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人物专访要怎么写?

人物专访要怎么写?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1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

如何做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2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人物专访要写出现场感
人物专访是作者怀着比较明确的目的去访问有关人士并集中说明某一主题的新闻体裁。
以访问记的形式写的人物通讯或答记者问,不是我们所说的人物专访。人物专访虽以人物谈话见长,但又必须有生动的现场描写,而且比人物通讯有更强的新闻性和针对性。
采写人物专访,首先要选准采访对象。一般来说,先进人物,社会名流,风云人物,有创造发明的模,各条战线上涌现的新秀,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闪烁着新的思想光辉的劳动者,某些事件的关键人物和知情人,都可以作为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我们采写一篇专访时,应该根据当前人们所普遍关注的某个问题的需要,选择那个所见新闻所论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明力的人物去采访。同时,要选准报道时机,迅速地作出报道。如果失去了最佳报道时机,往往会使一篇人物专访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新闻价值。
采写人物专访,还要注意再现采访对象的谈话风格。人物专访中的人物谈话是很重要的报道内容。因此,写好人物谈话成了专访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物谈话往往因为各自的条件和环境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别,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风格:有的旁征博引,有的深入浅出;有的庄重严肃,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善于形容,有的长于比喻;有的激昂慷慨,有的柔情似水……在写报道时,无论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都应该选择充溢着个性特点的语言。如果能再现出人物谈话的个性特点和风格,就可能使读者对专访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如果专访人物的谈话,全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代替,那就可能使读者失去新鲜感,甚至感到索然无味。
采写人物专访,写好人物谈话虽然重要,但仅仅写好人物谈话还缺少立体感,没有感染力。一些善于采写人物专访的记者总是善于用精练的文字展现专访现场的情景和气氛。著名记者柏生曾说过:“专访中,记者可以出面,作为见证人,把读者带到现场,结识人物,了解事件;可以在文章中勾画人物外貌、神态、衣饰、动作,描写人物对话,以及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见解,写得情景交融,使人一路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中国新闻社著名记者郭瑞琴于1981年9月写过一篇人物专访《梁漱溟忆旧谈新》,其中有一段关于书房的描述:“他的书房宽敞明亮e68a84e79fa5e98193339。有书,但不算很多。书橱里大多是《柳文指要》、《诸子集成》、《儒家思想》之类。墙壁上挂了一幅年历,室内除了沙发、茶几、藤椅等必备的家具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摆设。最引人瞩目的要算靠西墙的那张古旧的中国式写字台,它抽屉多,式样古拙,是梁先生终日伏案工作的地方。”这段现场和环境描写,不仅很好地说明了梁先生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为介绍梁漱溟先生的志趣、学问、修养,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加深了读者对梁先生这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认识。
这段成功的现场描写告诉我们,人物专访中展现现场、勾勒人物形象,应该准确、简练、传神,确能在突出主题上起到重要作用。眼下,在一些人物专访中的现场描写,往往显得不够高明。有的不是从揭示报道的主题出发去抓住传神之处去描述,而是为描写而描写,对无关宏旨的场景却不惜笔墨,大加渲染,对毫无动人之处的情节却无病呻吟,大发慨叹。结果,不但不能使专访生辉添彩,反而成了画蛇添足,成了文章的“赘瘤”。这是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初涉新闻工作的年轻朋友应该注意的。
人物专访“一台戏”

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
然而,目前媒体上的有些人物专访,虽然在标题上标有“访×××”的字样,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专访”栏目的字样,但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文章没有或缺乏人物专访的味道,根本称不上人物专访,只能说是“挂牌”的专访。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没有引导好采访对象,或者说作者缺乏引导采访对象的艺术。具体表现在,有的作者只在文章的开头露面,而且还是很程式化地表现自己,一般为“×月×日,笔者在×××采访了×××”。除此之外,文章的其余部分就再也见不到作者了。很显然,作者只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由头,而没有把自己当成导演,更谈不上引导艺术了。因而写出的文章像是人物简介。有的作者在文章中露面次数又偏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且引导得生硬,这种引导模式一般为:作者问,采访对象答。因而文章通篇是对话,平淡泛味。

下面是一篇范文哈!

