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家书格式怎么写?
家书怎么写和格式1、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家书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不过很少。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署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
在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有关书信中的用词: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钧,古以钧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钧字。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于平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1、称呼书信内页第一行顶格书写上长辈的称呼,这种称呼是按辈份称的。
如祖父、父亲、伯父等。
2、正文正文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再转行时顶格,正文首先要向长辈表示问候。
单独成行,再另起段。
询问家里的情况。
若是复信,则可先说明何时收到长辈来信,再谈其它一些事情。
3、结尾结尾一般要写些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
可以在正文写完后,紧接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再写“敬礼”。
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平安”、“祝×××”等敬辞也可以。
4、署名署名写在结尾右下方后半行的地方。
可加上自己的身份。
如:儿、外孙等。
名字后边或名字下一行署上发信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