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犹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八股文废除原因:
对学术的影响:
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考生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来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读书源人为了考取功名专研析八股文,但八股文的限制太严,而且题目限于经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程朱义理之学在科举制度的引导百下逐渐僵化。顾炎武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度
对政治的影响:
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对问政治,社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答而有些读书人亦对人情世事缺乏了解,一旦为官,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应付民间大小事情,只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决策事宜,使得吏治日渐败坏,政治难上轨道。
八股文对当代作文教学的启示类型学位论文论文中文题名八股文对当代作文教学的启示学位年度2010作者邓琳芳中文关键词八股文当代作文教学启示中文文摘八股文是一种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御用文体,是前代各种文体的集大成者。不过,它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5不是一种普通的文体,而是一种带着神圣历史使命的文体。它承担了选拔和培养政府官吏的历史使命,对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八股文被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封建糟粕而倍受批判。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八股文的缺点,但是八股文作为前代各种文体的结晶,具有文章学的价值;作为科举考试的御用文体,制约着明清两代教育的发展,具有教育学的价值。在作文教学举步维艰的当下,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也需要从古代先贤那里汲取智慧,而八股文则是这样一个突破口,给当代作文教学的进步提供营养的源泉。如果把八股文放在明清两代的历史语境中,从文章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去考察和反思八股文的文体及其训练,我们会发现:首先,八股文内容上的代言要求让八股文承担了潜移默化式道德教化的历史使命;八股文形式严格遵守功令格式,构成了一个可供考生模仿的“文本结构”。其次,八股文的训练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训练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具有独特的训练原则。于是,针对八股文的价值,我们把它放在作文教学改革的当下,探讨其对当代作文教学的启示。八股文的“道德教化”的要求隐喻当今作文教学应强调潜移默化式的道德教育;八股文的训练隐喻今天的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写作前的积累,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写作后的修改。尤其是当今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日渐衰微,从八股文的“文本结构”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议论文结构化的写作框架,给初学写作的学生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
好像有关古代八股文的选集找一找把,模拟一个
“八股文”之难,如归纳为简单的几句,即“文意根于题、措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材如赋博、持律如诗严”数语。这几句怎么解释呢?就是文章意思不能随意发挥,必须按题目模拟古人语气写。说事情好像对策,即回答问题,说道理又像写论文。引证资料要像写赋那样掌握渊博的典故,对仗平仄,又要像写律诗那样严格。在此我虽然把主要难点较通俗地解说了一遍,但一般今天读者对此历史事物已时差过远,变化太大,恐怕对“八股文”之难作,看了这些解释,仍然不得要领,无法理解,我在后面再分别作些补充说明。
一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即要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
二是要经过由破题到完篇的长时期写作练习,有复杂的写作步骤,按步骤练习,等到会写整篇的“八股文”后,再写各种题目、经过成百篇的写作练习,再在老师及名家不断修改下,才能学会比较熟练地写出符合各种要求的八股文。