  我是那个“残次品”
  若请来“童话大王”郑渊洁,就不用再写作业——19年前,12岁的郑正与校长打了这个赌,并获得兑现。如今,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郑正成了一家著名游戏网站的高级顾问,并准备创业。回忆往事,这个曾经的问题男孩说,幸好,在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上——
  郑正31岁了,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接受采访。
  第一次发生在去年6月,采访单位是《男人装》,他以苹果产品的狂热收藏者形象出现。文章附了一张由他创意的照片:8台他曾使用过的苹果电脑放在办公桌上,身后摞着高过头顶的产品包装盒,郑正坐在中间咧嘴笑,脑袋上还顶着一个苹果——是真的苹果,富士。
  “就一个热爱生活的IT男呗。”他又咧着嘴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眼前的郑正,黑帽衫,蓝仔裤,白球鞋,操一口京腔,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北京青年形象。
  翻看他的履历,一种不同才开始显现:小学,退学;初中,退学;高中,退学。
  从小,没人夸过他是好孩子。
  1岁时,他往煮粥的锅里偷偷撒尿;在幼儿园,他躲到门后面,把门“朝园长脸上推”;上了小学,他在老师的粉笔盒里放毛毛虫,拔同学的自行车气门芯,还用超大倍数的放大镜烧蚂蚁,引起一场火灾。
  然而,最让大人们头疼的,是他敢公然拒绝写作业。他曾发明过一种由冰棒棍、橡皮筋组成的“作业器”,可以用来夹着6支笔在横格本上完成抄写,后来,“作业器”在班里普及了,他却不想再用了。
  “第一,就是懒,第二,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重复?”忆起往事,郑正一脸严肃。
  “有你没我!”数学老师曾指着郑正的鼻子说。
  他被禁止参加春游,因为会影响“集体纪律”。他被罚站,一开始只在他捣乱的时候,后来,老师直接修改了上课的开场白:“起立,郑正你出去,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
  在转入五一小学之前,郑正曾在两所小学读书,都以被劝退告终。为了随时“和老师谈话”,他的母亲甚至从北京四中辞职,调到他上过的第二所小学做英语老师,但郑正还是失学了,因为,班主任的心脏病复发了。
  真正扩大化的冲突发生在1991年,郑正刚转入五一小学,还不到两个月。
  一天,校长在班会上演讲:“不写作业就不会有好成绩,没有好成绩以后就没出息。”
  “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出息,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出息。”郑正连手都没举。
  “这话谁说的?”校长问。
  “郑渊洁说的。”郑正把手按在正在偷看的《童话大王》上。
  “郑渊洁说的?那你把他请来啊。”校长抬高声调,“你把他请来,他要是真这么说,我就免你作业!”
  郑正没吱声,但刚一放学,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结果,这个母亲先去找了校长。“若能找来郑渊洁,则执行一个约定。”她说,”郑正哪门考试能上90分,他就可以不写哪门作业。”
  这听起来像个奇怪的约定,但在老师们看来,这话从郑正母亲嘴里说出来,“一点都不怪”。
  她从不打骂儿子。郑正不想上学的时候,她甚至不会发怒,而是带上小提琴,陪郑正到公园的大树下拉琴。然后用轮流撕花瓣的形式决定是否去上学,“谁撕到了最后一瓣听谁的”,“谁也不许耍赖”。
  有一次,她带郑正去爬山,途中看到一棵从岩石缝中长出的小树。
  “郑正,帮妈妈添个词,树什么岩,岩上葱葱。”母亲问他。
  “破?行吗?”郑正想了一会,战战兢兢地回答。
  “树破岩,岩上葱葱。儿子你太棒了!”母亲抱起郑正,转了好几圈。
  那时,郑正刚被老师勒令退了学。
  为了帮儿子,这位母亲托朋友找到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的崔永元,又通过他间接联系上郑渊洁。
  深秋的一天,郑正突然被老师叫到校门口,他一度有点害怕,“以前都是轰到班门口就完了”。
  结果,他看见了郑渊洁。
  “不行不行,有点断片儿,有点短路。”回忆起往事,郑正使劲捶着脑袋,死活想不出用什么词语形容当时的心情。
  “同学们,我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但是……”
  崔永元回忆,郑渊洁刚一张嘴,坐在他旁边的校长“就有点儿坐不住了”,“脸色越来越白”。
  郑渊洁也还记得,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崔永元便拿着小纸条上台和他耳语,“校长说郑老师工作很辛苦,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
  “为什么啊?”
  “他说辛辛苦苦教育了几十年,都让郑老师这20分钟给毁了。”
  崔永元捂着嘴,又压低声音补了一句:“不过,你看底下的孩子们这么乐呵,你就撒开了来吧。”
  崔永元记得,整场演讲中,孩子们不停地笑,不停地鼓掌。
  从那以后,直到小学毕业,郑正果真再没有写过作业。
  1993年,由于工作原因,母亲要移民到美国。在机场,她与刚上初中的郑正击掌立约:照顾好自己,6年后来美国读大学。
  郑正彻底变成了“差学生”。
