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什么是申论,有什么用吗?
适用范围:《申论》考试面向公务员,考查社会共性问题,比如教育改革,更多侧重考核考生的政治敏感度,对政策的把握,属于方向性。
而《综合应用能力》考试面向事业单位,考查考生在某一领域内、专业性更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具体问题。
比如浙江2015年两次考试当中,一次是国培计划,另一次是校园内养宠物,都是围绕学校内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行考查。
《综合应用能力》更多考查的是执行层面的,对具体事务的处理能力。
考查能力:五大基本能力是相同的。
但《申论》侧重于整体性,是政策和方向上的,《综合应用能力》属于角色扮演类,侧重某一领域的某一件事情的处理。
考试题型:《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包括除了《申论》中基本题型外,还增加了辨析题、校阅改错题、认证评价题、科技文献阅读及科技实务题等。
就应用文这一方面来说,我们都知道它包括公文和事务性文书,《申论》一般在小题里考查公文写作,而《综合应用能力》可能会在大题里考查事务性文书写作。
材料呈现:《申论》一般是一个长材料,然后考核小题和大题,而《综合应用能力》一般是几个短些的材料,每一个材料后边有一道或两道小题或大题。
《申论》比较容易出现热点和焦点类话题,而《综合应用能力》一般不会出现。
而《综合应用能力》当中的B、C两类材料要求专业性更强。
答题难度:申论侧重于考查政务热点和焦点问题,材料相对集中。
《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材料较少,出题更灵活,考核范围更加广泛,这也给了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难度更大一些。
解题思路:《申论》侧重对材料的掌控,强调细抠材料,从材料中找答案,申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往往要立足于材料的精神和主旨,材料提供了核心思想。
而《综合应用能力》在立足材料的基础上,更强调方式和方法。
《申论》强调抄材料,而《综合应用能力》在多数时候没什么太多可抄的东西。
以水为师是哪年申论大作文?
以水为师是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卷子的大作文。
这个大作文非常的难,当年难倒了一大片考生。
按照题目要求,这道题是让学习水的品质,但是材料中有很多谈城市水系的问题,所以很多考生都写成了要怎么提高城市水系的治理能力。
公务员考试,行测蒙题技巧有哪些?
蒙题是在实在不会做的情况下采取的办法,如果你有时间做题,且有解题思路的话,我建议你还是不要蒙题吧。
行测一般都是4个选项,极个别省份会有8个选项,如果是4个选项,猜对的概率是25%,还是蛮大的。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选啥,那就在B和C里面选一个吧。
绝对性选项一般不选,选项中有有关中国的可以选,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涉及到领导人的一般可以选,选项中出现一个选项包括其他选项的一般可以选。
行测答题技巧:京考行测除了题目难度相对比较高外,考查知识点增多,知识点考查比较细化,题型变化更加灵活,每年京考会出现新的题型。
那么我们如何信心百倍地面对京考呢?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015年京考行测类比推理常见误区,更多行测答题技巧,请点击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数学运算一直是广大考生的一大难题,难度大、时间紧,最终不得不放弃。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其实这个最易让考生放弃的数学运算题是极具技巧性的,部分题目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秒杀”!【例1】20人做一项工作15天可以完成,现在工作3天之后,有5人调走植树,剩下人继续干完剩下的工作,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A.16 B.17 C.18 D.19常规解法。
第一种:特值法。
设每人每天工作量是1,则总工作量是20×15×1=300,先完成的量=20×3×1=60,剩余300-60=240,还需要240÷15=16天,共计16+3=19天。
第二种:比例法。
3天前后的效率之比=20:15=4:3,则时间之比=3:4,则后面的工作量按原先效率是12天,即3份对应12天,所以4份对应16天,共计16+3=19天。
“秒杀法”: A+3=D。
A选项是正常计算结果,但不是所求结果,而考生朋友们在考场上极易错选A(A其实是出题人设置的一个陷阱),D才是必须求的“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
【例2】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盒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盒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
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A.3 B.4 C.7 D.13常规解法:方程法。
设有大包装盒x个,小包装盒y个,根据题意可知,12x+5y=99。
由奇偶性可知,5y必为奇数,即y为奇数,则5y的尾数只能是5,此时12x的尾数是4,x=2或7。
当x=2时,y=15,符合题意,故两种包装盒相差15-2=13个。
(当x=7时,y=3,此时x+y=10,不符合“共用了十多个盒子”的要求。
)“秒杀法”:A+C=10,C-A=B。
但是题干中是“共用了十多个盒子”,所以,A、B、C都不是正确答案,答案直接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