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那得参考一些优秀的文章,同时论题新颖,多少有一些创新性!
议论百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首先确立论点,然后根据论点充分引用示例来作为论据,再根据论据展开论证。
1、巧用比喻,增强议论的形象美
议论文在于表明观点,阐明道理,而有不少观点与道理抽象而深奥,如果直截了当地分析,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词、生动的形度象引起读者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巧用引用,增添语言的文采美
议论文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来说理,不仅言简意赅,可增问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1)引用古诗名句,打造语言典雅美。
(2)引用名言警句,打造文章的思辨美。
3、巧用排比,展现语言的气势美
排比可增加文章气势,强化文章情感。排比议论说理,既可以增大信答息量,使文章行文紧凑,又可以增加说理的气势。
4、妙用问句,打造文章的波澜美
记叙文、小说行文的展开要有波澜,同样,议论文的行文也要富于变化。议论文行文,要避免版平铺直叙,可采用设问,既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也使文章呈现波澜美。而反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权内容,反问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不容置疑。议论文巧用反问,能增强说理的气势。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64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读到大学,为什么还要开“大学语文”课,有些
人颇感困惑。其实根本不足为怪,因为世界上所有
国家的人们无不以毕生的精力学习各自的母语和传
统文化。世界各国很多大学至今仍沿袭开设语文课
的通例。
一
我国人民学习语文有悠久的历史。按《周礼》
的规定,儿童八岁入小学,“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
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之五是“六书”,“六
书”即语言文字之学。从周秦到晚清,历时近三千
年,期间读书人皓首穷经,在研习儒家经典和传统文
化的同时,无不研习“小学”。“小学”是指包括文
字、音韵、训诂的传统语文学。封建时代的读书人治
“小学”,目的是通经,通经的目的是致用,致用就是
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带有很浓厚的
功利色彩,但对我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也起到了传承作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曾国
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在办洋务实业的同时,也办洋务
教育,他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方针,设
立各类学堂,一面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一面学习
外国语文和科学技术,促进了清末学制和教学内容
的改革。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诞生,各类高等学堂
也都开设语文课,名为“国文”。
1952年,我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院系调整,将
一些综合性大学拆并成单科院校,理、工、农、医、法、
商等单科院校强调自己的专业性,砍掉了“大学语
文”,实际上,就是用专业技能教育挤掉文化教育和
素质教育,使得高等学校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
文化与科学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校
园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中断了二十馀年。相反,外
国的大学却非常重视人文科学。据我国一位到美国
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学者说,他想在哈佛旁听几门
社科方面的课,问他所在机构的秘书,有没有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没想到那位秘书递过来厚厚的一本,
仅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简介(一门课一
般三至五行介绍)就列了一千多页,真令人惊讶。
而我们的大学本身没有几门人文课程,现今仅有的
一门“大学语文”还濒临夭折,这实在不可理喻。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经过十年浩劫后入学的
第一届新大学生,有的文化素质较差。有理工科的
学生做了实验后,不会写实验报告,有文科学生动辄
写错别字。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率先呼吁
在大学重开“大学语文”,得到南京、上海两地一些
高校的响应,发起成立了“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
组编了《大学语文》教材,各类院校开设“大学语文”
蔚然成风。此后,不仅各类全日制本、专科院校开设
“大学语文”,而且,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5指导委
员会还将“大学语文”列为大学本科、专科各类自学
考试(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必考的公共课程。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
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决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
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此
前,国家教委高教司曾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
级重点教材《大学语文》的《出版前言》中指出:“大
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
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
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
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
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
个重要方面。”高教司“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大
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把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为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最
后强调“各有关高校,要认真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
建设工作,更深入地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
作。”
2007年1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意见》规定支持“大学语文”网上考试系统研发与
相关标准建设100万元,“大学语文”网上考试题库
建设支持100万元,可以看出教育部和财政部对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
我省高校历来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很早就成
立了“湖南省大学语文学会”(挂靠在湖南师范大
学),合作编写了《大学语文》教材,起初开设一学
年,每周4课时。实行周五工作制后,改为开设一学
期,每周4课时。湖南师范大学的“大学语文”还是
省教委立项的重点课程,由省教委向师大中文系大
学语文教研室划拨专项经费,以加强教研室建设和
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