  他从不作弊,遇到考试,只是规规矩矩地在试卷里填上郑正两个字,然后交卷,得一个6分的卷面分。他不怕老师要求家长签字,甚至他的全班同学都不怕,因为郑正学会了模仿每一个家长的笔迹。
  1995年,郑正上高一,他经常逃学,打工赚钱,然后花自己赚来的钱上网。
  而那一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同年,他便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个人主页。
  在第一拨儿上网的发烧友里,郑正曾遇见一个叫郑华的男孩儿,他的个人主页全是关于《童话大王》的东西,他俩便成了好友。后来郑正才知道,郑华是假名,郑亚旗是真名,不愿用真名的原因是,他是郑渊洁的儿子。
  1999年,郑正通过了托福考试,赴美国求学。
  不过,第一次拿到大学课程表的时候,他就被母亲“鄙视”了一把。
  “妈,这儿上的课怎么都是让e68a84e79fa5e98193366我自己选啊?”
  “是。”
  “那就是说,我想上什么课就可以随便选什么课了?”
  “对啊。”
  “那我可真的想上什么课,就选什么课了啊?”
  “你选啊!”
  在美国,除了互联网知识,他还选择了美术、摄影、演讲等多门课程,他甚至和伙伴一起,参与过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糖制作,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中国,师傅会领着你进门修行。在这里,师傅只负责为你敞开很多扇门。”郑正说。
  毕业回国后,他曾就职于搜狐网,入职不到一年,便被猎头挖走,现在是一家著名网络游戏公司的高级顾问。
  2005年,在郑亚旗的牵线下,郑正又见到了崔永元和郑渊洁。这次见面,留下了一张合影,一边是崔永元,一边是郑渊洁,郑正站在中间,略显紧张地看着镜头。这一年,他26岁。
  近日,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忆与郑正的这段往事,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令很多人好奇的是,这个曾经的问题男孩,如今长成了怎样的青年?
  “他从不打断别人说话,非常有修养。”郑渊洁说。
  “我见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少,没3分钟就撑不住劲儿了。”崔永元幽默依然,“但这孩子绝对是一谦谦君子啊。”
  发小儿曲正对郑正的评价是“依旧能搞”。30岁生日,郑正撰文一篇,第一句就是:“青春就是手纸啊,用着用着就没了。”
  好友李林则觉得他“外邪内正”。“911”的时候,郑正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现场献血。
  同事八百称他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进这个圈儿早,什么都懂!”
  “他有冲劲儿,正准备创业,相信他能成功。”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在微博上说。
  当记者直接把问题抛给郑正本人的时候,他则直言:“在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上,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残次品,但我庆幸,我是那个残次品。”
  而郑正的母亲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她只是告诉记者,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她曾在书店看到过一本书,叫《窗前的小豆豆》,里面的主人公因为淘气而被勒令退学,但最终,巴学园的小林校长收留了她,并愿意和她做朋友,后来,小豆豆成了一名善良的作家。
  “在现实中,我找不到小林校长,只能自己去做那个小林校长。”这位骄傲的母亲说,“我永远以我的儿子为荣。”
  在3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这位旅居美国的母亲用了很长时间回忆童年的郑正。
  郑正喜欢蓝色,喜欢各种赛车玩具,喜欢拉着妈妈一起看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
  郑正喜欢“做值日”,他甚至为了抢着扫地而跟别的小朋友“打了起来”。
  郑正还喜欢小动物,看到一只流浪猫被两个大孩子“用绳子吊在树上”,他居然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郑正只是不喜欢把手背在后面,不喜欢写作业。
  其实,他同样不喜欢辍学。被轰回家的时候,他常会杵着腮帮,怔怔地听着隔壁校园传出的广播体操音乐;他还曾偷偷跑回学校,扒着门缝,望着小伙伴们上课的样子。
  电话中,这位母亲兴奋地回忆“打赌”的故事,她还记得,郑渊洁演讲后,郑正居然主动写了一篇回忆作文,乐呵呵地交到自己手中。
  “郑正说他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没能进入礼堂听演讲。”记者说,试图询问她当时的心情。
  “他没有告诉过我啊,他没有听到演讲?”电话那头,这个60岁的母亲,突然哭了。
  原来她从来都不知道,19年前,当礼堂里的欢呼声把“屋顶都掀起来”的时候,他的儿子,却被老师要求站在屋外的寒风中。这个12岁的男孩,一手抹着自己流下的鼻涕,一手紧紧地攥着那本《童话大王》。

