响,母亲蹒跚地脚步声,还有踢动了小石子滚下山谷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和野草的香味,头上的这片天真大,月亮从东方寂寞地升起来了。我瞪大眼睛去追寻母亲的身影,不,确切的说是高粱的影子,因为我只能看到一大捆高粱一颤一颤地从对面山上走到谷底,又从谷底艰难地升上我这面的高坡。看到母亲我总是一阵欣喜,随之而来的又是另外一种落寞——母亲放下高粱又立刻回去了……月亮越升越高,母亲往返不止。不知不觉我躺在高粱堆上睡着了。当父亲赶回来帮我们的时候,已是月至中天,深邃明净的夜空中那轮月亮显得温柔而妩媚,可是,望着又大又美的月亮,我哭了……
不可否认,后来十几年的城市生活改变了我很多,然而故乡那轮明月仍然是我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尽管与之相联系的乡愁是略带苦涩和伤感的。
又到中秋了,我真的有些怕月缺月圆带给我的心灵暗示。因为除了故园之思,我又多了一份感情的牵挂。我和爱人刻骨铭心地相爱着,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正如当年我和母亲之间的那道巨大的沟壑,我们被阻隔在遥远的两个城市。对月思乡是一种淡淡的愁,对月思人则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苦。虽然我们电话书信不断,也坚信彼此忠贞不渝,可是时空阻隔了的爱总是有些缺憾的。我们不敢懈怠,分别为将来精心的打算着,拼命的奔波着,平素忙忙碌碌倒还不觉得什么,可节日到来,寂寞同时袭,与窗外的繁华热闹形成强烈的反差,真的是情何以堪!盼中秋,也怕中秋,哪一个中秋是我们的中秋呢?
“叮呤呤……”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听到我中秋不放假的答复后,能感到她明显的失望,随后又热切地问我要不要给我捎点煮好的花生和玉米来……
“叮呤呤……”这次是他。“舒,快中秋节了,今天的月亮已经很圆了。告诉你个好消息:明年我们就能在一起过节了!”“真的?”“我保证!”一滴温热的泪落在了我握电话线的手背上……
推窗望去,眼前的月亮居然还像记忆中那样又大又美,尽管它还不够圆……
6.又到中秋月圆时
“月光光,照四方,四方佬,割老草,割掉手指脑……”中秋的歌谣一下把我拉回到了童年。独对皓月,我的思绪常随那轮盈月凌空渡虚,游移飘忽,勾起我去追寻那早已逝去的梦幻。
童年乡居年代,八月十五那天我们家乡最崇拜的便是“月光娘娘”,相传月光娘娘平日深居月宫修身养神,每逢中秋才出宫巡视人间,行善赐福。人们为祈保五谷丰登和合家平安,都要备上供品,在大门外燃香焚纸祭拜月光娘娘。这天夜晚,大人是决不许孩子用手去指月亮的,说乱指月亮便是责骂了月光娘娘,就会惹她生气。朦胧的月色下,祖母在荷叶上供起了香火、菜饼、菱角和石榴,一直等到露水下来,等到月亮娘娘尝过之后才能轮到我们分食。满头白发的祖母当然不会背诵“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之类,但她娓娓讲述的许多关于月宫里的美丽的传说却充满了忧伤与神奇。
孩子们在中秋夜享有一种特权---可以到任何人家园圃里去摘些瓜果,而不会被人看成“偷盗”。据老人说,是夜月宫仙女降临凡界,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每年的这个夜晚人们都可以共享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绘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中秋节晚上,到人家菜园里偷摘一颗瓜抱回家去,据说这样明年就可生个胖娃娃。夜幕降临时,我们三三两两来到菜地、窜进瓜棚,无论瓜主是谁,毫无顾忌,只管拣好的瓜儿摘!“这个好!”“嗯,这个不错!”……俗话说:“做贼偷瓜起”,可惟独这个中秋夜,偷瓜不算贼。瓜主撞见了,虽说心痛却不仅不骂,还会强颜欢笑地连声说:“月光娘娘要瓜,你们只管摘,只管摘!”据说,谁家瓜果丢得多,谁家明年瓜果就结得多,倒是个丰收的好兆头。
不记得是几岁的一天,母亲带回一个圆圆的大饼,硬硬的,面上还沾满了芝麻,很香!母亲告诉我,这就是月饼。我嚷着要吃,母亲不准,说等过节时才能吃,我顿时眼泪汪汪,伤心地哭了起来。祖母揽过我,帮我揩泪,在我抽抽噎噎中,祖母给我讲起了吴刚伐桂的故事,当然,祖母仍忘不了,趁母亲不在时,使劲掰了一小块月饼,塞进我的嘴里。小时候吃的月饼远没有今天的精致和挖空心思、穷奢极欲。那时的月饼面粉很厚、皮层很硬,掺杂有桔子皮,咬到中间才有了一点糖饴和花生仁。后来有了酥油多层皮的本式饼和薄皮厚馅甜腻的广式饼。我更喜欢吃本式饼,不说“水晶”中的冬瓜糖、叉烧中豆大的腌肉、莲蓉中糯软的甜美,单说那一层一层剥之不尽、酥香琐碎、残留在油纸中的一堆面屑,也能让我回味无穷。
