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加思索,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每次检测完做试卷的分析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主动深入地去读文章,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五年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2、农村小学生阅读是勉强的,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
3、阅读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准备进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最高阅读境界。
二、研究内容:
1. 学习兴趣的培养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2)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4)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阅读习惯的训练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 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三、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09——2014.10)
(1)对三个学段班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
(2)设计小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4.10——2015.01)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主研人员深入课堂调研、指导。
(3)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4)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定期通报研究成果。
(6将学生阅读所得写成的文章,编辑成册。
(7)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8)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01)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论文在校内交流。
(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推荐部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
(3)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四、改革措施: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我们提出几点策略:
1、研究思路:
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帮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还要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举办红色经典故事会、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等活动可以让更多e5a48de588b67a64333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又可以更灵活更直观地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2、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把握阅读方法的类型,从文献中确定课题的界定和研究内容。
(2)问卷法:通过对家长和学生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数目、时间、类型等
(3)观察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选取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4)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直接或间接交谈,了解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倾向、方法、阅读范围等)等。
五、预期效果:
通过此研究:
(一)、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整个学校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六、预期成果及形式
1、文字成果:各类调查资料、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2、图片成果:学生阅读活动图片、其他图片资料。
3、可操作性成果:优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4、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7a64e4b893e5b19e333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隔天一次的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3道笔算题,3道简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3)、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一、 注重学生质疑,帮学生找到阅读重点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驱动力。教师的课堂设计可以从设置疑问开始,先激发学生提出疑问,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而进行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这样阅读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将相和》一文,学生根据题目就能提问:将是谁?相是谁?和字在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其次,可就重点段提问。如《草船借箭》写借箭经过,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诸葛亮是在什么时候才去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为什么要选那个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诸葛亮要将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后,为什么又调过来?此时,曹操的军队采取什么措施?让学生大胆想象,假如你是诸葛亮会选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还可抓重点词句提问。总之,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大有益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它不是电视剧,可通过画面达到观众的共鸣,也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读通,读懂,读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3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有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读边演等),并要求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找出重点段落,标出优美词句,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激励评价树立坚定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多点耐心,多点微笑,多点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主动求知,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