三是在一定字数、一定结构,一定句法、句数、中间四组严格对仗的、及其他种种限制之下,写出模拟古人语气的八股,而且又要有新意,在成千上万篇现成八股文之外的新文章,这才有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的希望,具备了这样的水平,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这就更难了。
八股文示例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中人也。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5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为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前文释义: (一)破题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凡破题无论圣贤与何人之名,均须用代字,故以能者二字代颜渊。 (二)承题四句,三句、五句皆可。承题诸人直称名号,故称颜子。破承皆用作者之意,不入口气。 (三)起讲十句,多少句数并无定法,可以任意伸缩。起处用若曰、意谓、且夫、今夫、尝思等字皆可。“故特谓之曰”下,入孔子口气对颜渊说,“毕生”四句正起,“迨于”三句反承,“此意”二句转合,总笼全题,层次分明,起讲以后,皆是孔子口气。 (四)只用“回乎”二字领起,以无上文,故直接入题。孔子对于弟子一律呼名,颜子名回,字子渊,所以不曰渊而曰回。“回乎”下为起二比,每比七句,句数多少无定,中后比亦然,特起比不宜长,致占中后比地位。用意在题前我尔字盘旋,轻逗用舍行藏而不实作。 (五)为提比后之出题,仍用“回乎”唤起,将“用舍、行、藏、我、尔”字一齐点出,此为五句,但相题为之,句数可以伸缩。 (六)为提比后之两小比,醒出行藏用舍二语,叫起“我尔”,意为中比地步。惟两小比,或有用于中比之下,或有用于后比之下作束比,位置倘或不同,则用意随之而改。令之全篇仍为八股,亦有省去此小比,而全篇文为六股者。 (七)此为二中比,抉发题中神理之所在,锁上关下,轻紧松灵,向背开合,可以参之议论,但仍不宜尽用实笔实写耳。 (八)此为过接,于中比后,即过到题之末句“惟我与尔”、紧接后比。 (九)此为后二比,实力发挥,用题“惟我与尔”末句,总起用舍行藏全题,气势舒达,意无余蕴,全文至此而成篇矣。每比八句,因其中比略长。若中比较短,则后比之文,尽情驰骋,往往至十余、二十句者亦有。 (十)此为全篇之收结,倘有下文,则收结改为落下。 总上言之,凡破题、承题、起讲、领题、出题、过接、收结,皆用单句法。起讲中间亦有用对句者,八比则出比与对比必相对以成文,此定体也。举此一篇而分释之,以略见八股之例。其余体格,不及详论。 作为例证,先选用了这篇韩菼的制义文。这篇文章收在乾隆时方苞编的《钦定四书文》一书中,关于这部书,将在另外一篇中再作介绍,在此不赘。这里先介绍一下作者: 韩菼是清代初年八股文名家,字元少,江南长洲人(即现在苏州),官作到礼部尚书,《清史稿》有传。应顺天府乡试时,尚书徐乾学在遗卷中发现了他的卷子,十分赏识,取中了他。接着在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癸丑科会试、殿试都是第一,俗话叫“状元”,按官方制度,应称“一甲一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曾任编撰《大清一统志》总裁。平生学问通《五经》及诸史,以善写制义著称,乾隆时追谥“文懿”。上谕并嘉奖云:“菼雅学绩文,湛深经术,所撰制义,清真雅正,开风气之先,为艺林楷则。”就是说他所写的八股文,是八股文的典型范文。在光绪甲辰,科举最后一科的三鼎甲之一的探花(第三名)商衍鎏所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中,引了此文。因之此文“释义”部分,是从商著转录的。 【女与回也孰愈】 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 夫子贡与颜渊,果孰俞耶,夫子岂不知之?乃以问之子贡,非欲其自省乎? 若曰:女平时之善于方人也,吾尝以女为贤矣。夫在人者尚有比方之意,岂在己者转无衡量之思。明于观人者,必不昧于知己,窃愿举一人焉以相质也。 夫女不与回并列吾门乎? 德行之利,回也实居其首,则回必有所以为回者,而后无惭殆庶之称。 言语之美,女也亦有专长。则女必有所以为女者,而后可为从政之选。 然在回也,箪瓢陋巷之中,自守贫居之真乐,岂必与女相衡。 即在女也,束锦请行以后,编交当代之名卿,岂必与回相较。 而吾乃不能忘情于女,且不能忘情女之与回。 今夫天之生人也,聪明材力.虽造物不能悉泯其参差,则其必有一愈焉;理也。 令夫人之造诣也,高下浅深,虽师长不能尽窥其分量,则其不知孰愈焉;情也。 将谓回愈于女乎?而女自一贯与问之后,亦既高出于同堂。 将谓女愈于回乎?而回自三月不违以来,久已见称于吾党。 将谓回不愈女,女不愈回乎?此可与论过犹不及之师,商而女之回也,固非其例。 将谓回有时愈女,女有时愈回乎?此可与论退与兼人之由,求而女与回也,又非其伦。 夫弟子之造就,函丈难欺,假令我出独见以定短长,回亦无不服也。女亦无不服也。然我言之,不如女决之也。孰高孰下,奚弗向长者而自陈。 夫尔室之修为,旁观尽悉,假令人持公论以评优劣,岂不足以知回也,岂不足以知女也。然人论之,不如女断之也。孰轻孰轩,奚弗对同人而共白。 吾不能忘情于女,且不能忘情于女之与回也。女与回也孰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