多年以后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坐着夜行列车离开故乡来到南方,都市里大厦摩天灯光灿烂,我有很久很久没看到过星星与月亮了,虽然还过中秋节,但多半是单位里发放的一盒装在木匣子里的月饼。每到农历八月初,许多商家会在中秋前把店面装饰得金碧辉煌,推出各式礼盒礼卷,就为促销那几百元、上千元一盒的月饼,有一年甚至还有一家著名的老字号将上一年的陈月饼馅取出重新利用,古典诗意的中秋节已经变成了某些商家昧良心的商战。我还会吃月饼,但再也吃不出童年那种美好的滋味了。
秋凉如水,清风撩人,我怀念孩童时代美丽的时光,一如雨季怀念中秋夜晚璀璨的星光,一如寒冬怀念初夏雨后绚丽的彩虹。踏着街面早为斑斓的霓虹灯光映花了的月色,望见商场玻璃橱窗内五光十色、花样百出的月饼,心中忽生起一种“今夕是何年”的感觉。我发现如今的月饼变味了,许许多多的人与事也都变味了,只有天边的皓月还一点没变,它照过秦时的长城,照过唐宋的边塞,一直照到现在,亘古未变。没变的还有中国人对花好月圆的期盼,许许多多的游子会在中秋这一天奔赴家乡与亲人与恋人团圆,许许多多在写字楼里的白领也会把目光从互联网上撤下来,投向窗外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灵魂的归宿--依然是生我养我的爹娘的家,仍然是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山野乡村,是浓浓的牵挂、醇醇的亲情和温暖的港湾。经历岁月的年轮流转,我明白月似人生,变幻无常。昨日月色昏黄浊暗,今夜清光普泻环宇。今夜月圆如银盘,他夜月弯似残钩。明白人生如月,在完美与残缺中交替轮转,多少往事多少困惑,便都在月圆月缺中似水东流,无需为眼前境遇患得患失,不必轰轰烈烈,也能绿水常流,平淡是真,宁静致远。
中秋之月,让我冥冥中真切地感悟到: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拥有。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心中永远会挂着一轮自己的月亮。
7.又到中秋月圆时
去年的中秋是周六。
早晨起来,在暖暖的阳光下洗完堆积许久的衣物,而后,到公司去剪片。节日的公司里空荡无人,只有监视器里的卡通与我为伴。
将近傍晚,收工,去父母家。中途,给一个正在孕育着新生命的女友带去精挑细选的几十盘DVD,叮咛一脸灿烂的小两口认真胎教。
一家老小陆陆续续地聚齐在爸爸妈妈身边,独独少了WC。一年里,只有春节我要求他跟我一起回娘家,平日就由他随意。
给家里拉了一车的食品,送妈妈一件红上衣,特意塞给小胡一个红包,感谢她平日里帮我们照顾爸妈的辛苦。
快10点,跑到院子里看月亮。
月光照着妈妈精心养育的石榴树,伸手不及的树枝上还挂着又大又沉的石榴。
小外甥欢叫着爬到梯子上去采摘,妹妹、妹夫、弟弟、弟妹手忙脚乱地在树下呵护,妈妈则在一边千叮万嘱。
行动不便的爸爸隔窗望着院子里的我们,笑容有些疲倦地挂在脸上。
月亮圆而亮,所有的人和物都被它清亮幽蓝的光温存地包容着,神清气爽、轻松欢畅。
这样的团圆时刻很容易因着自己的未团圆而感伤,不让自己思想,不敢多望月亮。
归,给正埋头工作着的WC带回一颗大石榴,另一颗,送给隔壁的小乖毛。
小乖毛竟然还没入睡,正嘟着大脸蛋专心专意地搭着积木,这个时候,任谁都无法分散她的注意力。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她腾出手来紧紧抱了我一下、匆匆道过晚安,又忙不迭地埋头她的积木建设。
没再和WC出去看月亮。
乖女不在,每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对我们都无异于一场折磨和考验。中秋月圆,我们业已残缺的心却永难完全。
就象平常一样,WC东聊西扯地送我入睡,而后上楼工作,直到次日早晨8点。
前日去看妈妈,出门时,见院子里的石榴树上又结了硕大无朋的石榴,知道快要到中秋节了。习惯性地向窗子里张望,却不见了爸爸隔窗相送、不舍话别的目光,心下一酸,泪涌。
今年这个圆月当空的中秋,第一次没有爸爸的陪伴,却不知妈妈将怎样度过熬煎?
妈妈,就让我们一起望着天上的明月,不感觉、不思想、不落泪,好吗?!
关于中秋诗会的问题,通过《苏轼《水调歌头_中秋》诗句全文》、《又到中秋月圆时作文》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中秋诗会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