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乡贤制度是谁提出的?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唐朝《史通杂述》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
明朝,朱元璋第16子朱曾撰《宁夏志》列举“乡贤”人物,开始建乡贤祠。
凡进入乡贤祠的人既要有“惠政”,又要体现地方民众的意志;清代,不但建有乡贤祠,还把乡贤列入当地志书。
“乡贤”是中国各地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
重构传统乡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乡贤。
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
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乡贤文化是凝聚中国海内外人士的文化纽带。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
所谓“乡贤”最初源自于明初挡朱洪武推行的“里甲制”,即每110户编为1里,由丁粮最多的10户担任里长,其余100户则称为甲首。
10名里长以10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先后顺序根据丁粮多寡预先编排,每年由1名里长率领10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乡贤议事会怎么写?
1. 乡贤议事会是由当地的乡贤组成的议事机构。
2. 乡贤议事会的成立是为了让当地的乡贤们能够参与到地方事务的决策中,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 乡贤议事会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讨论和决策当地的重要事务,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协助政府解决当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和参与公益活动等。
乡贤议事会的工作对于当地的发展和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对乡贤的描述?
乡贤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个概念,通常用来形容在乡村地区有声望、有才德、受人尊敬的人物。
乡贤是指那些在农村社区中具有高尚品德、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杰出人物。
乡贤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 社会声望:乡贤在乡村社区中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威望,他们在社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才德双全:乡贤不仅在品德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学识、技能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3. 为民服务:乡贤乐于为乡村居民服务,他们关心百姓疾苦,努力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进步。
4. 维护社区稳定:乡贤通常在社区中起到调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他们被视为社区的精神领袖。
5. 传承乡土文化:乡贤常常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他们努力保留并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乡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为乡村社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现代社会,虽然乡村地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但乡贤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