相关阅读

  • 人物专访要怎么写?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
  • 人物访谈怎么写?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1.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2.新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春季运动会表扬稿 春季运动会表扬稿30-50字两篇 运动会的表扬稿50-100字 运动会表扬稿范文 体罚女孩的故事 渴望女生送皮带的故事 上次说的一个美女公司总裁被诬陷贪污后来被绑架,才32岁,我没... 谁能帮我编一个故事 关于友情的作文 关于友情作文? 关于友情的高中作文 800字 关于友情的作文500字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如何写好一个人物专访 这个人物专访怎么写? 如何做人物专访? 作文:说句心里话,我也爱你 半命题作文 说句心里话 初中作文,【说句心里话,我也】这是半命题的, 《说句心里话,我也努力过》这篇作文怎么写啊????求帮助啊 我也 谁能讲一下,急急急 小公主苏菲亚中哪一集有公主出现分别是哪一集 小公主苏菲亚有公主客串的都是哪一集 小公主苏菲亚的角色介绍? 小公主苏菲亚国语版每集是什么内容 一篇简短的,关于环保的文章!!谁知道??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简单一点 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短一些 保护环境的资料(短一点的) 什么真有趣作文389字 写妈妈对我的爱的作文389字 扶老奶奶的作文389字 关于安全的作文389字 公司要写什么立项报告,怎么写啊? 立项申请报告的报告范本 立项报告怎么写? 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 求一篇600字的关于节约用水的作文!!!急! 求关于水的作文,600字,初二,急急急 水的故事 环保作文 600字 急用 我和水的故事作文600字 三年级作文大全我学会了什么300字 三年级作文做游戏300字大全 童话故事作文300字三年级大全 三年级作文大全300字 公司大事记怎么写? 我的大事记 怎么写? 大事记 写作格式 如何编写大事记? 求以“零”为题目的600字作文 零花钱话题作文600字 600字话题作文 以《由“0”想到的……》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有一首粤语歌里面好像有一句是 我用一生去爱你的歌 是叫什么名...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