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农业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由于自己就生活在农村的地方,对生态环境还是比较关心的。
现今,农村的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但是题主所说的农业生态环境跟农村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
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形,有一些自己的分享。
本人所在福鼎市高山白茶主产区,管阳镇,主要经济作物为白茶和福鼎槟榔芋。
这里平均海拔在650米以上,以丘陵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90%以上。
没有重工业污染,空气质量优良。
首先,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水源。
就是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农业灌溉用水的保护。
由于本镇的上游是邻县的其他乡镇,有造纸厂,工业污水会随溪流进入下游,对本镇的居民生活用饮用水及农业灌产生一定影响。
用此水浇灌的土地,农民种植的马铃薯、地瓜等烂在地里的居多,而其他地方就不会。
原先可以在溪里面洗衣服,现也不敢了,因为溪水遭受污染,衣服洗完穿在身上都会痒。
由于是两个县市,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只有靠政府去协调。
第二就是禁止销售并使用高毒的农药。
特别是我们种植的白茶,原则上政府是规定不得使用农药。
目前当地市政府是严厉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政府是严查农资店,并组织人员上山巡查,打击非法在白茶上使用农药的行为。
保护白茶行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第三是养殖的生产清洁化。
特别是现在农村地区的畜禽类养殖和水产养殖,其粪便污水有效资源化利用,而不是简单的排到水沟暗渠,有些地方治理的不好,简直就是臭气熏天,人人掩鼻疾走。
第四就是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
前几年,当地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直排到溪流,大雨之后溪边都是白色生活垃圾。
现今,设置定点垃圾桶,专人专车每天拉运清理,路面干净,环境非常的好。
国家现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因为只有农村美了,国家才是真正的美。
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升了农民幸福生活指数,只有发展绿色的,生态的农业才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只有打造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实现乡村的振兴。
真的不算是口号,生态环境的建设人人有份参与。
农村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分析如下:提起环境保护我们这里是个典型:现在看到蓝天白云的时候比原来多多了,两年前南方的朋友还戏称我们这里的雾霾可以做砖头。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首先要清除污染源。
所有对大气,对土地,对地下水资源等等造成污染的要剔除。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模式。
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推广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加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切实做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
我工作的村庄在1997年被列入县级自然保护区,在2004年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在2012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希望可以对其他地区有借鉴作用。
齐云山村是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位于桶江潭小组的王阳明平茶寮碑遗迹是省级保护单位,位于上十八垒小组的齐云山山峰是江西第二高峰、赣南第一高峰。
主要措施:1、积极支持参与崇义县组织的申报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申报成功后,崇义县成立了齐云山管理局,下辖思顺林场、三个管理站和三个检查站,建立了完善的机构。
2、加强了生态保护的宣传科普工作,制定了生态保护、育林护林方面的村规民约。
通过发放传单、张贴宣传栏、普法讲座、网络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科普野生动植物知识、警示典型案例。
3、将集体所有的87068.9亩山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并与每户农户签订《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按合同面积提供补助。
4、积极参与建设王阳明平茶寮碑美丽乡村主题公园。
总投资约6000万元,占地面积约104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游客集散中心、入口广场、停车场、茶寮古道修复、古亭修复、茶寮亭修复、水碓恢复、景桥改造以及相应的水电、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5、打造了上十八垒美丽村组建设点。
投入30多万元,拆除空心房、猪牛栏杂间16处,粉刷外墙3000多平米;硬化通组公路300米、入户路200多米;平整土地建设绿化带、停车场共1000多平米;安装从村部到齐云山脚下的路灯52座;发展5家农家乐。
取得成效:1、保护了优美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
保护区机构的建立,实行了严格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植被得到较好较快的恢复,不仅森林覆盖率日益增长,而且森林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森林覆盖率为97.6%。
2、提升了整体的森林质量效益。
农户按照林业技术规程砍伐毛竹,采挖春笋、冬笋,采摘香菇、灵芝等食用菌,采摘酸枣制作南酸枣糕等获得客观收益。
全村农户共有87068.9亩的山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协议林,每年的补偿资金约30万元。
村委会、思顺林场共聘请7人,每人每年1万元工资。
齐云山农户年均收入的50%以上来自森林相关产业、生态管护、育林护林等项目。
3、制定了完善的乡村绿化管护制度。
村委会制定了育林护林、生态保护方面的村规民约,保护区执法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执法,形成了有效的管护制度。
4、建立了生态农业发展体系。
在周边限制污染企业的开办,在水源地设立保护标识,严禁超标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区出入口违禁污染源的管控等等措施,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
良好的生态保护也反哺了村民,我们这里的稻谷、家禽、蔬菜等农产品非常受欢迎,不是熟人提前打招呼很难买到里面的东西,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激发了村民拥护支持生态发展的道路。
5、积淀了深厚的乡村生态文化。
王阳明平茶寮碑主题公园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平茶寮碑的王阳明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提升平茶寮碑的影响力,充分发掘平茶寮碑的历史文化底蕴。
上十八垒美丽村组的建设,生态保护的宣传科普工作,村规民约的制定,提高了村民的全面认识和自觉维护生态的意识。
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要有机构、有制度、有民意、有资金、有尝试,就一定有成效,生态农业越来越得到广泛共识,也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一环,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第一、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加强法规建没,建立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的面源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控制,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经济的发展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使全国一定数量的县(市)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初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结: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要加大农村特别是城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面源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努力做到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通过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探索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西部地区要以西部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做好特殊生态功能区和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管,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为我国西部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希望接下来回答能有所帮助 首先:国家一直政策宣导和村规制定均有明文规定,但是能够直接落地到农民意识当中,和正真做到宣传到位不是一朝一夕。
其次,制度要与经济杠杆和绩效考核挂钩,违规村民和执行不到位的相关村上负责人必须给予严厉处罚,一但土地和水污染发生,造成恶劣的后生态损害很多情况是不可逆的,必须制度和经济惩罚及村领导公职挂钩。
因此现阶段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生态环镜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我国在起草污染防治政策、立法、标准体系时,有必要借鉴美英先进经验。
第一,由于各生态要素相互关联的特点,在研究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信息统计、质量评价等标准、方法体系时,应注意与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综合协调,同时应对现有的这些法规中已有的一些制度进行完善;第二。
在立法中应强调预防体系的健全,并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第三,在立法上应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确立公众参与制度,充分发挥公民个人、NGO等环保组织以及社区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加到污染防治工作中来;第四,建立污染整治基金制度、污染整治市场体系和环境污染风险责任保险制度,促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整治向市场化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大力 开发和应用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实用技术,重点突 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等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多功 能、智能化节水农业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
加强源头控制、过程 治理以及末端资源化治理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核心技术的攻关。
突破农田土壤改良、保护性耕作、水肥协同调控技术等,建立区 域性土地生产力恢复和重建技术体系。
开发应用生物质能、太阳 能、风能和微水电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 术。
以秸杆燃料、肥料、饲料和基料转化为手段,推进生物质能 源、有机肥、秸秆养畜和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