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二十四节气为节点的发现思考收获感悟如下: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百”过了小寒,就开始进入三九天了,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所以,称为“小度寒”。
俗话说的“冷在三九”,也多在小寒节气内,说的“数九寒天”,也多指的小寒,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时节比“小寒”时节冷,因而有种说法叫:“小寒胜大寒。”
大寒,是冬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都指的这知个时期。
其实,民间都习惯把道大寒、小寒连在一起说,因为都是寒冷差不多的节气。譬如:“小寒、大寒,冷作一团。”“三九、四九,冻破碓臼。”都是说的大、小寒时期的寒冷程度。
冬天的节气“冬雪雪冬小大寒”,似乎都与寒冷有关,又各有冷内的特点。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熟唱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节气歌,再慢慢品砸着度过冬天的每个节气,感受着不同的滋味,就能在寒冷的冬天里过得有滋有味。
生活在农历“二十四节气”里,感受着气象的变化,物象的不同,品味着五千年的农容耕文明,享用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百流域,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度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道《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回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意思是古人经验智慧的总结,不是某个人答总结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那么,“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除了中国,还对哪些国家有指导作用?对现代天文学是否还有意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二十四节气”古代主要是用来指导农事,现在天气预报等科学预测已经很发达,李汀直言“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的科学来说已经过时了,也不再有指导农事的价值,但它依旧有现实意义。“虽然二十四节气”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精确天气的需要,但一方面通过“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自然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中的很多物候概念已经成为一种常识,通过这套体系大众可以学到一些物候学方面的知识。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二分e68a847a686964616f333二至对现代天文学依然有用。尤其是春分,作为黄道和赤道的升交点,是天文观测中经常用到的重要的时间点:描述天体位置的赤道坐标系的经度(赤经)的起算点就是天球上的春分点;一年中某个具体日期,特定赤经的天体适合观测的时间,可以通过当天跟春分点的日期差值快速口算出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